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足底压应力测试分析及骨科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军 徐新智 +1 位作者 刘亚平 刘金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0-174,183,共6页
本文应用足底压应力成象技术,设计制作玻璃全反射足底压力成像装置,实验拟合压力图象灰度与压力函数关系,采用视频图象计算机处理分析的方式,动态采集、分析一个步态周期全过程的足底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在骨科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术后供... 本文应用足底压应力成象技术,设计制作玻璃全反射足底压力成像装置,实验拟合压力图象灰度与压力函数关系,采用视频图象计算机处理分析的方式,动态采集、分析一个步态周期全过程的足底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在骨科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术后供趾足功能改变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手术远期疗效研究中,取得对手术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应力 图象处理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雷伟 崔赓 +2 位作者 李明全 刘建华 史小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观察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及术中生命体征等的影响,探讨最佳的累计推移训练时间。方法:对58例拟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气管推移训练,记录患者训练前、中、后及手术中气管和血管鞘被牵开前、后的血压、心率等各... 目的:观察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及术中生命体征等的影响,探讨最佳的累计推移训练时间。方法:对58例拟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气管推移训练,记录患者训练前、中、后及手术中气管和血管鞘被牵开前、后的血压、心率等各项数值的变化,并与同期术前未作气管推移训练的15例C4~C7骨折患者作对照。结果:(1)在第一次进行推移训练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最大,随着累计推移训练时间的不断增加变化逐渐减小。第一次训练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吞咽次数变化程度显著大于最后一次(P<0.01),而血氧饱和度在整个推移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2)训练组患者在手术时,血压、心率、呼吸及吞咽次数的变化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各项相应指标的变化程度(P<0.01)。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血氧饱和度基本保持不变。结论:(1)随着累计气管推移训练时间的增加,气管牵拉对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也越来越小。(2)术前气管推移训练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训练的累计时间最好不少于60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推移训练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游离腓骨移植结合含BMP异体骨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玉明 程立明 裴国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85-198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结合含BMP异体骨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10年2月,应用改良的游离腓骨移植技术共治疗股骨头坏死38例(38髋),男29例,女9例;年龄21~57岁,平均42.5岁。根据Steinberg分期,Ⅱ期15髋... 目的:探讨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结合含BMP异体骨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10年2月,应用改良的游离腓骨移植技术共治疗股骨头坏死38例(38髋),男29例,女9例;年龄21~57岁,平均42.5岁。根据Steinberg分期,Ⅱ期15髋,Ⅲ期19髋,Ⅳ期4髋。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45.0~73.5分,平均64.5分。术后行X线摄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的评价。结果:患者随访12个月~6年4个月,平均28.5个月。患者的X线片显示26髋有不同程度改善,10髋无明显变化,2髋恶化。术后Harris评分为45.0~92.0分,平均76.8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结合含BMP异体骨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腓骨移植 异体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骨折发病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唐鹏 孟国林 +4 位作者 董鑫 张金康 杨倩 王有青 刘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种蛋白分解酶家族,其家族成员包括MMP-1~26,分布于骨基质中。大量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骨的重塑和构建且表达骨吸收活性,其中MMP-2、MMP-9、MMP-13等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影响已被证实。为更加了解...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种蛋白分解酶家族,其家族成员包括MMP-1~26,分布于骨基质中。大量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骨的重塑和构建且表达骨吸收活性,其中MMP-2、MMP-9、MMP-13等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影响已被证实。为更加了解MMP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骨折发病机制的影响,本文就国际和国内近年对MMP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骨折 骨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检查在黄韧带骨化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毅 马平 杨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76-377,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在诊断黄韧带骨化症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6例黄韧带骨化症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黄韧带骨化症X线特征为多节段受累、胸腰段多见、多为连续性、多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结论 X线检查对于防止漏、误诊和定位在...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在诊断黄韧带骨化症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6例黄韧带骨化症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黄韧带骨化症X线特征为多节段受累、胸腰段多见、多为连续性、多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结论 X线检查对于防止漏、误诊和定位在诊断黄韧带骨化症中有其特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骨化 X线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去抗原松质骨载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磊 胡蕴玉 +5 位作者 王臻 王庆良 孟国林 白建萍 李丹 张志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5-437,共3页
目的 :用胶原修饰松质骨载体表面 ,增加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新鲜牛松质骨经脱脂、H2 O2 浸渍及部分脱钙处理 ,制成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 (MBC) ,载体表面经胶原处理后 ,将体外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在其表面 ,分别于 4d、10d和 2 1d取... 目的 :用胶原修饰松质骨载体表面 ,增加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新鲜牛松质骨经脱脂、H2 O2 浸渍及部分脱钙处理 ,制成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 (MBC) ,载体表面经胶原处理后 ,将体外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在其表面 ,分别于 4d、10d和 2 1d取材 ,行扫描电镜观察 ,比较对照组。结果 :4d后 ,松质骨面及孔内即有了细胞粘附生长 ,2 1d全部长满 ,有胶原纤维形成 ;对照组细胞没有长满。结论 :以MBC作为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抗原异种骨载体 成骨细胞 胶原 生物相容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测量CE角方法的建立及其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杰 赵黎 +3 位作者 颉强 宦怡 张劲松 王金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44-249,共6页
目的通过使用3DCT三维测量CE角,整体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程度。方法利用3DCT对34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进行患侧术后与健侧CE角的对比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2岁1月~4岁,平均2岁11月;右侧14例... 目的通过使用3DCT三维测量CE角,整体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程度。方法利用3DCT对34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进行患侧术后与健侧CE角的对比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2岁1月~4岁,平均2岁11月;右侧14例,左侧20例。利用3DCT确定股骨头中心点,以股骨头中心点c垂线为轴线,旋转骨盆从0o(前侧髋臼缘)至90o(外侧髋臼缘)至180o(后侧髋臼缘),取到不同角度的相应截面。CE角随髋臼缘每旋转10o测量一次。以CE角为y轴,旋转角度为x轴,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三维显示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并可以量化表示。结果0o~180o之间CE角由图表显示,并直接反映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外侧方CE角均值为27o,95%可信区间为26.2o~27.9o。观察者自身及观察者间的误差变化分别为0.24o~4.53o和0.36o~5.58o。结论本研究发现,三维测量CE角的方法,不但全面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与髋臼对位的稳定情况,还可以用于评价髋臼畸形的矫治效果,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杰 赵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54-357,共4页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PTHrP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及小鼠颅盖骨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黄鲁豫 胡蕴玉 +2 位作者 石晓鹏 陶惠人 毕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及其小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PTHrP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培养破骨细胞和小鼠颅盖骨培养体系,检测辛伐他汀作用8d后破细胞骨数目和培养上清钙的变化;...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体外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及其小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PTHrP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培养破骨细胞和小鼠颅盖骨培养体系,检测辛伐他汀作用8d后破细胞骨数目和培养上清钙的变化;检测小鼠颅盖骨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和钙含量,组织学观察小鼠颅盖骨形态学变化。结果:辛伐他汀体外可明显抑制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形成及培养上清钙的释放,辛伐他汀体外可增强小鼠颅盖骨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组织学观察到辛伐他汀使小鼠颅盖骨矿化增强。结论:辛伐他汀体外不仅可促进小鼠颅盖骨的成骨活性,并且可明显抑制PTHrP诱导小鼠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对骨吸收性疾病有着重要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破骨细胞 骨吸收 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