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核桃种质资源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马和平 朱雪林 +2 位作者 刘务林 金增涛 杨小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5,共5页
核桃是我国的重要果树,也是西藏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是核桃品种选育的基础,为了科学利用西藏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基础资料,研究了西藏核桃的起源、历史,详细介绍了西藏核桃的分布、种质资源分类、核桃群落类型划分... 核桃是我国的重要果树,也是西藏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是核桃品种选育的基础,为了科学利用西藏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基础资料,研究了西藏核桃的起源、历史,详细介绍了西藏核桃的分布、种质资源分类、核桃群落类型划分、命名以及品种选育工作。结果表明,西藏的核桃主要有3个分布区域:雅鲁藏布江流域、怒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西藏的核桃群落类型可划分为野生群落、原生群落和引进品种群落。西藏核桃命名依据各异,造成目前品种类型名称多样化。根据核桃坚果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观察和测定,最终筛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系。最后提出应充分利用西藏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开展核桃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西藏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核桃物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和平 朱雪林 +2 位作者 杨小林 潘刚 金增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960-18962,18981,共4页
[目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核桃进行物候和生长节律的研究,为西藏良种核桃的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典型的核桃进行了营养生长物候、生殖生长物候和根系生长物候的观测研究。[结果]营养生长物候期,试验点核桃芽膨大... [目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核桃进行物候和生长节律的研究,为西藏良种核桃的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典型的核桃进行了营养生长物候、生殖生长物候和根系生长物候的观测研究。[结果]营养生长物候期,试验点核桃芽膨大期和萌芽期时间相差不大;生殖生长物候期,洞嘎镇最早,其次是东如村和公仲村,然后是里龙乡,通麦村最晚。果实生长动态变化方面,就横径和纵径而言,果实横径变幅大小为:通麦村〉洞嘎镇〉里龙乡〉公仲村〉东如村,果实纵径变幅大小为:通麦村〉公仲村〉洞嘎镇〉里龙乡〉东如村;根系生长物候期,核桃根系开始活动期与芽萌动期相同,3月下旬出现新根,6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中旬出现2次生长高峰,11月下旬停止生长。[结论]该结果揭示了西藏地区核桃物候特征的初步规律,填补了西藏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物候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核桃表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朱雪林 马和平 +2 位作者 刘务林 杨小林 金增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核桃表型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西藏核桃的选育提供参考。依照核桃的性状调查方法,研究了林芝地区4个居群8个核桃家系:朗县(LX1-4)、米林县(ML7-8)、林芝县(LZ5-6)和2个铁核桃家系:波密县(BM9-10)的叶型、不同居群核桃... 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核桃表型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西藏核桃的选育提供参考。依照核桃的性状调查方法,研究了林芝地区4个居群8个核桃家系:朗县(LX1-4)、米林县(ML7-8)、林芝县(LZ5-6)和2个铁核桃家系:波密县(BM9-10)的叶型、不同居群核桃表型特征以及坚果特征。结果表明:顶叶长与宽之比LX2最大,ML7最小;复叶长与宽比例LZ5最大,BM10最小;复叶最长的为ML7,最短者为BM10。坚果质量:BM>LX>ML>LZ;仁坚比:LX>ML>LZ>BM;壳厚:BM>LZ>ML>LX。坚果纵横径比值最大的为BM9,最小的为LX1。林芝地区朗县核桃可作为优良家系进行繁殖,波密的铁核桃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选种和育种的优先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铁核桃 西藏 居群 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独一味属一新变型——白花独一味 被引量:2
4
作者 汪书丽 兰小中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6-1267,共2页
描述了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ex Hook.f.)Kudo]的1个新变型——白花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ex Hook.f.)Kudo f.albifloraJ.Luo et S.L.Wang]。原变型的花冠为淡紫色、红紫色或粉红褐色,而新... 描述了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ex Hook.f.)Kudo]的1个新变型——白花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ex Hook.f.)Kudo f.albifloraJ.Luo et S.L.Wang]。原变型的花冠为淡紫色、红紫色或粉红褐色,而新变型花瓣为白色,花萼为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独一味属 白花独一味 新变型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被子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3
