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当涂民歌音乐形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安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5-150,共6页
本文通过对当涂民歌音乐形态的深入解析,认识到它在文化色彩、旋律线条、调式特性及其逻辑关系、对称性结构原则、调中心游移的色彩转换等方面的特性与特质,剖析其皖江水域的风俗内蕴和审美情趣,并对其文化属性进行历史评价。进而认为,... 本文通过对当涂民歌音乐形态的深入解析,认识到它在文化色彩、旋律线条、调式特性及其逻辑关系、对称性结构原则、调中心游移的色彩转换等方面的特性与特质,剖析其皖江水域的风俗内蕴和审美情趣,并对其文化属性进行历史评价。进而认为,只有藉此而对其进行基于现代审美语境的发展和改编,才是当涂民歌传承保护的可行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形态 音乐素材 旋法 韵律 线性思维 结构动力 调式游移 民歌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的音乐文化基质 被引量:7
2
作者 方建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19,共3页
曾侯乙编钟的音乐文化基质包含了两种成分,一种是楚音乐文化,另一种是以周为主的中原音乐文化。它既非纯粹的周体系,也非全然的楚体系,而是周、楚音乐文化的兼容并蓄。从曾侯乙编钟的整体情况观照,楚音乐文化的因素应稍多一些,表现出曾... 曾侯乙编钟的音乐文化基质包含了两种成分,一种是楚音乐文化,另一种是以周为主的中原音乐文化。它既非纯粹的周体系,也非全然的楚体系,而是周、楚音乐文化的兼容并蓄。从曾侯乙编钟的整体情况观照,楚音乐文化的因素应稍多一些,表现出曾国音乐文化相当的开放性和对它国音乐文化的兼容性。当然,曾国音乐文化并非一味吸收别国或被别国音乐文化所同化,而是有所发明和创造。曾侯乙编钟的设计制造、音乐性能等,在当时都是居于全国最为先进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音乐文化 音阶 律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地区传统音乐艺术的历史形成及其传承保护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安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8-172,167,共6页
皖江地区民间传统音乐具有悠久而有影响力的历史,在其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其融汇多元的音乐艺术风格。而在非遗的保护举措中,要遵循艺术规律,才能切实解决其"失语"的境遇。正是由于它们在历史价值方面的引人注目,才促使人们... 皖江地区民间传统音乐具有悠久而有影响力的历史,在其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其融汇多元的音乐艺术风格。而在非遗的保护举措中,要遵循艺术规律,才能切实解决其"失语"的境遇。正是由于它们在历史价值方面的引人注目,才促使人们去认识其内在的文化精髓与品格并探寻在经济快速发展之时如何保护之,这一论题在经济日益腾飞的当下而具有全国性的普遍意义,因为其他地域的相关乐种的境遇也和皖江传统音乐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皖江音乐 非物资文化遗产 安徽音乐史 安徽传统音乐 音乐文化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愉快地听——现代音乐可听性问题的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夏滟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现代音乐,让多数爱好音乐的人要么听到的是刺耳而且又没有旋律、不协和的和音,要么听不清摸不着乐曲的组织结构,再加上另人“匪夷所思”的创作意图以及令人“耳晕目眩”的色彩变幻等,以至于爱乐人对现代音乐听之甚...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的现代音乐,让多数爱好音乐的人要么听到的是刺耳而且又没有旋律、不协和的和音,要么听不清摸不着乐曲的组织结构,再加上另人“匪夷所思”的创作意图以及令人“耳晕目眩”的色彩变幻等,以至于爱乐人对现代音乐听之甚少,甚至置若罔闻。作曲家则带着鄙夷的口气说听众的欣赏趣味过于保守,听众又反过来指责作曲家在象牙之塔里孤芳自赏。现代音乐与听者的距离相去甚远,就音乐的可听性而言,其理论缘起何在,是本文讨论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朵 人文化 记忆 听觉储备 文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德文文献中的中国音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金寿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9,共10页
德国是提倡音乐多元化研究和教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就进入音乐学者们的视野,从而开启了对非欧音乐进行研究的历史阶段。作为民族音乐学的一个分支——中国音乐的研究大约此时亦开始起步。早期... 德国是提倡音乐多元化研究和教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就进入音乐学者们的视野,从而开启了对非欧音乐进行研究的历史阶段。作为民族音乐学的一个分支——中国音乐的研究大约此时亦开始起步。早期他们主要是收集中国音乐,逐渐地在此基础上涌现出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从那时至今,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其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领域逐渐丰富。本文以笔者所见的相关德语文献,就中国音乐研究在德国的缘起、发展及现状做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音乐史学 中国音乐研究 戏剧 音乐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载体下的音乐编辑行为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春晓 曹舒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4期99-103,共5页
音乐编辑在社会音乐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承担和履行着传播社会音乐文化的责任。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下,音乐文化传播的方式愈发多样,不同的传播方式,要求音乐编辑具备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素养也各不相同;不同的传... 音乐编辑在社会音乐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承担和履行着传播社会音乐文化的责任。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下,音乐文化传播的方式愈发多样,不同的传播方式,要求音乐编辑具备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素养也各不相同;不同的传播载体对大众的生活、学习等产生的影响也大小不一。按照音乐文化承载方式的不同,笔者将当前的传播载体分为文字出版类、影视广播类和网络媒体类。探讨不同传播载体下的音乐编辑行为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载体 音乐编辑 音乐编辑行为 文字出版类 影视广播类 网络媒体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史、《中庸》与音乐美学的新进路 被引量:8
7
