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甲玛斑岩铜矿床3000米科学深钻中首次发现巨晶辉石——对斑岩岩浆过程的指示
1
作者 唐攀 唐菊兴 +11 位作者 林彬 李发桥 孙渺 祁婧 王梦蝶 熊妍 王志超 杨欢欢 谢雨珂 毕林灵 陶刚 钟俊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9-1550,共2页
1研究目标(Objective)岩浆演化对形成斑岩矿床至关重要。岩浆矿物的成分和结构记录了岩浆演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但是由于斑岩矿床强烈的热液蚀变,难以发现较新鲜的镁铁质造岩矿物,造成碰撞型斑岩铜矿的岩浆过程与成矿作用的藕合机制... 1研究目标(Objective)岩浆演化对形成斑岩矿床至关重要。岩浆矿物的成分和结构记录了岩浆演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但是由于斑岩矿床强烈的热液蚀变,难以发现较新鲜的镁铁质造岩矿物,造成碰撞型斑岩铜矿的岩浆过程与成矿作用的藕合机制等问题尚不清楚。在冈底斯成矿带甲玛矿区实施首个3000 m科学深钻,系统揭示了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3000 m以浅的地质信息,为碰撞型斑岩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关键样品。基于甲玛3000 m科学深钻岩心首次发现的巨晶辉石,本研究拟探究斑岩成矿系统岩浆演化,为后续深化碰撞环境下斑岩成矿作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晶辉石 岩浆演化 冈底斯成矿带 斑岩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某矿新型胶结材料充填工业试验应用研究
2
作者 陈金刚 郭利杰 +1 位作者 何涛 张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51-459,共9页
新型胶结材料在解决水泥胶结细尾砂充填存在的充填料浆凝结时间长、充填体性能不佳等问题优势显著。本文通过在充填站开展连续跟班取样,检测尾砂浆、充填料浆浓度、灰砂比及充填体强度,系统评价了新型胶结材料胶结细尾砂充填质量,并与... 新型胶结材料在解决水泥胶结细尾砂充填存在的充填料浆凝结时间长、充填体性能不佳等问题优势显著。本文通过在充填站开展连续跟班取样,检测尾砂浆、充填料浆浓度、灰砂比及充填体强度,系统评价了新型胶结材料胶结细尾砂充填质量,并与水泥充填质量对比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二者的胶结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充填工业试验中尾砂浆、充填浓度实测值及监测值波动幅度较小,仪表监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水泥与新型胶结材料充填浓度处于55.57%~57.61%之间;新型胶结材料显著提高细尾砂充填体强度,新型胶结材料充填浓度55.57%,砂灰比8.8,充填体养护7 d、28 d、60 d强度分别较砂灰比4.9,水泥充填体提高40.53%、118.09%、85.58%;充填浓度56.04%,砂灰比12.7,充填体养护7 d、28 d、60 d强度分别较砂灰比8.8,水泥充填体提高142.11%、110.29%、114.19%;扫描电镜显示新型胶结材料充填体内部主要为针棒状钙矾石等水化产物,整体结构密实,对应水泥充填体内部主要为毛刺状水化硅酸钙凝胶,结构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胶结材料 跟班取样 浓度 充填体强度 微观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浅部岩浆储库时空结构——来自西藏甲玛矿区3000 m科学深钻的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8 位作者 唐攀 王梦蝶 李发桥 傅渊慧 杨征坤 孙渺 祁婧 王志超 徐书慧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0-1379,共20页
近年来,碰撞型斑岩成矿系统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岩浆源区演化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论认识,但对浅部岩浆储库(3~5 km)的精细地质结构、演化过程及其对斑岩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尚不清楚。文章以西藏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 近年来,碰撞型斑岩成矿系统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岩浆源区演化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论认识,但对浅部岩浆储库(3~5 km)的精细地质结构、演化过程及其对斑岩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尚不清楚。文章以西藏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为实例,基于矿区成功实施的3000 m科学深钻,通过详细的地质编录,揭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3000 m以浅的地质信息和浅部岩浆储库地质结构。同时,基于不同期次岩脉的穿切关系以及年代学分析,精细刻画了成矿系统浅部岩浆储库的时空结构,并建立了中新世(~15 Ma)多期次快速脉冲的岩浆演化模型。其中,锆石SIMS U-Pb测年揭示暗色石英闪长玢岩侵位时间为(14.9±0.1)Ma,略晚于二长花岗斑岩(15.534Ma)、花岗闪长斑岩(15.368 Ma)的侵位时间,暗色石英闪长玢岩的蚀变与矿化特征表明其为重要的成矿岩脉。最后,浅部岩浆储库的不同期次岩脉的时空格架、矿化和蚀变特征,以及中酸性岩脉中广泛出现的暗色包体、石英溶蚀结构和大量再循环晶等证据,证实了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存在多级岩浆活动、多期次热液演化或基性岩浆持续补给,上述过程是控制铜多金属成矿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储库 时空结构 斑岩成矿系统 甲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电气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热液流体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攀 唐菊兴 +13 位作者 林彬 李发桥 孙渺 祁婧 崔浩 王梦蝶 熊妍 傅渊慧 张忠坤 杨征坤 姚晓峰 谢金玲 陶刚 杨欢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3-1138,共16页
