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5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快讯: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首次合成高能氧化剂十硝基联吡唑(DNBP-10)
1
作者 霍欢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636,共1页
十硝基联吡唑4,4′,5,5′-四硝基-2,2′-双(三硝甲基)-2H,2′H-3,3′-联吡唑(DNBP-10)为2018年俄罗斯泽林斯基研究所Igor L.Dalinger等人报道的一种新型绿色高能氧化剂,其晶体密度为2.021 g/cm^3,理论爆速9320 m/s,理论爆压40 GPa,撞击... 十硝基联吡唑4,4′,5,5′-四硝基-2,2′-双(三硝甲基)-2H,2′H-3,3′-联吡唑(DNBP-10)为2018年俄罗斯泽林斯基研究所Igor L.Dalinger等人报道的一种新型绿色高能氧化剂,其晶体密度为2.021 g/cm^3,理论爆速9320 m/s,理论爆压40 GPa,撞击感度9 J,摩擦感度215 N,氧平衡10.5%(CO 2),且不含卤素,综合性能优于目前报道的高能氧化剂。此外,DNBF-10为共价中性含能化合物,有效规避了离子型氧化剂ADN吸湿性强等应用问题,DNBF-10爆轰性能、安全性能明显优于ADN,在混合炸药和高能推进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化合物 近代化学 高能氧化剂 吡唑 爆轰性能 摩擦感度 混合炸药 氧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浸没式冷却液的制备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波 唐晓博 +5 位作者 安宇 曾纪珺 张伟 吕剑 唐念 孙东伟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6-992,1072,共8页
浸没式制冷已成为高性能信息交互系统(ICT)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含氟电子冷却液具有绝缘性能优异、流动性好、材料兼容性强等优点,被视为最具应用前景的冷却介质之一。由于现用冷却液均属于全球极为关切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及多氟... 浸没式制冷已成为高性能信息交互系统(ICT)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含氟电子冷却液具有绝缘性能优异、流动性好、材料兼容性强等优点,被视为最具应用前景的冷却介质之一。由于现用冷却液均属于全球极为关切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冷却液制造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该文综述了含氟浸没式冷却液的发展历程和现有电子冷却液的制备方法,指出现有分子介电常数、导热系数、蒸发潜热等性能的缺陷,并依据冷却液开发经验,提出了新型分子的初步调控策略及材料基因工程的研发思路,以期为中国含氟浸没式冷却液实现源头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含氟冷却液 浸没式冷却 全氟烷基物质 电能使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型罩材料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扬 范怡静 +3 位作者 沈伟建 王睿鑫 陈进 唐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153,共9页
以药型罩为主要部件的聚能战斗部是小型智能飞行器打击装甲、地堡等目标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药型罩的侵彻机理和“高穿深、大扩孔、强后效”的发展趋势,首先从药型罩的增效方式入手,综述了结构设计及惰性材料改性等传统方式的效果,并... 以药型罩为主要部件的聚能战斗部是小型智能飞行器打击装甲、地堡等目标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药型罩的侵彻机理和“高穿深、大扩孔、强后效”的发展趋势,首先从药型罩的增效方式入手,综述了结构设计及惰性材料改性等传统方式的效果,并明确了传统增效方式在实现药型罩纵向和径向毁伤能力同步提升方面的不足;其次,对释能结构材料增强药型罩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相关研究说明了采用释能结构材料可有效增强药型罩综合毁伤威力,同时明确了传统释能结构材料在综合力学性能方面的不足;最后,介绍了多主元合金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释能结构材料增强药型罩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本文既可为新一代高毁伤药型罩及其材料发展提供借鉴,也可为新型材料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型罩 释能结构材料 侵彻 后效 高效毁伤 多主元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谐振器件表面导电层原子层沉积制备技术研究
4
作者 龚婷 冯昊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5-185,共11页
