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消费升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王薇 魏阳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5-110,共6页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与新动能,其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以200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经济效应。...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与新动能,其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以200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在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发达地区及高创新水平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消费升级 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余姗 樊秀峰 蒋皓文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35,共10页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通过建立两部门框架下数字经济发展多渠道影响碳生产率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提升...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通过建立两部门框架下数字经济发展多渠道影响碳生产率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提升的内在机理。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普及程度、数字信息资源、数字经济商务化四个维度构建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碳生产率,在利用滞后一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解释变量替换及“宽带中国”战略前后进行区分时间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对中西部地区的碳生产率提升作用大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区域技术创新与优化产业结构两条传导渠道进而对碳生产率产生影响,间接效应分别为0.0716和0.4473,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5.94%和42.13%;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变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在东部地区和全国范围来看并未发挥正向外部效应。因此,中国政府应继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优化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采取动态化、差异化发展策略,为经济的绿色发展赋能,实现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生产率 区域异质性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能源化工产业最优匹配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文彬 胡健 马艺鸣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8,共12页
能源化工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现阶段对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首先将能源化工产业分为能源开采业、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三大产业,测算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结果表明能源资源禀赋导致了能源化... 能源化工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现阶段对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首先将能源化工产业分为能源开采业、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三大产业,测算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结果表明能源资源禀赋导致了能源化工高级化水平的"低端锁定",能源富集区能源产业高级化水平远远低于非能源富集省份,能源化工产业空间错配现象突出。其次,实证检验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能源化工高级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不同产业规模的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再次,采用滚动回归方法检验随着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动状况,探讨能源化工产业内部最优匹配问题,结果表明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在1.05~1.15之间、能源开采业占能源化工产业比重在0.20~0.40之间,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大。最后提出优化能源富集区能源化工产业匹配度、促进化工产业富集区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以及缓解能源化工产业空间错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化工产业 高级化 经济增长 最优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效应及机理分析——基于能源足迹视角的再检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文彬 郭子珣 王博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1-20,共10页
金融发展在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文章首先理论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实现机理和路径,认为金融发展具有直接节能减排效应外,还会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接实现节能减排。其次选用... 金融发展在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文章首先理论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实现机理和路径,认为金融发展具有直接节能减排效应外,还会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接实现节能减排。其次选用兼顾能耗和污染的能源足迹指标表征节能减排,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能源足迹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直接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节能减排产生正向效应,减少能源足迹,通过规模效应对节能减排产生负向效应,增加能源足迹,但整体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正向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负向效应大于东部地区。最后文章从改进金融发展节能减排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效应两个维度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金融发展 能源足迹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瑞 董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36-140,共5页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索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和居民福利提升五个维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采用结构方程...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索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和居民福利提升五个维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验证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全国层面,金融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的总体影响最大,金融结构次之,金融效率最低;分区域看,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的维度分别是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发展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性和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文彬 郝佳馨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90,共15页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全要素能源效率表征能源效率,分析其动态分布特征、空间差异性及收敛性.首先选取超效率SBM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全要素能源效率表征能源效率,分析其动态分布特征、空间差异性及收敛性.首先选取超效率SBM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分布特征,以刻画空间绝对差异演变规律,然后进一步构建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以探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异性特征;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间差异存在扩张趋势;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区域内差异最大;全国及八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超效率SBM 核密度估计 空间β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薇 李瑞 魏阳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7-31,共5页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创新...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创新要素配置不仅可以通过数字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独立中介渠道来提升区域共同富裕水平,还可以通过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链式中介渠道来发挥作用,其中数字经济的独立中介效应最为突出;(3)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到数字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4)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在落后地区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配置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足迹的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文彬 郝佳馨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97,共5页
文章使用能源生态足迹测算方法,对中国1995-2016年的能源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足迹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1-2011年间,能源足迹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从区域内、区域间、超变密度三方面对能源足迹区域差... 文章使用能源生态足迹测算方法,对中国1995-2016年的能源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足迹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1-2011年间,能源足迹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从区域内、区域间、超变密度三方面对能源足迹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能源生态足迹区域内差异呈现"东-西-东北-中"递减趋势;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影响能源足迹区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超变密度差异因素,区域内差异因素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足迹 Dagum基尼系数 超变密度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数: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1
9
作者 余姗 张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1,共6页
