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临床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飒乐 李英 +5 位作者 牛露露 王静 马卫平 苏利 曹德杰 姚晚侠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806,共9页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临床决策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及提高临床护士正确的临床决策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陕西30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决策量表和综合决策风格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用...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临床决策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及提高临床护士正确的临床决策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陕西30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决策量表和综合决策风格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临床护士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士临床决策能力总分为(163.85±13.78)分,达到临床决策能力高水平标准(146.68~200.00)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为:临床决策能力的总得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得分结果与理智型决策风格得分结果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寻找信息或新信息维度的得分情况仅与直觉-冲动型决策风格的得分情况呈负相关关系(P<0.05);回避型决策风格与寻找信息或新信息、明确目标和价值、临床决策能力总分、寻找可选择的方案维度等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局为:理智型决策风格能够正向影响临床护士临床决策能力,回避型决策风格能够负向影响临床护士临床决策能力。结论临床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一直都维持在比较恒定的高水平,他们受理智型和回避型决策风格影响的程度比较大。医疗管理者需要举办针对性培训活动等措施,促进临床护士理智型决策风格的构建,尽量减少回避型决策风格的影响,从而提高临床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决策能力 决策风格 临床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英鹏 陈萍 +7 位作者 李尊波 张峻 袁丹 甄伟兰 曾庆红 巩忠 刘建军 沈定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883-888,共6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之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共59例次重症肌无力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第4、7、14、21、28天时采用临床绝对评分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相对评分评价病情变化,并分析危象...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之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共59例次重症肌无力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第4、7、14、21、28天时采用临床绝对评分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相对评分评价病情变化,并分析危象发作危险因素。结果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过程中约69.49%(41/59)患者出现短暂性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危象组患者治疗第4天时临床绝对评分短暂性升高(37.63±1.80;t=4.410,P=0.028),第7天开始下降(32.94±2.29),至第14天(22.19±1.75)低于入院时(31.31±2.07;t=12.701,P=0.000);非重症肌无力危象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绝对评分下降,第14天(12.37±1.11)低于入院时(21.27±1.39;t=5.740,P=0.000),与临床表现改善程度一致。重症肌无力危象组患者治疗第7天临床相对评分逐渐增加[(-0.06±0.06)%],至第28天[(0.82±0.03)%]高于第4天[(-0.23±0.05)%;t=28.232,P=0.000];非重症肌无力危象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相对评分亦逐渐增加,至第21天[(0.53±0.04)%]高于第4天[(0.03±0.04)%;t=4.312,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临床绝对评分增加、感染、延髓肌麻痹、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诱发危象,但以高龄为主要诱发因素。结论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过程中通过筛查危险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危象病例,经呼吸机辅助通气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缓解病情,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甲泼尼龙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与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可 赵冬雪 +3 位作者 李尊波 马浩钧 郭丹 胡细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5-258,271,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构音障碍、感觉异常,其中1例患者伴...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构音障碍、感觉异常,其中1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1例患者初期怀疑吉兰-巴雷综合征。"心"形、"Y"形及"V"形高信号为其典型的MRI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特征。结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为临床少见的后循环缺血病变,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及漏诊。