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基层农技推广提质增效服务——以西平县二郎镇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为例
1
作者 辛芳芳 《河南农业》 2024年第5期10-10,共1页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隶属驻马店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为主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常年粮食作物播种14万hm^(2),总产96万t以上,先后10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素有“豫南粮仓”之美称。西平县二郎镇...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隶属驻马店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为主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常年粮食作物播种14万hm^(2),总产96万t以上,先后10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素有“豫南粮仓”之美称。西平县二郎镇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在地理位置优越的二郎镇张尧村建设高标准农田0.67万hm^(2)。2014年1月高标准农田建成并投入运行,为西平县粮食安全、基层农技推广提质增效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12月,被全国农技中心命名为“全国首批五星级站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 生产先进县 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 二郎 河南省中南部 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平县夏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春景 《河南农业》 2023年第1期44-44,49,共2页
西平县夏玉米常年种植4.67万hm^(2),每667 m^(2)产量600 kg,籽粒机械收获面积在60%以上。为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增加收入,笔者现将夏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种植优良品种(一)选择种植中熟品种中熟品种可以有效... 西平县夏玉米常年种植4.67万hm^(2),每667 m^(2)产量600 kg,籽粒机械收获面积在60%以上。为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增加收入,笔者现将夏玉米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种植优良品种(一)选择种植中熟品种中熟品种可以有效利用光热水自然资源,从而达到较高的产量。(二)选择种植耐密品种耐密品种株行紧凑,在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生产技术 中熟品种 玉米机械化 耐密品种 机械收获 夏玉米 优良品种 增加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平县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3
作者 康靖 《河南农业》 2021年第19期35-35,共1页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驻马店市最北端。全县总耕地7.87万hm^(2),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农业大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53万hm^(2)以上,总产量46万t左右;玉米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2),总产量43万t左右。西平县是全国重要的商...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驻马店市最北端。全县总耕地7.87万hm^(2),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农业大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53万hm^(2)以上,总产量46万t左右;玉米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2),总产量43万t左右。西平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2019年,“西平小麦”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粮基地 河南省中南部 驻马店市 西平县 农业大县 主要病害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西平县夏玉米生产形势简析
4
作者 任贵堂 《河南农业》 2017年第10期54-54,共1页
一、总体情况 2016年,西平县夏玉米播种面积6.53万hm^2,由于播种期间底墒充足,播期比常年提前,播种质量普遍较好,绝大多数玉米出苗整齐一致。6月23—24日全县普降大到暴雨,进一步补充了土壤墒情,农民抓住有利时机,适时落实化... 一、总体情况 2016年,西平县夏玉米播种面积6.53万hm^2,由于播种期间底墒充足,播期比常年提前,播种质量普遍较好,绝大多数玉米出苗整齐一致。6月23—24日全县普降大到暴雨,进一步补充了土壤墒情,农民抓住有利时机,适时落实化除、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关键管理措施,保障了玉米苗期安全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生产形势 病虫害防治 播种面积 播种质量 土壤墒情 玉米苗期 播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雨养区小麦简耕覆盖高产高效技术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向东 张德奇 +6 位作者 王汉芳 吕凤荣 邵运辉 方保停 岳俊芹 谢耀丽 周广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46,共5页
土壤培肥、自然降水高效利用、作物秸秆循环利用、作物高产高效是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关键问题。豫南雨养农业区存在着降雨量较大但降水时空分布与作物需水时段相矛盾、土壤培肥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结合豫南雨养... 土壤培肥、自然降水高效利用、作物秸秆循环利用、作物高产高效是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关键问题。豫南雨养农业区存在着降雨量较大但降水时空分布与作物需水时段相矛盾、土壤培肥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结合豫南雨养区的生产、生态实际和多年定位试验,提出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与作物持续高产假设,并集成创新了小麦简耕覆盖高产高效技术,其核心技术是机械化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和小麦免耕直播。自2006开始,在驻马店市和南阳市进行了多年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该技术解决了利用合理的耕作措施解决培肥土壤、提高自然降水和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协同一致的问题,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雨养区 简耕覆盖 高产高效 创新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更新 张建立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30-31,共2页
