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线工作室对话Baum工作室(西班牙)——关于建筑实践的地域性与当代性”主题沙龙
1
作者 魏皓严 米格.亨迪.费尔南德斯 +15 位作者 哈维.卡罗.多明戈斯 魏浩波 越剑 董明 周可 黎明 刘建德 史建军 龚鑘 胡小菊 王锦 欧明华 敬亚平 吴西 刘晓星 谢劲松 《城市建筑》 2013年第13期6-16,共11页
《城市建筑》2013年7月刊主题为"西班牙建筑",本期邀请西线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魏浩波担任客座主编。恰逢西班牙Baum工作室到访贵阳,由于西线工作室在中国西部独特且极具代表性的地域建筑实践,与Baum工作室在欧洲的可持续建筑实践对中... 《城市建筑》2013年7月刊主题为"西班牙建筑",本期邀请西线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魏浩波担任客座主编。恰逢西班牙Baum工作室到访贵阳,由于西线工作室在中国西部独特且极具代表性的地域建筑实践,与Baum工作室在欧洲的可持续建筑实践对中国西部半工业化生产状态下的建造现状颇具启发意义,因此本次学术沙龙诚邀这两个地处同一纬度但不同国度的事务所的建筑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实践 工作室 西班牙 西线 地域性 对话 《城市建筑》 中国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空间的同构机制——西线工作室当代乡土实践系列之血缘与地缘型空间控制体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魏浩波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3期18-24,共7页
以社会结构+习性+实践的组合体系为分析工具,解析出在当下,传统乡土体系保护、再生与发展的关键是传统乡土原有社会结构投射下的物化的空间控制机制的延续与新生。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因循传统乡土空间控制机制的血缘性与地缘性特征,发现... 以社会结构+习性+实践的组合体系为分析工具,解析出在当下,传统乡土体系保护、再生与发展的关键是传统乡土原有社会结构投射下的物化的空间控制机制的延续与新生。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因循传统乡土空间控制机制的血缘性与地缘性特征,发现并发展出具有乡土质感的重复同构型空间控制模式,并将之贯彻到当下的具体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习性+实践的组合体系 血缘型+地缘型的控制机制 重复同构控制机制 自相似层级重复同构 向心型重复同构 单元同构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头记——西线工作室“上山下乡”系列之车田村文化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浩波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西线工作室试图以车田村文化中心的建造为引,通过普世方式的"合理化"原则与乡土的"合情"原则的分析方式发现车田村的现实问题,据此推导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合情"的工作方法,建立一种技术为生活世界服务的... 西线工作室试图以车田村文化中心的建造为引,通过普世方式的"合理化"原则与乡土的"合情"原则的分析方式发现车田村的现实问题,据此推导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合情"的工作方法,建立一种技术为生活世界服务的工作模式——村落生成秩序贯彻+场所群生产+聚落公共性再造,并付诸于实践;逐步以理性的专业手段,在当代生产条件下摸索接"地气"的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平行交集 场所群生产 聚落公共性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线工作室地缘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访西线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魏浩波、谢劲松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春花(采访) 魏浩波 谢劲松 《建筑技艺》 2018年第12期28-35,共8页
AT:贵州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多民族的地域文化特征,这一特征深刻影响着传统城市风貌格局与建筑空间的塑造,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对此,您如何看待?西线工作室:贵州处于世界三大连片喀斯特发育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是世界喀... AT:贵州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多民族的地域文化特征,这一特征深刻影响着传统城市风貌格局与建筑空间的塑造,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对此,您如何看待?西线工作室:贵州处于世界三大连片喀斯特发育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多的片区,涵盖贵州全省95%的县份;其地缘秩序为“位置经营+单元同构”,基于特殊的地形结构,贵州的乡土建造形成了特定的场所建造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室 西线 地缘 建筑师 共同体 地域文化特征 喀斯特地貌 建筑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秩序+形式原型+通用建造——西线工作室的地缘型乡土技术方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浩波 《城市建筑》 2014年第25期32-34,共3页
