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稀土元素Y对钽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艳 孙毅 +1 位作者 武宇 赵鸿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89,共2页
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Y对钽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将加入微量元素Y的粉冶钽条经两次电子束熔炼和合理加工路线制得0.3×200×L的板材试样。利用OM和MTS810试验机研究了板材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Y对钽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将加入微量元素Y的粉冶钽条经两次电子束熔炼和合理加工路线制得0.3×200×L的板材试样。利用OM和MTS810试验机研究了板材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微量元素Y后,钽板晶粒细小均匀,板材的强度、塑性得到提高,纵横向性能接近一致,深冲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板 微量元素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元素和变质剂对亚共晶铝铁合金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伟刚 王快社 +2 位作者 周龙海 王文 雷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6,10,共4页
采用水冷快速冷却铜模制备含铁0.30%~1.55%(质量分数)的亚共晶铝铁合金,用光学显微镜、TEM和EDX分析方法研究了Fe、Ni元素和变质剂对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Ni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界处共晶化合物增多,二次枝晶增多并相互连接... 采用水冷快速冷却铜模制备含铁0.30%~1.55%(质量分数)的亚共晶铝铁合金,用光学显微镜、TEM和EDX分析方法研究了Fe、Ni元素和变质剂对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Ni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界处共晶化合物增多,二次枝晶增多并相互连接成网状,晶界处颗粒状Al9FeNi相呈层状分布。当Fe、Ni含量分别增加到1.55%、1.5%时,组织呈层状分布,并含有粗大针状和长针片状初生相。变质剂Al-Ti-B和稀土元素Ce均可显著细化粗大的含铁初生相,消除枝晶组织,但Al-Ti-B对α-Al相晶粒细化效果不明显,而稀土Ce能显著细化α-Al相与共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铁合金 Al3Fe相 快速冷却 变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铟镉吸收体棒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继威 薛晶晶 +4 位作者 刘家正 韩吉庆 朱丽兵 郑学军 党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6-420,共5页
为满足核电厂设计中对控制棒的要求,对结构改进的大晶粒控制棒吸收体材料银铟镉吸收体棒进行了试制,开展了化学成分分析、晶粒度、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蠕变性能测试,研究了晶粒度及中心开孔对吸收体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制的银铟... 为满足核电厂设计中对控制棒的要求,对结构改进的大晶粒控制棒吸收体材料银铟镉吸收体棒进行了试制,开展了化学成分分析、晶粒度、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蠕变性能测试,研究了晶粒度及中心开孔对吸收体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制的银铟镉吸收体棒的化学成分和杂质元素含量满足ASTM标准规定,物理性能与对比材料相当;增大晶粒尺寸能够改善吸收体棒的导热系数和蠕变性能,但强度有所降低;中心孔对吸收体棒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预期可以满足核电厂对控制棒高价值和长寿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 堆外性能 性能测试 银铟镉吸收体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Cu-Ag合金偏析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志军 胡茂良 +1 位作者 牛连杰 王晔 《精密成形工程》 2018年第5期137-142,共6页
目的研究Cu-Ag合金金属型铸造过程中,铸造工艺对宏观偏析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和实际浇注试验,对Cu-Ag二元合金金属型铸造过程中的宏观偏析缺陷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凝固参数,即冷却速率和温度梯度对宏观偏析程度的影响规律。... 目的研究Cu-Ag合金金属型铸造过程中,铸造工艺对宏观偏析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和实际浇注试验,对Cu-Ag二元合金金属型铸造过程中的宏观偏析缺陷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凝固参数,即冷却速率和温度梯度对宏观偏析程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主要凝固参数与宏观偏析程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Cu-Ag合金金属型铸造过程中的宏观偏析预测模型。结果采用研究获得的最佳浇注工艺方案,即浇注温度为1100℃、浇注时间为120 s、铸型温度200℃、涂料厚度为1.5 mm进行实际浇注,所获得铸件中的宏观偏析缺陷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降低浇注速度可以有效提高冷却速度和温度梯度,从而有效减小宏观偏析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非线性回归 CU-AG合金 宏观偏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Ag-Mg-Ni合金内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小龙 余建军 +1 位作者 李永娣 赵涛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0,35,共5页
