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单相三电平PWM整流器中点电位平衡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笛 崔晶 +1 位作者 林辉 宋智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1,共7页
针对单相三电平脉冲整流器存在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评价函数,在模型预测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评价因子,在无需额外的中点电位平衡模块条件下实现了单相三电平脉冲整流器中点电位平衡。为降低硬件设计成本,提高电路可靠性,采... 针对单相三电平脉冲整流器存在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评价函数,在模型预测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评价因子,在无需额外的中点电位平衡模块条件下实现了单相三电平脉冲整流器中点电位平衡。为降低硬件设计成本,提高电路可靠性,采用无网压传感器算法,但传统的无网压传感器会因引入一阶低通滤波器而产生相位偏移和幅值衰减的问题;为解决相位和幅值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无网压传感器算法,利用α-β的垂直关系进行幅值和相位补偿,得到无相位偏移和幅值衰减的网侧交流电压。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整流器 脉宽调制 谐波分析 预测控制系统 分布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安明 孟建军 +1 位作者 胥如迅 张扬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5,共7页
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大功率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动态性能的影响。为了提高作动器的动态性能,其驱动线圈采用减少匝数、增加线径、大电流驱动的设计方案;选取了超磁致伸缩材料(GMM)棒最佳的预压应力和磁场强度,计算确定了GMM棒的几何参数;建立... 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大功率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动态性能的影响。为了提高作动器的动态性能,其驱动线圈采用减少匝数、增加线径、大电流驱动的设计方案;选取了超磁致伸缩材料(GMM)棒最佳的预压应力和磁场强度,计算确定了GMM棒的几何参数;建立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作动器阶跃响应、参数变化的模型,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GMM棒长度和直径、负载端质量对作动器力和位移输出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结构优化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材料 大功率作动器 建模 动态性能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磁致伸缩激振器的结构优化及动态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安明 孟建军 +1 位作者 胥如迅 何昌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84-190,共7页
超磁致伸缩激振器的结构决定其动态性能。为了提高激振器的动态性能,其驱动线圈采用减少匝数、增加线径、大电流驱动的设计方案。采用叠片式GMM棒,计算了它的几何参数,并选取了最佳的预压应力和磁场强度;设计驱动线圈时考虑了温度的影响... 超磁致伸缩激振器的结构决定其动态性能。为了提高激振器的动态性能,其驱动线圈采用减少匝数、增加线径、大电流驱动的设计方案。采用叠片式GMM棒,计算了它的几何参数,并选取了最佳的预压应力和磁场强度;设计驱动线圈时考虑了温度的影响,优化了它的几何尺寸和磁路设计,驱动磁场由方波信号叠加直流分量产生;建立了激振器的数学模型,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其阶跃响应。实验表明,激振器的动态性能显著提高,应用效果到达了振动时效的要求。研究结果为超磁致伸缩激振器的结构优化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材料 激振器 结构优化 阶跃响应 幅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输入饱和的制动缸自适应Super-twisting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芳璇 虞梦月 +1 位作者 李益民 王桂荣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为研究电力机车单元制动缸在制动时受辅助风缸压力和轮对径向形变挤压时的制动缸活塞位置控制精度,考虑实际工况中活塞与制动缸内壁非严格配合引起的压力漏损,建立了制动缸气动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该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未知时变负... 为研究电力机车单元制动缸在制动时受辅助风缸压力和轮对径向形变挤压时的制动缸活塞位置控制精度,考虑实际工况中活塞与制动缸内壁非严格配合引起的压力漏损,建立了制动缸气动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该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未知时变负载扰动,设计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其实际值进行估计,对观测误差采用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进行逼近,进一步削弱时变扰动对系统的影响;结合系统控制量存在饱和的实际工况,引入饱和辅助控制系统;依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基于Super-twisting控制方法收敛快速、待设计参数较少的优点,构造了基于Nussbaum类型函数的自适应Super-twisting控制器.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制动缸伺服系统闭环输出一致有界,系统跟踪误差、滑模面及控制量动态抖振较小,收敛迅速;滑模面及扰动量观测误差收敛于0.制动缸伺服系统输出能够快速稳定跟踪输入指令,且对外部时变负载扰动具有较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 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 饱和辅助控制 Nussbaum类型函数 自适应Super-twisting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自充电的UPS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310-3318,共9页
