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贤组织参与乡村协商治理的类型学研究——基于治理嵌入和协商能力的分析维度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4,共11页
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与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主体,新乡贤组织参与乡村协商治理表现出了独有的治理特征与差异化的模式结构。基于结构二重性视角,提取治理嵌入和协商能力两个分析维度,可以将其参与模式分为“共治型”“自治... 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与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主体,新乡贤组织参与乡村协商治理表现出了独有的治理特征与差异化的模式结构。基于结构二重性视角,提取治理嵌入和协商能力两个分析维度,可以将其参与模式分为“共治型”“自治型”“协治型”“辅治型”四种类型,并可以通过相应的实践案例予以验证。由于结构性要素与能动性要素的相互转换,新乡贤组织参与乡村协商治理的模式类型可形成一种开放性的互动结构关系。为适应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提升新乡贤组织参与的治理效能,新乡贤组织参与乡村协商治理应当致力于实现在不同治理场域、不同协商功能下的“分类协商”,以期深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精准化与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协商治理 基层协商 新乡贤组织 治理嵌入 协商能力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符号、微观剖析与总体性建构——论陈彦《星空与半棵树》 被引量:2
2
作者 翟传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聚焦秦岭深处“北斗镇”的乡土世界,笔触绵密,交织着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生动描绘了安北斗、温如风、孙铁锤、草泽明等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沉寂、张狂与蜕变,深度挖掘了转型期社会的各... 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聚焦秦岭深处“北斗镇”的乡土世界,笔触绵密,交织着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生动描绘了安北斗、温如风、孙铁锤、草泽明等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沉寂、张狂与蜕变,深度挖掘了转型期社会的各类问题,有急切直率、尖锐泼辣的批评,也有委婉醇厚、含蓄蕴藉的建议,有忍着愤怒的温存,也有含着泪水的笑意。小说隽永深长,寓意深刻,是近年来少有的观照现实的力作。一、“树”与“星空”:人生隐喻与文化象征“树”在陈彦的作品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在《大树西迁》中,苏毅带到西部的橘树开花结果(与返回上海的橘树只长叶不开花结果相比较),象征着交大一代学人在西部的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艺术 含蓄蕴藉 乡土世界 陈彦 橘树 自然主义 人生隐喻 落地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诗歌善用“细”字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燕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杜甫在炼字遣词方面对“细”字甚为钟情。诗中的“细”景建构起杜诗自然之维中独特的意象语言;同时,杜甫也擅长以“细”为标志语词缀织寻常事象,把羁旅生涯中的琐细情事与场景通过凸显细节的方式化入诗中,汇成了笔法细微而情意浓厚的艺... 杜甫在炼字遣词方面对“细”字甚为钟情。诗中的“细”景建构起杜诗自然之维中独特的意象语言;同时,杜甫也擅长以“细”为标志语词缀织寻常事象,把羁旅生涯中的琐细情事与场景通过凸显细节的方式化入诗中,汇成了笔法细微而情意浓厚的艺术特征。杜诗因“细”而生的描写语言在诗性语言成熟的背景下呈现出个性魅力,深悉物情、体物活泼的笔法独具姿彩,而其宏微互映、大小兼涵的层叠意象结构也显示出更富表现张力及情感底蕴的诗体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歌 细景 细事 语词渊源 艺术开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与嵌入: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逻辑与模式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柯 张长东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3,共8页
伴随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各地探索出不同形式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实践形态,表现出了独有的治理特征与差异化的参与模式。借鉴嵌入自主性理论,从社会组织而非国家的“自主性”与“嵌入性”两个属性着眼,构建一个社会组织参与... 伴随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各地探索出不同形式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实践形态,表现出了独有的治理特征与差异化的参与模式。借鉴嵌入自主性理论,从社会组织而非国家的“自主性”与“嵌入性”两个属性着眼,构建一个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分析框架,将社会组织的参与模式分为基层自治型、协同共治型、行政主导型等三种有效治理模式,并运用相应的实践案例对其解释力进行分析。由此探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何以能够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共生,并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提出不同参与模式可能发生的类型变迁及相关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基层协商治理 参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扶贫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宏邦 李天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9-187,共9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力,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展现出新的特征。信息获取对于个人能力提升、价值实现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扶贫理论与实现路径应相应地进行再阐释与优化。