Ag-Mg-Ni合金的内氧化影响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Ag-0.3Mg-0.2Ni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增加,合金的显微硬度先降后升,金相显微组织由典型的纤维状特征转变为等轴晶;随着保温... Ag-Mg-Ni合金的内氧化影响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Ag-0.3Mg-0.2Ni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增加,合金的显微硬度先降后升,金相显微组织由典型的纤维状特征转变为等轴晶;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晶粒逐渐长大,硬度提高;热处理温度在400℃以上时,Ag-Mg-Ni合金开始发生内氧化,升高温度能够加速内氧化过程,600℃保温6 h或800℃保温2 h可获得显微硬度(Hv_(0.02))在140以上的Ag-0.3Mg-0.2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Ag-0.3Mg-0.2Ni合金 内氧化 热处理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率及退火温度对纯Ag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小龙 赵涛 +2 位作者 余建军 李永娣 郑学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04-205,207,共3页
对不同加工率和退火温度下纯银的硬度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不同加工率下,随退火温度升高纯银的硬度逐渐降低,但降低的速率并不一致;当加工率低于50%时,退火温度在200℃时硬度下降最快,而当加工率高于70%时,退火温度在... 对不同加工率和退火温度下纯银的硬度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不同加工率下,随退火温度升高纯银的硬度逐渐降低,但降低的速率并不一致;当加工率低于50%时,退火温度在200℃时硬度下降最快,而当加工率高于70%时,退火温度在100℃时硬度下降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率 退火温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Cu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涛 周龙海 +2 位作者 马小龙 余建军 范晔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15-217,共3页
采用真空熔炼、轧制和固溶处理,然后冷加工75%制备Au Ag Cu35-5合金片材。研究合金固溶和时效处理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0℃固溶处理时,合金组织为纤维状回复再结晶结构。随固溶温度增加,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并长大,形成... 采用真空熔炼、轧制和固溶处理,然后冷加工75%制备Au Ag Cu35-5合金片材。研究合金固溶和时效处理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0℃固溶处理时,合金组织为纤维状回复再结晶结构。随固溶温度增加,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并长大,形成贯穿晶粒的完整退火孪晶。炉冷和时效处理时,组织为等轴细小的球形晶粒。合金的硬度随固溶温度升高而降低,时效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00℃时效时,硬度在3 h时效时达到峰值,然后随时间增加,缓慢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铜合金 时效处理 显微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用GH3600合金管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鸿磊 刘鸣 +2 位作者 张录强 李红宇 刘杨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0-141,144,共3页
航天用GH3600合金管材的力学性能和晶粒度级别要求都很高。为了获得合格的管材,对其挤压工艺参数、冷轧过程中加工率范围、退火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挤压开坯可明显细化组织,提高组织均匀性;成品冷加工率控制在51%~57%的... 航天用GH3600合金管材的力学性能和晶粒度级别要求都很高。为了获得合格的管材,对其挤压工艺参数、冷轧过程中加工率范围、退火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挤压开坯可明显细化组织,提高组织均匀性;成品冷加工率控制在51%~57%的范围内,不但可以获得良好的成品组织,同时提高了室温伸长率和高温下屈服强度。最终,合金管材达到了要求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3600 挤压开坯 力学性能 晶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u钎焊复合带材轧制和退火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吉庆 周龙海 +2 位作者 赵涛 余建军 马小龙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3,共6页
利用Ag-28Cu合金钎焊复合制备Ag/Cu复合材料,经轧制加工成复合带材。研究轧制变形和扩散退火对复合界面形貌、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界面元素扩散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轧制变形量增加,Cu、Ag-28Cu和Ag发生协调变形,复合界面由波浪形... 利用Ag-28Cu合金钎焊复合制备Ag/Cu复合材料,经轧制加工成复合带材。研究轧制变形和扩散退火对复合界面形貌、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界面元素扩散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轧制变形量增加,Cu、Ag-28Cu和Ag发生协调变形,复合界面由波浪形,转变成锯齿状,最后Cu层整体向Ag层倾斜。随着加工率增加,Cu层硬度逐渐降低,Ag-28Cu层硬度显著升高,Ag层硬度不变。随着退火温度增加,界面组织逐渐长大粗化,复合层宽度增加。界面原子扩散行为主要是Cu原子向Ag中发生扩散,退火温度增加时,Ag-28Cu层中Cu原子向Ag侧逐渐减少,Ag层中的Cu原子含量增加,Cu和Ag层硬度没有发生变化,而Ag-28Cu层硬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Ag/Cu复合 钎焊 轧制 退火 原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板材晶粒尺寸与屈服强度间定量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鸿磊 贾志强 +3 位作者 宜楠 李俊 权振兴 张浩礼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6,共3页