MRI扩散加权成像为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延髓 临床特点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免疫细胞流式染色过程中细胞丢失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郜珊珊 伍俊 +2 位作者 周娟 袁祖贻 王丽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小鼠免疫细胞多色流式染色过程中细胞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取C57BL/6J鼠制备脾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种类、不同成分和不同pH值缓冲液洗涤和重悬细胞2次,并计数活细胞数量,观察对染色过程中的细胞丢失量有明显影响的因素。... 目的观察和探讨小鼠免疫细胞多色流式染色过程中细胞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取C57BL/6J鼠制备脾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种类、不同成分和不同pH值缓冲液洗涤和重悬细胞2次,并计数活细胞数量,观察对染色过程中的细胞丢失量有明显影响的因素。结果在小鼠免疫细胞的流式染色标记过程中,缓冲液种类对细胞丢失量有显著影响,含有钾离子的PBS缓冲液洗涤后会造成明显的细胞丢失;离心机转速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显著的细胞丢失;而缓冲液pH值的微量偏移和是否加入FBS/BSA对细胞的丢失影响不明显。结论小鼠免疫细胞的流式染色过程中使用含有钾离子的PBS缓冲液会造成明显的细胞丢失,应推荐使用不含钾离子的PBS缓冲液,同时保持离心转速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免疫细胞 多色流式标记 细胞丢失 缓冲液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深静脉MRV成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博 杨广夫 +9 位作者 何滨 姚晓群 刘建军 闫新成 李金柱 刘晖 杨小军 富宪民 张文奎 张保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颅内深静脉的MRV的表现。材料和方法:对120例正常人进行T1WI、T2WI、T2WI-FLAIR、DWI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疾病后用3D-PC法进行颅内深静脉MRV成像。结果:大脑大静脉(VOG)、大脑内静脉(ICV)、基底静脉(BVR)、丘纹静脉(TSV... 目的:探讨正常人颅内深静脉的MRV的表现。材料和方法:对120例正常人进行T1WI、T2WI、T2WI-FLAIR、DWI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疾病后用3D-PC法进行颅内深静脉MRV成像。结果:大脑大静脉(VOG)、大脑内静脉(ICV)、基底静脉(BVR)、丘纹静脉(TSV)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0%、85%、97.5%。VOG按照构成情况分为5型:Ⅰ型,由左右ICV和左右BVR构成(83例);Ⅱ型,由左右ICV和单支BVR构成(19例);Ⅲ型,由左右ICV构成(10例);Ⅳ型,由单支ICV和左右BVR构成(6例);Ⅴ型,由单支ICV和单支BVR构成(2例)。大脑深静脉的引流:BVR引流至VOG106例,引流至ICV4例;ICV120例均引流至VOG;VOG120例均引流至直窦;直窦引流至窦汇65例,引流至右侧横窦39例,引流至左侧横窦16例。结论:MRV是显示颅内深静脉解剖形态的有效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V 颅内深静脉 大脑大静脉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头痛表现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窦香君 罗国刚 +4 位作者 袁兴运 张强 张丽芸 刘憬杰 张秋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46-24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发病形式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常见首发症状头痛的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2013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高新医院住院的51例经MR静脉成像(MRV)或DSA确诊C... 目的:分析不同发病形式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常见首发症状头痛的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2013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高新医院住院的51例经MR静脉成像(MRV)或DSA确诊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主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按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组(≤3周)32例;慢性组(>3周)19例。结果(1)51例患者首次发病年龄集中在20~40岁,且以女性多见。在诸多首发症状中,头痛居首位,占84.3%(43/51);以单纯头痛为首发症状占52.9%(27/51),以头痛伴有其他症状为首发症状(如眼科症状、偏瘫、失语等)占31.4%(16/51),以其他症状(如癫痫、偏瘫、眼科症状等)为首发症状占15.7%(8/51)。(2)急性组以单纯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构成比高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5.6%和31.6%,P<0.05),而慢性组以头痛合并其他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构成比高于急性组(P<0.05)。另外慢性组首发症状包括眼科症状的发生比例高于急性组(P<0.01)。(3)对43例头痛患者进行分型,钝痛或胀痛者占72.1%(31/43),炸裂样痛占11.6%(5/43),其他性质痛占16.3%(6/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对年轻的既往无偏头痛病史患者,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突发进行性加重或不典型头痛的患者,以及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应把CVST作为一个重要的诊断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头痛 颅内压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发秀 李尊波 +8 位作者 雷霖 范志荣 卢岩 王敏 邸丽 徐敏 陈海 王锁彬 笪宇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specific tyrosine kinase,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uSK-myasthenia gravis,MMG)临床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MG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MMG占全部MG患者比... 