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量子移动通信最优纠缠多址中继方案 被引量:5
1
作者 聂敏 姜劲雅 刘晓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4-779,共6页
为了解决EPR纠缠通过大气空间在通信终端之间的分发问题,使量子移动用户之间及时建立纠缠,提出了一种新的陆地量子移动通信网络的量子纠缠多址中继方案和分区服务模型.分析比较了基于量子受控非门和极化分束器的两种纠缠纯化方法.结果表... 为了解决EPR纠缠通过大气空间在通信终端之间的分发问题,使量子移动用户之间及时建立纠缠,提出了一种新的陆地量子移动通信网络的量子纠缠多址中继方案和分区服务模型.分析比较了基于量子受控非门和极化分束器的两种纠缠纯化方法.结果表明:即使在量子移动终端之间没有共享EPR纠缠对的情况下,通过纠缠纯化和量子多址中继,仍然可以完成量子态的无线传输,并且其传输时延与所经过的链路距离和基站数目无关;因此,从数据传输时延的观点来看,该方案是最优的.本研究对于构建大规模量子移动通信网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量子移动通信 纠缠纯化 量子纠缠多址中继 量子隐形传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非局部空间灰度信息的三维Otsu法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凤 范九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3期30-33,39,共5页
为了提高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Otsu)对于图像噪声的鲁棒性,提出融合非局部空间灰度信息的三维Otsu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像素的灰度信息、邻域中值灰度信息和非局部空间灰度信息进行直方图统计,构建新颖的三维直方图,采用最大类间方差... 为了提高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法(Otsu)对于图像噪声的鲁棒性,提出融合非局部空间灰度信息的三维Otsu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像素的灰度信息、邻域中值灰度信息和非局部空间灰度信息进行直方图统计,构建新颖的三维直方图,采用最大类间方差作为阈值选取准则。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对于噪声的鲁棒性要优于原始三维Otsu法,能够获得更加令人满意的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局部空间灰度信息 三维直方图 OTSU法 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ON的量子通信网络构建和量子交换机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慧 聂敏 裴昌幸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3,共5页
在目前量子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将自动交换光网络核心思想引入量子通信网络中,提出一个传输面与控制面相分离的三层量子通信网络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量子交换机结构,并给出了作为实现量子交换机关键技术的基于纠缠的量子交换方案。研究结... 在目前量子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将自动交换光网络核心思想引入量子通信网络中,提出一个传输面与控制面相分离的三层量子通信网络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量子交换机结构,并给出了作为实现量子交换机关键技术的基于纠缠的量子交换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网络模型对于未来大规模量子通信系统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交换光网络 量子通信网络 光交叉连接设备 量子交换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α-型相对信息的模糊散度 被引量:4
4
作者 兰蓉 范九伦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5-719,共5页
模糊散度可用于度量两个模糊集之间的差别。本文基于α-型相对信息提出两类新的模糊散度,并借助Csiszar提出的f-散度观点对这两类模糊散度的性质进行研究。这两类模糊散度所具有的性质显示它们均为模糊集上的区别度。
关键词 模糊散度 α-型相对信息 区别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One通信电源监控系统通信协议破解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友成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75-1680,共6页
根据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的一般格式,对串口监听工具截取的Power-One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通信信息进行了逻辑推理和分析,破解了其通信协议的格式和各种通信命令。实际验证表明,破解结果正确无误。研究结果对于我国通信电源分布式监控系统... 根据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的一般格式,对串口监听工具截取的Power-One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通信信息进行了逻辑推理和分析,破解了其通信协议的格式和各种通信命令。实际验证表明,破解结果正确无误。研究结果对于我国通信电源分布式监控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电源 分布式监控系统 通信协议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多方话务通信方案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引娣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5,共4页
针对突发地质灾难中无法利用常规通信网络通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于嵌入式微处理器OMAP5912的实时多用户通信方案。采用WiFi无线网卡组建Ad Hoc网络,通过AIC23芯片实现语音采集和输出,利用动态多用户语音解码算法实现实时多用户话音通... 针对突发地质灾难中无法利用常规通信网络通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于嵌入式微处理器OMAP5912的实时多用户通信方案。采用WiFi无线网卡组建Ad Hoc网络,通过AIC23芯片实现语音采集和输出,利用动态多用户语音解码算法实现实时多用户话音通话功能。测试表明,该系统支持多用户同时语音通信功能,语音延迟约60 ms,适合于各种应急通信等无线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应急通信 嵌入式系统 语音编解码 自组织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演进移动通信系统主同步信道设计