目的 利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半球陀螺谐振子表面制备Pt导电层。方法 以ALD制备的氧化物/金属薄膜为谐振子过渡层,再沉积Pt为导电层。椭圆偏振光谱仪(SE)用于测试薄膜厚度。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扫... 目的 利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半球陀螺谐振子表面制备Pt导电层。方法 以ALD制备的氧化物/金属薄膜为谐振子过渡层,再沉积Pt为导电层。椭圆偏振光谱仪(SE)用于测试薄膜厚度。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薄膜组成、晶型、形貌及粗糙度。采用聚焦离子束-透射电子显微镜(FIB-TEM)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元素面分布(EDX-mapping)、线扫描分布谱揭示膜层微观结构。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薄膜和石英片的界面结合强度。结果 SE测试结果表明,Pt/氧化物薄膜体系的Pt平均厚度为123?,不均匀度仅为1.6%,Pt/金属薄膜体系的Pt平均厚度为155?,不均匀度为4%。XPS显示Pt薄膜主要成分由零价Pt构成,XRD检测到在2θ=39.8°处存在明显的Pt(111)衍射峰。SEM观测到薄膜表面Pt纳米颗粒分布均匀。AFM进一步揭示金属及Pt/金属薄膜粗糙度分别为1.47 nm和0.99 nm。FIB-TEM、EDX-mapping及线扫描分布谱结果表明Pt/氧化物和Pt/金属厚度均匀、致密,膜层界面的元素相互扩散。力学测试显示,氧化物过渡层使界面结合强度提升至7.1MPa,较无过渡层体系(3.0MPa)提高1.37倍;金属过渡层体系结合强度最高可达8.4 MPa。结论 ALD技术可以实现半球陀螺谐振子表面高均匀性、高结合强度的Pt薄膜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陀螺谐振子 原子层沉积 Pt薄膜 过渡层 均匀性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柱状单轴拉伸试验方法研究
5
作者 任黎 石拉 +3 位作者 郑亚新 张皓媛 刘瀚文 付小龙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针对固体推进剂包覆层的片状哑铃形试样在单轴拉伸试验过程中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和试验结果离散性大的问题,提出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柱状拉伸试样设计方案。仿真模拟不同过渡半径下的片状试件和柱状试件,发现柱状式样在相同过渡半径... 针对固体推进剂包覆层的片状哑铃形试样在单轴拉伸试验过程中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和试验结果离散性大的问题,提出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包覆层的柱状拉伸试样设计方案。仿真模拟不同过渡半径下的片状试件和柱状试件,发现柱状式样在相同过渡半径下比片状试样更易断裂,特别在45 mm过渡半径下断裂时间最短;柱状试样的应力分布更均匀,集中区域较小。试验结果表明,柱状试样在-40、20、50℃的抗拉强度离散度为0.63%、0.41%和0.46%,伸长率离散度为0.70%、0.34%和0.51%;对比之下,片状试样抗拉强度离散度为2.03%、1.31%和1.26%,伸长率离散度为1.15%、1.05%和1.57%,柱状试样的有效数据离散度小于片状试样,实验数据有效率达92%。研究表明,柱状试样有效降低了应力集中导致的实验结果离散性;试样的最佳工程标距为12 mm,过渡半径为45 mm;柱状单轴拉伸试验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可靠的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试样 柱状试样 单轴拉伸 应力集中 包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腈/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和导电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晓光 卫天琪 +4 位作者 崔哲 毛明珍 黎汉生 王伯周 吴芹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5,共5页
以聚磷腈为基体,碳纳米管(SWNTs)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磷腈/SWNTs复合材料,其中SWNTs随机分布在聚磷腈基体形成导电相。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导电性能测试仪和矢量网络分... 以聚磷腈为基体,碳纳米管(SWNTs)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磷腈/SWNTs复合材料,其中SWNTs随机分布在聚磷腈基体形成导电相。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导电性能测试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磷腈/SWNTs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和导电性能与SWNTs的添加量密切相关,当含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时,电磁屏蔽效能达到60.9 dB,平均导电率达到0.989 4 S/cm,且在700℃时的质量保留率达到3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腈 碳纳米管 电磁屏蔽效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燃速丁羟推进剂药浆在热与低速撞击刺激下点火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海波 武毅 +4 位作者 张超 范红杰 杨钧森 吴艳青 金丰凯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4,I0007,共11页
