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海平 郝定均 +3 位作者 王晓东 郭华 赵勤鹏 董晓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分析评估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 目的:分析评估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LDH病人92例,其中经PTED治疗的病人48例,MED治疗的病人44例,统计两组间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评定标准来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时间PTED组明显高于MED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 d,PTED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MED组(P<0.05);术后1年Nalai疗效评级、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和SF-36量表分析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治疗中,PTED和MED可取得相似的手术疗效,其远期手术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长期观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 微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敏 郝定均 +5 位作者 刘团江 郑永宏 许正伟 刘鹏 钱立雄 杨俊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4-490,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4年9月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4年9月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患者32例,均为单节段融合,其中脊髓型14例,神经根型11例,混合型7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3±3.4岁(34~64岁)。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Park邻近节段骨化分级标准分别评估术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残障指数评分(NDI)对患者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术后定期行颈椎X线、CT、MRI检查观察颈椎曲度、内固定状态、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个月,平均6.5±0.7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9.0±1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6±18.4ml。1例患者(3.1%)术后6h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3例患者(9.4%)术后36h逐渐出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2例轻度,1例中度;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VAS评分术前为7.5±1.7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2.5±1.2分(P〈0.05);NDI评分术前为43.3±3.6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0.7±2.9分(P〈0.05);JOA评分术前为9.43±2.55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6.07±1.02分(P〈0.05);颈椎曲度术前为-14.30°±1.9°,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7.12°±1.4°(P〈0.05)。随访期间未见植骨不融合、融合器下沉、邻近节段骨化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的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PEEK Preva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正中微创切口与开放切口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程度及脊髓功能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博隆 贺宝荣 +4 位作者 杨小彬 杨明 闫亮 白小帆 郝定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160-2162,2166,共4页
目的:研究旁正中微创切口与开放切口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程度及其对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在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接受TLI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接受旁正中微创切口... 目的:研究旁正中微创切口与开放切口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程度及其对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在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接受TLI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接受旁正中微创切口TLIF、开放组接受开放切口TLIF。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含量及脊髓功能。结果:手术后1d、3d时,微创组患者血清中SOD、GSH-Px、SP的含量显著高于开放组,MDA、AOPP、NO、β-EP、PGE2、CGRP的含量显著低于开放组;手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NCV、DL与手术前比较无差异;手术后4周、16周时,两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NCV均高于手术前、DL均低于手术前且微创组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NCV显著高于开放组、DL显著低于开放组。结论:旁正中微创切口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程度较小且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旁正中微创切口 氧化应激 脊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多裂肌微创入路长节段短钉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林明 王志远 +4 位作者 张新亮 高腾飞 刘建华 赵涛 陈其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短节段植骨融合+后路经多裂肌微创入路长节段短钉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中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于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行上述手术的17例多节段腰椎结核患者。采用手术前后及末次...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短节段植骨融合+后路经多裂肌微创入路长节段短钉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中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于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行上述手术的17例多节段腰椎结核患者。采用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植骨融合情况评价手术疗效。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7.8±5.4)个月,均达到临床治愈。2例患者出院6个月时出现椎旁腰大肌脓肿形成,经腰大肌脓肿病灶清除术、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后愈合;其余15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异常。17例患者术前VAS评分[(7.9±1.4)分]、ODI评分[(72.5±7.9)分]、后凸Cobb角[(22.5±7.6)°]、ESR[(47.3±11.3)mm/1h]、CRP[(32.6±9.4)mg/L]均明显高于末次随访时的(2.1±0.9)分、(30.3±6.6)分、(10.8±4.4)°、(6.1±3.2)mm/1h、(2.8±2.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61、4.18、21.24、2.44、20.11,P值均<0.001)。术前出现神经症状的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为E级。术后6个月14例患者植骨区融合达到Ⅰ级、2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融合率达到94.1%(16/17);末次随访时均达到Ⅰ级融合,椎间完全骨性融合,无复发及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病灶清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后路经多裂肌微创入路长节段短钉固定术临床应用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清创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362通过调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抑制大鼠骨癌痛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池华 王湘 +4 位作者 刘焕 赵妍 郭玉芳 王爽 王文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6-712,共7页
目的探讨骨癌痛(BCP)大鼠模型中微小RNA(miR)-362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的表达变化,以及上调miR-362产生的镇痛效应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骨髓腔内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BCP模型。用质粒转染方法调控miR-362和HDAC6表达,... 目的探讨骨癌痛(BCP)大鼠模型中微小RNA(miR)-362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的表达变化,以及上调miR-362产生的镇痛效应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骨髓腔内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BCP模型。用质粒转染方法调控miR-362和HDAC6表达,用Va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检测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T)和热缩组潜伏期(PWL)变化,用qRT-PCR检测脊髓miR-362和HDAC6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DAC6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最后用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明确miR-362与HDAC6的上下游关系。结果与sham组相比,BCP组大鼠PWT和PWL显著下降,脊髓miR-362表达显著减少,HDAC6 mRNA和蛋白显著增加(均P<0.05)。与BCP组相比,BCP+LV-miR-362组大鼠出现PWT和PWL显著上升,脊髓HDAC6 mRNA和蛋白显著减少(均P<0.05)。与BCP+LV-miR-362组比较,BCP+LV-miR-362+LV-HDAC6组大鼠PWT和PWL显著下降(均P<0.05)。此外,与BCP组相比,BCP+LV-HDAC6 siRNA组大鼠脊髓NF-κB p65、IL-1β、IL-6和TNF-α蛋白显著减少(均P<0.05)。最后,与mimic miR-362+HDAC63’UTR^(MUT)组相比,mimic miR-362+HDAC63’UTR^(WT)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大鼠BCP模型中,miR-362可通过“HDAC6-NF-κB p65”通路抑制BCP,提示miR-362有可能成为BCP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镇痛 miR-36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
6
作者 赵元廷 何立民 +4 位作者 刘团江 赵勤鹏 李涛 钱立雄 郝定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300-1300,共1页
目的观察分析单节段维持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并比较治... 目的观察分析单节段维持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9.8±13.6)min,术中出血量为(213.6±43.5)ml,术后出血量为(36.5±8.7)ml,X线暴露时间为(35.2±5.9)s.治疗后,患者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