信息扶贫是数字经济时代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力,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展现出新的特征。信息获取对于个人能力提升、价值实现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扶贫理论与实现路径应相应地进行再阐释与优化。信息扶贫是数字经济时代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精准脱贫的创新工作方式。基于贫困问题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将信息扶贫置于传播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来对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展开探讨,阐述信息扶贫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意义。基于原有扶贫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在内核层面、支撑层面,以及应用层面下的信息扶贫模式,围绕扶贫主体、扶贫内容、扶贫受众、扶贫渠道和扶贫噪音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信息扶贫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空间研究设计述评 被引量:16
6
作者 仇晓春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本世纪以来,学习空间理念、框架设计及教育实践发展迅速,导致相关概念、类型、框架、方法等的纷杂。为系统梳理学习空间的现有研究,本研究借鉴现象学意象视角,首先归纳了学习空间类型,提炼了设计要素及其核心思想的演变过程;其次从设计... 本世纪以来,学习空间理念、框架设计及教育实践发展迅速,导致相关概念、类型、框架、方法等的纷杂。为系统梳理学习空间的现有研究,本研究借鉴现象学意象视角,首先归纳了学习空间类型,提炼了设计要素及其核心思想的演变过程;其次从设计框架架构维度,区分了概念型和发展型框架及其内涵;再次分析了设计观发展过程及教师设计主体发展路径;最后总结了现有实践项目及其设计类型、框架建构和方法设计原则。研究发现,以“涌现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迭代式发展型框架已成为未来设计研究方向,而以元宇宙学习空间为代表的混合空间自主沉浸设计成为其实践研究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空间 空间类型 框架类型 设计观 实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社协同”: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以H市妇联协同女性社会组织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柯 唐文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而基于群团组织“找回社会”逻辑的“群社协同”是新时代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H市妇联与女性社会组织的协同实践... 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而基于群团组织“找回社会”逻辑的“群社协同”是新时代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H市妇联与女性社会组织的协同实践,展现出了“共识构建、互动增能、共同体塑造”的本土化“群社协同”的运行机制,有效提升了新时代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效能。新时代优化“群社协同”,党政部门需要注重形成以“有机统一”为目标的治理整合体系,群团组织需要构建以“整合共享”为基础的协同治理框架,社会组织需要推进以“专业化+精细化”为核心的服务能力建设,从而不断提升“群社协同”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社协同 群团组织 社会组织 找回社会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基本理念、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天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5-92,共8页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数字乡村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数字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民至上为基本理念,以数字媒介系统...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数字乡村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数字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民至上为基本理念,以数字媒介系统为重要动能,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探究数字技术在农业数字经济、农村数字治理、农民数字生活等领域的作用和地位,能够深刻把握数字乡村建设的理念、目标及实践路径。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农村地区数字媒介系统、加大农村地区信息化人才培育力度、加强农民数字素养水平的提升是新时代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数字乡村 数字技术 数字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径依赖、目标替代与群团改革内卷化——以A市妇联改革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柯 唐文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88,共9页
当前中国的群团改革受到了前期历史遗产的深刻影响,呈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基于对A市妇联的案例研究,发现群团改革存在着值得关注的内卷化现象。这种内卷化现象的背后可以看到去官僚化改革的动力和官僚制运作的惯性之间的张力,以及决策... 当前中国的群团改革受到了前期历史遗产的深刻影响,呈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基于对A市妇联的案例研究,发现群团改革存在着值得关注的内卷化现象。这种内卷化现象的背后可以看到去官僚化改革的动力和官僚制运作的惯性之间的张力,以及决策层的战略部署与执行层的行动策略之间的博弈。由于官僚制运作的“路径依赖”的惯性力量在实际上占据了优势,以及执行层在既有官僚体制内部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替代”策略在博弈中的当然有利地位,从而导致了内卷化现象的出现。走出群团改革内卷化的困境,需要基于路径创造的逻辑,要求群团组织联合其他治理主体形成改革合力,创新利用并有机整合新的资源优势,主动采取联盟、学习、试验等策略性行动,以渐进式的累积变化带来改革的实质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团改革 妇联 内卷化 路径依赖 目标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学研究者后意向虚拟范式建构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仇晓春 肖龙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5,共11页