为研究某高燃速丁羟推进剂药浆在热、低速撞击刺激下的点火响应特性,制备了两种高燃速药浆(含气率分别为1.6%、0.3%)、两种丁羟推进剂(燃速分别为35 mm/s和5 mm/s);利用自制加热装置、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落锤撞击设备开展实验,... 为研究某高燃速丁羟推进剂药浆在热、低速撞击刺激下的点火响应特性,制备了两种高燃速药浆(含气率分别为1.6%、0.3%)、两种丁羟推进剂(燃速分别为35 mm/s和5 mm/s);利用自制加热装置、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落锤撞击设备开展实验,借助同步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显微CT扫描、高速摄影等技术分析了推进剂和药浆在热、低速撞击刺激下的点火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高燃速推进剂的热点火温度(241.6℃)显著低于药浆,药浆热点火温度呈现较小的含气率正相关性(含气率为1.6%、0.3%的药浆热点火温度分别为261.3、255.7℃);高燃速药浆的撞击点火阈值受含气率和约束方式影响显著,在无径向约束的SHPB撞击实验里药浆点火阈值与含气率正相关(含气率为1.6%、0.3%的药浆点火阈值分别为71 J和33 J),即高含气率药浆不易撞击起火;有径向约束的落锤实验药浆点火阈值与含气率负相关(含气率为1.6%、0.3%的药浆点火阈值分别为7 J和9 J),即高含气率药浆撞击时更易撞击起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固体推进剂 HTPB推进剂 药浆 热刺激 低速撞击 点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共振混合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宁 张光斌 +4 位作者 张小凤 李博豪 朱士富 刘红星 谢中元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64,I0005,共20页
针对声共振技术产业化和工程应用带来的技术挑战,从声共振混合技术(RAM)在材料制备领域的总体应用情况出发,综述了其应用效果、效率、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声共振混合技术不仅能够应... 针对声共振技术产业化和工程应用带来的技术挑战,从声共振混合技术(RAM)在材料制备领域的总体应用情况出发,综述了其应用效果、效率、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声共振混合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单纯的混合以实现物质组分均匀分散,还因其对被混物料之间的高效界面接触优势而可以应用于化学反应、共晶、表面处理等方面;在其适用的领域,最大效率甚至可以较传统工艺提升达到几百倍,且几乎无放大效应,优势明显;并且,因为其无桨弱剪切特性,相比捏合机、螺杆、球磨机等有桨工艺方式,对物料的结构完整性保持更好,有助于高危高敏感物料的加工处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实验室级别且在部分工艺现象上缺乏统一的机制认知,未来需在工艺机制、工艺放大、综合效能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研究,以加快声共振混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进程。附参考文献10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声共振混合 RAM 火炸药 机械化学反应 共晶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噁唑骨架构建及其含能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9
作者 冯心雨 毕福强 +2 位作者 薛琪 王伯周 张俊林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7,共11页
异噁唑具有氮氧五元芳香杂环结构,其能量水平低于呋咱与氧化呋咱等氮杂五元含能骨架,是构筑含能材料的含能结构单元,目前异噁唑含能化合物已成为不敏感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2种典型的异噁唑环的构建策略,并探讨了其缩合... 异噁唑具有氮氧五元芳香杂环结构,其能量水平低于呋咱与氧化呋咱等氮杂五元含能骨架,是构筑含能材料的含能结构单元,目前异噁唑含能化合物已成为不敏感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2种典型的异噁唑环的构建策略,并探讨了其缩合环化反应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十余种异噁唑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典型异噁唑含能化合物的物化和爆轰性能,特别是3,3’-双异噁唑-4,4’,5,5’-四亚甲基二硝酸酯,其密度为1.585 g/cm^(3)、熔点92℃、爆速7060 m/s、爆压19.3 GPa,对冲击,摩擦和静电放电表现出低敏感性,可作为潜在含能增塑剂应用。该综述为后续设计、合成新型异噁唑含能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该类含能化合物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噁唑含能化合物 骨架构建方法 环化反应机理 合成 爆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爆炸温度响应的Wre5/26热电偶时间常数研究
10
作者 张梁栋 蒋海燕 +2 位作者 姬建荣 严家佳 苏健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0-255,共6页
采用Wre5/26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爆炸产生的流体介质温度,可为热毁伤威力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为了估计Wre5/26热电偶测量爆炸产物温度的时间常数,选用结点直径为0.28、0.4 mm的Wre5/26热电偶传感器在不同爆心距离下进行试验,得到的温度响应... 采用Wre5/26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爆炸产生的流体介质温度,可为热毁伤威力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为了估计Wre5/26热电偶测量爆炸产物温度的时间常数,选用结点直径为0.28、0.4 mm的Wre5/26热电偶传感器在不同爆心距离下进行试验,得到的温度响应曲线,通过滑动窗口拟合的方式对温度响应曲线进行处理,从而估计热电偶传感器的时变时间常数。结果表明,在本次爆炸测量试验场景中,距离爆心2.5~4 m范围热电偶时间常数变化并不明显,热电偶传感器时间常数与结点直径有关,结点直径越小,时间常数越小。结点直径为0.28 mm的热电偶最小时间常数约0.9 ms,结点直径为0.4 mm的热电偶时间常数约1.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e5/26热电偶 爆炸温度场 时间常数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燃烧室结构及燃料体系下旋转爆轰技术研究现状
