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来自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李彦 章紫微 付文宇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53,共10页
自贸区是中国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011—2021年全国267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 自贸区是中国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011—2021年全国267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内循环的促进作用较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创业活力和推动产业升级来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越完善,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沿海和内陆地区设立自贸区的实施效果优于沿边地区,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设立自贸区效果要优于非国家级城市群城市。从批复时间看,自贸区设立批次越早,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驱动作用越大。由此,从推进自贸区差异化建设、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提升片区创业活力、加快数字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双循环 数字基础设施 创业活力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如何提升产业链韧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史歌 任保平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1,共12页
从稳链、强链、增链三方面阐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考察2013-2022年我国实数融合度和产业链韧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机制... 从稳链、强链、增链三方面阐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考察2013-2022年我国实数融合度和产业链韧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机制和区域分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程度持续深化,通过提升企业网络协作效率、丰富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显著提升了产业链韧性,其中对增链力和强链力的影响效应更强。东部地区实数融合对稳链力、强链力和增链力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部地区实数融合对强链力和增链力的提升效果更强;西部地区实数融合则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弱。据此,应健全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缩小实数融合的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创新协作和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 实数融合 产业链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内在逻辑、动力机制与推进路径
3
作者 马荣 李梦欣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5-115,共11页
面对我国加速向重度老龄化社会转型的挑战,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举措。文章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动力机制与推进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拓展劳动对象范围、驱动... 面对我国加速向重度老龄化社会转型的挑战,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举措。文章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银发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动力机制与推进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拓展劳动对象范围、驱动劳动资料质变、重构生产关系三大方面赋能银发经济;其动力机制在于依托技术突破与升级以及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显著提升银发经济效率,并深化银发经济产业融合,此外,通过创新生成机制和技术演化升级,驱动银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赋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研究提出以下关键推进路径:构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智慧养老供给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培育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潜力产业集群、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撑体系等。文章为促进银发经济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经济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消费升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王薇 魏阳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5-110,共6页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与新动能,其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以200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经济效应。...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与新动能,其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以200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在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发达地区及高创新水平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消费升级 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研究进展:经济学视角下近30年文献回顾
5
作者 宋妮妮 苏芳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00,共9页
在大力推动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过程中,要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作为生产性要素,社会资本因其在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 在大力推动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过程中,要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作为生产性要素,社会资本因其在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和独特解释力,已成为经济学关注的新兴焦点之一。本文聚焦于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研究,全面回顾近30年社会资本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社会资本研究框架在微观、中观、宏观多尺度上,在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农户生计、农村发展、环境影响等多热点上的创新性贡献,剖析当前研究瓶颈并探索未来趋向。本文研究认为,明确社会资本研究的结构性分析框架、探索社会资本的价值核算方法、建立社会资本研究的因果机制模型、设计社会资本纳入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社会资本工具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是社会资本研究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和学术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价值核算 共同富裕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
6
作者 杨膨宇 汤非平 +1 位作者 刘占芳 毛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190,共15页
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与控制性的作用,对城市生产用水方式、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该研究以2006—2021年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径向超效率SBM模... 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与控制性的作用,对城市生产用水方式、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该研究以2006—2021年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径向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在经济增长与环境目标约束下的作用。研究发现: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会有效地降低城市的受水约束,促进城市经济规模与城市扩张,该结果在经过了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会通过吸引耗水企业进驻、加速形成城市的多中心结构以及带来地方政府关于水资源的“逐顶竞争”,从而促进城市经济规模与城市扩张。③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作用,通过节水技术的普及、水资源分配份额、水利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对薄弱地区进行补充,从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④强增长模式会抑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弱增长模式与环境目标约束会强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关注水资源作为“稀缺要素”的关键作用,切实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重视水资源的“融合性”特征,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强化示范引领;立足水资源禀赋,合理制定经济增长与环境目标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经济发展 空间溢出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助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创新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薇 卫珂卉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区别于以往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框架进一步拓展完善的基础上,从创新要素配...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区别于以往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框架进一步拓展完善的基础上,从创新要素配置这一微观视角,对数字经济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人力和资本创新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正向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化,反向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且更多依赖资本创新要素的配置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要素配置 现代化产业体系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22
8