目的探讨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specific tyrosine kinase,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uSK-myasthenia gravis,MMG)临床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MG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MMG占全部MG患者比例,并对MMG患者的起病年龄,起病方式,临床进展模式和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并随访至少6个月,每3个月电话或面对面随访记录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yasthenia gravis-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ore,MG-ADL)。结果401例MG患者中,完成MuSK检测319例,MuSK抗体阳性率为3.13%(10/319)。10例MMG患者男女比为1:9,起病年龄17耀50岁,平均31.4岁。90%患者以眼外肌无力为首发症状。1年内进展为全身型的比例高达90%。溴吡斯的明有效率90%,重频刺激低频递减阳性率为77.78%,无胸腺异常者。经过至少6个月的随访,大多数患者ADL评分降至0耀1分。结论眼动障碍和球部肌无力为这组患者突出的临床表现,免疫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MUSK 抗体 胆碱酯酶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和甘珀酸对癫痫模型大鼠改善作用的比较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贾颐 代晓杰 +1 位作者 张莉 刘建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9期2228-2231,2234,共5页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和甘珀酸对癫痫模型大鼠癫痫发作情况、神经元凋亡情况以及缝隙连接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并分为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甘珀酸组、左乙拉西坦组,癫痫模型组、甘珀酸组、左乙拉西坦组采用氯化锂-匹...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和甘珀酸对癫痫模型大鼠癫痫发作情况、神经元凋亡情况以及缝隙连接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并分为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甘珀酸组、左乙拉西坦组,癫痫模型组、甘珀酸组、左乙拉西坦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癫痫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甘珀酸、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4组大鼠癫痫发作情况并测定大脑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以及Cx26、Cx30、Cx43、Bcl-2、Bax、Caspase-3的表达量。结果:左乙拉西坦组和甘珀酸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比癫痫模型组显著延长、发作次数显著少于癫痫模型组(P<0.05),左乙拉西坦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比甘珀酸组显著延长、发作次数显著少于甘珀酸组(P<0.05)。左乙拉西坦组和甘珀酸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x26、Cx30、Cx43、Bax、Caspase-3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癫痫模型组(P<0.05),Bcl-2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癫痫模型组(P<0.05),TUNNEL阳性染色细胞数目显著少于癫痫模型组(P<0.05),Nissl阳性染色细胞数目显著多于癫痫模型组(P<0.05);左乙拉西坦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x26、Cx30、Cx43、Bax、Caspase-3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甘珀酸组(P<0.05),Bcl-2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甘珀酸组(P<0.05),TUNNEL阳性染色细胞数目显著少于甘珀酸组(P<0.05),Nissl阳性染色细胞数目显著多于甘珀酸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抑制癫痫模型大鼠癫痫发作的作用优于甘珀酸,抑制缝隙连接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是左乙拉西坦发挥抗癫痫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左乙拉西坦 缝隙连接蛋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CRP水平正常者血清Hcy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伍俊 周娟 +2 位作者 袁祖贻 郜珊珊 王丽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132-2136,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正常者血清Hcy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 目的观察和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正常者血清Hcy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且hsCRP≤2.0 mg/L的患者共4 097例,其中男性2 787例,女性1 310例。按照血清Hcy三分位数水平将所有入选者分为高(>19.40μmol/L)、中(>13.90~19.40μmol/L)、低(≤13.90μmol/L)3组,比较各组入选病例基线和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cy浓度与CAD患病率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高Hcy组的CAD严重程度较低Hcy组更重(Gensini评分35.39±33.95 vs 26.25±27.04,P<0.001),且血清Hcy浓度与Gensini评分显著正相关(r=0.122,P<0.001);高Hcy组的急性心肌梗死(15.2%vs 9.2%,P<0.001)和三支病变比例(34.8%vs 29.0%,P=0.004)显著高于低Hcy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所有基线差异后,血清Hcy浓度仍然与CAD的患病率(P=0.006)、急性心肌梗死(P=0.001)和更严重的CAD(P=0.002)显著正相关。结论在hsCRP水平正常者中,血清Hcy浓度是CAD患病率和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