11
作者 蒋鑫喆 李宝星 +2 位作者 杨建明 杨燕京 张晓宏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共25页
旋转爆轰发动机(RDE)具备燃烧速度快、热循环效率高、自增压、比冲大等优势,有望推动航空航天动力领域的技术革命。当前,以不同燃烧室结构和不同燃料体系为核心的基础特性研究是RDE机理性、工程化发展的重点。对此,文章详细综述了国内... 旋转爆轰发动机(RDE)具备燃烧速度快、热循环效率高、自增压、比冲大等优势,有望推动航空航天动力领域的技术革命。当前,以不同燃烧室结构和不同燃料体系为核心的基础特性研究是RDE机理性、工程化发展的重点。对此,文章详细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RDE环形、空腔、盘形燃烧室结构和气态、液态、固态燃料体系下的喷注掺混、点火起爆、流场结构等基础性研究问题,总结了RDE在不同燃烧室结构及燃料体系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和重点发展方向。未来,旋转爆轰发动机复杂燃烧室构型设计和多相态燃料体系下的高效掺混与起爆,以及爆轰波长时间自持传播等技术问题仍需得到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轰发动机 燃烧室结构 燃料 起爆传播特性 喷注掺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电子引信抗过载研究现状
12
作者 汪柯 郑监 +3 位作者 施长军 郭莎 任新联 胡宏伟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全电子引信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其在高过载环境中的应用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提高全电子引信在侵彻等高过载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全电子引信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从元器件、灌封、结构、装药、先进工艺... 全电子引信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其在高过载环境中的应用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提高全电子引信在侵彻等高过载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全电子引信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从元器件、灌封、结构、装药、先进工艺等角度介绍了全电子引信的抗过载手段。元器件抗过载设计是提高引信抗过载能力的根本方法,灌封和缓冲结构设计是当前提高引信抗过载能力的重要手段。利用增材制造、MEMS等先进工艺实现元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子引信 抗过载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质含能材料降感策略与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易治宇 姜一帆 +2 位作者 曲文刚 高红旭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7,I0006,共15页
从减少外界刺激的影响和优化含能材料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单质含能材料在不同降感策略下的降感机制,具体包括缓冲、润滑、导电、吸热和绝热、改善含能材料晶体品质和增强含能分子稳定性等;分析了多维度降感策略,如使用多功能的降... 从减少外界刺激的影响和优化含能材料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单质含能材料在不同降感策略下的降感机制,具体包括缓冲、润滑、导电、吸热和绝热、改善含能材料晶体品质和增强含能分子稳定性等;分析了多维度降感策略,如使用多功能的降感材料和耦合多种降感手段对应的综合降感机制;提出了今后含能材料降感的发展方向:研发兼具高能和钝感特性的含能材料,研究含能材料降感机制与使用环境的关联性,以及从分子尺度建立普适性更强的定量化描述感度的模型,为设计新型高能钝感含能材料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附参考文献9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感度 降感策略 降感机制 “热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O结晶及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胡兴泉 吴灏 +3 位作者 张义迎 许诚 翟连杰 王伯周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15,共12页
