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农牧民技能培训与技术推广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焦国成 《西藏农业科技》 2006年第1期8-21,共14页
目前,西藏农牧业整体水平不高,农牧民科技素质低是影响西藏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许多科技成果转化十分艰难,农牧民视野狭窄,许多新技术、新品种接受能力较差,传统农业意识较为浓厚。搞好农牧民技能培训与技术推广问题的研究工作,直接关... 目前,西藏农牧业整体水平不高,农牧民科技素质低是影响西藏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许多科技成果转化十分艰难,农牧民视野狭窄,许多新技术、新品种接受能力较差,传统农业意识较为浓厚。搞好农牧民技能培训与技术推广问题的研究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区农牧业劳动者的素质和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 是当前我区农牧区发展的紧迫课题。本文就如何搞好西藏农牧民技能培训与技术推广问题的研究工作做出了一些探讨。并对农牧民技能培训与技术推广问题提出个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民 技能培训 技术推广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一年两收套复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关树森 刘国一 尼玛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9-46,共8页
文章认为,利用传统耕作剩余的水、热、光资源,进行套复种试验,以一年两收套复种技术为支撑,可以形成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等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和生产技术体系,从而推动西藏农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西藏 一年两收 技术研究 种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蝗虫起源与进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复生 刘举鹏 +1 位作者 王保海 王翠玲 《西藏农业科技》 1999年第2期1-40,共40页
本文包括西藏蝗虫研究概况;西藏蝗虫的区系组成;高原的边缘效应及其蝗虫分化;一个独立的蝗虫地理区系;蝗虫的垂直分布;蝗虫的适应;蝗虫区系的起源与演替。
关键词 蝗虫 西藏高原 西藏东南部 喜马拉雅山南坡 特有种 西藏地区 区系成份 古北区 雅鲁藏布江流域 区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飞蝗卵的发育与蝻期各龄的外部形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小波 王翠玲 +3 位作者 覃荣 王文峰 扎罗 谢丹 《西藏农业科技》 2010年第4期8-11,共4页
依据卵的发育分级标准,将西藏飞蝗卵的发育分为:原头期、胚转期、显节期、胚熟期。采用虞佩玉和陆近仁的方法,根据西藏飞蝗各龄蝗蝻体色、颅顶、前胸背板后缘、翅芽、体长,划分西藏飞蝗蝗蝻的5个龄期,各龄历期为:1龄8-13d,2龄10-18d,3龄... 依据卵的发育分级标准,将西藏飞蝗卵的发育分为:原头期、胚转期、显节期、胚熟期。采用虞佩玉和陆近仁的方法,根据西藏飞蝗各龄蝗蝻体色、颅顶、前胸背板后缘、翅芽、体长,划分西藏飞蝗蝗蝻的5个龄期,各龄历期为:1龄8-13d,2龄10-18d,3龄12-15d,4龄15-20d,5龄15-2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飞蝗 发育 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中部农区粮草一年两收农作制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金涛 尼玛扎西 《西藏农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2-17,共6页
为提高西藏中部农区饲草供给质量,对粮草一年两收农作制度进行了探讨,从一年生、多年生等多种作物类型的25个品种筛选确定箭筈豌豆甘孜333是最适宜套复种的品种和类型。为西藏高寒农区发展粮草一年两收提出了冬草夏粮的新模式,并详细研... 为提高西藏中部农区饲草供给质量,对粮草一年两收农作制度进行了探讨,从一年生、多年生等多种作物类型的25个品种筛选确定箭筈豌豆甘孜333是最适宜套复种的品种和类型。为西藏高寒农区发展粮草一年两收提出了冬草夏粮的新模式,并详细研究了适宜的播期、产量、刈割时期等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中部农区 一年两收 农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西藏农牧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亚生 蒲海生 +3 位作者 边巴卓玛 群培达娃 宋国英 张骞 《西藏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39-45,共7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支持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构建西藏农牧科技创新体系,是为解决西藏高原及周边省区新时期“三农”问题、粮食安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重大关键技术引进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支持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构建西藏农牧科技创新体系,是为解决西藏高原及周边省区新时期“三农”问题、粮食安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重大关键技术引进再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西藏高原 “三农”问题 农牧民增收 粮食安全 创新能力 技术引进 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西藏山地农业生态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亚生 禹代林 +4 位作者 关卫星 小尼玛扎西 李新年 拉巴次仁 肖中新 《西藏农业科技》 2003年第1期18-30,共10页
