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华阴老腔”的现代演绎
被引量:
4
1
作者
闫毅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27,共6页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这是对华阴老腔皮影戏精彩演绎的写照。随着时代发展,经过“三变”“三转”“三创”,华阴老腔从家族戏变为大众戏,从幕后戏变为台前戏,从描写古代宫廷斗争和军事征战为主到赋予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这是对华阴老腔皮影戏精彩演绎的写照。随着时代发展,经过“三变”“三转”“三创”,华阴老腔从家族戏变为大众戏,从幕后戏变为台前戏,从描写古代宫廷斗争和军事征战为主到赋予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上央视、渡重洋、下基层,以关西大汉咏唱大河东去之慨,向世界展示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其主动求变、勇于敢变、善于应变的艺术品质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强大的包容性和非凡的创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腔
皮影
传统文化
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遗留的历史”和“传承的历史”--从安康“新民歌剧”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闫毅
白少伦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52,共8页
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起源于1950年代的安康“新民歌剧”是在汲取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和西方歌剧元素而形成的地方剧种。经过经济社会转型期...
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起源于1950年代的安康“新民歌剧”是在汲取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和西方歌剧元素而形成的地方剧种。经过经济社会转型期近30年沉寂之后,新民歌剧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康示范区创建的推动下,成为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乡村社会教育、凝聚乡村脱贫攻坚精神动力的积极力量。其从“遗留”到“传承”的艺术创新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康
传统文化
新民歌剧
乡村教育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华阴老腔”的现代演绎
被引量:
4
1
作者
闫毅
机构
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部
出处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2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媒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1&ZD320)
渭南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与咨询服务”(项目编号:XHLJZC-WN2021-121)
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陕西地方戏曲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1029)研究成果。
文摘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这是对华阴老腔皮影戏精彩演绎的写照。随着时代发展,经过“三变”“三转”“三创”,华阴老腔从家族戏变为大众戏,从幕后戏变为台前戏,从描写古代宫廷斗争和军事征战为主到赋予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上央视、渡重洋、下基层,以关西大汉咏唱大河东去之慨,向世界展示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其主动求变、勇于敢变、善于应变的艺术品质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强大的包容性和非凡的创新力。
关键词
老腔
皮影
传统文化
渭南
Keywords
Lao opera
shadow puppet
traditional culture
Weinan
分类号
J827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遗留的历史”和“传承的历史”--从安康“新民歌剧”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闫毅
白少伦
机构
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部
华中科技
大学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出处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52,共8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推进陕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20N005)
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公共发〔2017〕25号)制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
文摘
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起源于1950年代的安康“新民歌剧”是在汲取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和西方歌剧元素而形成的地方剧种。经过经济社会转型期近30年沉寂之后,新民歌剧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康示范区创建的推动下,成为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乡村社会教育、凝聚乡村脱贫攻坚精神动力的积极力量。其从“遗留”到“传承”的艺术创新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安康
传统文化
新民歌剧
乡村教育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Keywords
Ankang City
traditional culture
New Folk Opera
rural education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Demonstration Area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华阴老腔”的现代演绎
闫毅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遗留的历史”和“传承的历史”--从安康“新民歌剧”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闫毅
白少伦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