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式温热灌注对肿瘤血管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玮 万毅 +3 位作者 张洪新 曹晓明 刘毅勇 李文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60℃生理盐水经脉冲式灌注肝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其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37℃盐水组、60℃盐水连续灌注组及60℃生理盐水脉冲式灌注组),每组10只。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进行灌注,灌注... 目的探讨60℃生理盐水经脉冲式灌注肝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其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37℃盐水组、60℃盐水连续灌注组及60℃生理盐水脉冲式灌注组),每组10只。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进行灌注,灌注液为生理盐水(液量60ml),灌注过程中,测量60℃热灌注组肿瘤组织达43~45℃持续时间,灌注结束前5min,各组经导管推注1%伊文思蓝(EB)2ml/kg,灌注EB后置10min,取出肝脏用生理盐水灌注肝动脉冲洗血管中残留的EB。取小块正常肝组织、瘤组织,称重后,放入1ml甲酰胺液中,置于50℃恒温水浴箱60h,提取液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出620nm下的A值,从标准曲线上测出相应的EB含量,以反映该组织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结果灌注EB10min后,60℃脉冲式灌注组肿瘤组织EB含量(15.21±0.94)μg/100mg,与60℃连续灌注组(10.71±0.84)μg/100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37℃灌注组(3.42±0.87)μg/100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脉冲式灌注组正常组织EB含量(8.32±0.86)μg/100mg与60℃连续灌注组(7.59±0.65)μg/100m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37℃灌注组(2.68±0.73)μg/100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脉冲式灌注组肿瘤组织(43~45℃)持续时间为(12.3±3.3)min,与60℃连续灌注组的(5.7±2.5)min相比有差异(P<0.01)。结论60℃脉冲式灌注热疗可以增加肿瘤组织的血管渗透性,可能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介入热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管渗透性 脉冲式 热疗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热碘油栓塞对兔肝VX2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曹玮 段云友 +4 位作者 曹铁生 王执民 张洪新 吕发勤 刘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研究阿霉素热碘油栓塞治疗后兔肝VX2肿瘤及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3 0只荷瘤兔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采用 3 7℃生理盐水、3 7℃阿霉素碘油及 60℃阿霉素热碘油经兔肝动脉灌注治疗 ,1周后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研究阿霉素热碘油栓塞治疗后兔肝VX2肿瘤及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3 0只荷瘤兔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采用 3 7℃生理盐水、3 7℃阿霉素碘油及 60℃阿霉素热碘油经兔肝动脉灌注治疗 ,1周后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血供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应血管的多普勒参数进行比较。肝动脉及肿瘤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阿霉素热碘油灌注栓塞后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阻力指数增大 (P <0 .0 5 ) ,门静脉血流速度及内径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前 ,所有病灶能量及彩色多普勒均可检测出瘤内及瘤周较丰富血流信号 ,治疗后显示阿霉素热碘油组瘤内及瘤周血流信号均明显减弱 ,部分消失。结论 阿霉素热碘油栓塞可更有效地阻断兔肝VX2肿瘤供血 ,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该血流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检测 VX2 肝肿瘤 阿霉素 碘油 热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