介绍豫南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高产良种、提高播种质量、化学除草、合理群体结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为夏玉米大面积单产迭10500-12000kg/hm^2提供指导。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产 栽培技术 豫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芸苔素内酯+叶面肥“高产套餐”混配施用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华 《河南农业》 2021年第22期18-18,共1页
一、“高产套餐”配方药剂的主要功效(一)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广谱杀菌剂,对农作物的各种叶斑病都有效果,且持效期为20~25 d,对农作物安全性高,对农作物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被称为“植物的保健品”。套餐组成... 一、“高产套餐”配方药剂的主要功效(一)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广谱杀菌剂,对农作物的各种叶斑病都有效果,且持效期为20~25 d,对农作物安全性高,对农作物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被称为“植物的保健品”。套餐组成中,吡唑醚菌酯的相对作用是最重要的,在选用“高产套餐”时,一是要注意套餐的组成中有没有吡唑醚菌酯;二是看吡唑醚菌酯的用量够不够,以确保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芸苔素内酯 广谱杀菌剂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促进作用 主要功效 施用技术 保健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地区夏玉米察“叶”观色施肥技术
8
作者 孙春景 《河南农业》 2016年第4期14-14,共1页
玉米叶片是玉米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据测定,其90%~95%的生物产量是通过叶绿体在光的作用下由光合作用制造的。叶片在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叶片生长是否正常、颜色的深浅及叶的大小直接影响玉米籽粒的产量。一... 玉米叶片是玉米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据测定,其90%~95%的生物产量是通过叶绿体在光的作用下由光合作用制造的。叶片在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叶片生长是否正常、颜色的深浅及叶的大小直接影响玉米籽粒的产量。一、绿叶(一)绿叶的特征特性此种颜色是玉米叶片的正常颜色,叶片有光泽、发亮,叶子上挺,表明玉米苗期生长健壮,根的吸收功能强,土壤的各种养分供应比例恰当,在进行穗分化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叶片 豫南地区 夏玉米 玉米籽粒 生物产量 养分供应 上挺 雌雄穗 施肥技术 穗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夏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9
作者 周密 《河南农业》 2021年第28期36-36,共1页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豫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有的经纬度条件,能够保证玉米热量资源需求,但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夏玉米的丰产丰收。豫南地区种植夏玉米要想高产丰...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豫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有的经纬度条件,能够保证玉米热量资源需求,但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夏玉米的丰产丰收。豫南地区种植夏玉米要想高产丰收,就要不断提高夏玉米种植管理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夏玉米 气象灾害 豫南 技术水平 玉米种植管理 粮食安全 丰产丰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郑彩糯948栽培技术
10
作者 王更新 王家润 +1 位作者 高虔 李飒 《中国种业》 2012年第8期68-68,共1页
糯玉米有白、黄、紫、黑、彩色等多种颜色,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糯玉米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鲜食食品。郑彩糯948(审定编号:豫审玉200802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 糯玉米有白、黄、紫、黑、彩色等多种颜色,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糯玉米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鲜食食品。郑彩糯948(审定编号:豫审玉200802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甜糯适中,香味纯正,质地柔嫩,营养丰富,外观较好,通过近几年在驻马店市的试验、示范和种植,表现出高产、优质、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玉米新品种 技术 栽培 粮食作物 营养丰富 驻马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农禾5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1
作者 王更新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农禾518是郑州市农禾丰作物新品种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优质广适的玉米新品种,201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农禾518 玉米新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茬小麦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后茬玉米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12
作者 李静 李青松 +2 位作者 杨艳霞 王德新 韩燕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以豫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试验,采用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在前茬冬小麦季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即T0(0)、T20(20%)、T40(40%)、T60(60%)、T80(80%)和T100(100%),玉米季各小区均正常... 以豫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试验,采用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在前茬冬小麦季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即T0(0)、T20(20%)、T40(40%)、T60(60%)、T80(80%)和T100(100%),玉米季各小区均正常施用化肥,在玉米吐丝期测定玉米抗倒伏相关表观性状、力学指标,在玉米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测定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在玉米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T0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的玉米吐丝期的株高、重心高度、穗位高度及穗位系数均无显著变化;第3、4、5节间直径、节间干物质质量、单位茎长干物质质量、压碎强度和抗倒指数增加;T60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茎秆抗倒指数;在玉米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均以T60处理的含量最高;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的玉米产量、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T60处理的玉米产量增加了15.61%。可见,前茬有机肥替代化肥氮能够提高后茬玉米的抗倒伏性及产量,以有机肥替代60%化肥氮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机肥 抗倒伏性 化肥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谢迎新 靳海洋 +8 位作者 李梦达 翟羽雪 王永华 谢耀丽 李向东 夏来坤 王晨阳 郭天财 贺德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60-1568,共9页