【研究目的】角岩作为甲玛超大型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成矿热液的岩性圈闭,也是重要的赋矿围岩,但角岩中的电气石成因不明,对于进一步理解成矿过程有一定制约。【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详细的钻孔编录、镜下鉴定和电子... 【研究目的】角岩作为甲玛超大型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成矿热液的岩性圈闭,也是重要的赋矿围岩,但角岩中的电气石成因不明,对于进一步理解成矿过程有一定制约。【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详细的钻孔编录、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电气石的成因,并探讨其对岩浆热液流体演化过程的启示。【研究结果】电气石在甲玛角岩中较为发育,依据其产状可分为4类:Tur-I,热液角砾岩胶结物中的电气石;Tur-Ⅱ,石英+电气石±黄铁矿脉;Tur-Ⅲ,电气石±黄铁矿±黄铜矿脉;Tur-Ⅳ,团斑状电气石±黄铁矿;其中前3类电气石较发育环带结构。不同产状电气石均具有较为宽泛的Al_(2)O_(3)、Fe/(Fe+Mg)和Na/(Na+Ca)比值,属于碱基亚类镁电气石和黑电气石,替代机制为^(X)□Al(NaMg)_(-1)、Fe^(2+)Mg_(-1)和Fe^(3+)Al_(-1)。【结论】不同产状电气石发育复杂的环带结构,且成分变化极大,表明其是岩浆热液流体和地层流体不同程度混合造成的,且岩浆热液流体与还原性的角岩地层发生的水岩反应可能在甲玛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甲玛不同产状电气石的结构和成分信息记录了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的细节信息,为完善成矿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岩浆热液演化 斑岩成矿系统 甲玛铜多金属矿 冈底斯成矿带 矿产勘查工程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以西藏甲玛超大型矿床为例 被引量:38
5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4 位作者 唐攀 郑文宝 Greg Hall 陈国良 张忠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4-1222,共19页
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成果显示,传统的陆缘弧或岛弧背景的成矿作用模型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碰撞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实践。文章以甲玛超大型矿床为实例,基于十余年的勘查实践,通过对不... 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成果显示,传统的陆缘弧或岛弧背景的成矿作用模型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碰撞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实践。文章以甲玛超大型矿床为实例,基于十余年的勘查实践,通过对不同类型矿体蚀变和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系统分析,建立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同时,系统总结甲玛矿床地质特征,阐述成矿作用模型中地层、构造、岩浆等基础地质要素,并详细解析斑岩型钼铜矿体、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角岩型铜钼矿体、Manto型富铜铅锌矿体以及独立金矿体所构成的多元矿体结构特征。最后,揭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与传统模型的差异,提出其对相同构造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勘查评价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成矿系统 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 甲玛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束孔高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在西藏甲玛矿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万串串 郭建伟 +3 位作者 解联库 陈赞成 何水清 冯盼学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36-40,共5页
近年来,高原采矿活动日渐频繁。为实现西藏地区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针对甲玛矿高寒、缺氧的开采技术环境,研发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大的采矿方法非常有必要。基于此,综合比较推荐采用大直径束孔高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 近年来,高原采矿活动日渐频繁。为实现西藏地区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针对甲玛矿高寒、缺氧的开采技术环境,研发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大的采矿方法非常有必要。基于此,综合比较推荐采用大直径束孔高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其中大间距束孔布置参数是关键。通过采用理论计算法、爆破漏斗试验法、经验类比法等方法,推荐了甲玛矿束孔爆破参数,但仍需现场工业试验进一步确认与优化,为实现甲玛矿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采矿 束孔 高分段 嗣后充填 爆破漏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暗色包体岩石成因:对岩浆混合和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泽斌 唐菊兴 +4 位作者 唐攀 陈国良 张忠坤 高昕 杨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34-952,共19页