5
作者 汪书丽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2-633,共2页
报道了西藏被子植物3种新记录,即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坚硬女娄菜(Silene firma Sieb.et Zucc.)、川续断科(Dipsacaceae)的绿花刺参(Morina chlorantha Diels)和菊科(Asteraceae)的粘毛香青[Anaphalis bulleyana(J.F.Jeffr.)Chang]。
关键词 坚硬女娄菜 绿花刺参 粘毛香青 新记录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的盘菌资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阿生 罗建 +1 位作者 张元 林玲 《中国食用菌》 2006年第5期12-13,16,共3页
通过对西藏盘菌的采集调查表明,西藏目前已知盘菌为200种左右,其中已确定系统位置的种类分隶属于4目17科62属,尚有一部分种类目前未能确定它们的系统地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上,西藏现存盘菌多与北美及北欧分布的盘菌成分类似... 通过对西藏盘菌的采集调查表明,西藏目前已知盘菌为200种左右,其中已确定系统位置的种类分隶属于4目17科62属,尚有一部分种类目前未能确定它们的系统地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上,西藏现存盘菌多与北美及北欧分布的盘菌成分类似,联系较为紧密,盘菌区系性质相似。西藏已知盘菌多数分布于喜马拉雅北坡雨影地带的森林区域,干旱-半干旱区的有限调查发现有少量具特殊生态习性的种类发生。在资源价值方面,多数盘菌体现的是生态价值,只有少量大型盘菌如羊肚菌属的种类目前被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菌 种类 分布 价值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灌草区的气象要素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志强 卢杰 +3 位作者 华敏 李照青 屈兴乐 方江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278-282,共5页
为掌握西藏拉萨达孜县山地气候的特点,以西藏拉萨达孜县巴嘎雪村西南河谷山地灌草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14—2015年不同海拔梯度下主要气象要素(降水量、气温、风速)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平均气温逐渐降低... 为掌握西藏拉萨达孜县山地气候的特点,以西藏拉萨达孜县巴嘎雪村西南河谷山地灌草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14—2015年不同海拔梯度下主要气象要素(降水量、气温、风速)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平均气温逐渐降低,风速逐渐增大。(2)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其中8月份降水量最大,7月份次之,其他月份降水量较少。降水时段主要分布在晚上,特别是01:00—07:00降水量较多,白天降水量相对较少。最大降水量时间为04:00,最小降水量时间为13:00。(3) 6月份平均气温最高,7、8月份平均气温次之,1月平均气温最低。最高气温日(2015年6月7日)各时间段内气温均在10℃以上,日平均气温为20. 1℃,从08:00开始气温持续上升,17:00气温最高,为27. 6℃。最低气温日(2015年1月10日)气温均在0℃以下,日平均气温为-11. 3℃,16:00气温最高,为-4. 3℃,09:00的气温最低,为-17. 5℃。(4)冬、春季节风速最大,秋季风速次之,夏季风速最小。白天(08:00—18:00)的风速明显高于晚上,最大风速出现在18:00;凌晨(03:00—07:00)的平均风速最小,最小风速出现在0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不同海拔山地 灌草区 气象要素 特征 气候变化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4
8
作者 旦增 张丽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09-1512,共4页
首次报道了西藏被子植物8个新记录种: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虎耳草属(Saxifraga Linn.)的阿墩子虎耳草(Saxifraga atuntsiensis W.W.Smith)、橙黄虎耳草(Saxifraga aurantiaca Franchet),罂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属(Corydalis DC.)... 首次报道了西藏被子植物8个新记录种: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虎耳草属(Saxifraga Linn.)的阿墩子虎耳草(Saxifraga atuntsiensis W.W.Smith)、橙黄虎耳草(Saxifraga aurantiaca Franchet),罂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属(Corydalis DC.)的雅曲距紫堇(Corydalis dolichocentra Z.Y.Su&Lidén),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 Linn.)的圆萼龙胆(Gentiana suborbisepala C.Marquand),报春花科(Primulaceae)点地梅属(Androsace Linn.)的小点地梅[Androsace gmelinii(Linn.)Roemer&Schultes],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 Linn.)的垫状忍冬(Lonicera oreodoxa H.Smith ex Rehder J.),毛茛科(Ranunculaceae)毛茛属(Ranunculus Linn.)的川青毛茛(Ranunculus chuanchingensis L.Liou),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inn.)鹬形马先蒿(Pedicularis scolopax Maximowicz)。并提供其形态描述和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X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新记录种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苔藓植物新记录科——苞片苔科