为探明适宜于砂姜黑土农田的周年耕作方式,提升砂姜黑土农田地力及作物产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设置多年定位夏玉米季?冬小麦季免耕?旋耕(对照)、免耕?深耕、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免耕?免耕5种周年耕作方式田间试验,... 为探明适宜于砂姜黑土农田的周年耕作方式,提升砂姜黑土农田地力及作物产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设置多年定位夏玉米季?冬小麦季免耕?旋耕(对照)、免耕?深耕、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免耕?免耕5种周年耕作方式田间试验,在定位处理的第4个周年研究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养分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与试验开始前相比,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其他处理均增加周年内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免耕?深耕、深松?旋耕、免耕?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周年内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冬小麦开花期和收获期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个周年内对照在20~40 cm土层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均最低。深松?免耕处理增加周年内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深松?免耕、免耕?免耕处理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夏玉米苗期、大口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冬小麦周年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7.67%和10.21%。综上所述,在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能够改善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显著提高周年作物产量,可作为黄淮区砂姜黑土农田相对适宜的周年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砂姜黑土 土壤养分 有机碳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豫油1号密度肥料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经泽 徐育松 +2 位作者 田任久 朱光升 杨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7-10,共4页
优质油菜的选育是国家重点攻关研究项目之一。“六五”期间各研究单位已先后选育出一批“双低”油菜品种(系)。
关键词 油菜 双低油菜 密度 肥料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养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薛卫杰 杨艳霞 +1 位作者 王国文 韩燕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0-395,共6页
为了解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类型有机肥在麦田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设置T1(6 000kg·hm^(-2)玉米秸秆粉碎深翻还田)、T2(6 000kg·hm^(-2)玉米秸秆粉碎+有机肥A 1 500kg·hm^(-2)深翻还田)、T3(6 000kg·hm^(-2)玉米... 为了解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类型有机肥在麦田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设置T1(6 000kg·hm^(-2)玉米秸秆粉碎深翻还田)、T2(6 000kg·hm^(-2)玉米秸秆粉碎+有机肥A 1 500kg·hm^(-2)深翻还田)、T3(6 000kg·hm^(-2)玉米秸秆粉碎+有机肥B 1 500kg·hm^(-2)深翻还田)3个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类型有机肥对冬小麦越冬期、孕穗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冬小麦植株养分积累量以及冬小麦产量和当季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矿质态氮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植株氮和钾的积累量、冬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植株磷的积累量均显著提高;冬小麦实际产量和当季相对净收益亦均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17.5%和22.0%。T3处理冬小麦越冬期土壤微生物量碳、越冬期和孕穗期土壤微生物量氮、各生育期土壤矿质态氮和越冬期土壤速效钾、各生育期植株氮和钾的积累量、孕穗期和成熟期植株磷的积累量亦均显著提高;冬小麦实际产量提高10.3%,达显著水平,但其当季经济效益并未显著提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施用两种有机肥对不同指标的影响,以T2处理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机肥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醋精制液浸种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泽平 王祎 +4 位作者 朱学强 李芳 李青松 杨艳霞 韩燕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45-1051,共7页
通过膜分离技术把以稻壳为原料的粗木醋液分离成木醋精制液,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氮肥减施20%和40%条下木醋精制液浸种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氮肥减施增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施氮肥(0%N)... 通过膜分离技术把以稻壳为原料的粗木醋液分离成木醋精制液,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氮肥减施20%和40%条下木醋精制液浸种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氮肥减施增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施氮肥(0%N)和减氮20%(80%N)处理均显著降低玉米植株生物量和子粒产量,但是80%N配合木醋精制液浸种处理(80%N+M)玉米产量与常规施肥(100%N)处理无显著差异。氮肥减施40%时,即使木醋精制液浸种处理也会造成产量显著降低。在大喇叭口期,80%N+M处理下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显著高于100%N处理,而在灌浆期两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80%N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氮转运率以及氮转运对子粒氮的贡献率,但是80%N+M处理与100%N无显著差异。