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槽外科中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侯锐 胡开进 +4 位作者 姚小虎 王新木 刘桂才 周宏志 张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评价在牙槽外科中采用正海生物膜(一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患者应用正海生物膜进行治疗,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生物膜成活情况,颜色、质地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等,并进行统... 目的:评价在牙槽外科中采用正海生物膜(一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患者应用正海生物膜进行治疗,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生物膜成活情况,颜色、质地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生物膜全部成活,术后2周成活面积达(97.10±6.20)%;1个月生物膜收缩率为(9.68±11.16)%。受植床表面颜色多为粉红,质地柔软,瘢痕轻微;患者进食不受影响,未出现明显局部或全身反应。术前术后实验室检查项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正海生物膜治疗牙槽外科中常见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修复 口腔软组织 浅层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附44例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彦普 顾晓明 +2 位作者 彭品祥 刘宝林 商洪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各种正颌手术方法组合 ,为治疗这种畸形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随访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 1987~ 1999年用正颌外科治疗的 44例颌面部不对称性畸形患者 ,总结其临床疗效和经验。结果 :... 目的 :探讨治疗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各种正颌手术方法组合 ,为治疗这种畸形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随访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 1987~ 1999年用正颌外科治疗的 44例颌面部不对称性畸形患者 ,总结其临床疗效和经验。结果 :除一例患者偏颌畸形术后 1年复发外 ,其余患者均恢复了对称的面部形态、咀嚼功能、咬合关系和咬合平面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应根据患者不对称畸形的不同原因和部位制定相应的正颌治疗方案 ,选择不同的术式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不对称畸形 正颌外科 治疗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平阳霉素对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和病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薛振恂 张永宽 +3 位作者 毛天球 顾晓明 韩志辉 刘桂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 :分析影响平阳霉素对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和病理因素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从我院近 16年来接受平阳霉素化疗的病例中 ,筛选出接受平阳霉素治疗前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的病例共73例 ,按 WHO化疗疗效标准 ,分为有效组 (38... 目的 :分析影响平阳霉素对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和病理因素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从我院近 16年来接受平阳霉素化疗的病例中 ,筛选出接受平阳霉素治疗前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的病例共73例 ,按 WHO化疗疗效标准 ,分为有效组 (38例 )与无效组 (35例 )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肿瘤的生长部位、病理分级、生长方式、临床分期、平阳霉素的总剂量和给药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肿瘤的病理 级 级、生长部位、临床分期、平阳霉素的总剂量和给药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2两组病变的生长方式对化疗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 药物疗法 疗效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手术并发症的药物控制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宏志 胡开进 +2 位作者 秦瑞峰 孔亮 侯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索下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手术并发症的简便有效药物控制方案。方法:选取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复杂阻生且类型相似病例90例,分2次拔除。首次手术局麻药物中加入地塞米松5 mg,术后口服抗生素3 d;第2次手术时分组,首次出现中度肿胀或疼... 目的:探索下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手术并发症的简便有效药物控制方案。方法:选取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复杂阻生且类型相似病例90例,分2次拔除。首次手术局麻药物中加入地塞米松5 mg,术后口服抗生素3 d;第2次手术时分组,首次出现中度肿胀或疼痛等并发症者改为术前口服一次抗生素,首次轻度反应者不再使用地塞米松。比较2次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程度与拔牙难度、手术时间和药物应用方案相关,术前应用抗生素可以更为有效的控制并发症,放弃使用地塞米松后,出现较多肿胀和张口受限情况。结论:术前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可以有效控制复杂阻生牙术后并发症,药物应用方案应根据术前难度评估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智齿 牙拔除术 术后并发症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磊 孙沫逸 +3 位作者 杨耀武 程晓兵 侯锐 卢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ACC)的表达情况 ,探讨NT -3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以 3 2例ACC、7例正常腮腺及 3例腺泡细胞癌标本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T -3进行检测。结果 :NT -3在正常腮...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ACC)的表达情况 ,探讨NT -3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以 3 2例ACC、7例正常腮腺及 3例腺泡细胞癌标本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T -3进行检测。结果 :NT -3在正常腮腺的导管细胞表达为阳性 ;在腺泡细胞癌为阴性 ;在ACC病例中的阳性率为 93 .8% ( 3 0 /3 2 )。按病理学表现分组时 ,存在嗜神经现象组的NT -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 (P <0 .0 5 )。