作者 付文宇 赵景峰 贺子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文章对数字经济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效果。结果显示:(1)线性影响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 文章对数字经济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效果。结果显示:(1)线性影响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区域异质性特征。(2)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并且二者的中介作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3)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先增强而后又有所减弱。与此同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持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外贸高质量发展 中介作用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收入不平等与共同富裕——多维“数字鸿沟”视角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7
9
作者 冯星源 郭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5,共15页
从微观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就业创造效应、机会分享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降低家庭收入不平等水平,而多维“数字鸿沟”限制了数字经济对家庭收入... 从微观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就业创造效应、机会分享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降低家庭收入不平等水平,而多维“数字鸿沟”限制了数字经济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降低作用。从多维“数字鸿沟”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整理了包含10518个家庭样本的三年平衡面板数据,并构建家庭层面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水平以及多维“数字鸿沟”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收入不平等的减少具有积极影响,多维“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家庭收入不平等有所扩大。在“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逐渐缩小后,“能力鸿沟”的缩小有助于家庭进一步利用数字经济缩小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通过增加有效劳动、扩大劳动力流动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减小家庭收入不平等。研究结论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微观层面数字经济与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多维“数字鸿沟” 收入不平等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协同赋能地区绿色发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于璐瑶 梁泽 高洋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71,共16页
“双碳”目标为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战略导向,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契机下,后发地区如何抓住机遇,推动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对中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 “双碳”目标为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战略导向,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契机下,后发地区如何抓住机遇,推动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对中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协同视角下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但二者协同发展时表现出更强的正向效应,呈现“1+1>2”的效果。异质性分析显示,两者对非资源型地区和处于服务化阶段地区的协同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通过缓解信贷错配和降低能源强度两种渠道互相抑制负面隐藏因素,激活强大潜力共同赋能绿色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协同效应不仅有利于当地绿色发展,对邻近地区的绿色发展也呈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地区绿色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绿色金融的信贷配置功能和数字经济的无距离界限特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两大新动能的深度融合;同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和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加强统筹规划,落实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服务于地区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协同效应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与全球农产品进出口
11
作者 刘轶芳 王晓娟 麦骏南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农业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农业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基于2000—2022年全球218个经济体的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从全球气候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国家自主贡献方案(NDCs)出发,检验了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对全球农产品进出口的... 农业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农业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基于2000—2022年全球218个经济体的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从全球气候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国家自主贡献方案(NDCs)出发,检验了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对全球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次提交NDCs会导致提出方短期内农产品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但长期内上述效应有所减弱。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首次提交NDCs能够使提出方增加有机农业、减少农药使用,进而从消费需求端降低市场准入成本;同时,增加农业研发投入和农业环保援助,进而从生产供给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效应在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内发展水平更高的经济体中更显著。因此,首次提交NDCs的经济体应积极落实方案的重大进展,倡导多元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有机农业模式、农药减量增效、政府研发投入和环保援助资金的减排降碳作用,巩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现有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家自主贡献方案(NDCs) 农产品进出口 市场准入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税负调节下FDI的动态创新溢出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勃昕 马叶叶 +1 位作者 韩先锋 仇娟东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2,共13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就必须重视外资、用好外资,宏观税负是吸引外资并释放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调节工具。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剖析宏观税负强度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创新溢出的迭代传导机制。借助省际面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就必须重视外资、用好外资,宏观税负是吸引外资并释放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调节工具。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剖析宏观税负强度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创新溢出的迭代传导机制。借助省际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宏观税负能够通过对FDI产生负向影响进而调节区域创新水平,且通过FDI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中介效应占综合影响的比重约为14.15%。进一步以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宏观税负强度变化时FDI的非线性创新溢出轨迹。结果显示:过低的宏观税负强度会抑制FDI创新溢出;在过高的宏观税负强度下,FDI的创新溢出并不显著;保持合理适度的宏观税负强度才能撬动FDI的正向创新溢出效应。此外,宏观税负强度的非线性调节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释放FDI正向创新溢出的门槛阈值呈现东高西低的顺势演化规律。本文研究发现为实施科学合理的减税降负策略,有效释放FDI的创新溢出红利,提供了非线性理论解释和量化纠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税负 外商直接投资 创新溢出 中介效应 门槛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与中国节能降碳效率:机制与效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琨玟 张文彬 张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9,共18页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数智赋能已经成为提升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核心驱动。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数智赋能指数与节能降碳效率,并检验数智赋能对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数智赋能已经成为提升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核心驱动。本文基于2011—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数智赋能指数与节能降碳效率,并检验数智赋能对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智赋能显著提升了中国节能降碳效率,赋能应用和环境支撑的影响效应大于数智基础,这一结论在替换核心变量、缩尾处理、更换观测期并考虑内生性后依然成立;数智赋能对中国节能降碳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碳交易试点地区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该影响效应更显著;在数智赋能提升节能降碳效率的过程中,绿色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和高端产业集聚是重要的传导机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力度在数智赋能影响中国节能降碳效率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和门槛作用,命令型环境规制力度应控制在最优范围内,加强引导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可以扩大数智赋能对节能降碳效率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措施:深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采用差异化手段推动我国节能降碳工作,畅通数智技术的作用渠道,发挥空间效应,并完善环境规制工具的制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赋能 节能降碳效率 TOE分析框架 环境规制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分析及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海霞 张旭娜 田瑶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9,共13页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壮大耐心资本,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壮大耐心资本,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影响会因地理区位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东部地区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升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科技人才注意力和产业集聚水平会均强化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影响,而金融监管程度则会削弱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验证了VC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为VC助力活跃资本市场、发挥经济发展助推器的重要支撑作用提供经验支撑与政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风险投资 耐心资本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科创企业 资本市场 产业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影响机制与动态演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敏 王军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2,共5页