通过金相定量分析技术和力学性能测试,以Hall-Petch公式为基础,建立了铌板材晶粒尺寸与屈服强度间的定量模型。经实验验证,该模型获得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8%,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 铌板材 晶粒尺寸 屈服强度 定量模型 Hall-Petch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Au、TiO_2和Au/TiO_2量子点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涛 史智锋 +2 位作者 贺慧 董蔚 张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本文通过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了Au、TiO2和Au/TiO2量子点。采用TEM和XRD测试手段对形貌、尺寸分布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Au、TiO2和Au/TiO2分别为近似球形,棒状和球形棒状交错的分散良好,没有团聚的纳米粒子,其尺寸峰值分别... 本文通过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了Au、TiO2和Au/TiO2量子点。采用TEM和XRD测试手段对形貌、尺寸分布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Au、TiO2和Au/TiO2分别为近似球形,棒状和球形棒状交错的分散良好,没有团聚的纳米粒子,其尺寸峰值分别在3 nm、5 nm和4 nm左右,晶粒分布窄,为单分散量子点。Au量子点为面心立方结构,TiO2为典型锐钛矿结构,而Au/TiO2为兼有Au和TiO2两种结构。CO被催化为CO2的研究表明Au和Au/TiO2量子点对其均具有较高催化活性,且催化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Au/TiO2复合物量子点的催化性能好于Au量子点,60℃便可以将CO完全氧化为CO2。TiO2和Au/TiO2量子点在甲基橙的降解反应中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在紫外光照射下均可在较短时间内将甲基橙完全降解,但负载型的Au/TiO2量子点降解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量子点 AU CO催化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粉制备工艺对TZM棒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晓维 王艳 武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7-138,共2页
研究了合金粉制备工艺对TZM棒材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制备工艺研制出了氧含量低于0.03%,且力学性能优于美国ASTM标准的TZM合金棒材。
关键词 合金粉制备 TZM 棒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3600合金管材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毅 武杰 +1 位作者 刘杨 王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9-180,共2页
对比了3种不同成品的真空热处理制度,分析了热处理参数对成品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及晶粒度的影响,并寻找出GH3600合金成品管材最佳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实验得出,GH3600合金管材在真空退火炉中经900℃×30 min处理,可获得良好的室温、... 对比了3种不同成品的真空热处理制度,分析了热处理参数对成品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及晶粒度的影响,并寻找出GH3600合金成品管材最佳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实验得出,GH3600合金管材在真空退火炉中经900℃×30 min处理,可获得良好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和晶粒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晶粒度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炼工艺对超导线材阻隔层用钽带使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俊 武宇 文林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熔炼速度和W元素偏析对超导线材阻隔层用钽带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一次熔炼的熔炼速度,提高二次熔炼的熔炼速度,既可达到钽铸锭的提纯效果,又可改善铸锭的晶粒组织,使得成品钽带组织细小均匀。严格控制原料中W元素含... 研究了熔炼速度和W元素偏析对超导线材阻隔层用钽带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一次熔炼的熔炼速度,提高二次熔炼的熔炼速度,既可达到钽铸锭的提纯效果,又可改善铸锭的晶粒组织,使得成品钽带组织细小均匀。严格控制原料中W元素含量(0.002%以下),并在焊接电极时减少焊接点或采用其他不使用钨焊针的焊接设备,避免带入W杂质,减少铸锭中W成分偏析,可防止钽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带 熔炼速度 W元素偏析 组织均匀性 使用性能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用NbHf10-1合金锭挤压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晓维 王飞 +1 位作者 李高林 武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5,共2页
研究了NbHf10-1合金锭的挤压工艺。结果表明:在挤压比【5∶1、挤压温度980~1 320℃下,可挤压出表面质量良好的挤压锭;采用挤压矩形棒坯轧制NbHf10-1合金板材,可提高轧制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 NbHf10-1合金 挤压工艺 挤压比 挤压温度 成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_2S-MWNTs的肌红蛋白直接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智锋 贺慧 马李思思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4,共7页