存在嗜神经现象组的大部分切片中神经束普遍较相应的正常腮腺组织或腺泡细胞癌密集 ,且有 4例ACC可见沿神经周分布的肿瘤细胞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远离神经者。结论 :NT -3可能作为ACC嗜神经侵袭的生物学标志。ACC中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合成水凝胶为载体建造可注射性软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维东 陈富林 +4 位作者 毛天球 顾晓明 李石保 陶凯 陈书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学原理,采用温度固化型合成水凝胶作为可注射用软骨的细胞载体,观察软骨的形成情况。方法:从兔耳中分离获取软骨细胞,将软骨细胞与水凝胶溶液混合,混合液的软骨细胞的浓度为50×106/ m l,注射于裸...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学原理,采用温度固化型合成水凝胶作为可注射用软骨的细胞载体,观察软骨的形成情况。方法:从兔耳中分离获取软骨细胞,将软骨细胞与水凝胶溶液混合,混合液的软骨细胞的浓度为50×106/ m l,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在室温下合成水凝胶由液态变为固态,包被软骨细胞于水凝胶体中。注射后4、8 周取材,通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软骨的形成情况。结果:注射后4 周在皮下形成稍硬的结节,8 周时形成的结节质地坚韧,切面色泽亮白。组织学观察,4 周标本中即有软骨形成,但不成熟,8 周标本中有成熟软骨形成,番红 O染色呈强阳性。结论:温度固化型合成水凝胶作为软骨细胞载体,可以通过注射的方法建造可注射性软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聚合物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反求与快速原型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晋龙 刘彦普 +3 位作者 商洪涛 薄斌 周丽斌 何黎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索应用反求与快速原型技术对下颌骨节段缺损进行功能性修复的方法。方法:6例下颌骨缺损畸形的患者,先行CT扫描获得颌面部影像数据,在计算机内进行三维重建;应用反求技术行缺损修复、设计修复体;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修复体模型,... 目的:探索应用反求与快速原型技术对下颌骨节段缺损进行功能性修复的方法。方法:6例下颌骨缺损畸形的患者,先行CT扫描获得颌面部影像数据,在计算机内进行三维重建;应用反求技术行缺损修复、设计修复体;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修复体模型,然后通过铸造获得钛修复体并植入体内。同时在修复体上设计义齿固位装置,其中1例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义齿修复。结果:手术过程快捷,伤口一期愈合,治疗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的面形双侧对称,余留牙咬合关系良好、稳定。平均随访4年以上,外形满意。结论:应用反求与快速原型技术对下颌骨缺损进行修复是恢复面部对称性、重建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求 快速成型 下颌骨缺损 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体即刻种植骨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卢丙仑 刘宝林 +1 位作者 洪咏龙 郭庆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了解即刻种植体的骨愈合过程,验证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方法:在12只犬下颌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内立即植入纯钛牙种植体,通过组织学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6、8、12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过程和种植体骨结合形成情况... 目的:了解即刻种植体的骨愈合过程,验证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方法:在12只犬下颌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内立即植入纯钛牙种植体,通过组织学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6、8、12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过程和种植体骨结合形成情况。结果:骨缺损区内血块首先机化,而后沿牙槽窝骨壁向中心方向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小于1mm骨缺损12周内可完全修复,种植体骨结合形成;1mm以上骨缺损则不能完全修复。结论: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和骨结合形成类似于拔牙创的愈合,大于1mm的骨缺损应争取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即刻种植 骨再生 骨愈合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糖胶原可吸收膜的体内埋植及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新木 董研 +1 位作者 张存宝 刘宝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研究几丁糖胶原膜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方法:在家兔背部肌肉内埋植几丁糖风干膜、几丁糖冻干膜、几丁糖胶原复合膜、混合膜及冻干膜。埋植术后1、2周、1、2、4、5月时取材,观察组织相容性;秤取膜材料植入前干重,术后1、2、3、4、5... 目的:研究几丁糖胶原膜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方法:在家兔背部肌肉内埋植几丁糖风干膜、几丁糖冻干膜、几丁糖胶原复合膜、混合膜及冻干膜。埋植术后1、2周、1、2、4、5月时取材,观察组织相容性;秤取膜材料植入前干重,术后1、2、3、4、5、6月时取出膜,计算膜的埋植降解率。结果:家兔背部植入区肌肉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膜材料在体内3个月时吸收率小于20%;植入后6个月,吸收达50%以上,膜基本破碎。结论:几丁糖胶原膜材料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在体内可保持完整3个月以上,其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能适宜作为引导骨再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糖 胶原 可吸收膜 组织相容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液表皮样癌1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强 李淑艳 顾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分析探讨粘液表皮样癌 (MEC)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集我院近 15年来有病理诊断的 MEC病例12 8例进行随访 ,根据 WHO(1991)涎腺肿瘤 TNM分期和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类 ,分析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9例单纯手术治疗 (其中 ... 目的 :分析探讨粘液表皮样癌 (MEC)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集我院近 15年来有病理诊断的 MEC病例12 8例进行随访 ,根据 WHO(1991)涎腺肿瘤 TNM分期和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类 ,分析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9例单纯手术治疗 (其中 2 7例联合根治术 ) ,2 6例加术后放疗 ,3例姑息治疗。