本文通过从场地秩序、形式原型与通用建造三个方面分析传统乡土的基本建造规律,并试图将三者合一,建立一种有的放矢的通用技术模式,并付诸于实践;以期在当时当地的现实条件下,探索"乡土"延续与新生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 乡土 地缘型乡土技术 场地秩序 形式原型 通用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活——西线工作室“上山下乡”系列之地方性工作框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浩波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4期18-22,共5页
西线工作室长期以贵州为背景,致力于特殊地缘结构与多样次文化圈层状态下的地方性工作实践,逐步建立了"地缘秩序"+"公共生活模型"+"氛围制造"+"建造经验+当代技术思路"的工作框架,[1]试图寻找... 西线工作室长期以贵州为背景,致力于特殊地缘结构与多样次文化圈层状态下的地方性工作实践,逐步建立了"地缘秩序"+"公共生活模型"+"氛围制造"+"建造经验+当代技术思路"的工作框架,[1]试图寻找一套有效的建造机制,对多样的次文化圈层进行物质性的稳定传承与动态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模型 公共生活模型 氛围制造 建造经验 乡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型场地秩序控制方式的研究与实践——西线工作室的地缘型空间控制机制
7
作者 魏浩波 《建筑技艺》 2015年第2期48-57,共10页
1缘起:一个在百年山村的实践案例2003年开始调查、断断续续施工,持续到201 1年12月竣工的摆陇民俗综合体,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摆陇村。摆陇村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地处山区的典型苗族村落,整个村落均由石头砌筑,有着完善的... 1缘起:一个在百年山村的实践案例2003年开始调查、断断续续施工,持续到201 1年12月竣工的摆陇民俗综合体,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摆陇村。摆陇村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地处山区的典型苗族村落,整个村落均由石头砌筑,有着完善的空间控制秩序。(1)村落的总体控制系统由两个分别环绕两座相邻山头的同心圆交错而成,一个同心圆为刘姓家族,一个同心圆为王姓家族,刘王家族户数比为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控制 刘王 实践案例 石板镇 贵阳市花溪区 交错区 丹霞 控制系统 世界自然遗产 乡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路上——一种工作与生存的状态
8
作者 魏浩波 《城市建筑》 2011年第12期35-36,共2页
本文以"在路上"为引,再现西线人直面西部建造现实的独立思考精神与系统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并鲜明地强调"在这里"的基层工作立场。
关键词 基层建造 落后 将错就错 西线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的复兴与建造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榕 何崴 +3 位作者 国广乔治 吕品晶 魏浩波 周凌 《世界建筑》 2018年第1期76-79,共4页
乡建,不一定很沉重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这两年做了一些乡建的项目,今天跟各位分享的是我们最新的一个福建的小村子——福建省建宁县溪源乡上坪古村的复兴计划。乡建是一个挺大的主题,也挺严肃的。但是我们想,有的时候是不是... 乡建,不一定很沉重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这两年做了一些乡建的项目,今天跟各位分享的是我们最新的一个福建的小村子——福建省建宁县溪源乡上坪古村的复兴计划。乡建是一个挺大的主题,也挺严肃的。但是我们想,有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稍微轻松一点,不一定那么宏大。这两年,我们做过一些项目,有在学校里带着学生做的研究或者自己做的艺术项目,也有一些实践。得益于这两年的政策,有一些机会让我们在乡村做一些事。上坪村是国家传统村落,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子里的人都姓杨,据说是东汉时候一个太尉的后裔,从北方迁过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中央美术学院 建筑学院 复兴计划 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 福建省 建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共同体--次文化圈乡土带四十年建筑实践中的“乡愁”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浩波 《新建筑》 2020年第2期34-40,共7页