岩浆混合作用的研究对揭示壳幔相互作用,探讨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甲玛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为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内的中酸性岩浆岩中普遍发育暗色包体,对其中的暗色包体中的闪长质包体开展详细的岩相学... 岩浆混合作用的研究对揭示壳幔相互作用,探讨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甲玛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为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内的中酸性岩浆岩中普遍发育暗色包体,对其中的暗色包体中的闪长质包体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方面研究以期查明岩石成因,为岩浆混合作用和成矿作出启示,完善甲玛成岩成矿模型。岩相学观察表明,闪长质包体及寄主岩浆岩中存在多种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典型组构,如长石-石英熔蚀结构、石英镶边结构、长石交代筛状结构、长石反环带结构、磷灰石针柱状结构等,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包体形成时代(15. 3±0. 3Ma)与中酸性寄主岩石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也符合了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闪长质包体化学成分上类似高Mg埃达克岩(MgO=3. 53%~6. 62%,Sr/Y=20~57,(La/Yb)N=51~64),具有低SiO_2(52. 44%~59. 45%),高K_2O(3. 19%~5. 62%),高相容元素(Ni=86×10^(-6)~146×10^(-6); Cr=102×10^(-6)~228×10^(-6))的特征,∑REE高于中酸性寄主岩浆岩,且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HREE)N=21~23),富集LILE(Rb=189×10^(-6)~284×10^(-6),Sr=498×10^(-6)~658×10^(-6),Ba=1247×10^(-6)~1378×10^(-6)),相对亏损HFSE(Nb、Ta、Ti),在稀土元素配分图及微量元素蛛网图中闪长质包体介于冈底斯带碰撞后时期的超钾镁铁质岩(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与甲玛中酸性寄主岩浆岩(主要来源于加厚新生下地壳)之间,Hf同位素(ε_(Hf)(t)=-0. 9~4. 6)同样也介于超钾镁铁质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代表中酸性寄主岩浆)之间。这些特征说明闪长质包体是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镁铁质岩浆与加厚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中酸性岩浆发生混合的产物,同时指示了东冈底斯带中新世时期也存在岩石圈地幔伸展对流减薄事件,以及证实了南拉萨地体广泛分布的高钾埃达克质岩在形成过程中,伴随着与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的超钾镁铁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混合。此外,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镁铁质岩浆的混入,将会为中酸性岩浆系统加入大量的水和金属物质,这也是控制甲玛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 斑岩型Cu矿床 西藏甲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有用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郭衍游 王焕 +2 位作者 畅哲生 唐晓倩 丁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4-688,共5页
为了查明西藏甲玛多金属矿主要矿体有用元素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通过钻孔和探槽取样,利用原子吸收法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试了21 911个化学样品,然后利用等值线图法,得到了6种有用元素在矿体内部的三维空间分布。... 为了查明西藏甲玛多金属矿主要矿体有用元素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通过钻孔和探槽取样,利用原子吸收法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试了21 911个化学样品,然后利用等值线图法,得到了6种有用元素在矿体内部的三维空间分布。结果表明:Au、Ag、Cu元素矿体底部有一个高值中心,随着高度增加,高值范围以此中心逐渐向外扩散,并以4.5km海拔高度为界,以下呈较明显的环形扩散,以上呈较明显的线形扩散。Mo元素在矿体底部有2个富集中心,随着高度增加,Mo的分布范围较Cu更大,但是大体上仍表现出环形向外扩散的特征。Pb和Zn的分布规律与其他4种元素完全不同,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4.5km区域,并且分布范围小。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浆热液成矿特点,可以判断甲玛主矿体的底部存在一个含矿中心,为岩浆热液上升中心,由底向上,呈环状向外扩散,在矿体上部受线性构造影响,呈近似带状分布。该矿床有用元素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玛铜多金属矿 空间分布特征 有用元素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某多金属矿选厂铜钼混合精矿分离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跃林 刘明实 +1 位作者 裴得金 解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7-90,共4页
