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动力激素及其粘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红 郑必海 +3 位作者 郑建保 李素芝 何贵强 周晓波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79,共2页
目的:对高原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动力激素及其粘膜屏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于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及胃泌素(GAS)的含量... 目的:对高原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动力激素及其粘膜屏障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于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及胃泌素(GAS)的含量进行检测,同步进行胃镜检查,并对进入高原后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组20例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动力激素MTL、VIP、SP、GLP-1及GAS均出现显著改变,其中MTL、SP显著降低,VIP、GLP-1及GAS显著升高,进入高原后第3天及进入高原后第7天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分别为P<0.01和P<0.05。胃镜下明显存在胃蠕动缓慢及胃粘膜改变,进入高原第3天及第7天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其中进入高原第3天胃蠕动缓慢及粘膜改变分别高达60%、85%。并且20例急进高原个体中有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占65%),症状主要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黑便等,其中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分别高达60%、40%、25%和10%。结论:高原急性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胃肠动力激素存在明显的影响,并因此而出现胃肠运动缓慢,从而导致急性胃肠粘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急性缺氧 胃肠动力激素 胃泌素 胃粘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缺氧致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及谷氨酰胺的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定周 周其全 +1 位作者 李素芝 刘福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观察模拟高原环境暴露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及谷氨酰胺(Gln)的保护作用,探讨高原肠黏膜屏障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组(C组)、高原缺氧组(H组)和Gln保护组(HG组),每... 目的观察模拟高原环境暴露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及谷氨酰胺(Gln)的保护作用,探讨高原肠黏膜屏障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对照组(C组)、高原缺氧组(H组)和Gln保护组(HG组),每组10只。H和HG组动物在模拟海拔7000m的低压舱内生存72h,C组在平原环境下生存72h。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肠上皮细胞凋亡、肠道细菌移位情况,并应用邻联二回香胺显色剂法检测血清和小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Gln的含量。结果 H、HG组大鼠肠黏膜损伤严重,紧密连接间隙增宽,硝酸镧示踪法可见镧颗粒进入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间隙内以及基底膜外侧周围组织间隙或细胞内。H组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有细菌移位,移位细菌数为0.47±0.83CFU/g;HG组各器官移位细菌明显减少,细菌移位数为0.22±0.42CFU/g(P<0.05)。原位末端标记切口平移双标记法(TUNEL法)检测显示,H组肠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增多,凋亡指数为16.2%±2.2%;与H组比较,HG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肠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为13.3%±4.6%(P<0.05)。与C组血清内毒素(0.032±0.003kEU/L)、血清DAO(0.861±0.359kU/L)、血清Gln(3.083±0.186mmol/L),小肠DAO(0.516±0.062kU/L)、小肠Gln(0.573±0.032mmol/L)比较,H组血清内毒素(0.277±0.053kEU/L)和DAO(3.533±0.584kU/L)水平显著增高,血清Gln(1.472±0.079mmol/L)及小肠DAO(0.325±0.0533kU/L)、Gln(0.377±0.010mmol/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H组比较,HG组血清内毒素(0.113±0.015kEU/L)和DAO(1.810±0.450kU/L)水平显著降低,血清Gln(1.951±0.070mmol/L)及小肠DAO(0.431±0.049kU/L)、Gln(0.448±0.021mmol/L)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原缺氧能引起严重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促进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是高原MODS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Gln对高原肠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细菌移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环境暴露 肠黏膜屏障 缺氧 谷氨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氧对高原动物心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增柱 高旭滨 +5 位作者 刘福玉 宋德颂 雷淑贞 罗远沛 余友良 宁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89-292,共4页
我们观察了9只高原猪吸氧后的心肺功能变化。高原猪吸入纯氧后,右室收缩压、右室dp/dt max、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降低,但左室dp/dt max、心指数、主动脉压和外周阻力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提示肺血管收缩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 我们观察了9只高原猪吸氧后的心肺功能变化。高原猪吸入纯氧后,右室收缩压、右室dp/dt max、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降低,但左室dp/dt max、心指数、主动脉压和外周阻力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提示肺血管收缩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吸入纯氧后右室dp/dtmax下降,这表明慢性缺氧可致右室功能增加而肺分流率下降,提示高原幼猪存在肺通气/灌流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症 高原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进高原个体胆汁返流与急性胃肠粘膜损伤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友伟 郑必海 +3 位作者 郑建保 李素芝 周晓波 周先利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77,79,共2页
目的:对急进高原个体胆汁返流与急性胃肠粘膜损伤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进行胃镜检查,对其胆汁返流、胃黏膜损伤及其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例急进高原个体... 目的:对急进高原个体胆汁返流与急性胃肠粘膜损伤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进行胃镜检查,对其胆汁返流、胃黏膜损伤及其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例急进高原个体进入高原后胆汁返流及胃粘膜损伤与进入高原前比较,除进入高原第7天胆汁返流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其中胆汁返流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及第7天分别为0例(0%)1、0例(50%)、5例(25%);粘膜损伤分别为2例(10%)1、7例(85%)、10例(50%);其中13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占65%)。结论:高原急性缺氧可引发急进高原个体胆汁返流的高发生率,并因此而导致急性胃肠粘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急性缺氧 胆汁返流 胃肠粘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高原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星竹 万琪 +2 位作者 鞠钟鸣 张蓉 央宗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1期52-53,共2页
分析217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了解高原脑水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显示,死亡组的病情危急、并发症明显高于存活组。对此,提出护理人员应提高对高原脑水肿疾病早期认识的能力,针对性地观察病情和前瞻性地评估病情,... 分析217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了解高原脑水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显示,死亡组的病情危急、并发症明显高于存活组。对此,提出护理人员应提高对高原脑水肿疾病早期认识的能力,针对性地观察病情和前瞻性地评估病情,增加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脑水肿 预见性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原缺氧不依赖肺动脉高压促进大鼠右心室ACE2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宇亮 高钰琪 刘福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研究模拟高原缺氧环境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变化规律及调节因素,初步探讨ACE2与高原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在低氧环境(模拟海拔5000m高原、23h/d)下饲养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并分为缺氧1、15、30d组,设立... 目的:研究模拟高原缺氧环境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变化规律及调节因素,初步探讨ACE2与高原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在低氧环境(模拟海拔5000m高原、23h/d)下饲养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并分为缺氧1、15、30d组,设立平原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同时测定右心室功能、重量指数以及肺动脉压力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观察了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灌胃对慢性缺氧30d组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的影响。结果:缺氧30d组右心室ACE2 mRN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ACE2活性明显增加,同时伴明显心室肥厚及心功能显著升高。另外,卡托普利、尼群地平虽然显著降低了肺动脉压力以及心脏功能,但对ACE2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慢性高原缺氧环境促使心脏ACE2的表达与活性上调,提示ACE2可能与缺氧心脏结构功能变化有关;表达增加是缺氧环境中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升高的原因之一,而肺动脉高压可能并非是缺氧情况下ACE2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缺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