社会科学、技术及教育的发展,使外语教学研究者经常面对范式取舍及范式体系构建困境。而研究者个人虚拟范式则是突破困境的切入点。从描述到解释,再到后结构和后意向,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解视角,有助于重新审视外语教学范式转变的意义和指... 社会科学、技术及教育的发展,使外语教学研究者经常面对范式取舍及范式体系构建困境。而研究者个人虚拟范式则是突破困境的切入点。从描述到解释,再到后结构和后意向,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解视角,有助于重新审视外语教学范式转变的意义和指向。进而借鉴后意向现象学方法论的过程成分框架,探索外语教学研究者后意向虚拟范式实践路径,以期推动研究者个人范式思维发展和框架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研究者 后意向现象学 范式困境 意向性理解视角 虚拟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现的学习活动——ACAD学习空间设计框架评介 被引量:4
11
作者 仇晓春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8,共9页
现有学习空间设计研究在研究取向、框架建构和实践支持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主要体现为过于关注框架的理论架构和社会性分析,以及设计实践的技术性导向。为此,ACAD研究者们从社会实践论角度,首先形成了自身的物质本体论建构视角,... 现有学习空间设计研究在研究取向、框架建构和实践支持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主要体现为过于关注框架的理论架构和社会性分析,以及设计实践的技术性导向。为此,ACAD研究者们从社会实践论角度,首先形成了自身的物质本体论建构视角,明确了设计实践的指向:涌现的学习活动。进而,以其为框架设计核心,提出实践指向的发展型框架体系,并设计了相应的协作设计工具包和要素关系分析方法。以此为基础,ACAD研究者们开展了初步学习空间设计实践探索。ACAD设计理念及其框架建构方法,对于学习空间设计研究凸显真实学习活动,探索学习空间要素间复杂关系及其实践路径,必将发挥重要的设计引领和实践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空间 设计实践 社会物质性 ACAD 涌现的学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图书馆藏清孤本《云起阁诗集》考论
12
作者 刘燕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7-154,共8页
《云起阁诗集》是明末清初关中文人来鉴的诗歌集,记录了来鉴关中生活及宦游的浮生感怀。是集抒写宦海感悟及乡关之思的作品,体现了来鉴悯时仁民的儒士精神和眷念桑梓的炽烈情怀,尤具艺术感染力量。在语言艺术方面,来鉴的律诗注重汲取前... 《云起阁诗集》是明末清初关中文人来鉴的诗歌集,记录了来鉴关中生活及宦游的浮生感怀。是集抒写宦海感悟及乡关之思的作品,体现了来鉴悯时仁民的儒士精神和眷念桑梓的炽烈情怀,尤具艺术感染力量。在语言艺术方面,来鉴的律诗注重汲取前代诗歌营养以熔铸秀句及意象,彰示了诗人对语言形式美的自觉追求。深入作品内部,可以窥见明末清初关中文士诗歌创作模拟六朝的风气甚为浓重,这对于客观评价明清关中诗歌风貌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鉴生平 《云起阁诗集》 版本 题材内容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诗歌意象考辨五则
13
作者 刘燕歌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1-93,共3页
杜甫诗歌在语言结构上频繁运用"曲折颠倒"之异质句型,使其诗歌意象往往涵义模糊。准确把握杜诗文辞意义,是阐释杜诗的出发点,也是杜诗语言研究仍有发掘空间的领域。因此,文章撷取杜甫诗中歧见纷纭的几例意象予以考辨。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意象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诗歌生态书写的审美视界
14
作者 刘燕歌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94-96,共3页
纵览中古诗歌的内容特点,从触摸四季变化到关注山水世界和日常风景,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是其审美取向的突出表征,从而建立了诗歌文体涵容天地视界的开阔格局。
关键词 中古诗歌 生态书写 审美视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研究述评 被引量:85
15
作者 仇晓春 肖龙海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的日益丰富,但相关概念与框架难以系统理解与对比。本研究通过数据库搜索和文本分析,系统梳理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发展阶段,提炼出较有影响力的框架,从组织类型、框架目标、建构理念、胜...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的日益丰富,但相关概念与框架难以系统理解与对比。本研究通过数据库搜索和文本分析,系统梳理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发展阶段,提炼出较有影响力的框架,从组织类型、框架目标、建构理念、胜任力要素及社会伦理责任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现有框架可分为概念型与内容型(清单型与发展型),总体涉及技术、教学、伦理和态度四大胜任力域,在流行地域、影响范围、表述术语和基础能力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对数字化应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侧重程度及对社会伦理责任的理解各有不同。研究有望为数字时代我国教师数字胜任力理论建构、实践探索及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数字胜任力 框架 系统评述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及验证方法研究——以英语文化课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仇晓春 肖龙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156,共10页
