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E自顶向下方法在现代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博 刘旭 刘清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40-43,64,共5页
阐述了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两种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说明主控零件法优势更为明显。以一款直板手机为例,运用Pro/E三维设计软件,采用主控零件法对具体产品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变更进行了详细讲解。结果表明:应用自... 阐述了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两种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说明主控零件法优势更为明显。以一款直板手机为例,运用Pro/E三维设计软件,采用主控零件法对具体产品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变更进行了详细讲解。结果表明:应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更容易实现对产品的修改和重建,非常适合现代机械产品设计多变的要求,对于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顶向下 主控 骨架 PR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铣削残余应力研究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锋 陈振 +1 位作者 赵德中 李文科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39,共6页
GH4169材料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的制造中应用较多,为了改善GH4169材料的工件疲劳寿命、提高加工效率,文章设计了GH4169铣削工艺参数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之间的正交试验。通过试验,建立了铣削参数与铣削表面残余应力之间的经验公式,分析... GH4169材料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的制造中应用较多,为了改善GH4169材料的工件疲劳寿命、提高加工效率,文章设计了GH4169铣削工艺参数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之间的正交试验。通过试验,建立了铣削参数与铣削表面残余应力之间的经验公式,分析了铣削参数对铣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另外,应用遗传算法,以铣削表面残余应力、材料切除率的期望值为优化目标,对铣削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X、Y向残余应力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每齿进给量对于X向残余应力的影响次之,对于Y向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小;切削深度对于X向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小,对于Y向残余应力的影响次之;较小的切削速度和较大的每齿进给量有利于获得期望的表面残余应力,切削深度的变化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小;优化的铣削参数组合为:v_(c)=26.64 m/min,a_(p)=0.45 mm,f_(z)=0.10 mm/z,a_(e)=0.25 mm,可以降低GH4169材料表面残余拉应力,提高切削效率,为GH4169零件铣削参数的选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 铣削 残余应力 工艺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延展柔性电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旭 吕延军 +1 位作者 王龙飞 赵银燕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1-166,226,共7页
近年来由于突出的可延展性、适应性和便携性,可延展柔性电子已成为电子产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过硅等无机脆性材料与柔软的弹性基体的精巧结合,可使电子器件保持优异电学性能的同时具有柔性和可延展性。首先介绍了柔性电子的概念... 近年来由于突出的可延展性、适应性和便携性,可延展柔性电子已成为电子产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过硅等无机脆性材料与柔软的弹性基体的精巧结合,可使电子器件保持优异电学性能的同时具有柔性和可延展性。首先介绍了柔性电子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对比了电子器件实现柔性化的几种方法;其次综述了可延展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可延展柔性电子技术相关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认为未来柔性电子技术会率先在生物医药、信息和通信、航空航天领域实现突破,进而引发电子行业的技术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延展柔性电子 转印技术 硅薄膜 软基底 屈曲 无机半导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柔性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制备方案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旭 武澎 吕延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共3页
利用性能优异的PVDF压电薄膜制备的新型柔性传感器柔性好、适应性强,可适应复杂曲面,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首先设计了具有柔性基底的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结构;其次,按照实验设计利用PVDF粉末制备了性能良好的PVDF压电薄膜,提出了一种柔性... 利用性能优异的PVDF压电薄膜制备的新型柔性传感器柔性好、适应性强,可适应复杂曲面,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首先设计了具有柔性基底的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结构;其次,按照实验设计利用PVDF粉末制备了性能良好的PVDF压电薄膜,提出了一种柔性PVDF薄膜传感器的制备方案;最后总结了该传感器实验制备的主要工艺步骤,可为柔性PVDF传感器设计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聚偏氟乙烯 柔性 压电薄膜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志伟 王敏 +1 位作者 拓川 赵坤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91,共5页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形变热处理过程中的纳米晶组织演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FPB处理,1Cr18Ni9Ti钢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与基体粗晶相同...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形变热处理过程中的纳米晶组织演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FPB处理,1Cr18Ni9Ti钢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与基体粗晶相同;经SFPB处理30min后,表面晶粒尺寸趋于稳定,形成平均晶粒尺寸约16nm的随机取向的等轴状纳米晶。随着SFPB时间的增加,显微硬度显著增大,而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升后降,延伸率降低;表面纳米化后拉伸试样断口为韧窝-微孔聚集型断裂,韧窝形成微孔,微孔相连而产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8NI9TI钢 超音速微粒轰击 (SFPB) 表面纳米化 力学性能 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NX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处理的开发 被引量:19