文章基于工业产业链流通、盈利、数字化、创新、协同以及绿色化六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核密度估计及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分析区域差异及动态... 文章基于工业产业链流通、盈利、数字化、创新、协同以及绿色化六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核密度估计及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分析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数整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对较高,而区域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各区域之间,但是长期来看高水平地区将会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进而促进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整体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产业链现代化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性及影响因素多视角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文彬 闫艺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3,共8页
为扩展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和研究范式,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深化实施提供参考,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为扩展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和研究范式,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深化实施提供参考,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5个子系统,以2010—2020年为研究期、以黄河沿线62个地级市为样本市,采用熵权法测算5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和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指数,进而采用均衡熵模型测算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的均衡水平,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的动态演化情况,采用地理探测器探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均衡水平和比较优势向好转变,多数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性较好、少数地级市存在系统性失衡问题,黄河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最高、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最低;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水平和各子系统均衡水平呈现错配状态,中上游大部分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水平较低而各子系统均衡水平较高即低水平均衡,下游大部分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水平较高而各子系统均衡水平较低即高水平失衡;3)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同时都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各区域内的极化现象逐渐弱化;4)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的驱动作用具有空间分异性,且两两交互影响具有增强效应。提出了黄河流域“量”“质”双优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均衡熵模型 核密度估计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集聚、创新与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视角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余姗 樊秀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文章利用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出口技术复杂度来表征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其创新影响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的独立效应和协同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技... 文章利用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出口技术复杂度来表征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其创新影响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的独立效应和协同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均具有提升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的协同作用对出口复杂度提升产生正向影响;以高技术产业集聚度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与出口技术复杂度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出口技术复杂度 协同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文彬 邓玲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8-85,共8页
文章首先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认为前者除直接影响后者外,还会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产生间接影响效应。然后利用中国200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理,结... 文章首先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认为前者除直接影响后者外,还会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产生间接影响效应。然后利用中国200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全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碳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为0.142,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为0.055、-0.037和0.078,总的影响效应为0.238;东中西三大区域影响效应还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影响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影响效应最小。最后从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和加强国内建设双重视角对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国内碳生产率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生产率 对外直接投资 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沿线城市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瑞 刘腾花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11,共9页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首要任务是对沿线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现状进行研判,厘清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家底”。文章在采用能值—生态足迹对沿线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首要任务是对沿线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现状进行研判,厘清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家底”。文章在采用能值—生态足迹对沿线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一方面,沿线城市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脱钩状态且脱钩状态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下游出现“好”的脱钩状态所占次数最多,上游次之,中游最少,其中40个追赶脱钩城市中38个城市均向双优模范城市靠近,追赶脱钩呈现较好状态;另一方面,在影响脱钩因素方面,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不利于脱钩状态的向好转化,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利于脱钩状态的向好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足迹 经济增长 脱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格局下“引进来”如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基于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姗 樊秀峰 蒋皓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5,共12页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的重要保障。构建了制度环境约束下FDI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分析框架,并基于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的重要保障。构建了制度环境约束下FDI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分析框架,并基于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起到了正向作用;但在出口技术复杂度异质性背景下,FDI对其非线性正向驱动效应先减小后增大;制度环境作为门槛变量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制度环境水平的提高,FDI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促进效应呈现先增后减变动轨迹。中国政府在制定差异化外资引进政策时应当推动区域制度与营商环境建设,发挥制度因素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制度环境 FDI 出口技术复杂度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动态演进与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瑞 寇玉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10,共6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将经典的可行能力理论与党的二十大整体战略实践相结合,从功能和能力两个层面出发,基于经济发展、科教提升、社会治理、福祉增进、环境改善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共...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将经典的可行能力理论与党的二十大整体战略实践相结合,从功能和能力两个层面出发,基于经济发展、科教提升、社会治理、福祉增进、环境改善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和障碍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动态演进和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共同富裕水平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沿海地区共同富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共同富裕的动态演化整体呈现多极化趋势,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呈现多极化趋势,其余地区呈现收敛状态;科技、文化和社会保障是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指标体系 动态演进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瑞 芮佳雯 张跃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22,共9页
以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宁强县412份调查问卷为样本,研究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效应。借鉴羊群效应模型,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揭示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影响群体行为意愿,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生... 以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宁强县412份调查问卷为样本,研究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效应。借鉴羊群效应模型,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揭示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影响群体行为意愿,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转化规律,并基于此构建生态补偿政策直接影响和通过居民心理变量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生态补偿政策的直接效应和基于心理变量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直接影响效应为0.141;通过心理变量的间接影响效应为0.186。应基于居民视角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改变居民心理变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补偿政策 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