7
作者 孙长印 姜静 卢光跃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为了解决下一代演进移动通信系统在异构网场景由于小区ID数量不足导致的小区ID模糊问题及小区间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主同步信道和序列设计方法。其中主同步信道基于分级和非分级的混合结构,主同步序列由具有恒包络零自相关特性的Bj rck... 为了解决下一代演进移动通信系统在异构网场景由于小区ID数量不足导致的小区ID模糊问题及小区间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主同步信道和序列设计方法。其中主同步信道基于分级和非分级的混合结构,主同步序列由具有恒包络零自相关特性的Bj rck序列的修正序列组成。仿真结果表明,与IEEE 802.16m系统相比,设计的主同步信道由于采用的序列具有更低的相关值和峰均比,在小区间干扰场景具有更小的误检测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系统 演进系统 同步信道 修正Bjrck序列 序列检测 主同步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移动通信中纠缠信令越区切换策略及仿真 被引量:2
8
作者 连涛 聂敏 刘晓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1-585,共5页
量子移动通信是量子力学与移动通信相结合的崭新的通信技术,具有灵活、高效、安全、保密的优势.本文提出了基于纠缠度计算的同小区内不同扇区天线之间纠缠信令的越区切换策略.研究了量子移动通信终端与天线纠缠度随距离及角度变化关系.... 量子移动通信是量子力学与移动通信相结合的崭新的通信技术,具有灵活、高效、安全、保密的优势.本文提出了基于纠缠度计算的同小区内不同扇区天线之间纠缠信令的越区切换策略.研究了量子移动通信终端与天线纠缠度随距离及角度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信令的越区切换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纠缠信令切换策略可靠性高,对于对构建未来量子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令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移动通信 纠缠信令 越区切换策略 量子纠缠 切换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最小特征值之差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 被引量:49
9
作者 王颖喜 卢光跃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71-2575,共5页
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基于阵列天线理论,利用并分析接收信号相关矩阵,并以其最大与最小特征值之差作为检验统计量,进而判断主用户是否存在,实现频谱感知。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此方法的感知性能明显优... 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基于阵列天线理论,利用并分析接收信号相关矩阵,并以其最大与最小特征值之差作为检验统计量,进而判断主用户是否存在,实现频谱感知。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此方法的感知性能明显优于能量检测算法,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噪声不确定度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频谱感知 特征值 最大最小特征值之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视距传播环境下的AOA定位跟踪算法 被引量:18
10
作者 毛永毅 张颖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7-319,共3页
基于几何结构的单次反射统计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在非视距(NLOS)传播环境下对移动台的到达角(AOA)的定位与跟踪算法。首先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NLOS误差进行修正,再利用最小二乘(LS)算法进行移动台位置估计,然后配合相关检测... 基于几何结构的单次反射统计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在非视距(NLOS)传播环境下对移动台的到达角(AOA)的定位与跟踪算法。首先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NLOS误差进行修正,再利用最小二乘(LS)算法进行移动台位置估计,然后配合相关检测距离门对移动台进行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跟踪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移动台的静态定位与动态跟踪,且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距 到达角 跟踪算法 神经网络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运动物体跟踪算法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晶 范九伦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162-3164,共3页