3⁃硝基⁃1,2,4⁃三唑⁃5⁃酮(NTO)是典型的不敏感含能材料,兼具感度低、能量高以及制造工艺简单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NTO晶体形貌、粒度大小等结晶特性是其制造和应用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产品的流散性、堆积密度、感度... 3⁃硝基⁃1,2,4⁃三唑⁃5⁃酮(NTO)是典型的不敏感含能材料,兼具感度低、能量高以及制造工艺简单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NTO晶体形貌、粒度大小等结晶特性是其制造和应用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产品的流散性、堆积密度、感度以及爆轰性能。研究从NTO结晶基础、粒度形貌调控、共晶及包覆角度系统综述了NTO结晶及改性技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NTO在常用溶剂中的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球形化结晶技术,指出了通过共晶和包覆方法实现NTO能量和安全相互兼顾的有效策略。建议进一步开展或加强基于水体系的绿色结晶、球形单晶制备、结晶器设计与流场模拟等方面研究,为结晶工艺精确调控和工业生产提供支撑,加速形成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多规格NTO结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O 结晶 粒度形貌 爆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加氢脱氯合成烯烃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晨 毛伟 +3 位作者 董兴宗 田松 赵锋伟 吕剑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70,共18页
近年来,随着乙烯、丙烯等脂肪族不饱和化合物用量日益剧增,利用选择性加氢脱氯技术将多氯代烃转化为这类高附加值化学品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核心在于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首先综述了加氢脱氯合成烯烃用催化剂的研究进... 近年来,随着乙烯、丙烯等脂肪族不饱和化合物用量日益剧增,利用选择性加氢脱氯技术将多氯代烃转化为这类高附加值化学品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核心在于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首先综述了加氢脱氯合成烯烃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总结了催化剂活性组分如Pd、Pt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催化助剂、制备方法等对烯烃生成的影响规律。其次,从动力学、理论计算等方面对催化选择性加氢脱氯合成烯烃反应机理进行了概述。此外,总结了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四个主要因素。最后指出,基于金属氟化物在高温强腐蚀性HCl气氛下结构保持稳定、易于实现调控载体与活性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等特点,设计制备金属氟化物负载型Pd、Pt催化剂,是实现温和条件下选择性加氢脱氯合成烯烃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载体 选择性 活性 加氢脱氯 烯烃 贵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SF_(6)替代气体全氟甲基乙烯基醚的绝缘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博雅 唐念 +7 位作者 孙东伟 姚雨阳 吕剑 曾纪珺 赵波 马义丁 李兴文 高文强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高压电力设备中大量使用的六氟化硫(SF_(6))气体具有极强的温室效应,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研究新型环保SF_(6)替代气体是目前电力行业的紧迫任务。首先通过高通量虚拟筛选出170个潜在的SF_(6)替代气体,建立了由19个化合物组成的潜在绝... 高压电力设备中大量使用的六氟化硫(SF_(6))气体具有极强的温室效应,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研究新型环保SF_(6)替代气体是目前电力行业的紧迫任务。首先通过高通量虚拟筛选出170个潜在的SF_(6)替代气体,建立了由19个化合物组成的潜在绝缘替代气体库,发现全氟甲基乙烯基醚(CF_(3)OCF=CF_(2))气体综合性能良好,绝缘强度较高,沸点约为-22℃,GWP小于1。接着重点针对CF_(3)OCF=CF_(2)气体的绝缘性能,开展了脉冲汤逊实验及雷电冲击击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F_(3)OCF=CF_(2)气体相对SF_(6)的绝缘强度大概为0.96~1.02。因此,从CF_(3)OCF=CF_(2)气体绝缘性能的角度来看,具有替代SF_(6)的潜力,验证了虚拟筛选方法的可行性。文中工作有力推动了新型环保绝缘气体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替代气体 高通量虚拟筛选 CF_(3)OCF=CF_(2)气体 脉冲汤逊实验 雷电冲击 绝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混合发动机燃料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启航 付小龙 +1 位作者 蔚红建 孟赛钦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9-290,共12页
固液混合发动机因其推力可调、高安全性及低成本等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梳理固体燃料组成优化与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其对燃料退移速率、力学性能及发动机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含能黏合剂、石蜡、结构自解体... 固液混合发动机因其推力可调、高安全性及低成本等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梳理固体燃料组成优化与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其对燃料退移速率、力学性能及发动机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含能黏合剂、石蜡、结构自解体及凝胶燃料基体通过多机制耦合显著提升了退移速率。金属燃料和金属氢化物等添加剂不仅提高了退移速率,还增强了燃料的能量密度。基于光固化、材料挤出等原理的增材制造技术突破了传统成型限制,优化了燃料内部传热传质路径,提高了燃烧效率和力学性能。光固化增材制造的异型推进剂展现出优异的燃烧特性。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深化这些领域的探索,以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固液混合推进 固体燃料 退移速率 增材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炸药领域的核壳结构Al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8