作者 罗艺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1期10-14,165,共5页
中国音乐美学到宋明理学,始真正获得思辨的美学品格;中国音乐美学的新进路,与当时"已发""未发"的哲学讨论有关。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心-情关系、理-欲关系乃至礼-乐关系,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至北宋有一个清晰的思想... 中国音乐美学到宋明理学,始真正获得思辨的美学品格;中国音乐美学的新进路,与当时"已发""未发"的哲学讨论有关。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心-情关系、理-欲关系乃至礼-乐关系,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至北宋有一个清晰的思想"向内转"的倾向;中国音乐美学史文献如《乐记》等,有长时段考察的必要,对《乐记》与《中庸》关系的认识,涉及文献思想来源问题,需要再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中庸》、《乐记》 已发-未发 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着讲”与“接着讲”——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面临的问题与前瞻 被引量:5
8
作者 叶明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8,7,共8页
本文为中国音乐美学学会成立30周年、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1995年)出版20周年之际而作。认为,依据年会的议题,很有必要对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在当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认真的检讨。文章从"后蔡仲德时代中国音乐美学... 本文为中国音乐美学学会成立30周年、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1995年)出版20周年之际而作。认为,依据年会的议题,很有必要对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在当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认真的检讨。文章从"后蔡仲德时代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建设问题";"‘照着讲’:传承蔡仲德现有成果的作用及其意义";"‘接着讲’:中国音乐美学史教学与研究的拓展与前瞻"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知与心得,以此求证于方家,并与诸位同仁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蔡仲德时代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 接着讲 照着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音乐考古学学科建设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建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音乐考古学 音乐史学 中国音乐 音乐学 创造 活动 自身 相对 学科建设 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音乐考古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建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0,共7页
金石之乐:中国音乐考古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是一个试行开发的数据库软件,本文对这一软件的设计意图和部分功能的实现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关键词 音乐考古学 计算机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音乐美学“心”、“物”二元论的分界与融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明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4期23-27,221,共5页
本文是笔者2012年提交广州"前言与对话——全国中青年音乐理论家论坛"的论文而整理的一个部分。拟对西方美学"心""物"关系及二元论分界与融合做一个简要梳理及其历史考察,并从西方美学"心"&qu... 本文是笔者2012年提交广州"前言与对话——全国中青年音乐理论家论坛"的论文而整理的一个部分。拟对西方美学"心""物"关系及二元论分界与融合做一个简要梳理及其历史考察,并从西方美学"心""物"二元论分界溯源;20世纪西方美学"心""物"二元论的消解与融合趋势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讨西方音乐美学"心""物"关系及其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分界与融合等核心问题,并就相关音乐美学命题、范畴等问题做元学科性质的探讨,以有助于学界回归音乐美学学科独立性问题的关注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 主客体关系 心物关系 二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成败集》看孟文涛民族音乐研究理路
12
作者 樊艺凤 夏滟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4-116,146,共4页
已故的武汉音乐学院孟文涛教授,经年学术研究的部分成果《成败集———孟文涛音乐文选》,给后学展示了一位学者在音乐分析学、音乐理论、中西方音乐史学等方面的研究真知识见,透露出一位学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养。通过《成败集》,看... 已故的武汉音乐学院孟文涛教授,经年学术研究的部分成果《成败集———孟文涛音乐文选》,给后学展示了一位学者在音乐分析学、音乐理论、中西方音乐史学等方面的研究真知识见,透露出一位学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养。通过《成败集》,看似不多的民族音乐研究论文,其实在一个方面显示出了这位学者的宽阔的研究视域独和特研究观念,有着十分强烈、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文涛 《成败集—孟文涛音乐文选》 民族音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的回忆——城市音乐文化叙事漫谈
13
作者 崔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3,7,共5页
本雅明探讨的"游荡者"在城市生活中的"惊颤体验",揭示了现代人的作为一种感知的心里机制,而这样的心里机制是建立在"游荡者"对一连串的文化符号的"感性的回忆"之上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本雅明探讨的"游荡者"在城市生活中的"惊颤体验",揭示了现代人的作为一种感知的心里机制,而这样的心里机制是建立在"游荡者"对一连串的文化符号的"感性的回忆"之上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感性的回忆"是当下城市文化研究的一种后现代方式;认为这种方式是建立在"能指与所指的分离"和"伪语境"的社会特征的基础之上的。并且认为伪语境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一种典型的现象,多元文化符码在各种伪语境中以一种感性的姿态存在,而"惊颤的体验"和"感性的回忆"就发生在大众与多元文化符码的瞬间相遇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的回忆 惊颤体验 游荡者 城市文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尔品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最初成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麻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4-59,共6页