随访到的 76例中按生存率法统计 5年存活率为 90 .7%。肿瘤复发与手术切缘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 ,5年内死亡的 5例均为临床 IV期的低分化型。结论 :对高分化 MEC进行局部扩大切除手术、对低分化的或临床 IV期的 ,特别是上颌的 MEC进行术后放疗均可以提高 5年存活率。鉴于 MEC存活 13年后仍有复发的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癌 涎腺肿瘤 TNM分期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陶瓷兔颅骨骨膜下埋植引导成骨定量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程晓兵 薛振恂 周树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通过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观察在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情况下,β-TCP陶瓷在皮质骨表面的引导成骨作用,并探讨其用于萎缩牙槽嵴重建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显微镜用测微尺测量新骨从骨表面长... 目的:通过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观察在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情况下,β-TCP陶瓷在皮质骨表面的引导成骨作用,并探讨其用于萎缩牙槽嵴重建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显微镜用测微尺测量新骨从骨表面长入材料内的高度,并和羟基磷灰石(HA)陶瓷对比。结果:经过两组对照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组新骨生长高度相差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质丢失 牙用陶瓷 骨膜下埋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山羊建立下颌骨曲线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丽斌 刘彦普 +4 位作者 赵晋龙 商洪涛 胡曼 陈本兰 Sekou Singare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用山羊建立下颌骨曲线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用山羊4只,通过自行研制的下颌牵张器经口外途径建立2种下颌骨弧形缺损(下颌角及下颌骨正中联合部)牵张修复的动物模型。术后第6天开始牵引,速率1mm... 目的:探讨用山羊建立下颌骨曲线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用山羊4只,通过自行研制的下颌牵张器经口外途径建立2种下颌骨弧形缺损(下颌角及下颌骨正中联合部)牵张修复的动物模型。术后第6天开始牵引,速率1mm/d,牵引25~34d。结果:4只山羊的下颌骨弧形缺损成功地通过牵张成骨被修复,牵张间隙内新骨生成确切。结论:山羊是一种较理想而经济的进行牵张成骨基础研究的实验动物,所建动物模型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动物模型 下颌骨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骨折加压与非加压内固定的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彦普 周树夏 +1 位作者 斯方杰 张海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观察加压固定和非加压固定下颌骨骨折的组织学愈合差异 ,对两种固定形式的临床应用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加压和非加压接骨板固定犬下颌骨骨折 ,对两种固定的组织学、X线特点进行观察。对 9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 ... 目的 :观察加压固定和非加压固定下颌骨骨折的组织学愈合差异 ,对两种固定形式的临床应用作出评价。方法 :采用加压和非加压接骨板固定犬下颌骨骨折 ,对两种固定的组织学、X线特点进行观察。对 9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 ,术后观察X线、咀嚼效率恢复和一般情况。结果 :加压接骨板固定的骨折愈合形式为一期愈合 ,而小钛板为传统的骨愈合形式 ;临床应用表明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愈合早期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下颌骨骨折良好的固定方式 ,小钛板使用方便 ,适应证广 ,加压接骨板固定骨折愈合快 ,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加压内固定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的EGFR表达及其异质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沫逸 刘宝林 +2 位作者 蒋月桂 吴军正 杨耀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 (MEC 1)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其异质性。方法 :采用鼠抗人EGFR1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 (FCM ) ,对MEC 1的EGFR的表达阳性率及其是否存在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 :经EGFRl... 目的 :探讨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 (MEC 1)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其异质性。方法 :采用鼠抗人EGFR1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 (FCM ) ,对MEC 1的EGFR的表达阳性率及其是否存在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 :经EGFRl单克隆抗体染色的MEC 1的细胞均为阳性 ,阳性率为10 0 %。相对荧光强度以平均峰值道数表示 ,为 8.0 0 6± 4.410。从FCM单参数直方图上可以观察到在MEC l细胞系中出现双峰 ,表明有EGFR表达的异质性细胞群存在。结论 :该细胞系是用FCM研究EGFR表达的良好实验模型。异质性表达的细胞是否为那些EGFR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 细胞系 EGFR 异质性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颌下腺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忠诚 司徒镇强 +4 位作者 刘斌 李莉莉 温德升 李洁 李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胚颌下腺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颌下腺细胞的功能、起源、发生及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FBS、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氢化可地松 (HC) ,观察细胞的生长特点。结果 :在含有 φ =2 %FBS、10ng... 目的 :研究人胚颌下腺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颌下腺细胞的功能、起源、发生及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FBS、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氢化可地松 (HC) ,观察细胞的生长特点。结果 :在含有 φ =2 %FBS、10ng/mlEGF、5 μg/ml胰岛素 (INS)及 5 μg/mlHC的DMEM培养基中上皮细胞生长最好 ,其它组上皮样细胞生长状态不佳。培养的细胞为圆形、三角形、多边形 ,细胞伸展良好。细胞传代后生长良好 ,形态并未发生改变。HE染色可见细胞为圆形 ,三角形 ,多边形 ,核蓝染 ,胞浆粉染。大多数细胞cytokeratin染色阳性 ,说明为上皮细胞 ,少数细胞CK18染色阳性 ,说明培养的细胞中含有一部分导管上皮细胞。结论 :含有 φ =2 %FBS、10ng/mlEGF、5 μg/mlINS及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颌下腺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成型及曲面设计技术治疗对称性颌骨畸形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彦普 龚振宇 +3 位作者 Singare.S 赵晋龙 何黎升 于擘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2-654,共3页
