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X线吸收与定量CT对比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女性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娜 唐海 +9 位作者 张勇 李大胜 吴丹 冯强强 蔡韦 王仲朴 张天辉 覃革荣 马骥良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DXA)和定量CT(QCT)对比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接受腰椎正位及髋部DXA检查(面积骨密度测量)的社区女性10 472名,接受腰椎QCT检查(体积骨密度测量)的女性562名... 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DXA)和定量CT(QCT)对比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接受腰椎正位及髋部DXA检查(面积骨密度测量)的社区女性10 472名,接受腰椎QCT检查(体积骨密度测量)的女性562名。将接受两种检查的受检者分别按每10岁年龄段分组。计算各组别的平均骨密度,并计算峰值骨密度各组别的骨丢失率,分析骨密度与年龄间的相关性。结果 DXA测量北京地区女性腰椎、股骨颈及全髋部的峰值骨密度均在30-39岁年龄组,40岁以后各部位骨密度开始不同程度减低,至80-94岁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部累计骨丢失率分别为21.7%、31.4%和29.5%;QCT测量腰椎松质骨的峰值骨密度在20-29岁组,至80-97岁组累计骨丢失率达58.2%。累计骨丢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腰椎松质骨〉股骨颈〉全髋部〉腰椎正位。结论腰椎QCT可较DXA更早、更准确地显示中老年女性的骨丢失情况,对增龄性骨丢失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X在中国绝经后女性人群骨折风险预测中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介超 唐海 +5 位作者 朱富强 陈浩 贾璞 包利 华琳 哈鹏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47-254,共8页
目的评价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对中国绝经后女性人群的适用性,探索有、无股骨颈骨密度(BMD)对FRAX预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314名绝经后中国女性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采集所有入选者FRAX预测工具中所包含的各危险因... 目的评价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对中国绝经后女性人群的适用性,探索有、无股骨颈骨密度(BMD)对FRAX预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314名绝经后中国女性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采集所有入选者FRAX预测工具中所包含的各危险因素资料,将包括股骨颈BMDT值等数据输入FRAX,计算10年骨折风险。从所有危险因素数据中得出针对中国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预测的回归方程,将该方程得出的骨折风险值与FRAX预测值相比较。对有无BMD情况下的FRAX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除吸烟和饮酒外,FRAX预测风险与各危险因素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既往骨折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引起的主要骨折概率(临床性椎体、髋部、肱骨和前臂骨折)和髋部骨折的概率均随着股骨颈BMD的下降而升高。根据中国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预测回归方程计算的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FRAX预测结果一致,有无BMD情况下的FRAX预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RAX可用于中国绝经后女性人群骨折风险预测,无BMD情况下的FRAX预测结果同样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X 骨折风险预测 中国绝经后女性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