文章从传统"乡愁"思辨模型、"乡愁"的运行机制、乡土共同体的观察与分析中,提炼出"集体共享架构+地点"的工作框架;与此同时将目光切入到次文化圈层乡土带四十年城市化进程中普世社会结构与次文化圈层结... 文章从传统"乡愁"思辨模型、"乡愁"的运行机制、乡土共同体的观察与分析中,提炼出"集体共享架构+地点"的工作框架;与此同时将目光切入到次文化圈层乡土带四十年城市化进程中普世社会结构与次文化圈层结构相互博弈制衡的过程,提出"科学的修补匠"这一实践工具;西线工作室进而在此工作框架+实践工具的基础上,尝试建立重生的"乡愁"工作模型--"地缘共同体",以期为次文化圈乡土带当下的建筑实践寻找某种方向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地点 集体共享架构 次文化圈 普世社会的二元结构 地缘秩序 共同体公共生活模型 科学的修补匠工具 西线工作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分解→个体形式→整体组合→小区景观——以贵阳市中大花园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为例
11
作者 郑曦 魏皓严 魏浩波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09年第5期22-24,41-42+32,共6页
本文以贵阳市中大花园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作为案例,尝试探讨新的设计方法。本案例采用的是系统设计法,确定要素→分解要素→设定个体形式→整体景观组合则是具体的操作程序。
关键词 设计方法 要素 分解 结构 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建造的传统表达”主题沙龙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桦 何智亚 +8 位作者 覃琳 魏浩波 魏皓严 褚冬竹 刘家琨 杨宇振 卢峰 李向北 邱书杰 《城市建筑》 2014年第25期14-21,共8页
人类的建造是具有时代印迹的劳动,所有的建造过程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尽管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建造也就传承了历史和过去的记忆和经验。材料和工艺在一个时期的稳定的应用,除去地域性的资源利用之外,更凝聚了工匠的智慧、取舍和时... 人类的建造是具有时代印迹的劳动,所有的建造过程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尽管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建造也就传承了历史和过去的记忆和经验。材料和工艺在一个时期的稳定的应用,除去地域性的资源利用之外,更凝聚了工匠的智慧、取舍和时代的审美趣味,也透视着物质后面的精神气质。当一个世代相传的空间意象被一个宏大抽象的理论描述时,或许我们也可以在无数平凡的场景中感受其无所不在的呈现。通过生活的无数细节,传统将其形态显示给我们,并且无所不在。而承载其精神的物质空间所蕴含的丰富的层面和维度,也许就是当代建筑师进行现代建造的操作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代建 精神气质 物质空间 建造过程 资源利用 审美趣味 理论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图雷特修道院——一组凝固的音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浩波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09年第6期25-30,共6页
拉图雷特修道院总体上由基本型、十字走廊与奇异的几何体三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型为内向型合院,由北侧暗示神性状态的封闭教堂体块与南部容纳修士居住/就餐等世俗生活状态的"U"型管围合而成,二者相遇处刻意留缝,以示不同属性间... 拉图雷特修道院总体上由基本型、十字走廊与奇异的几何体三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型为内向型合院,由北侧暗示神性状态的封闭教堂体块与南部容纳修士居住/就餐等世俗生活状态的"U"型管围合而成,二者相遇处刻意留缝,以示不同属性间的区别;合院内置"L"型交合而成的十字走廊,蓄意制造奇幻的交通系统;院内直插形态迥异的几何体,有意形成对基本型的背离与反抗,以矛盾的方式激发偶然性与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道院 音乐 基本型 体块 几何体 小提琴 空间 打击乐 教堂 生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田村游客接待中心,贵安,贵州,中国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浩波 谢劲松 《世界建筑》 2015年第2期54-59,共6页
场地秩序+形式原型+基本建造车田村游客接待中心位于贵州省中部贵安国家级开发新区的车田村内。车田村是一山地石头村落,沿开阔地与河流平行退台布局。该村的空间结构是典型的无主次等级的单元平行复加模式。车田村的整体成形方式虽... 场地秩序+形式原型+基本建造车田村游客接待中心位于贵州省中部贵安国家级开发新区的车田村内。车田村是一山地石头村落,沿开阔地与河流平行退台布局。该村的空间结构是典型的无主次等级的单元平行复加模式。车田村的整体成形方式虽然是常见的平行组织方式,但其所特有的矩形基本单元体的自发串联生长成条形单元组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游客 中国 空间结构 组织方式 成形方式 单元体 国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景生情——材料生产氛围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浩波 《城市建筑》 2011年第5期44-47,共4页
