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体冲击的导弹弹射筒内动态压力模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兰宝刚 潘武贤 +1 位作者 刘拓 霍菲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8-793,共6页
为研究潜射导弹发动机在弹射筒内弹射过程的环境适应性,研制了一种模拟弹射筒内动态压力环境的气体冲击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匹配合适的蓄压罐容积、管道通径、冲击室容积和排气孔,能够在定容积冲击室内模拟导弹... 为研究潜射导弹发动机在弹射筒内弹射过程的环境适应性,研制了一种模拟弹射筒内动态压力环境的气体冲击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匹配合适的蓄压罐容积、管道通径、冲击室容积和排气孔,能够在定容积冲击室内模拟导弹弹射筒内的气体压强历程曲线。提出的固体发动机浮动环安装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气体冲击曲线模拟精度。建立的气体冲击试验的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估压强历程曲线的模拟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气体冲击试验方法能够满足发动机弹射筒内环境适应性试验需求,并且试验成本低、冲击曲线重复性好,曲线峰值压强、峰值时刻便于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冲击试验系统 冷弹射 动态压力控制 冲击曲线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导弹动力系统技术准备过程危险度评价
2
作者 赵汝岩 崔海斌 陈怡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95-97,共3页
利用危险度定量评级法对某型导弹动力系统各项技术准备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5项内容进行评定,确定了各项技术准备工作的危险度等级。
关键词 动力系统 技术准备 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的标准发动机动态燃速测试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邱飞 高永刚 +1 位作者 张荣 闫磊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以标准发动机的动态燃速测试技术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测厚原理获取固定声速点火条件下的发动机动态燃速、压强数据;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的动态燃烧信号辨识方法,获取发动机点火过程中推进剂退移厚度与时间变化数据;通过试验的方法建... 以标准发动机的动态燃速测试技术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测厚原理获取固定声速点火条件下的发动机动态燃速、压强数据;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的动态燃烧信号辨识方法,获取发动机点火过程中推进剂退移厚度与时间变化数据;通过试验的方法建立常温状态不同压强下的声速校准模型,结合测试过程压强数据计算得到发动机点火过程中超声的实时声速,代入前期在固定声速条件下获取的推进剂退移厚度与时间数据中,通过求导获取点火过程中发动机的实时燃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超声的动态燃速测试方法能够实现整机的动态燃速测试,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精度,其中基于超声的动态燃速测试燃烧时间与传统压强-时间曲线计算得到的燃烧时间误差为0.235%。此外,对比发动机点火后压强-时间与动态燃速-时间曲线发现,发动机建压完成后的动态燃速与压强曲线变化趋势呈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测试技术 动态燃速 标准发动机 声速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发动机静强度试验虚拟装配技术研究
4
作者 翟晓 田振宇 +1 位作者 宇文璋杰 陈寰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37-240,共4页
目前固体发动机静强度试验设计主要基于二维制图软件,存在二维图纸可视化程度差、工艺文件指导性不足、装配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Creo软件为平台,对虚拟装配技术在静强度试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试验工装、安装工具... 目前固体发动机静强度试验设计主要基于二维制图软件,存在二维图纸可视化程度差、工艺文件指导性不足、装配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Creo软件为平台,对虚拟装配技术在静强度试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试验工装、安装工具和装配人员的三维建模和标准化管理;利用虚拟装配技术对试验装配方案进行仿真。通过干涉检测和人机工程仿真对方案和流程进行分析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和设计缺陷,对装配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最终形成装配视频用于指导现场人员安装。通过在固体发动机壳体静强度试验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对装配流程进行仿真,验证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有效指导试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虚拟装配 人机工程仿真 装配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气模拟火箭级间分离试验憋压过程仿真研究
5
作者 李晓豪 潘武贤 +2 位作者 李广武 左红星 罗驭川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6,100,共7页
