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灰改性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景宏君 郭美蓉 +3 位作者 单俊伟 叶万军 高萌 崔源泉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8-2027,共10页
针对全取代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硅灰改性的方式,采用宏观力学性能试验,探究硅灰对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经验换算方... 针对全取代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硅灰改性的方式,采用宏观力学性能试验,探究硅灰对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经验换算方程,同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从微观角度阐述硅灰对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硅灰可以改善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掺量在10%附近,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优,建立的强度换算方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硅灰主要细化了混凝土的有害孔和多害孔,提升了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不同孔隙半径的积分面积与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定量关系主要为线性关系,有害孔为指数关系;硅灰掺入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后水化产物结构更加稳定,消耗了界面过渡区范围内的Ca(OH)_(2),生成的三维C-S-H凝胶和钙矾石作为骨架结构桥连了煤矸石粗骨料与砂浆基体,细化并减少了混凝土内部孔隙与微裂缝是混凝土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低掺量的硅灰将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提升后完全可以用于当地的大中修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 硅灰 力学性能 孔隙结构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量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粉末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研究
2
作者 索书武 沈继勇 +4 位作者 王鹏 郝贡欣 景宏君 李志刚 李海滨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19,共7页
以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粉末作为改性剂,干拌法制备PET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全自动车辙试验机、及弯曲疲劳试验机,系统地探究了PET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及水稳定性能,对比分析... 以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粉末作为改性剂,干拌法制备PET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全自动车辙试验机、及弯曲疲劳试验机,系统地探究了PET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及水稳定性能,对比分析PET粉末掺量变化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粉末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能,改善其低温抗裂性能。5.5%(质量分数,下同)PET掺量复合1.0%助粘剂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提高173.6%,弯拉破坏强度和弯拉破坏应变分别提高20.3%和22.9%,浸水残留稳定度与残留强度比与分别提高16.3%和7.9%,说明废旧PET粉末在道路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为废旧塑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高温稳定性能 低温抗裂性能 水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食用油再生沥青组成优化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东珀 韩华 +5 位作者 王莉 杨建 赵丹 景宏君 邹晓龙 张永飞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3,共7页
为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基于响应曲面法,以废食用油掺量、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掺量和剪切温度为自变量,设计了再生沥青的制备方案。通过基本性能和流变试验,分析了自变量对再生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再... 为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基于响应曲面法,以废食用油掺量、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掺量和剪切温度为自变量,设计了再生沥青的制备方案。通过基本性能和流变试验,分析了自变量对再生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再生沥青最佳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沥青的最佳优化组合为:废食用油掺量为8.4%,SBS改性沥青掺量为152%,剪切温度为166℃。再生沥青性能指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最大误差为4.5%,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随着再生沥青路面(RAP)混合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降低,高温稳定性能提高。相比于未掺废食用油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掺入废食用油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响应曲面法 再生沥青 废食用油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煤矸石级配设计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景宏君 张超伟 +5 位作者 高萌 丁仁红 李毅民 康明珂 周子涵 朱韶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为研究级配对水泥稳定煤矸石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陕西省榆林地区小保当煤矿煤矸石作为研究对象,以逐级填充法和K法为基础,根据7 d无侧限抗压强度(UCS)结果优选出适宜的煤矸石粗细集料比例,并确定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煤矸石集料的合理级... 为研究级配对水泥稳定煤矸石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陕西省榆林地区小保当煤矿煤矸石作为研究对象,以逐级填充法和K法为基础,根据7 d无侧限抗压强度(UCS)结果优选出适宜的煤矸石粗细集料比例,并确定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煤矸石集料的合理级配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劈裂强度(SS)、抗压回弹模量(CRM)、抗冻性能和收缩特性试验,并将所确定的级配的上限、中值和下限与规范推荐级配中值(GF)下制备的混合料的相关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煤矸石粗集料与细集料含量之比为40%~50%时,水泥稳定煤矸石形成骨架密实结构。水泥剂量为5%(质量分数)时,与GF级配试件相比,设计级配中值(TJ2)试件养护7、28、90 d的UCS分别提高38.03%、40.13%、34.93%(7 d UCS>3.0 MPa),养护28 d的耐冻系数提升30.13%,干缩系数减小35.85%。依所设计的级配制备的水泥稳定煤矸石的路用性能优于规范推荐级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配设计 骨架密实 煤矸石 力学性能 抗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胶粉/SBS改性沥青性能及机理研究