9
作者 洪嘉康 宋晓彤 +4 位作者 谷际岐 李微 董营 卓嘎巴永 邵小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97,共3页
经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报道了西藏苔藓植物新记录1种,即苞片苔(Calycularia crispula Mitt.),且苞片苔属(Calycularia Mitt.)和苞片苔科(Calyculariaceae)也是西藏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科。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标本室(... 经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报道了西藏苔藓植物新记录1种,即苞片苔(Calycularia crispula Mitt.),且苞片苔属(Calycularia Mitt.)和苞片苔科(Calyculariaceae)也是西藏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科。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标本室(B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苞片苔科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苔藓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文茵 马和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34-140,共7页
为了探明国内外苔藓植物的研究现状,借助Excel、VOSviewer等软件,对CNKI和Webof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苔藓植物的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梳理及可视化分析,探析了国内外苔藓植物相关研究的基金来源、机构、国家合作、学科、关键词、年度发文... 为了探明国内外苔藓植物的研究现状,借助Excel、VOSviewer等软件,对CNKI和Webof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苔藓植物的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梳理及可视化分析,探析了国内外苔藓植物相关研究的基金来源、机构、国家合作、学科、关键词、年度发文量等信息.结果表明,在1980-2021年间,国际苔藓植物研究处于不断增长趋势,而国内苔藓植物相关研究也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国内各苔藓植物研究学者的重要后盾;中国科学院和欧州的部分研究机构是全球苔藓植物研究的引领者,其中美国、中国、德国在国家合作中名列前茅,科研影响力较大.国内外苔藓植物与生态学、植物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融合;苔藓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区系、重金属污染监测等一直是国内外苔藓植物研究的热点.未来建议拓展多元的研究方向、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聚焦苔藓植物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VOSviewer WEBOFSCIENCE CNKI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蓝钟花属一新变型——白花裂叶蓝钟花
11
作者 罗建 汪书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04-1705,共2页
描述了桔梗科蓝钟花属裂叶蓝钟花(Cyananthus lobatus Wall.ex Benth.)的一个新变型——白花裂叶蓝钟花(Cyananthus lobatus Wall.ex Benth.f.albiflorus J.Luo et S.L.Wang)。原变型的花冠为紫蓝色至淡蓝色,而新变型花冠为白色。
关键词 桔梗科 蓝钟花属 白花裂叶蓝钟花 新变型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核桃优良单株的FISH-AFLP分析
12
作者 马庆国 王滑 +1 位作者 潘刚 裴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89,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西藏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采用FISH-AFLP技术,筛选9对EcoRⅠ+3和MseⅠ+3引物组合,对我国西藏核桃主产区加查和郎县的11个核桃(JuglansregiaL.)优良单株进行基因组D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103条可统... 为了深入了解西藏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采用FISH-AFLP技术,筛选9对EcoRⅠ+3和MseⅠ+3引物组合,对我国西藏核桃主产区加查和郎县的11个核桃(JuglansregiaL.)优良单株进行基因组D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103条可统计条带中,1076条呈多态性,多态性达97.67%;9对引物所检测到的不同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范围为1.00~1.99,平均为1.48±0.04;基因多样度(H)为0.00~0.49,平均为0.29±0.0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00~0.69,平均为0.44±0.02。本研究分析了西藏核桃优良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建立了它们的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AFLP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植物分布新资料
13
作者 汪书丽 兰小中 罗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13-1914,共2页
首次报道了西藏2个新记录属,蔷薇科(Rosaceae)的羽衣草属(Alchemilla)和鸢尾科(Iridaceae)的庭菖蒲属(Sisyrinchium),并报道2个新记录种,即无毛羽衣草(Alchemilla glabra Neygenf.)和庭菖蒲(Sisyrinchium rosulatum Bickn.)。