级间热分离是固体火箭飞行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的“三合一”试验通常包含了上面级发动机、伺服机构和分离系统三个主要分系统,对实际工程研制来说成本高、周期长,只可用于系统级性能验证试验,不适用于摸索性质的研制性试验。以冷... 级间热分离是固体火箭飞行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传统的“三合一”试验通常包含了上面级发动机、伺服机构和分离系统三个主要分系统,对实际工程研制来说成本高、周期长,只可用于系统级性能验证试验,不适用于摸索性质的研制性试验。以冷气模拟火箭级间分离试验这一新型地面试验方法为研究背景,结合理论模型、数值仿真以及地面试验验证,对级间分离初始憋压阶段的内流场进行仿真,揭示级间段内气体压强变化规律,阐明冷气模拟火箭级间分离的试验机理,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蓄压罐初始压力、不同蓄压罐容积、不同管道面积以及不同的级间段容积对气体压力变化的影响,为冷气模拟级间分离试验的设计提供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气模拟 级间分离 憋压过程 数值模拟 压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高温计有效波长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梁美 孙博君 +2 位作者 孙晓刚 谢俊彦 于晨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52-2355,共4页
针对光纤式多光谱高温计波长标定中由于光纤耦合导致信号太弱而无法获得有效波长的问题,基于普朗克定律,充分结合不同标定温度点的标定值的比值,提出了一种由温度标定数据来确定有效波长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有效波长标定方法,新方法避... 针对光纤式多光谱高温计波长标定中由于光纤耦合导致信号太弱而无法获得有效波长的问题,基于普朗克定律,充分结合不同标定温度点的标定值的比值,提出了一种由温度标定数据来确定有效波长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有效波长标定方法,新方法避免了耗时复杂的波长标定过程可以快速获取有效波长。分别采用仿真和实验两种手段来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方法可行并且具有一定的抗随机误差能力,所得有效波长计算的真温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小于0.7%。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能够得到各个通道的有效波长值,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新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多光谱高温计,为多光谱高温计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定 有效波长 多光谱高温计 真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AP快速切换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黑新宏 李瑛 +1 位作者 马维纲 王晓帆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15,共5页
当前大多数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都是基于FAT无线接入点架构的。该系统架构中所有无线接入点(AP)都要承担与通信相关的全部任务,且各无线接入点间相互独立,因此其信道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通过引入FIT无线接入点与无线... 当前大多数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都是基于FAT无线接入点架构的。该系统架构中所有无线接入点(AP)都要承担与通信相关的全部任务,且各无线接入点间相互独立,因此其信道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通过引入FIT无线接入点与无线交换技术相结合的思想优化CBTC通信系统架构,降低了无线接入点的通信负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列车车载通信终端在无线接入点之间的快速切换方法和安全认证策略,可有效减少无线接入点切换时延,缩短列车经过的盲区距离,从而提高行车安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控制系统 无线控制器 切换 无线接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发动机壳体振动试验夹持方式优化与验证
8
作者 奥玉杰 刘兵 翟晓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振动环境试验是固体发动机结构性能验证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工装夹具将试验件紧固在振动台上,保证振动载荷能够准确传递,避免共振或甩尾现象的发生,是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期望达到的理想目标。针对某型号固体发动机壳体振动试验工装夹持... 振动环境试验是固体发动机结构性能验证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工装夹具将试验件紧固在振动台上,保证振动载荷能够准确传递,避免共振或甩尾现象的发生,是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期望达到的理想目标。针对某型号固体发动机壳体振动试验工装夹持方式,提出一种基于比例系数的振动试验夹持优化方法,建立固体发动机壳体和工装夹具的仿真模型,在不同比例系数的夹持方式下,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并在90kN电磁振动台上完成壳体的振动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该长细比为2.6的固体发动机壳体振动试验时,比例系数为0.9时为最优夹持方式,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夹持优化方法对固体发动机壳体振动试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动机壳体 振动夹具 工装夹持方式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艺参数的熔融沉积尺寸偏差建模方法
9