西藏某多金属矿选厂的铜钼混合精矿-0.048 mm含量为85%,铜、钼品位分别为19.06%和0.640%,金、银含量分别为6.98和490.90 g/t,99%以上的铜钼矿物为原生或次生硫化矿物。采用高效易降解药剂对该混合精矿进行铜钼分离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 西藏某多金属矿选厂的铜钼混合精矿-0.048 mm含量为85%,铜、钼品位分别为19.06%和0.640%,金、银含量分别为6.98和490.90 g/t,99%以上的铜钼矿物为原生或次生硫化矿物。采用高效易降解药剂对该混合精矿进行铜钼分离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8 mm占90%的情况下,以高效易降解的ZG-2为铜矿物抑制剂、HTL-3为钼捕收剂,采用1粗4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分离试样中的铜钼,最终可获得钼品位为47.68%、钼回收率为81.45%的钼精矿,和铜品位为19.26%、铜回收率为99.94%的铜精矿,金、银主要富集在铜精矿中,实现了该铜钼混合精矿的高效、低毒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铜钼分离 铜抑制剂 钼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尾矿库闭库及综合治理研究
10
作者 高鹏飞 赵艳宾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3-126,共4页
我国矿产资源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形成了大约19000座尾矿库。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四等尾矿库、五等尾矿库占比接近90%,大多数存在库容小、服务年限短的特点。我国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对于即将达到设计标高或者因为某种原因而停止使用的尾矿... 我国矿产资源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形成了大约19000座尾矿库。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四等尾矿库、五等尾矿库占比接近90%,大多数存在库容小、服务年限短的特点。我国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对于即将达到设计标高或者因为某种原因而停止使用的尾矿库应进行闭库设计,因此开展尾矿库闭库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某湿排尾矿库为例,分析了尾矿库闭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靠的治理措施,确保尾矿库闭库之后的安全稳定,为类似尾矿库的闭库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闭库 排洪系统封堵 综合治理 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配骨料对膏体充填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韩汝宁 郭利杰 +1 位作者 董峰 杨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39-444,共6页
本文针对国内某铜矿下向进路充填开采工艺,以满足回采所需充填体强度需求为目标,通过对不同级配骨料制备的充填料浆开展流动性试验及强度配比试验,揭示出充填浓度是影响充填料浆流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且充填料浆中增加粗骨料含量能够提高... 本文针对国内某铜矿下向进路充填开采工艺,以满足回采所需充填体强度需求为目标,通过对不同级配骨料制备的充填料浆开展流动性试验及强度配比试验,揭示出充填浓度是影响充填料浆流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且充填料浆中增加粗骨料含量能够提高充填料浆输送浓度,同时能够提高各龄期充填体强度;并结合下向进路充填采矿工艺要求,确定了全尾砂充填料浆最佳输送浓度为68%~72%;尾砂∶破碎废石=6∶4条件下,最佳输送浓度为72%~76%;尾砂∶破碎废石=4∶6条件下,最佳输送浓度为74%~78%;最终综合分析推荐下向进路充填工艺参数为:假底充填∶尾砂∶碎石=4∶6~6∶4、充填浓度76%、灰砂比=1∶4;接顶充填∶尾砂∶碎石=4∶6~6∶4、充填浓度76%、灰砂比=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进路采矿法 充填体强度 充填工艺参数 充填骨料 骨料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某高硫铜铅锌硫化矿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逄军武 王立辉 +1 位作者 李磊 张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20,共5页
西藏某铜铅锌硫多金属硫化矿,矿物嵌布粒度细、共生关系复杂,且含硫量较高。采用铜铅混合浮选→铜铅分离→尾矿抑硫浮锌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8.22%、回收率85.29%,铅精矿铅品位57.49%、回收率85.61%,锌精矿锌品位44.17%... 西藏某铜铅锌硫多金属硫化矿,矿物嵌布粒度细、共生关系复杂,且含硫量较高。采用铜铅混合浮选→铜铅分离→尾矿抑硫浮锌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8.22%、回收率85.29%,铅精矿铅品位57.49%、回收率85.61%,锌精矿锌品位44.17%、回收率62.96%,银在铜、铅精矿中的总回收率达到89.7%,实现了矿物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矿 铜铅混选 铜铅分离 抑硫浮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矿床则古朗北矿段花岗斑岩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祁婧 唐菊兴 +8 位作者 林彬 唐攀 陈国良 张忠坤 张泽斌 李怡萱 吴纯能 孙渺 杨征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2-836,共15页
则古朗北位于甲玛矿区东北部,是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与Ⅱ号复式岩体有关的重要矿段。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揭示Ⅱ号复式岩体包含多种岩石类型,如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以及石英闪长玢岩等,发育厚大的铜钼矿体。为查明Ⅱ号复... 则古朗北位于甲玛矿区东北部,是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与Ⅱ号复式岩体有关的重要矿段。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揭示Ⅱ号复式岩体包含多种岩石类型,如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以及石英闪长玢岩等,发育厚大的铜钼矿体。