关键词 羽衣草属 庭菖蒲属 新记录属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核桃种质的形态特征和生化成分分析
14
作者 马和平 朱雪林 +2 位作者 刘务林 杨小林 金增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3-476,共4页
研究了西藏不同地区核桃的形态特征,分析比较了西藏不同地区核桃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三径均值最大为4.04 cm,最小为3.11 cm。壳厚测定表明集中分布在3.1~3.9mm之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麻达嘎,为21.85%,其变化范围为15.1%~21.85%。... 研究了西藏不同地区核桃的形态特征,分析比较了西藏不同地区核桃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三径均值最大为4.04 cm,最小为3.11 cm。壳厚测定表明集中分布在3.1~3.9mm之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麻达嘎,为21.85%,其变化范围为15.1%~21.85%。脂肪含量最高的是八宿2号,为69.6%,其变化范围为61.7%~69.6%。据此筛选出8个优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核桃 三径均值 蛋白质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粗木质残体养分元素特征
15
作者 马豪霞 任毅华 郑维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以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Abies georgei var.smithii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林下粗木质残体进行调查,采用5级腐烂系统对粗木质残体进行分等定级,测定有机C、全N、全K、全P、Ca和Mg 6种养分元素含量,分析C/N、C/P及N/P比... 以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Abies georgei var.smithii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林下粗木质残体进行调查,采用5级腐烂系统对粗木质残体进行分等定级,测定有机C、全N、全K、全P、Ca和Mg 6种养分元素含量,分析C/N、C/P及N/P比值。结果表明:各腐烂等级养分元素含量及养分储量均表现为有机C>Ca>全N>全K>Mg>全P;C/N、C/P随粗木质残体腐烂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小,N/P则是从Ⅰ至Ⅲ级逐渐增大,Ⅲ到Ⅳ级突然减小,之后又开始增大;在不同类型粗木质残体上,南坡养分总储量为49 164.8kg·hm^(-2),高于北坡的34 846.19 kg·hm^(-2),且二者均表现为倒木>枯立木>树桩>大枯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养分元素储量 急尖长苞冷杉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盘菌物种多样性初探
16
作者 徐阿生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55-259,共5页
在野外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考证修订,西藏目前已知各类盘菌近200种,分隶于4目16科61属,属、种数分别约占我国已知盘菌的35%和25%。其中超过5个种的属有8个属,超过10种的只有马鞍菌属(Helvella)。初步的研究表明,西藏已知... 在野外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考证修订,西藏目前已知各类盘菌近200种,分隶于4目16科61属,属、种数分别约占我国已知盘菌的35%和25%。其中超过5个种的属有8个属,超过10种的只有马鞍菌属(Helvella)。初步的研究表明,西藏已知盘菌种类中以温带分布型成分居多,各类盘菌生长的基物形式多样,土壤腐殖质层、活地被物层、裸地表及土壁、枯枝落叶及倒腐木、纸质物品、布料纤维织物甚至乱石瓦砾上等基物上均有盘菌发生。从分布的生境来看,盘菌多发生于藏东南、藏东和藏南的森林区域,尤以冷杉林和硬叶栎林中居多,一些种类在该区域的发生表现出特殊的生态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菌 种类 形态特征 生态分布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 被引量:18
17
作者 罗建 汪书丽 +1 位作者 赵垦田 杨小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0,共9页
报道了我国西藏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拉萨河流域内共发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2科、285属、793种(含变种),分别占西藏野生种子植物的43.90%,24.89%,14.97%,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6种,被子植物69科、282属、787种。被... 报道了我国西藏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拉萨河流域内共发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2科、285属、793种(含变种),分别占西藏野生种子植物的43.90%,24.89%,14.97%,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6种,被子植物69科、282属、787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56科、218属、642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7.78%,76.49%,80.96%,最为丰富;其次是单子叶植物13科、64属、145种,分别占18.06%,22.46%,18.28%。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4个显著特征:1)种类组成较为丰富,属内种系相对贫乏,种属比2.78,分化程度较弱,单种属和寡种属极为丰富。