作者 田国良 邱飞 +3 位作者 毕永强 齐月 何洁 田晴晴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尺寸精度是影响熔融沉积成型方法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进行熔融沉积成型尺寸偏差预测。以填充率、打印速度、层高及打印温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工艺参数的尺寸偏差建模方法。基于极差思想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尺寸精度的影响... 尺寸精度是影响熔融沉积成型方法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进行熔融沉积成型尺寸偏差预测。以填充率、打印速度、层高及打印温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工艺参数的尺寸偏差建模方法。基于极差思想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尺寸精度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打印温度、填充率、层高及打印速度对尺寸精度的影响权重分别为33.17%、28.04%、26.04%及12.74%。设计了训练样本及验证样本分别用作模型学习及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案例中,3个尺寸对象的模型预测及实测值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3129、0.2970及0.4360;模型预测及实测差值集的标准差分别为0.1885、0.2004及0.2549。该方法能有效地预测熔融沉积成型零件的尺寸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偏差 建模方法 熔融沉积成型 工艺参数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电场对低速气固两相流体运动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朝晖 王燕 +1 位作者 刘靖 贺博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1-176,共6页
研究小粒径固—气混合流体在强电场区域的运动规律对于解释沙尘气候环境下线路绝缘子表面污秽沉积、间隙击穿、不明闪络等绝缘事故具有促进作用。文中基于人工模拟试验,利用PIV技术系统研究了低速混合流体的流电耦合运动规律,综合对比... 研究小粒径固—气混合流体在强电场区域的运动规律对于解释沙尘气候环境下线路绝缘子表面污秽沉积、间隙击穿、不明闪络等绝缘事故具有促进作用。文中基于人工模拟试验,利用PIV技术系统研究了低速混合流体的流电耦合运动规律,综合对比了电场不均匀度、电压等级、风速等因素对于流场分布的影响。结论发现:在不均匀电场下,电场对于流场的作用要明显强于均匀电场,且随着外施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风速的增加而有所减弱;均匀电场下粒子有向负极板运动的趋势,而不均匀电场下粒子因为电晕作用而荷电明显,易于向正极板运动。相关结论对于深化沙尘环境下输电线路外绝缘特性研究,特别是小粒径颗粒荷电机理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 气固两相流体 流电耦合 人工模拟试验 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爆轰感度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苏晶 李军 +2 位作者 陈怡 张杰凡 肖旭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6-470,共5页
卡片试验是考察固体推进剂爆轰感度的重要试验项目。首先对卡片试验的输入冲击波压力进行了标定,然后开展了不同种类固体推进剂的爆轰感度试验,考察了固体推进剂种类、固体含量、Al含量和RDX含量对其爆轰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卡片试验... 卡片试验是考察固体推进剂爆轰感度的重要试验项目。首先对卡片试验的输入冲击波压力进行了标定,然后开展了不同种类固体推进剂的爆轰感度试验,考察了固体推进剂种类、固体含量、Al含量和RDX含量对其爆轰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卡片试验的输入冲击波压力为7 GPa;固体推进剂的种类及配方组成是影响爆轰感度的主要因素;丁羟三组元推进剂、富燃料推进剂和燃气发生剂不具有爆轰感度;在HTPB四组元固体推进剂中,固体含量和Al含量对爆轰感度影响不大,RDX是影响爆轰感度的主要因素,RDX含量越高,爆轰感度越低,临界RDX含量为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爆轰感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水角度对高温燃气冷却效果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云 左红星 +1 位作者 李广武 李超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6,共6页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排出的高温燃气产生的隐蔽性差及热污染问题,提出通过在扩张段安装喷水支板的方法,利用液态水相变吸热使燃气温度下降,达到隐蔽试验目的的同时减少热污染。采用SST K-Omega、DPM、组分输运等模型对固体火箭...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排出的高温燃气产生的隐蔽性差及热污染问题,提出通过在扩张段安装喷水支板的方法,利用液态水相变吸热使燃气温度下降,达到隐蔽试验目的的同时减少热污染。采用SST K-Omega、DPM、组分输运等模型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点火试验进行流场仿真,对比和分析了喷水前后的流场图及喷水角度对出口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喷水冷却能有效降低出口温度。在讨论的几个喷水角度中,垂直喷水的冷却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水冷却 喷射角度 高温燃气 CFD 隐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冲击试验系统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正军 兰宝刚 李广武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5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气体冲击试验方案,用来模拟燃气发生器产生的压力载荷环境,使用集总参数对初容室内压力曲线进行编程计算,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确定了相关的参数。在分析各参数影响的基础上对建成的试验系统进行了5次调试,经过调试,初容室内... 提出了一种气体冲击试验方案,用来模拟燃气发生器产生的压力载荷环境,使用集总参数对初容室内压力曲线进行编程计算,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确定了相关的参数。在分析各参数影响的基础上对建成的试验系统进行了5次调试,经过调试,初容室内压力曲线与目标曲线基本一致,表明气体冲击试验方案能够很好地模拟燃气发生器产生的压力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试验技术 燃气发生器 气体冲击 压力曲线模拟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约慢烤试验标准修订关键技术分析