关键词 快速成型 曲面设计技术 治疗 对称性颌骨畸形 植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牙槽骨牵张成骨时牙齿移动速度与移动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燕 丁寅 +2 位作者 张明 付善民 束嫘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犬牙槽骨牵张成骨时牙齿移动速度与移动方式的变化规律。方法:犬10只,拔除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实验侧行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对照侧行传统正畸。加力2周后分别于保持0、1、2、4、6周时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及测... 目的:观察犬牙槽骨牵张成骨时牙齿移动速度与移动方式的变化规律。方法:犬10只,拔除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实验侧行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对照侧行传统正畸。加力2周后分别于保持0、1、2、4、6周时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及测量。结果:实验侧移动牙移动距离为(4.002±0.266)mm,对照侧为(1.154±0.155)mm,差异显著(P<0.001);实验侧移动牙远中倾斜(5.52±0.36)°,对照侧为(2.02±0.30)°,二者差异显著(P<0.001);实验侧支抗牙近中倾斜(1.24±0.36)°,对照侧为(0.92±0.33)°,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侧支抗牙垂直高度增加(0.45±0.22)mm,对照侧为(0.31±0.17)mm,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牙齿移动速度,同时牙齿倾斜度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 牵张成骨 牙齿移动速度 移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向内置式牵引器矫正下颌骨短小畸形 被引量:3
18
作者 薄斌 林小臻 +6 位作者 周雁麓 刘彦普 刘桂才 赵晋龙 何黎升 商洪涛 邓天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矫正下颌骨短小畸形结果。方法:下颌骨短小畸形2例。在下颌角部位截骨,以下颌角为中心将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上、下活动翼分别固定于升支和体部骨表面。术后第7天开始牵引,各牵引螺杆的牵引速度... 目的:观察应用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矫正下颌骨短小畸形结果。方法:下颌骨短小畸形2例。在下颌角部位截骨,以下颌角为中心将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上、下活动翼分别固定于升支和体部骨表面。术后第7天开始牵引,各牵引螺杆的牵引速度为0.5~1.0mm/d。待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体部长度恢复较为理想后停止牵引,固定牵引装置3个月。结果: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牵引,无并发症。牵引升支和体部长度均为15mm,下颌骨形态恢复理想。结论: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可以在二维方向对下颌骨短小畸形的患者进行下颌骨形态重建,可以作为治疗不同类型下颌骨短小畸形的优选牵引装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双向内置式牵引器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fadd基因cDNA的克隆和诱导舌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大庆 司徒镇强 +4 位作者 许彦鸣 曹云新 于翠娟 王成济 杨安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 :观察人 fadd基因对舌癌 (Tca 8113 )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用反转录PCR获取人fadd基因 ,将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和 pIRES2 EGFP中 ,脂质体法转染舌癌细胞 ,通过细胞计数、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等检测... 目的 :观察人 fadd基因对舌癌 (Tca 8113 )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用反转录PCR获取人fadd基因 ,将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和 pIRES2 EGFP中 ,脂质体法转染舌癌细胞 ,通过细胞计数、荧光显微镜及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等检测被转染细胞的生长及其凋亡状况。结果 :成功获取了人fadd基因。与对照组相比 ,在转染 1~ 3d内 ,fadd基因的表达导致舌癌细胞存活数目减少 ,大量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人 fadd基因可以诱导转染的舌癌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 克隆 舌癌 细胞凋亡 Fas相关死亡结构区蛋白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对人舌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雷德林 陈鹏 +2 位作者 孙沫逸 刘冰 马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 :观察体外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人舌癌Tca 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透射电镜观察法、流式细胞术 ,TRAP PCR ELISA法研究。结果 :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单用及... 目的 :观察体外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人舌癌Tca 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透射电镜观察法、流式细胞术 ,TRAP PCR ELISA法研究。结果 :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单用及合用对Tca 8113细胞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且以合用效果最强 ,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使Tca 8113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降低 ,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 ,抑制端粒酶活性且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对人舌癌Tca 8113细胞在体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平阳霉素 人舌癌Tca 8113细胞 MTT法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