本文是作者经多年研究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描述了西藏山地农业生态系统特征、特点以及人与生态文化关系;评价了山地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了21世纪西藏农业生态建设思路及研究课题。由此,与同行共... 本文是作者经多年研究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描述了西藏山地农业生态系统特征、特点以及人与生态文化关系;评价了山地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了21世纪西藏农业生态建设思路及研究课题。由此,与同行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生态系统 农业 探讨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麦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兴权 强小林 +2 位作者 韦泽秀 次珍 唐亚伟 《西藏农业科技》 2005年第4期8-14,共7页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有显著影响,1,2,5+10,17+18,14+15 等亚基组合通常与较好的面包烘烤品质相关联,这些亚基赋予面团很好的弹性和韧性。本文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结构与组成、对品质的影响、基因分子标记与克隆及其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有显著影响,1,2,5+10,17+18,14+15 等亚基组合通常与较好的面包烘烤品质相关联,这些亚基赋予面团很好的弹性和韧性。本文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结构与组成、对品质的影响、基因分子标记与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以及西藏小麦资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旨在为西藏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根据。同时展望了应用新技术研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作用。提出引入优质亚基是西藏小麦品质改良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资源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进展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麦与西藏光稃野生燕麦远缘杂交研究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亚生 格桑次仁 +3 位作者 禹代林 欧珠 颜仕华 尼玛扎西 《西藏农业科技》 1997年第2期21-25,共5页
肥麦与西藏光稃野生燕麦不同属间的远缘杂交合成杂交种(FY—8),杂种与双亲肥麦和光稃野生燕麦等电聚电泳技术对其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杂交种和双亲遗传背景完全不同,杂交种酶带生化位点上有明显的缺失现象,这表明是因外源染色体的导入... 肥麦与西藏光稃野生燕麦不同属间的远缘杂交合成杂交种(FY—8),杂种与双亲肥麦和光稃野生燕麦等电聚电泳技术对其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杂交种和双亲遗传背景完全不同,杂交种酶带生化位点上有明显的缺失现象,这表明是因外源染色体的导入而引起的.初步研究结果证明:杂交种和双亲遗传基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为此,FY—8在生产上表现出分蘖率高,越冬性能强,对黑穗病免疫,籽粒饱满,籽粒全角质,品质好,生长优势强,可能因染色体缺失,外源染色体导入形成的中间型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麦 野生燕麦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种质资源在西藏农业持续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禹代林 《西藏农业科技》 2001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阐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在西藏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 用,提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农业 发展 作用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生态功能区划及农业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亚红 《西藏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38-42,共5页
为了明确拉萨市生态安全重要地区,分析该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指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本文采用生态功能区划原理和方法,针对拉萨市的气候特征、环境状况、社会状况、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功能特点及存... 为了明确拉萨市生态安全重要地区,分析该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指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本文采用生态功能区划原理和方法,针对拉萨市的气候特征、环境状况、社会状况、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功能特点及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将拉萨市分为了3个生态区和9个生态功能区,并为拉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农业可持续发展 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的西藏农业科技
12
作者 王保海 《西藏农业科技》 1998年第3期7-13,共7页
本文对20世纪农业科技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阐述了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主要领域、科研方向的选择,21世纪的西藏农业科技指导思想、方针、目标,加快农业科技发展,提高科技贡献率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21世纪 农业科技 西藏
全文增补中
拉萨河谷山地灌丛草地植物多样性监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罗黎鸣 武建双 +5 位作者 余成群 潘影 苗彦军 武俊喜 明升平 郭应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31,共10页
生物多样性是西藏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气候变暖和放牧干扰背景下沿海拔梯度探讨西藏拉萨河谷山地灌丛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对于该地区草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拉萨市林周县白朗村沟域的... 生物多样性是西藏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气候变暖和放牧干扰背景下沿海拔梯度探讨西藏拉萨河谷山地灌丛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对于该地区草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拉萨市林周县白朗村沟域的山地灌丛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样方法、重复样线法和Modified-Whittaker样地法3种方法进行系统调查,研究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种不同取样方法α多样性的物种丰富度均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50m样线法效果最好。