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绞痛病史对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牟建军 冯绿竹 刘治全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45-347,共3页
对有和无心绞痛病史的的13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心绞痛病史组与有心绞痛组比较,心梗多发生于前壁(P<0.05),且前者合并糖尿病者较多(P<0.05);两组患者CPK峰值、LVEF... 对有和无心绞痛病史的的13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心绞痛病史组与有心绞痛组比较,心梗多发生于前壁(P<0.05),且前者合并糖尿病者较多(P<0.05);两组患者CPK峰值、LVEF值、早期并发症及再梗率、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提示无心绞痛病史的心肌梗塞与有心绞痛者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及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预后 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密达治疗心脑血管病及恶病质患者腹泻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谢小鲁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91-392,共2页
思密达治疗心脑血管病及恶病质患者腹泻的临床观察谢小鲁(西安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西安710061)非感染性腹泻在心脑血管病中并非少见,尤其在长时间不能经口进食及心衰晚期。以前要使其症状缓解较难,笔者应用思密达治疗得到较... 思密达治疗心脑血管病及恶病质患者腹泻的临床观察谢小鲁(西安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西安710061)非感染性腹泻在心脑血管病中并非少见,尤其在长时间不能经口进食及心衰晚期。以前要使其症状缓解较难,笔者应用思密达治疗得到较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恶病质 腹泻 药物疗法 思密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与AT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电生理对比观察
3
作者 兰燕平 杨鼎颐 崔长琮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用维拉帕米和ATP终止2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比较两药的有效性、电生理效应和副作用。结果显示:虽然两药主要作用于房室结,但两药复律方式、电生理效应有差异;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两药疗效相似(P>0.05),ATP复律快(P... 用维拉帕米和ATP终止2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比较两药的有效性、电生理效应和副作用。结果显示:虽然两药主要作用于房室结,但两药复律方式、电生理效应有差异;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两药疗效相似(P>0.05),ATP复律快(P<0.05)而维拉帕米复律过程平稳且复律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三磷酸腺苷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魏瑾 刘治全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5-16,48,共3页
为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有无免疫调节缺陷,用准确可靠的流式细胞计数仅测定了20例DCM患者及24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CD4及CD8淋巴细胞。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心功能相似,CD4淋巴细胞比较亦无显著差别,而DCM患者CD8细胞百分比明显... 为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有无免疫调节缺陷,用准确可靠的流式细胞计数仅测定了20例DCM患者及24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CD4及CD8淋巴细胞。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心功能相似,CD4淋巴细胞比较亦无显著差别,而DCM患者CD8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CHD患者。认为CD8淋巴细胞可能在DCM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病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量超负荷型及容量合并压力超负荷型心脏心肌胶原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封启明 刘治全 杨鼎颐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9-20,26,共3页
为研究容量超负荷型心脏病心肌胶原含量的改变,我们应用羟脯氨酸法,观察了19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右心耳心肌胶原含量的变化,并与5例健康意外死亡者作对照,结果表明:容量超负荷型心脏患者,无论是房间隔缺损还是空间... 为研究容量超负荷型心脏病心肌胶原含量的改变,我们应用羟脯氨酸法,观察了19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右心耳心肌胶原含量的变化,并与5例健康意外死亡者作对照,结果表明:容量超负荷型心脏患者,无论是房间隔缺损还是空间隔缺损,心肌胶原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显著降低,但当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后,心肌胶原含量则增多,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心肌胶原 容量起负荷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壁刺激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6
作者 郭映春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58-59,共2页
用胸壁刺激(CWS)检查对170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检出起搏器功能障碍者11例(6.5%)。起搏治疗后自身心律改善者32例(18.8%)、恶化者13例(7.9%)、稳定者125例(73.5%... 用胸壁刺激(CWS)检查对170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检出起搏器功能障碍者11例(6.5%)。起搏治疗后自身心律改善者32例(18.8%)、恶化者13例(7.9%)、稳定者125例(73.5%)。检出起搏器依赖者25例(14.7%),属高危病人,随访的重点。表明CWS检查是评价起搏器功能、揭示自身心律,筛选高危病人一项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胸壁刺激试验 起搏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性心脏病与备解素因子B遗传多态现象相关性的研究
7
作者 薛明战 刘治全 +2 位作者 袁祖贻 封启明 李学成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1-14,共4页
