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茶歌对于当下音乐教学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靳甜甜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4-215,共2页
采茶歌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行为"层面的一种茶事文化、茶艺文化、茶道文化。在性质上讲,采茶歌与伐木歌、川江号子、搬运歌等艺术形式一样,属于我国民歌中的典型的"劳动歌",采茶歌基本特征... 采茶歌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行为"层面的一种茶事文化、茶艺文化、茶道文化。在性质上讲,采茶歌与伐木歌、川江号子、搬运歌等艺术形式一样,属于我国民歌中的典型的"劳动歌",采茶歌基本特征包括内容上的多以歌颂茶文化、茶生活为主;风格上的多讲究以粗犷的山间小调为主要表达样式;唱词结构上的多采用对称式句式结构。采茶歌对于当前音乐教学的借鉴价值有:为音乐教育提供现实的生活素材、为音乐教育提供具有"原生态"性质的审美意境、为音乐教育塑造民族性、民俗性的审美情趣等。在音乐教学中实施"采茶歌"思路的基本策略有:要把握好"采茶歌"唱腔与音乐教学的关联、要把握好"采茶歌"的表演互动,使学生开展艺术互评、要把握好"采茶歌"的民族性教育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茶歌 音乐教学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20年代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
2
作者 王青 杨华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I0005,共8页
20世纪20年代随着对西方音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国人开始探索新的音乐创作方式,学习西乐、借助西乐、改造中国音乐的思想进一步深化。音乐期刊作为新兴媒体,是当时社会音乐生活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音乐发展的基本状况;也是当时社会... 20世纪20年代随着对西方音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国人开始探索新的音乐创作方式,学习西乐、借助西乐、改造中国音乐的思想进一步深化。音乐期刊作为新兴媒体,是当时社会音乐生活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音乐发展的基本状况;也是当时社会环境下音乐思想碰撞交流的主要阵地,无论是国粹思想、西化思想、改良思想等,都在这里博弈交戈。这使得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中不甚起眼的过渡阶段,在很多思想尚未得到沉淀,好多做法还未来得及验证,甚至历史学家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评价的情况下,忠实地记录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文化成果,让后人可以从中真切地了解这个时代的音乐先贤们做出的努力和追求,显现出了这个时代音乐文化的大致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 中国音乐期刊 音乐创作 音乐理论 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茶文化的变迁看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亮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9-360,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同文化的融合,传统茶文化和古典音乐都经历了发展和变迁,形式和内涵更加丰富。这些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了新的形式,需要利用包容的态度和眼光去看待和接受,并且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同文化的融合,传统茶文化和古典音乐都经历了发展和变迁,形式和内涵更加丰富。这些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了新的形式,需要利用包容的态度和眼光去看待和接受,并且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分析了茶文化的变迁,并且从茶文化的视角阐明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差异,并提出了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之间的融合方式,对促进古典音乐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茶文化 变迁 古典音乐 现代音乐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腔女高音灵活的装饰性演唱技巧探微 被引量:7
4
作者 郭茜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160,共2页
花腔女高音是一种专门的、带有即兴特点的声音技巧,定义了16至19世纪期间创作的相关作品中的技巧风格元素。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优美的音乐段落不仅包括了表达不同歌词意义表现力的部分,还有自身的音乐性与感染力,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演唱者... 花腔女高音是一种专门的、带有即兴特点的声音技巧,定义了16至19世纪期间创作的相关作品中的技巧风格元素。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优美的音乐段落不仅包括了表达不同歌词意义表现力的部分,还有自身的音乐性与感染力,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演唱者的情感借助声乐技巧来转化实现的。对历史发展进程中花腔女高音技巧的分析发现,灵活的装饰性乐段的观念就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了数个世纪,清晰地喉音、声音的灵活性与动力性、与横膈膜的结合这些技术都在其中。本文以历史观的方法对于花腔女高音的相关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其中所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技巧风格笔者期望对于花腔女高音的表演实践有一定的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灵活性 巴洛克 贝里尼 罗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作曲技法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焦静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南国印象》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于1992年创作的钢琴组曲,该作品将中国民族音乐五声音调、旋律节奏元素与西方钢琴作曲技法巧妙融合,完美表达了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特征与内涵。本文通过对《南国印象》作曲技法的深入分析,进一... 《南国印象》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于1992年创作的钢琴组曲,该作品将中国民族音乐五声音调、旋律节奏元素与西方钢琴作曲技法巧妙融合,完美表达了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特征与内涵。本文通过对《南国印象》作曲技法的深入分析,进一步阐释了先生"兼容并蓄,立足超越"的创作理念,有助于当代作曲家学习老一辈作曲家的优良传统,进而锐意拓宽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思路,用好的音乐作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践耳 《南国印象》 钢琴组曲 作曲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歌剧到电影:《白毛女》跨媒介叙事探微