2)表征β多样性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和Bray-Curtis指数均随样地间海拔高差的增大而减小。3)种-面积关系的截距c、斜率z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α、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吻合一致。4)依据种-面积关系研究结果,山地灌丛草地设置100m2的样地可覆盖80%左右的植物物种。山地灌丛草地的α和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未来研究应注重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对山体气候梯度以及放牧干扰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海拔梯度 物种多样性 监测方法 山地灌丛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引种到西藏的燕麦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被引量:24
14
作者 魏娜 金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922,共4页
为筛选适合西藏农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新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种到西藏拉萨的5个燕麦新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9642-4、冀品1号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品种;9642-4籽粒产量高,干草产量较低,适合在... 为筛选适合西藏农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新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种到西藏拉萨的5个燕麦新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9642-4、冀品1号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品种;9642-4籽粒产量高,干草产量较低,适合在农区种植;冀品1号干草产量位居第一,适合在半农半牧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9份西藏小麦戊聚糖含量和SDS沉淀值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智斌 范瑞英 +2 位作者 冯波 冬梅 王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1-835,共5页
为给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了89份西藏小麦的戊聚糖含量及SDS沉淀值。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戊聚糖含量差异显著,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3.10%-8.95%;SDS沉淀值偏低,平均值仅为26.0 mL;地方品种的戊聚糖含量更趋于... 为给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了89份西藏小麦的戊聚糖含量及SDS沉淀值。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戊聚糖含量差异显著,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3.10%-8.95%;SDS沉淀值偏低,平均值仅为26.0 mL;地方品种的戊聚糖含量更趋于正态分布。戊聚糖含量和SDS沉淀值相关不显著。89份材料中,戊聚糖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藏冬4号、柳条春、洛隆小麦,以及戊聚糖含量较低的品种藏冬23号,可作为高、低戊聚糖小麦育种的优良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戊聚糖 SDS沉淀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地方品种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梦寒 次仁白珍 +2 位作者 安克杰 何燕 旦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4,共6页
为研究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遗传种质特性的细胞学信息,选取8份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并利用染色体主要核型参数进行进化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20,染色体均由... 为研究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遗传种质特性的细胞学信息,选取8份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并利用染色体主要核型参数进行进化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20,染色体均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均带有1对随体。核型类型均为对称型2A型。染色体形态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染色体长度比变幅为1.60~1.91,平均臂比为1.33~1.52,不对称指数介于56.08%~58.85%之间。以核型不对称性评定参试材料进化程度,塔巴寺黄籽的进化程度最高,夏鲁寺黄籽的进化程度最低;核型特征聚类将8份材料分为3组。进化和聚类分析发现,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进化速度较慢,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处于较为原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黄籽 西藏地方品种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青稞麦芽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波 张文会 +1 位作者 李梁 康竹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7-1139,1144,共4页
以藏青2000麦芽为原料,超纯水为提取溶剂,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青稞麦芽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青稞麦芽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稞麦芽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20(g/mL),超声功率300 W,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50 min。此... 以藏青2000麦芽为原料,超纯水为提取溶剂,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青稞麦芽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青稞麦芽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稞麦芽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20(g/mL),超声功率300 W,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50 min。此条件下,青稞麦芽多糖得率为(4.4±0.13)%。青稞麦芽多糖溶液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但活性弱于同浓度Vc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青2000 麦芽多糖 提取 超声波辅助 正交实验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BraCTL1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启动子活性分析
