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山矿区地质异常体瞬变电磁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志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2,117,共7页
通过数值模拟正演对西山矿区断层、陷落柱、灰岩含水层等典型的地质异常体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地质异常体的瞬变电磁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瞬变电磁法在井下巷道中探测断层时,断层面与掘进工作面端头激发源的距离对探测结果影响较... 通过数值模拟正演对西山矿区断层、陷落柱、灰岩含水层等典型的地质异常体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地质异常体的瞬变电磁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瞬变电磁法在井下巷道中探测断层时,断层面与掘进工作面端头激发源的距离对探测结果影响较大;探测含水层时,探测效果受到激发源所在岩层的厚度、电性特征,以及含水层电性特征、含水层与源点的距离的影响,含水层与邻近岩层的电性差异越大,探测效果就越明显;探测含水陷落柱时,感应电流密度中心逐渐向陷落柱中心移动,最后重合;不含水陷落柱的瞬变电感应电流密度中心向远离陷落柱的方向移动,直到完全衰减。陷落柱与激发源所在岩层应当存在一定的电性差异,激发源所在岩层的电阻率值至少应为陷落柱岩性电阻率值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响应曲线 断层 陷落柱 地质异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概率积分法与SBAS-InSAR的开采沉陷计算方法
2
作者 丁星丞 李培现 +3 位作者 康新亮 王明亮 张涛 郝登程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针对开采沉陷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过程中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反演结果无法准确预计边缘沉降的问题,提出将蜣螂优化算法应用于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结合SBAS-InSAR沉降监测值获取矿区整体沉降信息。首先依据SBAS-InSAR技术监测形变的... 针对开采沉陷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过程中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反演结果无法准确预计边缘沉降的问题,提出将蜣螂优化算法应用于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结合SBAS-InSAR沉降监测值获取矿区整体沉降信息。首先依据SBAS-InSAR技术监测形变的梯度信息获取可靠的矿区小梯度形变区域沉降值;然后将寻优能力强、准确度高的蜣螂优化算法应用于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计算获取矿区大梯度形变区域沉降值;最后基于距离平方加权法将概率积分法预计沉降值与SBAS-InSAR沉降监测值融合计算,得到开采沉陷变形信息。以山西省古交市马兰矿10604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62个水准监测点数据与25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蜣螂优化算法参数反演结果优异,数据融合后可获取准确的沉降信息,计算精度相对于单独使用SBAS-InSAR和概率积分法分别提高59%与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概率积分法 蜣螂优化算法 SBAS-InSAR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兰煤矿矿井水水质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文生 孙红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49,共4页
通过对山西省马兰煤矿2号煤层采掘面在开采和封闭时期的矿井水和沉积物的研究,揭示采掘面封闭前后对矿井水水质和沉积物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煤矿矿井水均为SO4—Ca型水质,矿井水均富含SO24-和Fe离子;随着上部煤层的不断开采,... 通过对山西省马兰煤矿2号煤层采掘面在开采和封闭时期的矿井水和沉积物的研究,揭示采掘面封闭前后对矿井水水质和沉积物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煤矿矿井水均为SO4—Ca型水质,矿井水均富含SO24-和Fe离子;随着上部煤层的不断开采,3处矿井水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矿井水的pH值升高,Eh值降低,SO24-、Fe、Mn和Zn离子浓度随之下降,其中北一暗斜井处的矿井水水质变化最显著;矿井水水质指标和流速变化能够控制其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和结晶程度,北一暗斜井处的沉积物在两次采样中由斯沃特曼铁矿变为针铁矿,而其他两处的矿井水沉积物矿物组分没有发生变化,主要由针铁矿组成。研究结果能够提高对老空区积水水质的预测精度,并对煤矿突水水源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水质特征 重金属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地质采矿因素复合影响下开采沉陷规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康新亮 蔡音飞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了研究山区倾斜煤层重复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镇城底矿南六采区下组煤首采工作面为例,通过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得到观测站所在的28620工作面的地表移动变形主要参数,并分析沉陷规律与机理。