文章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算并分析服务业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异质性演化进程与趋势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揭示行业GTFP的动态演化进程及规律。... 文章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算并分析服务业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异质性演化进程与趋势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揭示行业GTFP的动态演化进程及规律。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行业GTFP增长的主导因素,纯技术效率提升较为滞后,规模效率增长率波动性较大;环境规制对服务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U”型动态影响,各细分行业GTFP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快速发展型、快速赶超型、减速发展型和滞后发展型。服务业GTFP增长率动态演化总体表现为“水平提升、绝对差异缩小”的特征,大部分行业GTFP增长率呈现向较高水平快速调整的情形,但仍有部分行业存在小范围的“倒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约束 服务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55
16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杨羽宸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9,共11页
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大流域经济,在新发展阶段其高质量发展对于区域乃至国家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基于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黄河流域的特殊性与实践特征,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和安全发展六维度构... 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大流域经济,在新发展阶段其高质量发展对于区域乃至国家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基于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黄河流域的特殊性与实践特征,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和安全发展六维度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客观赋权,评价了2010—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及各主体功能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状态。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平缓上升,流域整体经济发展质量逐步向好。全流域在创新发展和安全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是当前主要制约因素。流域内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次之,重点开发区、生态重点功能区及禁止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波动较大,其经济发展稳定性仍待提升。“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基于多元发展目标提升流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包括以创新促升级、以协调促平衡、以绿色促转型、以开放促发展、以共享稳民生、以安全保防线;加快推进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分类高质量发展,明确流域中工业产品供给、农业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的功能划分。分类治理政策应优化流域主体功能区的分区和定位、强化主体功能区模式主体地位、健全相关政策的配套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主体功能区评价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区战略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宗宪 于璐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7,共12页
针对“一带一路”合作与自贸区战略联动问题,回顾了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战略实施进程,将其分为起步实践、稳步发展、快速推进和扩展升级四个发展阶段;并应用拓展的双层-三层博弈模型,重点针对“一带一路”政策沟... 针对“一带一路”合作与自贸区战略联动问题,回顾了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战略实施进程,将其分为起步实践、稳步发展、快速推进和扩展升级四个发展阶段;并应用拓展的双层-三层博弈模型,重点针对“一带一路”政策沟通和自贸区协定谈判阶段,指出二者的行动路径和法律保障差别;比较分析了区域合作和自贸区谈判的博弈类型、难易程度,方式及内外互动转折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的合作,扩展高品质自贸区网络;巩固拓展已有自由贸易区成果,推进已签署自贸协定的升级;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引导服务业开放,促进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增强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的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合作 自贸区协定 双层博弈 战略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双重创新网络嵌入与绿色创新效率
18
作者 陆扬 王育宝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1-16,共6页
文章在构建新质生产力驱动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选取2010—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创新网络嵌入视角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创... 文章在构建新质生产力驱动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选取2010—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创新网络嵌入视角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且存在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示范学习效应;新质生产力对绿色创新转化阶段的促进效应强于研发阶段,对非资源型城市的促进效应强于资源型城市,对中心城市的促进效应强于非中心城市;新质生产力对绿色创新效率的边际效应随创新网络结构嵌入程度的加深而逐步增强,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创新网络关系嵌入这一中介渠道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创新效率 创新网络结构嵌入 创新网络关系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地方财政支出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19
作者 铁卫 付子君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在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财政支出效率是破解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未含港澳台)财政支出效率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测算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正向... 在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财政支出效率是破解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未含港澳台)财政支出效率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测算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正向促进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提升,这种推动作用机制表现在技术的普及化应用带来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上,间接降低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提升了财政支出的效率,但新质生产力在外部监督路径上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政府应持续增加科技研发技术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重点关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依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条件制定差异化区域政策,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效率差距;通过新质生产力为提升政府透明度赋能,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效率 新质生产力 政府透明度 财政约束度 技术普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环境关注、产业绿色转型与劳动资源配置效率
20
作者 顾冉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研究政府环境关注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引领作用及影响机制。采用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等多源数据研究发现...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研究政府环境关注对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引领作用及影响机制。采用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等多源数据研究发现:政府对环境的关注具有改善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政府环境关注通过生产规模效应、绿色创新效应提升劳动力配置效率,一方面推动污染行业产值收缩、绿色行业产值扩张,劳动力从污染行业向绿色行业重新配置;另一方面引领绿色技术创新,赋能企业竞争力提升,优化劳动资源配置效率。拓展分析显示,政府环境关注显著提高中等污染依赖度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推动较高污染依赖度城市进行绿色转型。本文建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柔性引领作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畅通劳动要素流动通道,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劳动力大市场;强化目标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环境关注 劳动资源配置效率 生产规模效应 绿色创新效应 产业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