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生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传承和经验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任艳妮 贠智凯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78,共4页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也是社会整合的一种柔性手段。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为人民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当作自己的使命。党在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民生...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也是社会整合的一种柔性手段。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为人民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当作自己的使命。党在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民生问题,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的实践中又进一步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正义论的生发--基于社会主义学说内部的探析
2
作者 张全胜 袁祖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5,共5页
马克思吸纳空想社会主义的正义资源,抛弃其非科学的理论基础,批判庸俗社会主义的正义观点,吸收其合理因素,奠定其社会正义论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通过阐释社会正义的系列中介,厘清社会正义的目标,确立社会正义的核心,构建囊括经济正... 马克思吸纳空想社会主义的正义资源,抛弃其非科学的理论基础,批判庸俗社会主义的正义观点,吸收其合理因素,奠定其社会正义论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通过阐释社会正义的系列中介,厘清社会正义的目标,确立社会正义的核心,构建囊括经济正义、政治正义、(狭义)社会正义、文化正义和生态正义的整体、广义社会正义论。同时,完成了对空想社会主义、庸俗社会主义正义观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正义 分配正义 社会主义学说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晓莉 钟海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政治生活的重要主体,是形成农村政治生态的关键因素。这些年来,不良政治生态文化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上与组织疏离,对下严重脱离群众;许多村级组织治理能力不足,干群关系紧...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政治生活的重要主体,是形成农村政治生态的关键因素。这些年来,不良政治生态文化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上与组织疏离,对下严重脱离群众;许多村级组织治理能力不足,干群关系紧张,甚至滥用职权、贪污腐化问题突出。农村政治生态的劣化甚至恶化,究其根源在于全面从严治党向下延伸没有做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从严治党的边缘地带甚至"盲区"。因此,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是从根本上净化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严治党 农村党建 基层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正义论探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全胜 袁祖社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3-52,共10页
马克思吸纳古希腊城邦正义的营养:吸收"和谐即正义"观念、借鉴善和幸福的目的论、汲取美德和法律等规范、借鉴城邦正义内容的建构,同时批判其对个体自由等的压制;而后批判、揭示现代个体正义(权利)之本质,披露现代个体正义引... 马克思吸纳古希腊城邦正义的营养:吸收"和谐即正义"观念、借鉴善和幸福的目的论、汲取美德和法律等规范、借鉴城邦正义内容的建构,同时批判其对个体自由等的压制;而后批判、揭示现代个体正义(权利)之本质,披露现代个体正义引发的诸多恶果,并且通过阐释"自由个性"吸收现代个体正义营养;最后吸纳、扬弃古代和现代正义的资源,结合其自身的独特性,整合、构筑其囊括经济正义、政治正义、(狭义)社会正义、文化正义和生态正义的广义社会正义论,它强调个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邦正义 个体正义 社会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与当代中国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斌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依据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现实实践,它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依据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现实实践,它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同时,也为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即:回到"整体的马克思",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寻社会形态理论的宽广内涵,深化社会形态发展规律与活动规律的认识,进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的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型城镇化模式转变:从单向发展走向双向均衡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9,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城乡社会发展进程由于发展政策的城市化偏向,一直呈现出农村的资源、劳动力、土地、资金向城市流入的单向度特征,在确保国家工业化进程、城市优先发展的同时,固化了城乡空间隔离,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促生了诸多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城乡社会发展进程由于发展政策的城市化偏向,一直呈现出农村的资源、劳动力、土地、资金向城市流入的单向度特征,在确保国家工业化进程、城市优先发展的同时,固化了城乡空间隔离,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促生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现今,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新型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等综合性要求,单向度的城市化模式已经成为制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限因素,而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新型城镇化作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实现城乡社会服务均等、资源自由流动的双向均衡流动目标,推动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城市 城乡差别 城乡统筹发展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阎树群 张艳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创造和积累的重大成就。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制度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留下了宝贵遗产。纵观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制度建设的轨迹可以看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创造和积累的重大成就。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制度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留下了宝贵遗产。纵观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制度建设的轨迹可以看出,民主逻辑与革命逻辑的相互交织、中国实际与外在模式的有机结合、制度继承与制度创新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影响中共局部执政时期制度演化走向的三重逻辑。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创新成果和宝贵历史经验,对于深化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史研究,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渊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执政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嵌入吸纳走向协商治理: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一种演进逻辑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艳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0,共6页
中国的国家治理需要将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有机结合,综合发挥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达到"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善治"目的。改革开放后,党政合一的"全能型"国家治理模式被"嵌入吸纳式&q... 中国的国家治理需要将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有机结合,综合发挥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达到"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善治"目的。改革开放后,党政合一的"全能型"国家治理模式被"嵌入吸纳式"的治理模式所取代,"嵌入吸纳"式治理将正向嵌入与逆向吸纳相结合,有效应对了转型期国家治理的风险和挑战。"嵌入吸纳"治理机制的运用,"发酵"和"激活"了国家治理体系本身带有的协商因子,为走向更高层次的协商治理提供了充分条件。在当前,立足"后嵌入吸纳"时期的现实,有效克服嵌入吸纳机制的逻辑惯性,着力推进整个国家治理模式向协商治理转型是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吸纳 协商治理 治理模式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与引领:统战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培育与践行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晓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8,共4页
统战成员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其价值观能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能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内在一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虽然从总体上看,统战成员具有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要求,其价值... 统战成员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其价值观能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能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内在一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虽然从总体上看,统战成员具有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要求,其价值观在相当程度上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统战规模日益扩大和统战群体内部阶层分化的日益加剧,统战成员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表现出不同追求,具有多样性和变动性的特点。因而,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和引领统战成员的价值观,并积极探索培育统战成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战成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合与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实践演进及模式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勇 霍有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1-185,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经历了从城市发展为主、城市发展兼顾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演进轨迹。城乡发展空间格局的战略调整,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国情的科学判断,是顺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科学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作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经历了从城市发展为主、城市发展兼顾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演进轨迹。城乡发展空间格局的战略调整,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国情的科学判断,是顺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科学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中国城乡社会发展的新模式,体现了规律、价值和约束条件的三维性结构特征和从城乡对立到城乡协调的过程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乡村 城乡统筹 社会发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非明君人格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
11
作者 邱忠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60,共5页
韩非认识到,君主健全人格是国家治理成败的关键,也是国家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的内在保障,因此,韩非着力塑造了明君人格。其明君人格主要由"处静为虚"的心灵境界、"公正无私"的价值理念、"以忠拂耳"的纳谏... 韩非认识到,君主健全人格是国家治理成败的关键,也是国家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的内在保障,因此,韩非着力塑造了明君人格。其明君人格主要由"处静为虚"的心灵境界、"公正无私"的价值理念、"以忠拂耳"的纳谏气度以及"变古易俗"的改革精神等四个维度的人格素质构成。与先秦诸子的人格论相比,韩非明君人格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和理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君 处静为虚 公正无私 以忠拂耳 变古易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艳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85,共4页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使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公民社会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应吸收西方经验,更应关照中国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就是规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社...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使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公民社会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应吸收西方经验,更应关照中国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就是规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社会良性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良性发展的机制构建主要体现在主导地位机制、多元包容机制和引领塑造机制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