6
作者 宋文学 张军前 刘兴良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7-150,共4页
研究了UGNX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后置处理的任务和流程,研究了UGNX通用后处理器UG/Post Builder的原理及开发流程,分析了德马吉DMU5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及运动特点,利用UG/Post Builder,开发了五轴加工后处理器,并应用于德玛吉DMU5... 研究了UGNX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后置处理的任务和流程,研究了UGNX通用后处理器UG/Post Builder的原理及开发流程,分析了德马吉DMU5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及运动特点,利用UG/Post Builder,开发了五轴加工后处理器,并应用于德玛吉DMU5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生成NC代码的后处理过程,生成的NC代码可用于实际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联动 数控机床 后置处理 POST BUIL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路径对ECAP变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金龙 赵西成 +1 位作者 吕振林 谢辉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2,共7页
通过对不同变形路径等径弯曲通道(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获得了4种路径8道次ECAP变形的等效应变分布图,分析了挤压试样变形不均匀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试样尾部与冲头的摩擦、头部未发生明显... 通过对不同变形路径等径弯曲通道(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获得了4种路径8道次ECAP变形的等效应变分布图,分析了挤压试样变形不均匀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试样尾部与冲头的摩擦、头部未发生明显剪切变形是这两个部位变形程度低的主要原因,造成了ECAP变形的不均匀现象,而这两个部位的不同转移方式,又形成了各种挤压路径的ECAP变形差异。试样中间截面上平均等效应变排序为C>BC>A>BA,分别为10.416、10.358、8.669和8.530;试样中间截面等效应变不均匀程度的系数排序为C>BC>A>BA,分别为0.090、0.112、0.154和0.467。若追求细化效果应选择路径BC和路径C;如果追求试样材料整体均匀性,可以采用路径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路径 ECAP 有限元分析 变形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柔性传感器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旭 贾昭 王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40-43,共4页
设计了一种PVDF柔性传感器结构,通过实验制备了高质量的PVDF压电薄膜,发现PVDF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具有很好的成膜能力。介绍了PVDF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设计了一种PVDF柔性传感器的制备流程,总结了其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方法和关键步... 设计了一种PVDF柔性传感器结构,通过实验制备了高质量的PVDF压电薄膜,发现PVDF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具有很好的成膜能力。介绍了PVDF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设计了一种PVDF柔性传感器的制备流程,总结了其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方法和关键步骤,可为PVDF柔性传感器的制备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PVDF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P变形不均匀性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金龙 赵西成 +1 位作者 杨西荣 谢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37-141,共5页
通过对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挤压过程中等效应变不均匀性现象,获得了ECAP变形的等效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了解决变形不均匀性的思路,并进行了挤压模具的改进。结果表明:模具通道内设置阻尼台阶能使试样下部的等效... 通过对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挤压过程中等效应变不均匀性现象,获得了ECAP变形的等效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了解决变形不均匀性的思路,并进行了挤压模具的改进。结果表明:模具通道内设置阻尼台阶能使试样下部的等效应变由改进前的0.965提高为1.919,变形程度得到明显改善,等效应变不均匀程度参数降低0.123,降幅达到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P 变形 变形不均匀性 有限元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的电池盖注塑模具设计及成型工艺优化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110,共5页
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分析了笔记本电池盖的结构和成型工艺性,运用Moldflow软件对塑件的进浇方案、冷却水路、填充时间、熔接线、气穴位置进行了模拟仿真,并以此为参考对塑件进行模具设计;同时,为改善塑件的翘曲变形,采用正交试... 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分析了笔记本电池盖的结构和成型工艺性,运用Moldflow软件对塑件的进浇方案、冷却水路、填充时间、熔接线、气穴位置进行了模拟仿真,并以此为参考对塑件进行模具设计;同时,为改善塑件的翘曲变形,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结合CAE仿真分析,得到电池盖的最佳成型工艺参数组合。最后,通过电池盖的实际制造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 模具 工艺参数优化 正交试验 翘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灰度非均匀图像分割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瑜 闫沫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236,242,共6页