制备了硫化银-多壁碳纳米管( Ag2 S-MWNTs)纳米复合材料,构置了Mb-Ag2 S-MWNTs-CHIT/GCE,并研究了肌红蛋白( Mb)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了Ag2 S-MWNTs的形貌,利用循环伏安法对Mb的电... 制备了硫化银-多壁碳纳米管( Ag2 S-MWNTs)纳米复合材料,构置了Mb-Ag2 S-MWNTs-CHIT/GCE,并研究了肌红蛋白( Mb)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了Ag2 S-MWNTs的形貌,利用循环伏安法对Mb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 Ag2 S能够均一、稳定的在MWNTs表面生长,所构置的修饰电极在PBS中出现一对峰形良好的、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并对过氧化氢( H2 O2)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作用,测定H2O2的线性范围为1.0x10-6mol.L-1,检出限为3x10-7 mol.L-1(S/N=3)。 Ag2 S-MWNTs纳米复合材料能显著提高氧化还原蛋白质(酶)的直接电子传递速率,所构置的修饰电极可为制备基于蛋白质(酶)的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提供一良好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电化学 肌红蛋白 硫化银 多壁碳纳米管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线材阻隔层用铌片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俊 宜楠 武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45-147,共3页
研究了超导阻隔层用铌片的锻造、轧制和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1100℃加热温度下,采用反复的、大变形量的镦粗工艺锻造铌锭可使心部粗大的等轴晶粒得到充分破碎,过程中发生动态再结晶,细化晶粒;在轧制的过程中,当前面三道次的单道次加... 研究了超导阻隔层用铌片的锻造、轧制和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1100℃加热温度下,采用反复的、大变形量的镦粗工艺锻造铌锭可使心部粗大的等轴晶粒得到充分破碎,过程中发生动态再结晶,细化晶粒;在轧制的过程中,当前面三道次的单道次加工率为25%时,变形深透至板坯心部,再经1000℃×1h退火后,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晶粒细小而均匀,有利于改善成品铌片的组织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片 锻造 轧制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铌钨合金HCNb521的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飞 杨晓维 +1 位作者 姚修楠 武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6,40,共3页
对高碳铌钨合金HCNb521烧结条进行二次电子束熔炼,以控制合金的碳、锆及气体含量。分析了熔炼锭高温退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并对比了高碳铌钨合金HCNb521及普通铌钨合金Nb521板材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碳含量的增加使铌钨合金中形成... 对高碳铌钨合金HCNb521烧结条进行二次电子束熔炼,以控制合金的碳、锆及气体含量。分析了熔炼锭高温退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并对比了高碳铌钨合金HCNb521及普通铌钨合金Nb521板材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碳含量的增加使铌钨合金中形成较多的第二强化相,提高了铌钨合金的强度;电子束熔炼可有效地控制铌钨合金锭坯的成分含量;高碳铌钨合金的材料力学性能较普通铌钨合金稍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铌钨合金 成分控制 强化相 电子束熔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复合Pt/T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吉庆 邢健 +1 位作者 赵涛 马小龙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3-1145,1149,共4页
Pt/Ti电极作为一种优良的耐腐蚀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业、氯碱工业及电子工业。根据铂层厚度及性能的差异,电镀与爆炸复合工艺均被广泛应用于Pt/Ti复合电极的工业化生产。采用SEM对爆炸复合Pt/Ti电极的表面及扩散层形貌进行了研... Pt/Ti电极作为一种优良的耐腐蚀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业、氯碱工业及电子工业。根据铂层厚度及性能的差异,电镀与爆炸复合工艺均被广泛应用于Pt/Ti复合电极的工业化生产。采用SEM对爆炸复合Pt/Ti电极的表面及扩散层形貌进行了研究;采用PARSTAT4000型电化学分析仪对爆炸复合Pt/Ti电极试样的极化曲线(Tafel曲线)及循环伏安特性曲线(CV曲线)进行了测试,对比了电镀工艺Pt/T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t/Ti复合电极的表面形貌对其电化学活性具有重要影响,爆炸复合工艺制备的Pt/Ti电极表面十分致密,沿着轧制方向具有明显的加工流线,抗腐蚀性能较佳;电镀工艺制备的Pt/Ti复合电极表面铂层呈颗粒状分布,增大了与溶液的实际接触面积,表面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i复合电极 爆炸复合 表面形貌 界面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线材阻隔层用铌片表面起皮的改进研究
20
作者 李俊 王艳 +2 位作者 屈红星 姚修楠 武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2-123,126,共3页
应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超导线材阻隔层用铌片表面起皮缺陷进行了研究,并对引起表面起皮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超导线材阻隔层用铌片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有W元素的偏析、铸锭熔炼工艺和板坯表面处理工艺等。提出相应... 应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超导线材阻隔层用铌片表面起皮缺陷进行了研究,并对引起表面起皮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超导线材阻隔层用铌片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有W元素的偏析、铸锭熔炼工艺和板坯表面处理工艺等。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了铌片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片 表面起皮 偏析 熔炼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