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和巨菌草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王五一 谭占坤 +5 位作者 刘锁珠 王燕红 严守星 李敬雨 阚勇 杨升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和巨菌草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全株玉米和巨菌草,分为6组,A组、B组和C组不进行青贮,全株玉米和巨菌草的比例分别为2∶1、1∶1、1∶2,D组、E组和F组进行青贮发酵,全株玉...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和巨菌草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全株玉米和巨菌草,分为6组,A组、B组和C组不进行青贮,全株玉米和巨菌草的比例分别为2∶1、1∶1、1∶2,D组、E组和F组进行青贮发酵,全株玉米和巨菌草的比例分别为2∶1、1∶1、1∶2。青贮60 d。结果表明,E组的感官评分最高,青贮等级为尚好。混合青贮后,各组的水分、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和磷(P)等成分均有所增加(P>0.05);F组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组的粗纤维(C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发酵过程中,各组pH值逐渐下降。E组和F组的青贮pH值略低于D组(P>0.05);F组的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最高。研究表明,全株玉米和巨菌草的混合比例为1∶1时,青贮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巨菌草 混合青贮 青贮品质 微生物群落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粉对西藏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易政宏 商振达 +4 位作者 陈鑫艳 吕志 杨升 谭占坤 刘锁珠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89,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玉米粉对西藏地区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西藏地区种植的巨菌草为原料,设置4个青贮组,分别在巨菌草中添加0、5%、10%、15%玉米粉,每组设置5个重复。青贮60 d,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玉米粉对西藏地区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西藏地区种植的巨菌草为原料,设置4个青贮组,分别在巨菌草中添加0、5%、10%、15%玉米粉,每组设置5个重复。青贮60 d,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巨菌草青贮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添加玉米粉未显著改变巨菌草青贮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及pH值,但显著降低了巨菌草青贮饲料的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P<0.05);巨菌草青贮饲料中添加玉米粉可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微生物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添加玉米粉可提高巨菌草青贮饲料中厚壁菌门、乳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添加玉米粉可以改善巨菌草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提高青贮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玉米粉 青贮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方式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陈鑫艳 商振达 +4 位作者 易政宏 吕志 杨升 刘锁珠 谭占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青贮方法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西藏林芝市种植的全株玉米为原料,设常规青贮全株玉米组(A组)和半干青贮全株玉米组(B组),青贮60 d,开窖取样,测定pH值和氨态氮含量,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青贮方法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西藏林芝市种植的全株玉米为原料,设常规青贮全株玉米组(A组)和半干青贮全株玉米组(B组),青贮60 d,开窖取样,测定pH值和氨态氮含量,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细菌菌群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常规青贮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半干青贮(P<0.05),常规青贮的pH值小于4.2,氨态氮含量低于100 g/kg,而常规青贮的干物质、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半干青贮饲料(P<0.05)。常规青贮组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乳杆菌科、毛螺旋菌科、明串珠菌科、乳杆菌属、毛螺旋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细菌均显著高于半干青贮(P<0.05)。研究表明,全株玉米常规青贮的发酵品质优于半干青贮,且全株玉米常规青贮中可产乳酸的菌群相对丰度高于半干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青贮 半干青贮 全株玉米 发酵品质 细菌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肥期藏猪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肉品质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思辰 陈鑫艳 +5 位作者 王宏辉 王建洲 商振达 商鹏 刘锁珠 谭占坤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8,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肥期藏猪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肉品质以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以明确育肥期藏猪饲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的适宜水平。选择体重(30.81±2.20)kg的健康育肥期藏猪90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肥期藏猪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肉品质以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以明确育肥期藏猪饲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的适宜水平。选择体重(30.81±2.20)kg的健康育肥期藏猪90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藏猪。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饲粮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2.22 MJ/kg与13.47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0%、13.5%与15.0%。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2.22 MJ/kg消化能组藏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13.47 MJ/kg消化能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13.47 MJ/kg消化能组(P<0.05)。12.22 MJ/kg消化能组藏猪屠宰0 h肉色红度值(a^(*))及背最长肌的p H值均显著低于13.47 MJ/kg消化能组(P<0.05)。13.5%粗蛋白质组藏猪屠宰0 h的肉色亮度值(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12.22 MJ/kg消化能组的颤螺菌属(Oscillospir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13.47 MJ/kg消化能组(P<0.05),而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13.47 MJ/kg消化能组(P<0.05)。研究表明,育肥期藏猪饲粮适宜消化能水平为12.22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粗蛋白质 消化能 生长性能 粪便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舍饲条件下两种全混合饲粮对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刘欣雨 任越 +3 位作者 刘孟君 达娃顿珠 尼玛次仁 谭占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7,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冷季舍饲条件下两种全混合饲粮对25~35 kg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表型相近的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D组(CP 14.26%,ME 12.93 MJ/kg)、G... 试验旨在探究冷季舍饲条件下两种全混合饲粮对25~35 kg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表型相近的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D组(CP 14.26%,ME 12.93 MJ/kg)、G组(CP 15.06%,ME 11.67 MJ/kg)饲喂不同蛋白、能量水平的全混合饲粮,对照组饲喂苜蓿和燕麦干草。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G组1~30 d平均日增重、31~60 d增重和平均日增重、1~60 d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D组和对照组(P<0.05),31~60 d料重比、1~60 d料重比显著低于D组(P<0.05);D组的1~30 d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31~60 d、1~60 d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组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D组和对照组(P<0.05),G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血清白蛋白和钙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组血清总胆汁酸和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和G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冷季对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饲喂全混合饲粮可以提高生长性能,其中G组的饲喂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 全混合饲粮 萨藏杂交F1代母羊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