6
作者 杨照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2,共3页
回溯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1905年问世的戏曲电影《定军山》,该片不仅开辟了中国电影之先河,也开启了电影艺术与舞台艺术相融合之道路。这与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对其他叙事艺术的较强兼容性密切相关。这种兼容性使电影的类型衍生与呈现方... 回溯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1905年问世的戏曲电影《定军山》,该片不仅开辟了中国电影之先河,也开启了电影艺术与舞台艺术相融合之道路。这与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对其他叙事艺术的较强兼容性密切相关。这种兼容性使电影的类型衍生与呈现方式更为多元,促进了诸如民族歌剧这类舞台艺术与电影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白毛女》 民族歌剧 《定军山》 戏曲电影 跨媒介叙事 呈现方式 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乐舞图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是唐代乐舞场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壁画中呈现的乐队及乐器组合,反映的是在继承秦汉乐府音乐的基础上,经北朝以来吸收大量外来音乐而形成的燕乐。这种带有浓厚西域音乐文化色彩的乐队和乐器组合,可能常用于...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是唐代乐舞场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壁画中呈现的乐队及乐器组合,反映的是在继承秦汉乐府音乐的基础上,经北朝以来吸收大量外来音乐而形成的燕乐。这种带有浓厚西域音乐文化色彩的乐队和乐器组合,可能常用于胡旋舞这种舞蹈形式中。胡乐、胡舞在唐代融入中国乐舞之中,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唐代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220窟 《东方药师经变画》 乐舞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鸟朝凤》:传统的断裂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莉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0,共3页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这部影片讲述了唢呐艺人焦三爷和弟子游天鸣在面对唢呐艺术无以为继的情况之下,如何选择与坚守的故事。表面上,影片探讨的是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难以延续的问题,但实际上在艺术的困境背后体现了传统的...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这部影片讲述了唢呐艺人焦三爷和弟子游天鸣在面对唢呐艺术无以为继的情况之下,如何选择与坚守的故事。表面上,影片探讨的是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难以延续的问题,但实际上在艺术的困境背后体现了传统的道德评判标准和伦理规范的失效与崩塌,其根本在于传统中国的文化核心的瓦解所带来的困境。《百鸟朝凤》饱含了吴天明作为电影人对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沉思,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传统 断裂 艺术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声音创作对电影本性的诠释——美国奥斯卡音响类获奖影片(2012-2016)概览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5-67,共3页
与传统式大众认知下的声音技术和视效技术同步发展,有所不同的是,二者的发展事实上并不同步。音响类的同期与后期创制,经历了一个与视效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音响类创制经历了一个由单声道时代的堪称简易的强弱控制与声音剪拼而立体声,... 与传统式大众认知下的声音技术和视效技术同步发展,有所不同的是,二者的发展事实上并不同步。音响类的同期与后期创制,经历了一个与视效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音响类创制经历了一个由单声道时代的堪称简易的强弱控制与声音剪拼而立体声,由立体声而5.1、环绕、全景声时代的更加复杂化专业分工序化的大数据声音存储,以及此后的声音距离方位定位、声道具体分布及其强弱音感、功能性声与表现性声的创制表达等一系列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创作 获奖影片 音响 奥斯卡 概览 美国 诠释 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琴师》:存在主义的影像表征与潜叙事
10
作者 徐梦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7-40,共4页
2021年12月10日,波兰电影《盲琴师》(马切伊·佩普日察,2021)登陆内地院线,最终以105.5万元的票房成绩收官。(1)从票房上看,《盲琴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着眼电影本身,其艺术成就却不容置疑。实际上,该片于2019年在波兰本土上映,并... 2021年12月10日,波兰电影《盲琴师》(马切伊·佩普日察,2021)登陆内地院线,最终以105.5万元的票房成绩收官。(1)从票房上看,《盲琴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着眼电影本身,其艺术成就却不容置疑。实际上,该片于2019年在波兰本土上映,并在波兰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表现也十分亮眼。该影片改编自波兰天才盲人钢琴家米耶奇斯瓦夫·科什的真实人生经历,讲述了他杰出又饱含悲剧色彩的传奇一生。在《盲琴师》中,观众既能看到用非线性叙事勾勒人物传记的高超手法,又能看到盲人视角的创新镜头,既能感受到音乐之于电影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票房成绩 院线 非线性叙事 人物传记 波兰电影 悲剧色彩 存在主义 琴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