2)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3个科分布亚型;15个属分布区类型及10个属分布亚型,其中温带科18个,占总科数的56.25%,温带属194个,占总属数的82.20%,温带种705个,占总种数的90.38%,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热带成分仅在科级分布型中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属、种级热带成分很少,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3)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特有性,没有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分布属7个,中国特有分布种324个,证实本区系植物的年青性及其较强的演化、特化性质。4)拉萨河流域植物区系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联系紧密,同时与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植物区系亦有深远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野生种子植物 区系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研究
18
作者 汪书丽 罗建 +2 位作者 郎学东 苏建荣 张炜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7-182,共6页
以西藏色季拉山16科、49属、8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了物种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1)西藏色季拉山的87种植物中... 以西藏色季拉山16科、49属、8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了物种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1)西藏色季拉山的87种植物中有1种处于极危状态,13种处于濒危状态,55种处于易危状态,18种处于近危状态。(2)西藏色季拉山有一级保护植物23种,二级保护植物53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3)该研究结果与各种保护植物名录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植物在本区受威胁程度加强,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濒危等级 优先保护等级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研究
19
作者 赵文茵 马和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3期67-71,共5页
为推动苔藓植物研究的成熟和完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的组成概况、区系地理成分、影响因子、生态群落及生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共有56科、134属、356种。其中,苔类植物32科... 为推动苔藓植物研究的成熟和完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的组成概况、区系地理成分、影响因子、生态群落及生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共有56科、134属、356种。其中,苔类植物32科、52属、140种,藓类植物24科、82属、216种;藓类植物地理区系成分有15种类型,苔类植物地理区系成分有11种类型,苔藓植物地理区系成分有着显著的温带性质,兼具东亚性质,揭示了色季拉山自然环境的独特;影响因子是土壤因子、海拔、空气湿度、水分、光照、人类及牲畜活动等;生态群落以土生和石生群落占绝对优势,生活型是以丛集型和交织型为主要地位。通过此次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藏东南色季拉山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今后的苔藓植物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色季拉山 地理区系 群落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栽培条件下铃铛子光合特性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20
作者 李慧娥 郭其强 +2 位作者 权红 李连强 兰小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6-192,共7页
【目的】研究大田条件下铃铛子叶片对光和CO2响应特性、光合参数日进程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影响铃铛子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方法】以西藏林芝地区大田生长的当年生铃铛子为研究对象,在营养生长期(YYQ)、开花期(KHQ... 【目的】研究大田条件下铃铛子叶片对光和CO2响应特性、光合参数日进程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影响铃铛子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方法】以西藏林芝地区大田生长的当年生铃铛子为研究对象,在营养生长期(YYQ)、开花期(KHQ)和结果期(JGQ),利用Li-6400光合仪原位测定叶片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光合参数的日进程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用叶子飘的模型拟合响应曲线光合参数,计算日进程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WUE)、羧化效率(CE)和气孔限制值(Ls)的瞬时值;用多元回归和相关系数法分析铃铛子光合参数日进程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光响应曲线参数拟合结果显示,铃铛子净光合速率(Pn)在YYQ最大,暗呼吸速率(Rd)在KHQ最高,且对强光的利用率高;不同生长期光合参数日进程总体为单峰曲线,Pn在12:00左右达到最高,午后Pn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造成的。在不同生长期的相同时刻,铃铛子Pn和WUE在YYQ最大而在JGQ最小,蒸腾速率(Tr)为KHQ最高而YYQ和JGQ均较小。环境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和土壤湿度(RHs)对Pn的影响较大。【结论】大田种植铃铛子应选择光照充足、方便灌溉的地块,在YYQ和KHQ做好田间水分管理,以保证其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铛子 光合特性 环境因子 多元线性回归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