5
作者 徐强祥 张国平 +3 位作者 胡一红 杨法勇 赵琼阳 李志刚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针对现阶段常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剂价格高的现象,为实现降低SBS改性沥青的工程造价,在改善沥青性能和与有效循环利用废胶粉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脱硫胶粉(DCR)/SBS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储存稳定性能、抗老化性能等宏观性能... 针对现阶段常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剂价格高的现象,为实现降低SBS改性沥青的工程造价,在改善沥青性能和与有效循环利用废胶粉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脱硫胶粉(DCR)/SBS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储存稳定性能、抗老化性能等宏观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并评价了其形态特征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SBS和脱硫胶粉的加入改善了DCR/SB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储存稳定性、抗老化性能,脱硫胶粉与SBS改性剂均匀分散并相互交联,脱硫胶粉-SBS-沥青三相间界面模糊,同时,脱硫胶粉与SBS在沥青中为物理改性与化学反应共存。为后续废胶粉替代部分SBS改性剂在道路工程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脱硫胶粉 SBS改性沥青 复合改性 流变性能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秸秆生物炭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评价
6
作者 赵丹 索书武 +3 位作者 沈继勇 王鹏 李海滨 李志刚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86,共7页
秸秆生物炭(SC)是一种由秸秆废弃物制备的炭,将其应用于道路沥青路面,是农林废弃物在道路沥青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为秸秆废弃物在道路沥青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SC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 秸秆生物炭(SC)是一种由秸秆废弃物制备的炭,将其应用于道路沥青路面,是农林废弃物在道路沥青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为秸秆废弃物在道路沥青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SC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基本性能试验、高低温性能试验及抗老化性能试验,综合研究并分析了SC对SBS-SC复合改性沥青(SBS-SCMA)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SC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与沥青的接触面积,多孔结构易吸收沥青轻质组分。在SBS掺量为4%时,SC的最佳掺量为12%,此时SBS-SCMA的针入度、软化点、黏度、复数剪切模量、相位角均出现明显变化,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相对最佳;SC能够减小复合改性沥青在老化后的高温性能损失,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抗老化性;但其5℃延度下降,蠕变劲度模量S上升,蠕变速率m下降,说明SBS-SCMA低温性能受到SC的影响,该复合改性沥青更适用于温暖地区的沥青路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改性沥青 秸秆生物炭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生物炭复合改性沥青 流变性能 抗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海军 董丁明 +3 位作者 赵琪 叶万军 景宏君 董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8-215,230,共9页
为明确模块面板式加筋土路基在顶面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规律与机制,以延安市某加筋土路基工程为背景,开展动三轴试验,关注不同荷载强度下试样动应力、动应变等多项指标的演化趋势,同时搭建加筋土路基数值模型并完成计算,明确路基... 为明确模块面板式加筋土路基在顶面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规律与机制,以延安市某加筋土路基工程为背景,开展动三轴试验,关注不同荷载强度下试样动应力、动应变等多项指标的演化趋势,同时搭建加筋土路基数值模型并完成计算,明确路基水平沉降与面板侧向位移的潜在规律,进而探讨循环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工程的动力响应机制。认知如下:在循环荷载的参与下,累积轴向塑性应变随加载次数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即先快速增大,随后趋缓,最后稳定;塑性应变曲线形态不一,呈“宽胖型”与“陡峻型”并存的态势;Monismith模型和改进Monismith模型均可较好表达累积轴向塑性应变与循环次数的内在联系,但改进Monismith模型更为理想,动应力幅值越大,试样变形稳定所需加载次数越多;路基沉降和面板水平变形随着荷载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所据位置较为稳定,其中峰值路基沉降始终处于载荷外侧处,峰值水平变形则位于0.36~0.43 h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土工格栅 加筋土路基 力学行为 动三轴试验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硅灰改性煤矸石混凝土孔隙结构演变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少平 单俊伟 +5 位作者 刘小芹 郭美蓉 张雪宁 景宏君 高萌 陈少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62-3272,共11页