18
作者 李宝晶 王小霞 +15 位作者 魏家萍 崔俊美 武泽峰 王晋雄 方彦 董小云 郑国强 撒二梅 朱淑俊 魏鸿燕 杨加悦 李娟 赵国栋 李世昌 曹小东 刘自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2-600,共9页
为探究白菜型冬油菜(Brassica rapa L.)几丁质酶(chitinase-like,CTL)基因与抗寒性的关系,本研究以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和弱抗寒品种天油4号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分离克隆了BraCTL1基因启动子序列,构建BraCTL1基因启动子融合GUS基因载体... 为探究白菜型冬油菜(Brassica rapa L.)几丁质酶(chitinase-like,CTL)基因与抗寒性的关系,本研究以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和弱抗寒品种天油4号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分离克隆了BraCTL1基因启动子序列,构建BraCTL1基因启动子融合GUS基因载体,进行烟草遗传转化,结合PLACA在线软件,分析了BraCTL1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及BraCTL1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陇油7号叶片变为墨绿色、叶柄有明显弯曲,而天油4号叶片完全皱缩、边缘有明显的黄化、叶柄完全失去支撑、出现明显冻害形态。低温胁迫后陇油7号幼苗叶片中BraCTL1基因表达显著上升,在-8℃达到峰值,天油4号在-4℃达到最高值;-4℃处理2 h后陇油7号与天油4号叶片中BraCTL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陇油7号在18 h达最高值,天油4号在24 h达最高值;BraCTL1基因在叶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次之,根中显著低于叶柄和叶片。启动子结构分析表明,BraCTL1启动子区域含有7种不同类型的顺式作用元件,主要包含启动子核心序列,冷胁迫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干旱响应元件、厌氧有关元件以及参与MeJA反应相关元件。BraCTL1启动子片段GUS染色结果表明,全长(2000 bp)、W1(1684 bp)、W2(1000 bp)和W3(575 bp)缺失片段均可以正常表达,而-1684 bp~-575 bp位点的5'端片段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几丁质酶 启动子 BraCTL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西藏小麦地方品种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兰秋霞 冯波 +3 位作者 冬梅 徐智斌 赵国君 王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53-1557,共5页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是小麦贮藏蛋白的主要成分,对面团延展性和食品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从西藏小麦地方品种中分离了4个LMW-GS基因(LMW-T1、LMW-T2、LMW-T3和LMW-T4)。LMW-T1、LMW-T2、LMW-T3和LMW-T4都具有LMW-GS基因...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是小麦贮藏蛋白的主要成分,对面团延展性和食品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从西藏小麦地方品种中分离了4个LMW-GS基因(LMW-T1、LMW-T2、LMW-T3和LMW-T4)。LMW-T1、LMW-T2、LMW-T3和LMW-T4都具有LMW-GS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编码区全长分别是930、930、897和915 bp,分别编码308、308、297和303个氨基酸,其推断氨基酸的分子量分别为32938.40、32978.42、31624.88和32122.20 Da。根据推断氨基酸中8个半胱氨酸残基的位置,LMW-T1和LMW-T2属于TypeⅢ类;LMW-T3和LMW-T4属于TypeⅤ类。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4个基因与前人报道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相似性很高,其中LMW-T2、LMW-T3和LMW-T4与LMW-m型基因聚为一类。虽然LMW-T1的N-末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是甲硫氨酸,但是LMW-T1与LMW-s型基因聚为一类。上述四个基因的克隆进一步丰富了小麦LMW-GS的基因库资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LMW-GS基因的系统进化、结构与功能,可作为小麦品质改良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W-GS基因 序列分析 进化分析 西藏小麦地方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的起源及演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建林 栾运芳 +4 位作者 胡书银 旦巴 孟霞 尼玛卓玛 唐琳 《西藏农业科技》 2002年第2期21-26,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禹氏三角反映油菜种间关系过于简单,实质上仅反映了油菜演化的最初阶段,未能较为系统地揭示油菜演化的整个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菜演化的二阶段假说。即:第一阶段形成衍生芥菜种、衍生欧洲油菜和衍生阿比西利亚...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禹氏三角反映油菜种间关系过于简单,实质上仅反映了油菜演化的最初阶段,未能较为系统地揭示油菜演化的整个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菜演化的二阶段假说。即:第一阶段形成衍生芥菜种、衍生欧洲油菜和衍生阿比西利亚芥,也就是禹氏三角所反映的内容;第二阶段形成现代油菜各大类型及众多的地方品种。此外,还讨论了中国油菜的起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禹氏三角 二阶段假说 起源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