利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技术检测了66例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的备解素因子B(Bf)的遗传多态性,并与326例健康献血员作了比较。结果发现:DCM组的BfFF表型和Bf*F频率明显升高(x2分别为17.4和16.0,P<0.001),而BfSS... 利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技术检测了66例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的备解素因子B(Bf)的遗传多态性,并与326例健康献血员作了比较。结果发现:DCM组的BfFF表型和Bf*F频率明显升高(x2分别为17.4和16.0,P<0.001),而BfSS与Bf*S的频率则明显降低(x2分别为3.902和11.491,P<0.05);关联分析显示Bf的遗传多态性与DCM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这一结果提示BfFF和Bf*F可作为DCM的易感性标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 备解素因子B 遗传多态性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血压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颢 吕卓人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4-26,共3页
通过给予大鼠外源性哇巴因,观察其对血压的影响,并同地高辛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长期给予小剂量哇巴因可引起大鼠血压明显升高,而地高辛无此作用,间接证明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即是哇巴因而非地高辛,同时说明哇巴因是导致血压升高的... 通过给予大鼠外源性哇巴因,观察其对血压的影响,并同地高辛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长期给予小剂量哇巴因可引起大鼠血压明显升高,而地高辛无此作用,间接证明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即是哇巴因而非地高辛,同时说明哇巴因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而非其继发性的结果,并为哇巴因与高血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哇巴因-高血压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哇巴因 地高辛 高血压 大鼠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敏感性高血压病患者盐负荷后肾脏病理生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玉明 刘治全 +1 位作者 杨鼎颐 张芬茹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为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病患者盐负荷后的肾脏病理生理特征,观察了47例高血压病患者基础及盐负荷情况下的肾排钠反应、血浆肾素活性(PRA)、前列环素(PGI2)水平等的改变,以及盐负荷时静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对-氨... 为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病患者盐负荷后的肾脏病理生理特征,观察了47例高血压病患者基础及盐负荷情况下的肾排钠反应、血浆肾素活性(PRA)、前列环素(PGI2)水平等的改变,以及盐负荷时静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对-氨基马尿酸(PAH)及肾皮质有效血浆流量(ERPF)的影响。发现29例盐敏感者中有20例呈"增强型"肾排钠反应。另9例呈相对"低减型"肾排钠反应。盐敏感者基础排钠量及盐负荷后肾排钠总量均明显高于盐不敏感者。"低减型"排钠盐敏感者具有盐负荷后PRA不被抑制、肾排钠减少、ERPF无相应增加以及血压反应增强的特点。提示该型患者与"非调节型"的病理生理特征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盐敏感性 肾脏 病理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68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东琦 兰燕平 +5 位作者 崔长琮 付文 张全发 刘引会 刘维维 徐林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499-500,523,共3页
我院近年共完成经文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8例,其中单支病变37例(54.4%),双支病变22例(32.4%),三支病变9例(13.2%)。PTCA共扩张79处病变,A型病变39处(49.4%),B型病变30处(37.9%),C型病变10处(12.... 我院近年共完成经文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8例,其中单支病变37例(54.4%),双支病变22例(32.4%),三支病变9例(13.2%)。PTCA共扩张79处病变,A型病变39处(49.4%),B型病变30处(37.9%),C型病变10处(12.7%)。3例采用邓导丝技术,5例采用灌注球囊导管,8例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三例进行了冠状动脉内膜斑块定向切除术。PTCA的病倒成功率97.1%,病变成功率93.5%,本前平均狭窄(878±8.4)%,术后平均狭窄(14.1±46)%。1例死亡,无息性心肌梗塞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讨论了PTCA的适应症、影响成功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表明PTCA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家谱调查
11
作者 舒娟 刘淑媛 +2 位作者 祝家庆 陕桂香 杨鼎颐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48-249,共2页
观察了1例特发性QT延长综合征的家族,家族中11人有5例QT校正值延长。本文资料提示其发病机理可能与交感平衡及复极内在异常有关。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特发性 QT间期延长 治疗 综合征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离散度正常值和性别差异研究
12
作者 刘艳 郭映春 +7 位作者 马奕 吴军 徐琳 刘引会 刘维维 崔长琮 LiZhang G.MichaelVincent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7-29,57,共4页
报告504例健康成人同步12导心电图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的分析结果。①各参数的测量结果(x±s):QTd、矫正的QTd(QTcd)、QRS离散度(QRSd)、QT顶点的离散度(QTpd)、QRS起始早晚的离散度(OQTd)分别为:男性:48... 报告504例健康成人同步12导心电图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的分析结果。①各参数的测量结果(x±s):QTd、矫正的QTd(QTcd)、QRS离散度(QRSd)、QT顶点的离散度(QTpd)、QRS起始早晚的离散度(OQTd)分别为:男性:48±13、51±14、30±11、43±16、18±6(ms);女性:42±12、47±14、28±10、39±17、16±6(ms)。②性别差异:男性各参数离散度(QTd、QTcd、QRSd、QTPd、OQTd)及RR、QRS问期均大于女性,而QT、QTc、QTp间期却小于女性。③QT、QTd测量的可重复性受测量方法尤其是T波终点的确定方法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QT离散度 性别差异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分析
13
作者 舒娟 薛小临 +1 位作者 郭映春 崔长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2-54,共3页
测定了30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结果发现,二尖瓣脱垂组QTd、QTcd、JTd显著延长,说明心室肌复极有局部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理之一。QTd不... 测定了30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结果发现,二尖瓣脱垂组QTd、QTcd、JTd显著延长,说明心室肌复极有局部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机理之一。QTd不仅能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而且能指导临床用药,是一很好的临床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脱垂 室性心律失常 QT离散度 治疗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