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症状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秦海燕 王美青 袁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的疗效。方法:TMD疼痛患者61例,急性组28例(男11例,女17例);慢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记录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双侧颞肌前束(temporal anterior,TA)和咬肌(m assetermusc le,MM)牙... 目的:探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的疗效。方法:TMD疼痛患者61例,急性组28例(男11例,女17例);慢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记录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双侧颞肌前束(temporal anterior,TA)和咬肌(m assetermusc le,MM)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电位及最大紧咬时咬合接触情况。结果:(1)2组治疗后1月疼痛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差值及显效率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治疗后无论是急性组还是慢性组TA及MM最大紧咬电位症状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非症状侧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急性组TA和MM肌电不对称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肌电不对称指数TA慢性组明显高于急性组(P<0.05),而MM无明显差异(P>0.05)。(4)2组治疗前后左、右两侧咬合接触点数、以及咬合接触不对称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可以明显缓解TMD疼痛,但对急、慢性疼痛的缓解程度无明显差异。其机制可能与肌功能活动情况易于得到明显改善等生理学基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咬合板 肌电 咬合接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力对幼鼠牙本质中DSP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孔祥伟 曹猛 +1 位作者 丁寅 刘晓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力对牙齿发育过程的牙本质中DS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周龄雄性SD大鼠,建立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分别于加力后1、3、7、14、21d处死动物,取含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上颌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D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目的:探讨正畸力对牙齿发育过程的牙本质中DS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周龄雄性SD大鼠,建立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分别于加力后1、3、7、14、21d处死动物,取含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的上颌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D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牙冠部牙本质小管、前期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和牙根部成牙本质细胞DSP染色阳性。其中,牙尖部位的牙本质小管和前期牙本质呈强阳性染色,14d时达到高峰,21d时阳性染色有所减弱;根部成牙本质细胞在实验初期呈弱阳性染色,随时间的延长阳性染色逐渐增强。正常对照组DSP的表达明显弱于实验组。结论:对处于发育晚期的年轻恒牙施加适当的正畸力会促使成牙本质细胞进入活跃状态,牙本质中DSP表达上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牙本质的形成及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牙本质形成 牙本质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