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曾于本世纪30年代来到中国,并委托肖友梅在"国立音专"举办'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本文从此音乐历史事件阐述出发,论证了中国近现代中西音乐文化交融时期。齐尔品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钢琴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 民族风格 民族音乐 中国风格 贺绿汀 作品 江文也 钢琴曲 西方现代音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音乐史教材撰述的新思路与新成果——《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评介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建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1-83,共3页
文章对修海林、李吉提著《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予以介绍和评述 。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书评 修海林 李吉提
全文增补中
作为“文化现场”的西方音乐——对西方音乐史教学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逸兵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7-149,共3页
如果把西方音乐视作西方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应该是动态、多元的视听性结构。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听觉因素往往弱化甚至遮蔽了视觉因素的存在,形成“视听断层”现象。本文通过对西方音乐各个历史时期“文化... 如果把西方音乐视作西方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应该是动态、多元的视听性结构。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听觉因素往往弱化甚至遮蔽了视觉因素的存在,形成“视听断层”现象。本文通过对西方音乐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现场”因素的分析,引发对西方音乐史教学理念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史 教学 音乐载体 文化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二元世界观与音乐美学问题——以敦煌弥勒经变壁画设乐供养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0,61,共6页
本文引唐人"二元世界观"之说,以敦煌弥勒经变壁画中的设乐供养为例,证之以若干文献,发现反映在敦煌壁画和文献中的唐代佛乐有不少是俗乐(燕乐),与佛经对佛乐的风格要求很不相同,在音乐美学上出现了矛盾现象,而这一现象可能与... 本文引唐人"二元世界观"之说,以敦煌弥勒经变壁画中的设乐供养为例,证之以若干文献,发现反映在敦煌壁画和文献中的唐代佛乐有不少是俗乐(燕乐),与佛经对佛乐的风格要求很不相同,在音乐美学上出现了矛盾现象,而这一现象可能与唐代人"二元世界观"有某些联系,这一发现对我们理解唐代音乐美学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世界观 弥勒经变 音乐美学 敦煌 唐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想,狂想,我想……——从两部作品看作曲家韩兰魁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滟洲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40,共7页
研究韩兰魁《幻想舞曲》与《祁连狂想》两部间隔十年的作品 ,发现作曲家在两部作品中都运用了“单一主体控制全曲”等技法 ,但两部作品中一部是现代的 ,一部却是传统的 ,两部作品的音乐风格迥异。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 ,韩兰魁从单... 研究韩兰魁《幻想舞曲》与《祁连狂想》两部间隔十年的作品 ,发现作曲家在两部作品中都运用了“单一主体控制全曲”等技法 ,但两部作品中一部是现代的 ,一部却是传统的 ,两部作品的音乐风格迥异。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 ,韩兰魁从单纯追求现代风格到趋于创作多元化 ,进而在古典和现代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在探索性与可听性之间求得平衡 ,无疑是一种进步。这种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当代中国作曲家总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兰魁 《幻想舞曲》 《祁连狂想》 单一主题控制全曲 传统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出土的先秦乐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安潮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6,186,共7页
本文从安徽音乐考古成就及其概况调查起,论及的安徽省所出土先秦乐器的历史发展,由此剖析出土乐器的特点及乐器的文化结构功能,并进而探索安徽音乐考古成就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可行性。文章首次宏观地概论了安徽在先秦文化中的乐器历史特点。
关键词 音乐考古 古代乐器 安徽音乐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王作乐与国家宗教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艺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7,170,共7页
"圣王作乐"是儒家音乐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其起源可以追索到中国音乐思想的神话时代,后来发展为"治定制礼,功成作乐"的历史定制,成为历代帝王的政治实践,由此神话进入历史,历史被神化,其政治伦理指向国家认同,王朝... "圣王作乐"是儒家音乐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其起源可以追索到中国音乐思想的神话时代,后来发展为"治定制礼,功成作乐"的历史定制,成为历代帝王的政治实践,由此神话进入历史,历史被神化,其政治伦理指向国家认同,王朝政治合法性与是否遵循礼乐仪典的传统有密切关系。所谓"国家宗教",是指包含了国家信仰、天道崇拜、集体秩序和国家仪典的综合体,它强调社会等级秩序,为国家的存在提供终极价值依据,礼乐制度是其文化上的基本设计,音乐成为政治化国家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地解释了"圣王作乐"的合理性,从这一角度来思考古代礼乐及其制度,是一个值得开掘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王作乐 国家宗教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