为查明Ⅱ号复式岩体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本文对其中的花岗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主、微量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5.7±0.3 Ma(n=22,MSWD=3.3),与主矿段含矿斑岩侵位时代一致。同时,花岗斑岩具有高硅、高钾、富铝的特征,明显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Eu异常不明显,有弱负Ce异常,分异指数较高,是后碰撞环境下壳源砂质沉积岩受热部分熔融的产物。此外,作为最新发现的矿段,地表的大面积"火烧皮"、深部厚大斑岩型矿体以及角岩型矿体的揭露,均暗示Ⅱ号复式岩体具有独立形成大型-超大型规模矿床的潜力,应该作为后续勘查评价的重要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龄 地球化学 成矿潜力 则古朗北矿段 甲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外围铜铅矿找矿标志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寿航 赵孝武 +2 位作者 李跃 陈兴兵 杨雅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21-1022,共2页
<正>1地质背景勘查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属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和斯布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91°43′06″~91°50′00″;北纬29°37′49″~29°43′53″。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 <正>1地质背景勘查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属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和斯布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91°43′06″~91°50′00″;北纬29°37′49″~29°43′53″。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板片中南部,即冈底斯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陆缘岩浆弧中段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玛矿区 下白垩统 找矿标志 林布宗组 西藏 墨竹工卡县 自治区 民族自治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找矿方向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征坤 行天纬 +8 位作者 张忠坤 林彬 唐攀 赫健 次真白桑 焦海军 杨阳 吴纯能 吴鑫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648-658,共11页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其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高,矿体由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角岩型矿体及外围独立金矿体组成,具有多元矿体结构,其成矿元素为Cu、Mo、Pb、Zn、Au和Ag,呈现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找矿...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其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高,矿体由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角岩型矿体及外围独立金矿体组成,具有多元矿体结构,其成矿元素为Cu、Mo、Pb、Zn、Au和Ag,呈现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找矿方向一直是地质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斑岩成矿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近年来在甲玛矿区深部及外围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基于最新勘查成果,甲玛矿床共探获铜资源储量超过850×10^4t,钼资源量达91×10^4t,铅锌资源量超过150×10^4t,伴生金储量为220t,伴生银储量超过1×10^4t,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为进一步指导区域及外围勘查找矿工作,以甲玛矿区最新勘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矿区钻孔的详细编录,采用地表构造蚀变填图等方法,系统解剖了甲玛矿区不同矿段的矿体地质结构,并揭示了其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主矿段深部的厚大矽卡岩矿体和外围则古朗北矿段的巨厚斑岩型矿体,分析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认为甲玛矿区深部仍存在厚大矽卡岩铜钼矿体和斑岩钼矿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围则古朗北矿段新发现的斑岩矿体、矽卡岩矿体和角岩型矿体的勘查,建立新的资源储备。此外,归纳总结有效勘查找矿方法,以期为深入探究甲玛矿床成矿作用和创建综合勘查找矿模型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系统梳理矿区已有勘查和研究资料,总结甲玛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区域类似矿床的地质勘查提供重要线索,也为青藏高原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成矿系统 矿床地质 深部勘查 找矿标志 综合勘查找矿模型 甲玛矿床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矿床磁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其与金富集沉淀的耦合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征坤 杨阳 +8 位作者 张忠坤 林彬 赫健 张泽斌 高福太 唐晓倩 唐攀 祁婧 李怡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8-1213,共16页