此外,吐丝期和收获期,与100%N相比,80%N+M处理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综上,通过木醋精制液浸种可实现夏玉米氮肥减施20%不减产,并且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精制液 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具水稻纹枯病拮抗功能的生物水稻育苗基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戚秀秀 魏畅 +4 位作者 张林利 刘晓丹 杨艳霞 姜瑛 马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531,共7页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常见的土传病害之一,为了研发出可防治水稻纹枯病兼具促生效果的功能型生物水稻育苗基质,本研究选用前期筛选出具有固氮解磷功能的根际促生菌:LY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Y1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常见的土传病害之一,为了研发出可防治水稻纹枯病兼具促生效果的功能型生物水稻育苗基质,本研究选用前期筛选出具有固氮解磷功能的根际促生菌:LY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Y1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X2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X3沙芬西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X8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首先探索该5株促生菌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抑菌率,再将其与水稻纹枯病病原菌混合,在实验室已筛选出的最适配比基质基础上,研发功能型生物水稻育苗基质。在盆栽条件下,与市售水稻育苗基质对比,验证功能型生物水稻育苗基质对水稻纹枯病发病率、水稻幼苗生长和体内抗性相关酶类的影响。结果表明:(1)5株根际促生菌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抑菌率达到35.31%~40.20%。(2)5株拮抗促生菌能够降低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其中添加LY11菌株的处理较对照处理的每盘出苗数显著增加了110.41%,而发病率显著降低了89.32%。(3)在含有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育苗基质中添加拮抗促生菌后,水稻幼苗的茎粗、百株地下部干物质重、百株全株干物质重、根系活力、根总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总体积、根尖数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其中添加LY11菌株的处理比市售水稻育苗基质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13%、4.21%、4.97%、68.02%、26.77%、16.67%、44.44%、7.82%。(4)添加拮抗促生菌显著促进了水稻幼苗对地上和地下部氮磷钾的吸收。(5)水稻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丙二醛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水稻育苗基质处理,提高幅度为27.08%~122.72%、16.09%~48.15%、53.33%~233.85%、110.24%~511.71%。因此,本研究研发出5种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同时可以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生长的功能型高效生物水稻育苗基质,其中添加了菌株LY11的育苗基质综合效果最优,为功能型高效生物水稻育苗基质的研制与应用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拮抗促生菌 育苗基质 根系活力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流域黄褐土玉米磷钾养分校正系数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更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6,共3页
根据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规范要求,从2008至2011年,在黄淮流域黄褐土区开展了玉米的"3414"试验,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养分校正系数,进而通过土壤供磷(供钾)能力=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定值... 根据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规范要求,从2008至2011年,在黄淮流域黄褐土区开展了玉米的"3414"试验,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养分校正系数,进而通过土壤供磷(供钾)能力=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定值×土壤养分校正系数×2.25这一数学公式,为农民玉米种植时根据目标产量和当地生产条件及土壤养分测定值进行施肥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土 玉米 “3414”试验 校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引种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长城 杨新华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5-46,共2页
为了引进和选育出适宜驻马店市推广的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小麦新品种,2003-2005年在全市9县1区安排了10个试验点进行小麦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郑麦9023、新麦18表现出了高产、优质、广适的特点,适宜于在驻马店市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 引种试验 分析 小麦新品种 高产优质 郑麦9023 驻马店市 试验点 选育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油菜产区肥料最佳用量·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更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050-2053,共4页
[目的]研究甘蓝型冬油菜的肥料最佳用量及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可以为油菜科学施肥、发展油菜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杂双5号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N12P12K8、N12P8K12、N18P8K8处理产量最... [目的]研究甘蓝型冬油菜的肥料最佳用量及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可以为油菜科学施肥、发展油菜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杂双5号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N12P12K8、N12P8K12、N18P8K8处理产量最高,不施氮肥和磷肥的产量最低;最佳施氮量为225 kg/hm2,最佳施磷量为135 kg/hm2。在合理施肥情况下,正阳试验点的氮肥利用率为26.99%~53.17%,磷肥利用率在30%左右;西平试验点的氮肥利用率在30%左右。[结论]西平县肥料利用率偏低,应注重平衡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肥料最佳用量 效应方程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