本文通过对"氛围"概念与氛围生产案例的分析,整理出氛围组成的三要素,进而发现氛围生产的原理性方法,最终揭示出氛围生产的关键是围合物与笼罩物两类不同材料物的相互关系的组织,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投射于赤水系列建筑的氛围生... 本文通过对"氛围"概念与氛围生产案例的分析,整理出氛围组成的三要素,进而发现氛围生产的原理性方法,最终揭示出氛围生产的关键是围合物与笼罩物两类不同材料物的相互关系的组织,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投射于赤水系列建筑的氛围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氛围” 状态体 笼罩物 围合物 情绪空间 幻想氛围配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北方……——斯堪的纳维亚随笔之先行者们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浩波 《城市建筑》 2014年第31期30-35,共6页
本文通过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现代建筑进程的谱系考察与亲身体验,试图以个案解析的方式明晰现代主义在北欧一脉相承与多义性发展并存的生长状态,更渴望据此深入了解北欧建筑在原型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生活系统的摸索、社会模型的投射... 本文通过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现代建筑进程的谱系考察与亲身体验,试图以个案解析的方式明晰现代主义在北欧一脉相承与多义性发展并存的生长状态,更渴望据此深入了解北欧建筑在原型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生活系统的摸索、社会模型的投射、功能主义的实践、场所感的建立、建构方式的在地性、有机理性的探讨、几何空间的精确控制以及光的运用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里宁的传统开启 阿斯普隆德的原型 森林公墓 列沃伦茨的砖编 阿尔瓦·阿尔托的生活世界 布雷格曼的功能主义 皮特凯宁的精准控制 伍重的转译云层 费恩的场地意志 比尔蒂拉的巴洛克狂舞 路苏沃里的金字塔 莱维斯卡的切片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忆似水年华——关于卡洛·斯卡帕的“记忆”建构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浩波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4期37-42,共6页
本文以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一书中对"记忆"的多重属性的解析,以及卡尔维诺尝试以"记忆"方式写就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为切入口,试图发现"记忆"的工作机制;并据此作为观察与分析的工具,解剖卡洛... 本文以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一书中对"记忆"的多重属性的解析,以及卡尔维诺尝试以"记忆"方式写就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为切入口,试图发现"记忆"的工作机制;并据此作为观察与分析的工具,解剖卡洛斯卡帕建筑中的历史建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记忆 片断集 有意记忆 逻辑秩序 “记忆”重组 “水乡” 巴西利卡 透视法 废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山下乡——乡土实践的爆发力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浩波 《城市建筑》 2009年第6期34-36,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上山下乡①"系列乡土实践的实验性工作的回顾,折射出普适性投影下的地方性工作的核心是乡土空间生产的主观性控制,乡土本质结构的发现、空间控制机制的建立、标准控制的纳入是保证其基本设计质量的三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上山下乡”基准 普适社会 主观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身体的建造——贵阳花溪摆陇苗寨民俗综合体设计方法拆解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浩波 《城市建筑》 2007年第8期26-29,共4页
本文通过对贵阳花溪摆陇苗寨民俗综合体设计方法的拆解,试图从中把握"容器"的生成秩序与"身体"感知秩序的关系,梳理出一系列控制"身体"的技巧,并将之投射于建造内,以期寻找一种基于身体的建造方式,唤醒... 本文通过对贵阳花溪摆陇苗寨民俗综合体设计方法的拆解,试图从中把握"容器"的生成秩序与"身体"感知秩序的关系,梳理出一系列控制"身体"的技巧,并将之投射于建造内,以期寻找一种基于身体的建造方式,唤醒泯灭在物化建造中的活生生的身体知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感知 秩序 容器 层级嵌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古重器的转译——三都水族自治县龙门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透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浩波 《中国艺术》 2018年第3期75-80,共6页
这是一座来自远古的重器,华夏民族前三代的遗产,辗转迁徙,在此地生根。那生在隐秘结构中的铜鼓,由此被举上阳光中的塔顶。这是透明之石,远古的阅读与当代性的解读互为视点;这是精准的设计,中国西部基层粗砺的施工现实与普通的机... 这是一座来自远古的重器,华夏民族前三代的遗产,辗转迁徙,在此地生根。那生在隐秘结构中的铜鼓,由此被举上阳光中的塔顶。这是透明之石,远古的阅读与当代性的解读互为视点;这是精准的设计,中国西部基层粗砺的施工现实与普通的机加工状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三都水族自治县 文化中心 远古 透析 龙门 转译 华夏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