针对实时视频监控领域中传统的Camshift算法不能有效解决遮挡和高速运动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Camshift算法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运动物体跟踪算法。首先,通过二次搜索来调整搜索窗口的位置和大小,保证Camshift跟踪的可靠性;然后,在Cams... 针对实时视频监控领域中传统的Camshift算法不能有效解决遮挡和高速运动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Camshift算法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运动物体跟踪算法。首先,通过二次搜索来调整搜索窗口的位置和大小,保证Camshift跟踪的可靠性;然后,在Camshift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卡尔曼滤波对搜索窗口进行运动预测,保证实时跟踪。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并能够有效地解决遮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检测 跟踪算法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广义模糊熵图像阈值分割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雷博 范九伦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07-1914,共8页
针对一维广义模糊熵不能有效处理含噪图像的分割问题,在二维灰度直方图上定义了图像的二维隶属度函数,提出了二维广义模糊熵阈值分割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图像的点灰度值,同时考虑了图像像素的邻域平均灰度值,能更好地利用图像中的信息.... 针对一维广义模糊熵不能有效处理含噪图像的分割问题,在二维灰度直方图上定义了图像的二维隶属度函数,提出了二维广义模糊熵阈值分割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图像的点灰度值,同时考虑了图像像素的邻域平均灰度值,能更好地利用图像中的信息.为了提高二维广义模糊熵阈值法的运行速度、解决参量选取问题,结合粒子群优化搜索方法,设计了嵌套式的优化过程.实验表明,二维广义模糊熵阈值分割法对噪音图像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广义模糊熵 二维直方图 二维隶属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流量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短时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向龙 牛国宏 潘若禹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212-214,共3页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方法。通过EMD分解把交通流量分解成不同的模态,利用神经网络对分解后的各分量进行预测,再将预测值累加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利用EMD与神经网络模型对I-800数据库实测交通...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方法。通过EMD分解把交通流量分解成不同的模态,利用神经网络对分解后的各分量进行预测,再将预测值累加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利用EMD与神经网络模型对I-800数据库实测交通流量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直接采用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量 经验模态分解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程统计的含噪图像分割效果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雪锋 范九伦 谢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1-275,共5页
含噪图像的分割效果与其干扰噪声强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对含噪图像的分割效果进行量化计算和分析,首先定义了一个评价含噪图像分割结果的差异函数,该函数值反映了含噪图像的分割结果和原始图像的分割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同时,根据... 含噪图像的分割效果与其干扰噪声强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对含噪图像的分割效果进行量化计算和分析,首先定义了一个评价含噪图像分割结果的差异函数,该函数值反映了含噪图像的分割结果和原始图像的分割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同时,根据序列随机性检验方法中的游程测试方法,给出了一种针对含噪图像分割效果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分割图像的二值化灰度矩阵游程统计量,定义了评价图像分割效果的游程函数,在对含噪图像的分割效果进行评价时,可以计算分割图像的游程函数来进行量化比较。对含噪灰度图像的分割结果与相应的差异函数和游程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函数和游程函数不仅表达简单、计算便捷,而且能够准确反映出含噪图像的干扰噪声强度和分割的结果图像之间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噪声 评价 游程测试 统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的自适应图像稀疏表示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健 常志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6-320,共5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一类图像进行稀疏表示的字典训练方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该算法的几何解释是,以最少的超平面来逼近样本所在的一小块球冠.算法流程为聚类每一步迭代所产生的余项,将聚类中心作为新的字典原子,令字典能够更适应于样... 提出了一种针对一类图像进行稀疏表示的字典训练方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该算法的几何解释是,以最少的超平面来逼近样本所在的一小块球冠.算法流程为聚类每一步迭代所产生的余项,将聚类中心作为新的字典原子,令字典能够更适应于样本的稀疏表示.该算法与传统的字典训练方法相比具有适应性强,对训练样本规模和字典规模要求低,收敛速度快,算法复杂度低等特点.利用该算法训练得到的字典用于压缩感知、图像去噪等实验表明,该字典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表示 聚类 压缩感知 字典 原子 稀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权重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亢洁 杨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63-165,168,共4页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的多刻度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在同一尺度下用多个结构元素分别进行边缘检测,并得到该尺度下的边缘图像,利用形态学结构元素"探针"原理和不同尺度结构元素抗噪性能来确定加权值的大小,然后对...