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版社新媒体营销的思考——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梁燕 王鹏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4,共3页
图书营销是出版行业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功能与地位不断攀升。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将原本依托书店、馆配、地推等的传统图书营销活动带入线上,低成本、多样化、强互动、精准性的营销选择推动了图书出版发行领域的全面升... 图书营销是出版行业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功能与地位不断攀升。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将原本依托书店、馆配、地推等的传统图书营销活动带入线上,低成本、多样化、强互动、精准性的营销选择推动了图书出版发行领域的全面升级。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国内极具历史底蕴的文学出版机构,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文学传播理念,积极探索新媒体蓝海,为其他出版机构的新媒体营销提供了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营销 新媒体营销 网络直播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法国文坛上的中国名片——三部太平天国题材作品的文本比较研究
2
作者 李家宝 桑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19世纪,伴随着中国国门的被迫开放,中法文化之间的交流渠道逐渐畅通,法国文坛上的中国题材作品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其中,朱迪特·戈蒂埃的《皇龙》、儒勒·凡尔纳的《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保尔·克洛岱尔的《第七日的... 19世纪,伴随着中国国门的被迫开放,中法文化之间的交流渠道逐渐畅通,法国文坛上的中国题材作品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其中,朱迪特·戈蒂埃的《皇龙》、儒勒·凡尔纳的《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保尔·克洛岱尔的《第七日的休息》就先后以太平天国运动为背景,将国家危机、政治冲突、宗教殖民等要素熔铸其中,在暴力与文明、革新与守旧、宗教与政治的冲突中逐步构建出一个日薄西山、风雨飘摇的中华帝国形象。三位作家从各自不同的审美旨趣与政治立场出发,通过对法国社会上已有的中国素材进行创造性的选取与编排,使这个与时代背景及国际政局息息相关的末日帝国形象跃然纸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故事 中华帝国形象 太平天国题材作品 朱迪特·戈蒂埃 儒勒·凡尔纳 保尔·克洛岱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葬礼上的挽歌
3
作者 张学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6,100,共7页
在鲁迅葬礼中,唱挽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救国会安排部署下,冼星海等几位左翼音乐人创作了三首(不计《安息歌》)挽歌,在葬礼中为大家深情传唱,突出了在送葬中广大民众对鲁迅的哀悼、怀念之情和抗日、爱国的强烈呼声,体现了葬礼本... 在鲁迅葬礼中,唱挽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救国会安排部署下,冼星海等几位左翼音乐人创作了三首(不计《安息歌》)挽歌,在葬礼中为大家深情传唱,突出了在送葬中广大民众对鲁迅的哀悼、怀念之情和抗日、爱国的强烈呼声,体现了葬礼本身的“群众运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葬礼 挽歌 群众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下的“宅”词族解析
4
作者 隽娅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78-80,共3页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宅”作为战胜疫情的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宅”及其词族流行开来。“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有两个释义,一是住所,住宅;二是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宅”作为战胜疫情的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宅”及其词族流行开来。“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有两个释义,一是住所,住宅;二是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宅男,宅女。显然,词典在“宅”名词基本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动词用法。“宅男”“宅女”最早来自日语里的“御宅”,本指“沉溺、热衷或精通于动画、漫画以及电子游戏的人”。而在汉语的使用中,“宅”逐渐被赋予“待在家里不出门”的语义,常被用作动词。此外,以“宅”为语素构成的“宅+X”和“X+宅”组合高频出现。下面从这两个组合类型入手,具体解析“宅”字构成的词语在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分析其流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游戏 语素构成 组合类型 宅女 室内活动 词族 防控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戏曲文化对越南传统戏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黎羌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28-136,148,F0003,共11页
越南深受“汉文化圈”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杂剧、嘥剧、嘲剧、水上木偶戏等,自古迄今数百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演艺文化的滋养。在传统音乐、舞蹈、曲艺、诗歌、杂技、魔术等门类演艺文化的基础上,越南与中国以及周... 越南深受“汉文化圈”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杂剧、嘥剧、嘲剧、水上木偶戏等,自古迄今数百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演艺文化的滋养。在传统音乐、舞蹈、曲艺、诗歌、杂技、魔术等门类演艺文化的基础上,越南与中国以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所形成的互动性跨文化表演艺术理论体系,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东方文艺创作、实践美学经验,充分显示了中华文明强大的传播力与深远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越南戏剧 演艺理论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教科书发展阶段回望:编写特色、经验启示与逻辑张力
6
作者 张金柱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35,共6页
新中国教科书编写事关学生知识结构打造与“三观”建设,事关国家意志的贯彻与民族统一的形成。文章以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五个发展阶段为观照对象,通过对每个阶段编写历史及教科书内容特色的详细考察,分析各阶段教科书编写的优势... 新中国教科书编写事关学生知识结构打造与“三观”建设,事关国家意志的贯彻与民族统一的形成。文章以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五个发展阶段为观照对象,通过对每个阶段编写历史及教科书内容特色的详细考察,分析各阶段教科书编写的优势特点与存在问题,以期为将来的编写工作提供案例借鉴;在总结新中国教科书编写的历史经验与收获得失的基础上,提出新中国教材编写的根本经验与基本做法,强调教材出版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政治特性,积极推动建设适合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教科书编写体制与创新性做法;通过辨析教科书发展背后的传统与现代、科学与人文、素养与能力、一统与多元等概念及价值争论的意义,尝试探索教科书发展背后的“第一推动”及逻辑张力,为今后的教科书编写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定制” “审定制” “一纲多本”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广平始终未向鲁迅“坦诚”的一件事探究
7
作者 王铎 张学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3,共5页
根据约定,鲁迅于1928年年底在上海家中开始为许广平辅导学习日文。由于鲁迅闲谈中对许广平未来生计能力的过度担心,使许广平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这种反感与抵触以及学习中的应付行为,许广平在鲁迅生前始终未敢向其坦诚过,后来意识到辜... 根据约定,鲁迅于1928年年底在上海家中开始为许广平辅导学习日文。由于鲁迅闲谈中对许广平未来生计能力的过度担心,使许广平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这种反感与抵触以及学习中的应付行为,许广平在鲁迅生前始终未敢向其坦诚过,后来意识到辜负了鲁迅的一片苦心,深为愧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许广平 辅导日语 反感抵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学习的路径探讨
8
作者 赵枢娱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23期40-40,共1页
文化自信和高校的政治教育之间有着高度的等同性。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学习中,需要从平时的思政学习中不断建立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并在思政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学习。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