现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侧重实施研究,较少关注模式的开发和验证的过程研究。本文以英语文化课的翻转学习设计为例,从ADDIE初始模型出发,通过内部验证,逐步修改模型,最终形成结果导向、基于问题的最终模型,涵盖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 现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侧重实施研究,较少关注模式的开发和验证的过程研究。本文以英语文化课的翻转学习设计为例,从ADDIE初始模型出发,通过内部验证,逐步修改模型,最终形成结果导向、基于问题的最终模型,涵盖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翻转设计三个层面11个关键环节以及模型内涵要点清单。通过三种外部验证方法,描述最终模型的可用性,以此探索教学模式开发和验证的迭代增量精制方法和过程以及模式辨析和思维方式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设计研究 开发及验证方法 英语文化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逻辑、多元影响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小辉 李天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者,其专业发展水平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制约要素。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驱动—反应强化循环发展逻辑,通过对西安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影响因素,最后... 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者,其专业发展水平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制约要素。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驱动—反应强化循环发展逻辑,通过对西安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影响因素,最后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探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路径。研究表明:信息化教学理论的掌握、技术应用水平与信息化技术使用频率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中分别起到驱动力、刺激物与提示物的作用;理论掌握程度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性最强;可通过外力驱动、内在驱动和期望驱动等三条路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发展逻辑 多元影响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介与文艺批评话语的转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翟传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150,共8页
数字媒介改变了当代文艺生产语境,促生文艺批评话语新变。精英批评话语中心地位失落,无法针对新的艺术实践开展有效批评。公共领域向数字媒介倾斜和位移,带来了传统媒体批评话语的衰落。自媒体批评话语有效利用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对传... 数字媒介改变了当代文艺生产语境,促生文艺批评话语新变。精英批评话语中心地位失落,无法针对新的艺术实践开展有效批评。公共领域向数字媒介倾斜和位移,带来了传统媒体批评话语的衰落。自媒体批评话语有效利用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对传统批评话语产生挤出效应。媒介赋权使个人批评话语急速扩张,个人的意义生产与信息茧房相伴而生。就此,建构中国式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和范式、提高文艺批评家的素养、提倡对话式批评方法,是重构批评话语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文艺生产 文艺批评 批评话语 媒介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雾霾天气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小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1-75,共5页
提出一种城市雾霾天气监测实验方案,利用搭载ARM11处理器的Tiny6410开发板与各种传感器综合设计出实现雾霾天气监测系统。该系统对所在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PM2. 5值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上位机及手机。实测结果表明:系统对... 提出一种城市雾霾天气监测实验方案,利用搭载ARM11处理器的Tiny6410开发板与各种传感器综合设计出实现雾霾天气监测系统。该系统对所在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PM2. 5值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上位机及手机。实测结果表明:系统对PM2. 5的实际数值测试效果误差较小,温湿度测试结果在实际要求以内,可以将该系统应用至无人值守的区域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与发送,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环境监测 传感器 系统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LI和GCN的方面级情感分类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泽 孔韦韦 +2 位作者 黄纪云 张梦娜 李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0-119,共10页
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GCN)和循环神经网络的方面级情感分类方法忽略了单词词性信息和方面词与上下文单词之间的位置信息,且难以突出方面与其关键情感词之间的联系和重要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CN并融合多方... 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GCN)和循环神经网络的方面级情感分类方法忽略了单词词性信息和方面词与上下文单词之间的位置信息,且难以突出方面与其关键情感词之间的联系和重要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CN并融合多方面信息的方面情感分类模型(LaLI-GCN)。使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提取语义信息,并设计融合算法引入单词的词性与位置信息(lexical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LaLI);结合融合算法的结果用于设计增强算法去生成增强句法依存树,采用GCN融合语义信息和句法依存信息;根据掩码机制提取特定方面特征,利用交互注意力捕捉方面与上下文之间的交互信息完成情感分类。模型在三个公开数据集的实验证明了经过算法融合的词性与位置信息对于提升情感判别的有效性,且相较于当前代表模型有更好的情感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面级情感分类 单词词性 位置信息 图卷积网络 句法依存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