14
作者 赵继伟 胡燕峰 +1 位作者 霍菲 赵继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5-120,共6页
慢烤(Slow cook-off,SCO)安全性是弹药安全性考核的重要项目之一。为保证我国导弹及其动力系统慢烤安全性考核标准制修订的合理性,提升慢烤试验的有效性,需要借鉴国外慢烤试验技术及标准,分析国外慢烤试验标准的修订依据。本文以北约(No... 慢烤(Slow cook-off,SCO)安全性是弹药安全性考核的重要项目之一。为保证我国导弹及其动力系统慢烤安全性考核标准制修订的合理性,提升慢烤试验的有效性,需要借鉴国外慢烤试验技术及标准,分析国外慢烤试验标准的修订依据。本文以北约(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慢烤试验标准化协议(Standardization agreement,STANAG)4382的制修订过程为研究对象。该标准第一版于1996年制定,其实施为装备的定型和军备采购提供了依据,促进钝感弹药技术的发展,最终实现军队生存力和战斗力的全面提升。然而,标准实施过程中,很多成员国对标准中的升温速率、预处理和通过准则等条款提出了质疑,要求对其合理性进行重新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标准进行修订。本文从北约慢烤试验标准STANAG 4382第一版的制定过程及关键参数、第二版修订的主要内容和修订依据入手,汇总了文献中该标准在北约各成员国中的应用情况和各成员国对标准的修订建议,重点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的慢烤升温速率模拟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对慢烤试验标准中升温速率、预处理参数的设置提出建议,为我军慢烤试验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烤试验 标准化协议4382 修订 关键技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非线性控制器设计在着舰控制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海韬 李艳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7-793,共7页
舰载机着舰阶段是舰载机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根据着舰模型的回路特点,结合非线性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回路分配策略的综合非线性控制器,用于舰载机着舰轨迹跟踪控制;给出动态逆、轨迹线性化及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并根据其特点应... 舰载机着舰阶段是舰载机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根据着舰模型的回路特点,结合非线性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回路分配策略的综合非线性控制器,用于舰载机着舰轨迹跟踪控制;给出动态逆、轨迹线性化及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并根据其特点应用于舰载机着舰模型的不同回路;给出了改进的综合非线性控制系统模型;以某舰载机飞行/推力综合系统为例,进行数字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综合非线性控制器具有满意的跟踪效果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舰 动态逆 轨迹线性化 神经网络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螺栓松动异常检测方法
16
作者 孙安东 刘兵 胡小锋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119,共8页
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中的螺栓松动会影响试验的顺利进行和发动机的结构完整性。为及时检测出螺栓的早期松动,提出一种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宽卷积自编码器螺栓松动在线检测方法。该方法以多个预紧力传感器数据为输入,通过宽卷积自编码器... 固体发动机振动试验中的螺栓松动会影响试验的顺利进行和发动机的结构完整性。为及时检测出螺栓的早期松动,提出一种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宽卷积自编码器螺栓松动在线检测方法。该方法以多个预紧力传感器数据为输入,通过宽卷积自编码器提取传感器数据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利用通道注意力机制对各维度特征进行调整,凸显含有异常信息的维度;采用一种在线检测方法实时监测螺栓松动异常。设计振动试验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达到0.95的F1指标,不仅在异常检测的准确性上优于对比方法,而且在异常发生2 s内能及时发现异常,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动机 螺栓松动 在线检测 自编码器 通道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脉冲上升时间对变频电机绝缘局部放电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剑 王燕 +2 位作者 赵世林 王鹏 周凯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研究重复脉冲电压上升时间对变频电机绝缘的局部放电特征影响规律,基于超高频天线、检波技术和宽带、高速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设计了重复脉冲电压下变频电机绝缘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研究了变频电机匝间绝缘在不同上升时间重复脉冲电压... 