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中电池充电器为独立的功能子模块,在工程设计中一般需要独立的电路来实现该部分功能,这将会占用一定的体积与重量,对UPS系统的功率密度与成本造成不利影响。基于现有的功率因数校正(po... 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中电池充电器为独立的功能子模块,在工程设计中一般需要独立的电路来实现该部分功能,这将会占用一定的体积与重量,对UPS系统的功率密度与成本造成不利影响。基于现有的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电路即Dual Boost,具有自充电功能的UPS系统将续流二极管更换为可控的MOSFET。结合Dual Boost正负两部分电路工频半周间隔工作的特点,改变电路的控制方式。即可实现市电到直流母线转换的Boost电路,直流母线到电池转换的Buck电路;在此期间,Buck电感复用Boost电感。整个电路仅在现有电路上作微小改动,将工频半周工作间歇的电路利用起来,实现电池充电功能。从UPS系统评估,该电路完全满足充电器的各项技术指标,与独立的充电模块方案相比无明显差异。搭建6kVA的UPS平台验证该新型电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自充电UPS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各项功能可充分实现,各项性能可完全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间断电源 电池充电器 功率因数校正 双升压电路 降压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簧系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慧勇 单志龙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6期126-128,132,共4页
提出了基于弹簧系数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DV-Hop的改进算法(SCRDH)。将节点与锚节点间最短路径抽象成弹簧模型,利用弹簧模型改进DV-Hop全网平均跳距和节点之间最小跳数的取值方法,并通过增加全网弹簧系数来提高定位精度。仿真结果表明:S... 提出了基于弹簧系数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DV-Hop的改进算法(SCRDH)。将节点与锚节点间最短路径抽象成弹簧模型,利用弹簧模型改进DV-Hop全网平均跳距和节点之间最小跳数的取值方法,并通过增加全网弹簧系数来提高定位精度。仿真结果表明:SCRDH算法的定位误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12%明显优于DV-Hop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 弹簧系数 DV-HO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死区输入的HXD_2型机车制动缸自适应补偿控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芳璇 谢程程 王桂荣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为研究HXD_2型机车制动缸在制动时受副风缸压力和轮对径向形变挤压时的制动缸活塞位置控制精度,考虑实际工况中换向阀阀口死区非线性和轮对挤压闸瓦及制动缸活塞杆产生的未知扰动、制动缸内壁与活塞非严格配合导致的压力漏损,建立了具... 为研究HXD_2型机车制动缸在制动时受副风缸压力和轮对径向形变挤压时的制动缸活塞位置控制精度,考虑实际工况中换向阀阀口死区非线性和轮对挤压闸瓦及制动缸活塞杆产生的未知扰动、制动缸内壁与活塞非严格配合导致的压力漏损,建立了具有死区输入的制动缸非线性系统模型;针对换向阀阀芯游移方向的不确定性,引入Nussbaum类型函数;为改善系统误差面的收敛性,引入虚拟反馈控制函数;依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构造了基于Nussbaum函数的死区自适应补偿控制器。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制动缸伺服系统闭环跟踪误差半全局一致有界并收敛于0;系统跟踪误差动态抖振较小且收敛迅速;控制输入及Nussbaum函数平滑有界。具有死区输入的制动缸伺服系统能够有效克服死区非线性,并对外部未知时变负载和参数漂移具有较强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区非线性 阀芯游移 Nussbaum类型函数 虚拟反馈控制 自适应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城市轨道车辆用蓄电池低温性能分析与参数优化
8
作者 李宏菱 马仲智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5期36-41,共6页
针对不断增长的容量需求和不断上升的能源成本,城市轨道车辆消耗的蓄电池能量在科学文献中一直被忽略,介绍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城市轨道车辆用蓄电池低温性能分析与参数优化方法。在代理模型下,城市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的运行中加热是该... 针对不断增长的容量需求和不断上升的能源成本,城市轨道车辆消耗的蓄电池能量在科学文献中一直被忽略,介绍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城市轨道车辆用蓄电池低温性能分析与参数优化方法。在代理模型下,城市轨道车辆用蓄电池的运行中加热是该蓄电池能量的最大部分,并且给出了环境温度与低温性能之间的经验相关性,有助于对该区域进一步的参数优化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即使相对寒冷地区的特定城市,轨道车辆系统,其方法也可能适用于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运行的其他城市和干线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实验研究 能源消耗 车载辅助系统 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