基于局部区域的主动轮廓分割模型在针对灰度非均匀图像进行分割时,容易受到初始轮廓曲线位置的影响,且基于水平集模型的数值实现速度较慢。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模型。该模型采用局部符号差能量项作为曲线演化的驱动力,为减少模型... 基于局部区域的主动轮廓分割模型在针对灰度非均匀图像进行分割时,容易受到初始轮廓曲线位置的影响,且基于水平集模型的数值实现速度较慢。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模型。该模型采用局部符号差能量项作为曲线演化的驱动力,为减少模型对初始轮廓曲线位置的依赖,采用全局凸分割策略,得到一个离散化的凸分割模型,该模型包含Mumford-Shah分割模型中的二次光滑项,使分割后的区域更加平滑,使用split Bregman迭代算法进行数值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与局部二值拟合模型、局部符号差能量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对灰度非均匀图像进行较准确的分割,具有较快的运算速度和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局部区域 灰度非均匀 主动轮廓模型 SPLIT Bregman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金属为基体的智能涂层应力状况研究
12
作者 王巧云 韩敏建 +1 位作者 杨晓龙 刘马宝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智能涂层由与结构基体紧密结合的驱动层、探测信息的传感层及相应的保护层构成,对智能涂层与基体产生裂纹的部位、时间一致,裂纹扩展的过程一致或具有线性相关性进行了随附损伤分析。进一步利用弹性力学分析法对以金属为基体的智能涂层... 智能涂层由与结构基体紧密结合的驱动层、探测信息的传感层及相应的保护层构成,对智能涂层与基体产生裂纹的部位、时间一致,裂纹扩展的过程一致或具有线性相关性进行了随附损伤分析。进一步利用弹性力学分析法对以金属为基体的智能涂层应力状况进行探讨,为后续智能涂层的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涂层 随附损伤 基体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拆爆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设计研究
13
作者 张康智 杨武成 +4 位作者 杨北辰 王振 吕雷波 李敏 胡申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16期102-103,共2页
研究了一种无人操作的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可以帮助拆除爆炸装置或者使用机械手臂抓取地面物体。对其结构和优点做了介绍,并对四旋翼无人直升设计以及装配、材料、安装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将... 研究了一种无人操作的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可以帮助拆除爆炸装置或者使用机械手臂抓取地面物体。对其结构和优点做了介绍,并对四旋翼无人直升设计以及装配、材料、安装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军事和民用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 拆爆 机械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局部符号差能量的非局部分割模型
14
作者 闫沫 王瑜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5-982,共8页
针对灰度非均匀的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符号差能量的非局部图像分割模型。该模型包含基于局部符号差能量的数据驱动项和非局部全变分正则项,具有局部可分离性和全局一致性的特点。由于本文模型是凸的,因此在数值实现上可以采用split-Br... 针对灰度非均匀的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符号差能量的非局部图像分割模型。该模型包含基于局部符号差能量的数据驱动项和非局部全变分正则项,具有局部可分离性和全局一致性的特点。由于本文模型是凸的,因此在数值实现上可以采用split-Bregman迭代算法,具有较快的运算速度。同经典的基于局部区域的主动轮廓分割模型相比,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该模型受初始化的影响很小;(2)采用split-Bregman迭代算法,运算速度更快;(3)能够对具有细密纹理和具有弱边缘目标的图像进行正确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灰度非均匀图像能够进行较准确的分割,相比其他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非局部全变分 灰度非均匀 局部符号差 split-Bregma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掺杂对反铁电陶瓷[(Bi_(1/2)Na_(1/2))_(0.94)Ba_(0.06)]_(1-x)Zr_xTiO_3介电及储能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王永锋 吕振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9-111,共3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制备无铅反铁电陶瓷材料[(Bi1/2Na1/2)0.94Ba0.06](1-x)ZrxTiO3(x=0,0.03,0.06,0.09),研究材料的相结构、介电特性及储能性能。结果表明:此陶瓷的极化强度Ps、介电常数εr,随着Zr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能量储存性能也随之...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制备无铅反铁电陶瓷材料[(Bi1/2Na1/2)0.94Ba0.06](1-x)ZrxTiO3(x=0,0.03,0.06,0.09),研究材料的相结构、介电特性及储能性能。结果表明:此陶瓷的极化强度Ps、介电常数εr,随着Zr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能量储存性能也随之改变。P-E电滞回线显示,当x=0.03时,此材料的储能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反铁电 陶瓷 储能性能 电滞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掺杂对反铁电陶瓷(Bi_(0.47)Na_(0.47)Ba_(0.06))(La_(1-x)Zr_x)TiO_3储能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永锋 吕振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制备无铅反铁电陶瓷材料(Bi0.47Na0.47Ba0.06)(La(1-x)Zrx)TiO3(BNT-LZT,x=0、0.02、0.04、0.06),研究了材料的相结构、介电特性及储能性能。结果表明:此陶瓷的极化强度Ps、Pr、介电常数εr,随Zr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能量...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制备无铅反铁电陶瓷材料(Bi0.47Na0.47Ba0.06)(La(1-x)Zrx)TiO3(BNT-LZT,x=0、0.02、0.04、0.06),研究了材料的相结构、介电特性及储能性能。结果表明:此陶瓷的极化强度Ps、Pr、介电常数εr,随Zr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能量储存性能也随之改变。P-E电滞回线显示,当x=0.02时,此材料的Pmax为37.5μC/cm2,Wmax为1.58 J/cm3,电场强度Ec为83.4 kV/cm。BNT-LZT材料是很有前景的无铅反铁电储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反铁电 陶瓷 储能性能 电滞回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对挤压Mg-10Al-1.5Zn-0.4Mn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兵宪 张金龙 +1 位作者 王智民 刘娟妮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97-101,共5页
采用传统的熔炼工艺制成Mg-10Al-1.5Zn-0.4Mn-xCa镁合金铸锭并经挤压变形,借助OM、SEM和XRD分析了合金显微组织和相组成,研究了Ca对该镁合金铸态和挤压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CA Mg-10Al-1 5Zn-0 4Mn镁合金挤压组织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