【研究目的】甲玛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最重要的斑岩成矿系统之一,具有斑岩、矽卡岩、角岩、脉状金矿四位一体矿体结构,形成了丰富的矿物种类和多样的金属矿化。其中,磁黄铁矿作为重要的金属矿物之一,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金矿化... 【研究目的】甲玛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最重要的斑岩成矿系统之一,具有斑岩、矽卡岩、角岩、脉状金矿四位一体矿体结构,形成了丰富的矿物种类和多样的金属矿化。其中,磁黄铁矿作为重要的金属矿物之一,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金矿化的耦合关系一直不明确。【研究方法】此次,以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外围和远端的不同产状的磁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镜下鉴定,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方法(LA-ICP-MS)对不同产状的磁黄铁矿开展测点分析和扫描分析,详细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甲玛矿床磁黄铁矿主要富集Co、Ni、Cu、Zn、Ge、Se,弱富集Pb、Bi、Sb、Te、Ag、As,而Mo、Cd、In、Sn、Ba、W、Au、Tl、Th、U等元素含量较低。其中,矽卡岩中的磁黄铁矿具有较高的Co/Ni比值,能有效揭示其岩浆热液成因,而角岩中磁黄铁矿可能继承了一定的沉积特征。【结论】甲玛矿区磁黄铁矿的Cu、Zn、Pb含量变化特征与矿床空间矿化规律一致。矽卡岩中的块状磁黄铁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主要呈他形、不规则的独立金矿物产于磁黄铁矿的孔隙和粒间。同时,金的富集和沉淀可能与富铋的熔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微量元素 磁黄铁矿 斑岩型铜矿 金矿化 甲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红瑾 王立强 +4 位作者 胡古月 顾枫华 唐攀 张忠坤 周敖日格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323,共21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的超大型矿床,主要由角岩型铜钼矿体、斑岩型钼铜矿体以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构成。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穿插关系,将角岩型和斑岩型矿体中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成矿早阶段A脉、转换阶段B脉以及成矿晚...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的超大型矿床,主要由角岩型铜钼矿体、斑岩型钼铜矿体以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构成。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穿插关系,将角岩型和斑岩型矿体中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成矿早阶段A脉、转换阶段B脉以及成矿晚阶段D脉。A脉包括具有钾长石蚀变晕的石英脉、石英+钾长石±黄铜矿±辉钼矿脉、石英+黑云母脉、黑云母+黄铜矿±黄铁矿脉,有微弱矿化;B脉主要为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脉,为主成矿阶段;D脉包括黄铁矿脉、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脉,矿化微弱。研究发现矿床共发育6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分别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L)、富气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V)、纯气相包裹体(PV)、富CO_(2)的富气相包裹体(V_(CO_(2)))、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S1,升温过程中气泡晚于子晶消失达到均一)和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S2,升温过程中子晶晚于气泡消失达到均一)。A脉主要发育L、V、PV、V_(CO_(2))、S1、S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00~500℃,盐度w(NaCl_(eq))为0.6%~43.3%;B脉发育L、V、PV、V_(CO_(2))、S1、S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50~450℃,盐度w(NaCl_(eq))为1.0%~47.4%;D脉只发育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50~397℃,盐度w(NaCl_(eq))为1.1%~9.9%。从成矿早阶段到成矿晚阶段,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的流体逐渐演化为中温、低盐度的流体。笔者通过压力估算得到甲玛矿床A、B、D脉阶段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3.2 km、3.2 km、3 km。主成矿阶段水岩反应引起的流体CO_(2)逃逸、pH值降低、氧逸度降低以及体系压力骤降是导致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流体包裹体 流体来源与演化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闪锌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妍 唐菊兴 +10 位作者 唐攀 林彬 唐晓倩 孙渺 李发桥 祁婧 傅渊慧 崔浩 王梦蝶 张忠坤 杨征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4-1181,共18页