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的多刻度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在同一尺度下用多个结构元素分别进行边缘检测,并得到该尺度下的边缘图像,利用形态学结构元素"探针"原理和不同尺度结构元素抗噪性能来确定加权值的大小,然后对不同尺度下的边缘图像进行加权求和,再经过二值化、去噪等处理,得到最后的边缘检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和定位准确性,得到的边缘更为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形态学 边缘检测 多尺度多结构元素 自适应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混合定位算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永毅 张宏君 李成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19期6-9,共4页
为弥补独立采用GPS或基于基站定位方法的不足,并消除非视距传播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混合定位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对到达时间差(TDOA)和GPS测量值中的非视距传播误差进行修正,使用TDOA/GPS算法进行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在单... 为弥补独立采用GPS或基于基站定位方法的不足,并消除非视距传播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混合定位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对到达时间差(TDOA)和GPS测量值中的非视距传播误差进行修正,使用TDOA/GPS算法进行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在单独使用TDOA或GPS方法无法定位时,该算法能够实现移动台的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定位 定位算法 神经网络 非视距传播 到达时间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纠缠度计算的量子移动信令相邻小区越区切换策略及仿真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志 聂敏 刘晓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7-500,共4页
信令是任何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子移动通信也不例外.然而,关于量子移动通信信令在相邻小区越区切换过程中的切换策略问题的研究迄今尚未展开.随着移动用户位置的改变,用户与基站间的纠缠度不断变化.本文提出了基于纠缠度... 信令是任何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子移动通信也不例外.然而,关于量子移动通信信令在相邻小区越区切换过程中的切换策略问题的研究迄今尚未展开.随着移动用户位置的改变,用户与基站间的纠缠度不断变化.本文提出了基于纠缠度计算的量子信令在相邻小区的越区切换策略.首先定义了信令纠缠度与距离的关系,然后研究了用户位置改变所导致用户与基站之间信令纠缠度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基于纠缠度阈值计算的切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信令切换策略可靠性高,能够在各基站之间实现平稳切换.因此,本研究对于构造量子移动通信网络的信令系统及其标准的制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移动信令 越区切换 纠缠度计算 量子纠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梯度最速下降的分类字典训练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健 常志国 +1 位作者 赵小强 马祥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25-229,共5页
为提高稀疏表示字典用于图像分类时的正确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梯度最速下降的分类字典训练算法。该算法采用交替梯度下降法解决分类字典训练的双变量优化模型。为提高收敛速度,并保证稀疏表示残差和不同类别对应字典原子间的不相关性... 为提高稀疏表示字典用于图像分类时的正确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梯度最速下降的分类字典训练算法。该算法采用交替梯度下降法解决分类字典训练的双变量优化模型。为提高收敛速度,并保证稀疏表示残差和不同类别对应字典原子间的不相关性同时收敛,采用自适应步长,推导证明自适应步长的计算方法。通过固定字典,运用当前字典和训练样本计算出稀疏表示系数的下降方向和自适应步长,按照稀疏度约束将小系数置零,固定稀疏表示系数,利用稀疏表示系数和样本找到字典的下降方向和自适应步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手写字符识别中正确率能达到9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类 字典训练 稀疏表示 手写字符识别 双变量优化 自适应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模糊数上的完备度量及其在多属性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兰蓉 范九伦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为充分利用梯形模糊数的信息,本文定义了梯形模糊数上一种新的距离,证明了该距离具有完备性。利用这种距离,针对梯形模糊数上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理想点的决策方法。对属性权重的"归一化"处理使得这种方法具有简... 为充分利用梯形模糊数的信息,本文定义了梯形模糊数上一种新的距离,证明了该距离具有完备性。利用这种距离,针对梯形模糊数上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理想点的决策方法。对属性权重的"归一化"处理使得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最后以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模糊数 距离 完备性 理想点 多属性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