作者 董英楠 姜一帆 +3 位作者 赵凤起 李思恒 刘丁 曲文刚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7-927,共21页
核壳结构能有效抑制Al基复合材料燃烧产生的大颗粒Al凝团,提升Al粉释能效率,改善Al粉的点火性能和燃烧释能特性。本研究从核壳结构Al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出发,介绍了核壳结构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核壳结构Al基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 核壳结构能有效抑制Al基复合材料燃烧产生的大颗粒Al凝团,提升Al粉释能效率,改善Al粉的点火性能和燃烧释能特性。本研究从核壳结构Al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出发,介绍了核壳结构Al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核壳结构Al基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组成对核壳结构Al基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能量释放效率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并给出核壳结构Al基复合材料潜在的应用与发展方向:优化核壳结构制备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调控包覆材料组分或在基体‑包覆层界面构筑功能化介层,可有效改善材料燃烧过程中的传质传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AL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材料组成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爆炸下加筋板架的毁伤模式研究
19
作者 王琰 蒋海燕 +1 位作者 韩璐 苏健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爆炸下舰船典型舱壁结构的毁伤模式,基于经实验验证的LS-DYNA有限元模型对近距爆炸时加筋板架结构的毁伤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装药质量和爆炸距离对结构毁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爆炸时板架结构呈现出4种毁... 为了研究近距离爆炸下舰船典型舱壁结构的毁伤模式,基于经实验验证的LS-DYNA有限元模型对近距爆炸时加筋板架结构的毁伤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装药质量和爆炸距离对结构毁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爆炸时板架结构呈现出4种毁伤模式:(Ⅰ)塑性大变形,(Ⅱ)板格局部撕裂,(Ⅲ)边界处拉伸撕裂破坏,以及(Ⅳ)剪切破坏,根据面板的损伤程度,毁伤模式Ⅲ又可划分为2种子失效模式;板架的损伤程度随着装药质量的增加和爆炸距离的减小而加重,比例距离一定时,随着爆炸距离的减小,板架逐渐从整体破坏向局部破坏转变;最后利用一维无量纲数Φ和二维无量纲数(Φ,β)分别对破坏模式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维和二维的破坏模式分布图以及经验预测公式,可为近距爆炸时舱壁的毁伤模式快速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爆炸 板架结构 毁伤模式 无量纲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捏合方式制备的三基发射药的流变性研究
20
作者 王景澄 谢中元 刘晶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掌握三基发射药连续化捏合工艺中药料的流变特性,提高工艺模型的准确性,按照三基发射药代料配方制备了预混药料,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对预混药料进行捏合,并通过专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测试捏合后药料的流变特性。分别改变双螺杆挤出机的... 为掌握三基发射药连续化捏合工艺中药料的流变特性,提高工艺模型的准确性,按照三基发射药代料配方制备了预混药料,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对预混药料进行捏合,并通过专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测试捏合后药料的流变特性。分别改变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和捏合温度、药料的固含量和溶剂比,分析以上变量对三基发射药流变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螺杆捏合后,药料的本构方程与Carreau-Yasuda本构模型拟合程度较高;一定范围内,螺杆转速或捏合温度的提高会使捏合后的药料的剪切黏度降低;同时,螺杆转速的提高会使药料的停留时间减少,而过短的停留时间会导致捏合后的药料的黏度上升;固含量的增加或溶剂比的减小会使捏合后的药料的剪切黏度增大,而黏度增大会使药料的停留时间增长,一定程度上使药料受到更充分的捏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基发射药 双螺杆挤出机 毛细管流变仪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