观测结果分析表明,在工... 为了研究山区倾斜煤层重复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镇城底矿南六采区下组煤首采工作面为例,通过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得到观测站所在的28620工作面的地表移动变形主要参数,并分析沉陷规律与机理。观测结果分析表明,在工作面两侧地形条件、老采空区条件类似的情况下,倾向主断面上沉陷曲线形态呈现不对称性分布,其原因主要是两侧微观地形差异、地表覆被差异和老采空区形成时间差异的联合影响造成的,地质、采矿多因素复合影响下的沉陷规律不能简单套用单因素影响下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矿山开采和地物保护提供指导,为其他复合因素影响下的开采沉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缓倾斜煤层 重复开采 地表沉陷 主断面 地质因素 采矿因素 复合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地表沉陷全过程预计方法与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崔希民 车宇航 +5 位作者 MALINOWSKAA 赵玉玲 李培现 胡青峰 康新亮 白志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70-2181,共12页
精确、可靠的开采沉陷预计结果既是井下工作面优化设计、采动损害程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地复垦、生态重建设计和老采空区地表再利用稳定性评价的基础。随着实践认识的提高,开采沉陷的研究热点也逐渐从传统的移动稳定的终态预计转向... 精确、可靠的开采沉陷预计结果既是井下工作面优化设计、采动损害程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地复垦、生态重建设计和老采空区地表再利用稳定性评价的基础。随着实践认识的提高,开采沉陷的研究热点也逐渐从传统的移动稳定的终态预计转向采动地表移动变形的动态预计;当连续6个月累计下沉不超过30 mm时,则认为传统的采动地表移动已经停止,但随着冒落破碎岩石的压实压密导致的缓慢残余下沉仍将持续,且残余下沉的预计也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基于采动地表移动规律,将采动地表沉陷移动全过程划分为2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包括初始期、活跃期和衰退期的地表动态移动变形期;第2个阶段为衰退期结束后的残余下沉期。针对第1个阶段,分析了现有预计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时间函数与概率积分法结合的开采沉陷动态过程预计方法和时空基准,明确指出了只考虑时间而不考虑开采过程进行动态预计、对比验证的错误,强调了终态预计只是动态预计的一个特例,且该动态预计只适用于滞后下沉而不适用于残余下沉的预计。针对第2个阶段,顾及冒落破碎岩石压实压密引起的残余下沉量小,基于衰退期下沉与残余下沉的连续性、残余下沉线性衰减性,给出了给定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残余下沉持续时间和年度残余下沉系数表达式,可以定量计算残余下沉期内任一年度的残余下沉、累计残余下沉和未来潜在残余下沉,实现了采动地表沉陷的全过程预计。针对采动地表沉陷全过程预计方法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动态过程预计存在的计算单元划分、不规则工作面、临近工作面相互影响等问题,以及残余下沉预计存在的诸如冒落破碎岩石压实压密系数、煤柱损伤与垮塌影响、预计的计算范围、预计结果的可靠性与不确定度等问题,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下沉 残余下沉 全过程预计 时间函数 开采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与地表下沉关系模型及离层量估算方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崔希民 高宇 +4 位作者 李培现 李梓豪 张文豪 彭小沾 康新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2,共9页
地下开采可能导致地表沉陷、基础设施损毁、土地破坏或地面积水等,进而诱发生态环境恶化。而采空区固体充填和覆岩离层注浆是控制岩层移动,减小采动损害的有效技术手段。传统的覆岩离层注浆往往采用关键层理论、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型... 地下开采可能导致地表沉陷、基础设施损毁、土地破坏或地面积水等,进而诱发生态环境恶化。而采空区固体充填和覆岩离层注浆是控制岩层移动,减小采动损害的有效技术手段。传统的覆岩离层注浆往往采用关键层理论、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型实验和理论分析手段,因涉及的物理力学参数多、边界条件限制等,计算过程复杂,仅能给出离层层位,难以定量确定离层量。开采沉陷研究表明,采动覆岩与地表移动方向指向采空中心,移动边界可以简化为线性边界,基于下沉盆地主断面上地表下沉与任一覆岩下沉的面积相等和煤系地层的层状特征,构建了采动覆岩与地表下沉的关系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覆岩与地表下沉随边界角、工作面宽度、开采深度的发展演化规律。采动覆岩与地表下沉比值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大,反映了采动下沉效应从顶板向覆岩、地表的传递规律;随着宽深比的增加,同一层位岩层下沉与地表下沉比值减小,地表下沉增大;当边界角减小时,地表下沉范围增大,地表下沉值减小。结合钻孔揭示的覆岩结构与组合,可以逐层计算上覆岩层和地表的下沉值,利用两相邻岩层下沉的非一致性,可以确定各岩层间的离层量,通过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剔除导水裂隙带内无法形成封闭充填空间的无效离层,进而优选确定出适用于覆岩离层注浆的最大离层及层位,为覆岩离层注浆减沉设计提供了简单、便捷的离层识别方法和离层量定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厚度 离层 地表下沉 覆岩注浆 等效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