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采巷道非对称底鼓机制与切槽卸压控制技术
1
作者 黄雨童 臧传伟 +1 位作者 白雍瑞 张帆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49,共9页
实体煤与小煤柱之间的回采巷道由于受非对称支承压力、小煤柱塑性变形及软弱底板等因素影响,非对称底鼓问题严峻,传统支护技术难以有效控制。针对该问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方法,分析应力分布特征,揭示非对称底鼓形... 实体煤与小煤柱之间的回采巷道由于受非对称支承压力、小煤柱塑性变形及软弱底板等因素影响,非对称底鼓问题严峻,传统支护技术难以有效控制。针对该问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方法,分析应力分布特征,揭示非对称底鼓形成机制;提出切槽卸压控制技术,通过在巷道底板切割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槽体,将浅部高应力向卸压槽外的深部岩体转移,同时为浅部围岩提供变形释放空间,减少应力集中和变形能积累,从而有效抑制底鼓发生。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巷道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2.04 m,结合数值模拟确定了现场切槽卸压的最优参数。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切槽卸压处较未切槽卸压处底鼓量下降了94.99%,验证了切槽卸压可以有效解决现场底鼓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非对称底鼓 切槽卸压 应力分布 切槽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煤层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93
2
作者 胡超文 王俊虎 +3 位作者 何满潮 王小龙 王君杰 张卓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3,共7页
现阶段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在薄煤层条件下应用较多,而对于中厚煤层的应用研究较少。为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同时为避免以传统充填手段实现沿空留巷导致充填体位置产生应力集中,以切顶短壁梁为理论基础,以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杜儿... 现阶段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在薄煤层条件下应用较多,而对于中厚煤层的应用研究较少。为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同时为避免以传统充填手段实现沿空留巷导致充填体位置产生应力集中,以切顶短壁梁为理论基础,以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杜儿坪煤矿6271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在中厚煤层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参数。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传统长壁式采煤法及切顶预裂爆破高度为4、6、8 m及切顶角度为5°、10°、15°、20°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顶板位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合理的预裂爆破切顶高度和切顶角度条件下,不仅可以迫使顶板岩层在工作面回采后及时垮落并充满采空区,还可以有效切断巷道与采空区顶板岩层之间的应力传递路径,使得应力集中区域向实体煤深处转移,改善巷道围岩所处的应力环境,起到切顶卸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预裂爆破 切顶高度 切顶角度 无煤柱自成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硫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玄怀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37-39,共3页
为快速检测煤中硫含量,采集了120个煤样的近红外光谱并对其进行理化分析,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别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煤中硫含量的定量模型,并研究了不同建模波段4000~6000、6000~8000、8000~10000 c... 为快速检测煤中硫含量,采集了120个煤样的近红外光谱并对其进行理化分析,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别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煤中硫含量的定量模型,并研究了不同建模波段4000~6000、6000~8000、8000~10000 cm-1下PLSR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经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模型效果较优,PCR建模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912,PLSR建模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941,因此,PLSR模型更加稳定。6000~8000 cm-1波段下模型效果最佳,相关系数为0.962,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0173和0.00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光谱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全水分及灰分的近红外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员文娥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3期26-29,共4页
为了快速、无损检测煤质中的全水分和灰分,采集了120个精煤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微分光谱进行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基于马氏距离剔除异常样品后的定量数学模型,分析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性... 为了快速、无损检测煤质中的全水分和灰分,采集了120个精煤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微分光谱进行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基于马氏距离剔除异常样品后的定量数学模型,分析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性,并对最优预处理下的模型残差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后建立的全水分模型效果最优,相关系数达到0.982 12,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为0.01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017。经过5点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灰分模型效果最佳,相关系数达到0.947 47,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为0.058,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052,2项指标的残差波动均匀,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光谱预处理 无损检测 全水分 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参数 被引量:1
5
作者 薛亚东 康天合 杨水龙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586-589,共4页
设计了预测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参数的神经网络结构,并根据BP算法编制了软件。
关键词 回采巷道 锚杆支护 神经网络 预测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HP-GRA评价方法的顶板承压含水层富水性预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薛森 李文平 +3 位作者 郭启琛 刘士亮 孙梦雅 范宝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8-172,共5页
煤层顶板承压水作为直接突(冲)水源,对煤层开采的安全进行至关重要,准确评价采矿区含水地层的富水性尤为重要。针对现有方法对煤层顶板承压水含水层富水性预测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多个对富水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结合各单影响因素指标量... 煤层顶板承压水作为直接突(冲)水源,对煤层开采的安全进行至关重要,准确评价采矿区含水地层的富水性尤为重要。针对现有方法对煤层顶板承压水含水层富水性预测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多个对富水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结合各单影响因素指标量化归一并进行分区。并利用FAHP-GRA,以转龙湾矿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富水性综合分析的预测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顶板 承压含水层 FAHP-GRA 富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