闪锌矿作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远端热液流体形成的典型金属硫化物之一,也是揭示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差异的重要指示矿物。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碰撞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其远端成矿流体的性质有待进一步完善... 闪锌矿作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远端热液流体形成的典型金属硫化物之一,也是揭示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差异的重要指示矿物。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碰撞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其远端成矿流体的性质有待进一步完善。甲玛矿床中闪锌矿可分为产于远端硅灰石矽卡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进一步分为主矿段和南坑矿段)、大理岩中Manto型矿体的闪锌矿和角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采用电子探针测定闪锌矿的元素组成及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甲玛闪锌矿相对富集Fe、Mn、Cd等元素,其中,角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的Fe和Cd含量最高,其次为硅灰石矽卡岩型矿体和大理岩中Manto矿体的闪锌矿。甲玛闪锌矿的颜色较丰富,且与Fe元素的含量具有较强相关性,颜色越偏红褐色的闪锌矿Fe含量越高,颜色越偏蓝黑色的闪锌矿Fe含量越低。距离斑岩成矿中心较近的角岩型矿体中的闪锌矿铁含量最高,形成温度最高,为中偏高温;远离斑岩成矿中心的远端硅灰石矽卡岩型矿体中闪锌矿的形成温度中等;更远端的大理岩中Manto矿体的闪锌矿形成温度最低,为中低温。距离热液成矿中心越远,闪锌矿中的Fe和Cd含量逐渐降低,形成温度越低,据此可将闪锌矿作为斑岩成矿系统判定热源和流体源的找矿标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闪锌矿 电子探针 成矿温度 斑岩成矿系统 Manto矿体 甲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原位Pb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石基 钟宏 +3 位作者 张忠坤 王广南 柏中杰 胡文俊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5-213,共9页
西藏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期次可划分为成矿前斯和矽卡岩成矿期(铜钼阶段、铜铋阶段、铁铜阶段和铜铅锌阶段)。应用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fsLA-MC-ICP-MS)对甲玛矿床主要矿石中的硫化物和斑岩中的长石斑晶进... 西藏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期次可划分为成矿前斯和矽卡岩成矿期(铜钼阶段、铜铋阶段、铁铜阶段和铜铅锌阶段)。应用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fsLA-MC-ICP-MS)对甲玛矿床主要矿石中的硫化物和斑岩中的长石斑晶进行原位微区Pb同位素组成分析,测定结果与前人运用化学溶样法获得的Pb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表明原位Pb同位素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不同成矿阶段的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总体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同一岩浆源区。斜长石和钾长石的Pb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显示,花岗斑岩与甲玛矿床的形成有直接成因联系,而花岗闪长斑岩很可能与成矿作用无关。通过对甲玛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表明,有较多幔源物质加入的新生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为甲玛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Cu、Au等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玛矿床 飞秒激光剥蚀 PB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超大型矿床南坑厚大矽卡岩矿体的成岩-成矿-构造耦合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忠坤 林彬 +11 位作者 陈国良 邹兵 杨征坤 唐攀 高昕 祁婧 李发桥 高福太 焦海军 孙建军 李亚军 苏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4-1817,共14页
甲玛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规模大、品位富的超大型矿床,也是勘查和研究程度最高的矿床之一。其中,南坑矿段由于富含高品位的矽卡岩型铜铅锌矿石,且具大型规模,已被纳入矿区首采矿段之一,然而关于其控岩控矿机制以及其与主矿段的耦合关系... 甲玛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规模大、品位富的超大型矿床,也是勘查和研究程度最高的矿床之一。其中,南坑矿段由于富含高品位的矽卡岩型铜铅锌矿石,且具大型规模,已被纳入矿区首采矿段之一,然而关于其控岩控矿机制以及其与主矿段的耦合关系却仍不明确。本次基于详细的钻孔编录和野外地质证据,判定其成矿作用与中新世的花岗闪长斑岩等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结合高精度的U-Pb年代学分析,厘定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结晶年龄为(15.5±0.3)Ma,与辉钼矿成矿年龄(15.23±0.22)Ma一致。南坑矿段作为甲玛矿床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矽卡岩矿体主要产于林布宗组角岩与多底沟组大理岩之间的层间接触带,属于中新世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矿体形成后,受滑覆构造及次级断裂影响,矿体发生错断或破坏。对于南坑矿段后续的勘查评价,应注意与含矿斑岩和矽卡岩的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定位致矿热液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时代 构造 南坑矿段 矿产勘查工程 甲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