为研究重复脉冲电压上升时间对变频电机绝缘的局部放电特征影响规律,基于超高频天线、检波技术和宽带、高速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设计了重复脉冲电压下变频电机绝缘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研究了变频电机匝间绝缘在不同上升时间重复脉冲电压下的局部放电统计特性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微秒级的上升时间下,脉冲电压极性快速翻转导致变频电机绝缘薄弱处空间电荷电场和外部电场叠加,易超过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从而产生次数较多的小幅值放电,且放电幅值随着上升时间的减小而增大,但单个周期放电总量逐渐减少。因此设计耦合传感器时应根据重复脉冲上升时间和局部放电脉冲频域能量分布特点,设计高频响应较好的传感器,避免脉冲电源干扰使测试灵敏度降低,从而得到准确反映电机绝缘水平的PDIV和RPD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电机 局部放电 重复脉冲 匝间绝缘 PDIV RPD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装高能固体推进剂的殉爆实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路胜卓 罗卫华 +4 位作者 陈卫东 王巍 张丰超 于艳春 李广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07-1511,1552,共6页
随着现代固体推进剂能量的提高和火炸药技术的融合,含有炸药颗粒的高能固体推进剂具有较高的机械感度和冲击波感度,极易发生殉爆现象。为深入探询固体推进剂的殉爆特征,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某高能固体推进剂的殉爆过... 随着现代固体推进剂能量的提高和火炸药技术的融合,含有炸药颗粒的高能固体推进剂具有较高的机械感度和冲击波感度,极易发生殉爆现象。为深入探询固体推进剂的殉爆特征,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某高能固体推进剂的殉爆过程,揭示了壳装高能固体推进剂的殉爆特性。研究发现,由于主发推进剂爆炸冲击波的瞬间冲击作用,造成被发壳体局部破坏形成碎片,碎片高速撞击推进剂药柱颗粒,使被撞击区域热能无法均匀分布,集中在碎片的尖锐棱角或突出处,导致相应质点温度剧增达到临界爆发点,最终导致被发推进剂发生殉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殉爆 爆轰 数值模拟 殉爆实验 壳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桨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绕组换接驱动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全武 窦满峰 +2 位作者 赵冬冬 谭博 李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1-327,共7页
螺旋桨转矩与大气密度成正比,飞艇最高飞行高度海拔30 km处大气密度为0 km处的1/66,若保持相同转速,0 km的转矩是30 km处的66倍,常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achines,BLDCM)难以兼顾对高、低空螺旋桨负载的匹配,限制了飞艇飞... 螺旋桨转矩与大气密度成正比,飞艇最高飞行高度海拔30 km处大气密度为0 km处的1/66,若保持相同转速,0 km的转矩是30 km处的66倍,常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achines,BLDCM)难以兼顾对高、低空螺旋桨负载的匹配,限制了飞艇飞行高度范围。为此提出利用调节BLDCM磁链的解决思路,进而提出一种BLDCM绕组换接方法,绕组并联减小磁链,满足高空下电机高速运行需求,绕组串联增加磁链,减小电机电流,满足电机低空低速大转矩需求。对不同绕组模式电机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绕组换接BLDCM的设计方法,设计并测试了1台3.5 k W BLDCM样机,样机不同绕组模式下性能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证明该绕组换接方法可使BLDCM满足0~30 km高度空间内螺旋桨负载驱动的转矩和转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机 切换频率 设计与实验 永磁 螺旋桨 飞艇 绕组换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Cu-β-环糊精(1-MMCPCP/Cu-β-CD)包合物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金薇 王燕 +1 位作者 冯江涛 延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58-3363,3367,共7页
利用β-环糊精成功地制备合成得到粉末状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Cu-β-环糊精(1-MMCPCP/Cu-β-CD)包合物。经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核磁谱(NMR)表征分析证明,... 利用β-环糊精成功地制备合成得到粉末状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Cu-β-环糊精(1-MMCPCP/Cu-β-CD)包合物。经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核磁谱(NMR)表征分析证明,得到的1-MMCPCP/Cu-β-CD包合物是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1-MMCPCP)和Cu-β-CD络合物两者分子之间通过一定的相互作用力结合形成的新物相。以失重法测得本实验所得的1-MMCPCP/Cu-β-CD包合物中1-MMCPCP有效含量为2.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 Β-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