针对低温环境下煤矸石混凝土服役寿命短的问题,本文采用内掺硅灰(SF)的改性方法,对不同水胶比(0.45、0.35、0.25)和SF掺量(0%、5%、10%、15%,质量分数)的煤矸石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测试各组试件质量损失率、相对... 针对低温环境下煤矸石混凝土服役寿命短的问题,本文采用内掺硅灰(SF)的改性方法,对不同水胶比(0.45、0.35、0.25)和SF掺量(0%、5%、10%、15%,质量分数)的煤矸石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测试各组试件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孔隙结构分布,并分析冻融循环作用下孔隙结构演变对煤矸石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0次冻融循环后,煤矸石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由负转正,水胶比为0.25的试件逐渐发生碱-骨料反应,经75次冻融循环后,SF使相对动弹性模量提高了13.60%~62.98%,掺入SF可以改善煤矸石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及抑制碱-骨料破坏;在冻融过程中胶凝孔(r≤0.01μm)和细毛细孔(0.01μm<r≤0.05μm)逐渐转变为粗毛细孔(0.1μm<r≤10μm),粗毛细孔数量是决定冻融破坏是否发生的主要因素,SF掺入后延缓了粗毛细孔增加速率,提高了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建立了基于宏观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与细观尺度(不同孔径积分面积)的冻融损伤模型,考虑不同孔径的细观尺度冻融损伤模型同样适用于煤矸石混凝土,并且当水胶比为0.35、SF掺量为10%时,煤矸石混凝土可在西北地区低温环境下服役4 7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环境 煤矸石混凝土 硅灰改性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乙烯-乙烯改性抹灰砂浆早期干燥收缩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成文 邵立荣 +4 位作者 王金光 单俊伟 景宏君 郭美蓉 叶万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78-2787,共10页
为缓解抹灰砂浆的早期干燥收缩,本文采用醋酸乙烯-乙烯(VAE)改性抹灰砂浆,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VAE、水胶比、粉煤灰、重钙对水泥砂浆早期干燥收缩的影响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各因素对早期干燥收缩的影响程度,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从... 为缓解抹灰砂浆的早期干燥收缩,本文采用醋酸乙烯-乙烯(VAE)改性抹灰砂浆,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VAE、水胶比、粉煤灰、重钙对水泥砂浆早期干燥收缩的影响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各因素对早期干燥收缩的影响程度,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从细观尺度分析了VAE改性抹灰砂浆的孔隙结构分布。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砂浆早期干燥收缩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水胶比、VAE掺量、重钙掺量、粉煤灰掺量,并且最优组合为水胶比0.45、VAE掺量3%(质量分数,下同)、重钙掺量0%、粉煤灰掺量20%;VAE掺量在3%左右时,砂浆“三峰”峰值均有所降低,横向弛豫时间T_(2)谱积分面积最小,减少了有害孔和多害孔数量,此时砂浆孔结构分布均匀、形态复杂;VAE影响下砂浆的早期干燥收缩值与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呈负相关函数,孔隙尺寸分布越均匀,形态越复杂,砂浆抵抗早期干燥收缩性能越强;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水胶比、VAE掺量控制砂浆的早期干燥收缩,通过调节粉煤灰、重钙掺量控制成本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乙烯 抹灰砂浆 早期干燥收缩 核磁共振技术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混凝土静态抗压破坏机理及强度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景宏君 单俊伟 +3 位作者 李少平 郭美蓉 陈少杰 高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9-767,共9页
为厘清煤矸石混凝土静态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和破坏机理,采用试验研究与模型预测相结合的方式,揭示煤矸石混凝土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尺寸效应及水灰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剖析水灰比与抗压强度之间的数理关系,利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 为厘清煤矸石混凝土静态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和破坏机理,采用试验研究与模型预测相结合的方式,揭示煤矸石混凝土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尺寸效应及水灰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剖析水灰比与抗压强度之间的数理关系,利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预测煤矸石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煤矸石具有大多数黏土岩的特性,即干燥时强度良好,浸水后易发生崩解;煤矸石混凝土的破坏可分为3个阶段(裂缝生成阶段、裂缝发展扩大阶段、混凝土破坏阶段)、3种形态(粗骨料破坏、黏结破坏、水泥石破坏,且以粗骨料破坏为主);当水灰比由0.60降至0.25时,煤矸石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了2.67%~18.50%,满足C15、C20、C25、C304个强度等级;由于煤矸石物理性质差,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充斥大量微裂缝与孔洞,导致煤矸石混凝土尺寸效应强于普通混凝土;GM(1,1)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预测模型精度等级为1级。灰色理论可以有效预测煤矸石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煤矸石混凝土在实际应用前可采用灰色模型预测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混凝土 破坏过程 破坏机理 尺寸效应 GM(1 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美化涂层制备及其理化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景宏君 赵林飞 +3 位作者 贾广平 李东珀 丁孝妮 雷烨梵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6-1194,共9页
为减小坑槽修补后沥青路面与原路面的色差,提高路面整体协调性和驾驶安全性,选用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为基料,依次添加改性剂、颜填料、助剂和固化剂,制备一种新型沥青路面美化涂层。通过红外光谱试验、非等温差式扫描量热法,... 为减小坑槽修补后沥青路面与原路面的色差,提高路面整体协调性和驾驶安全性,选用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为基料,依次添加改性剂、颜填料、助剂和固化剂,制备一种新型沥青路面美化涂层。通过红外光谱试验、非等温差式扫描量热法,结合耐候性测试、黏温测试、热重试验及试验路测试对其理化特性和美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氧基硅烷(KH-570)曲线上的甲基和亚甲基的吸收峰、羰基上的碳氧双键与碳碳双键的吸收峰在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的红外光谱曲线中出现,氧基硅烷对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成功,丙烯酸树脂与环氧树脂成功接枝,固化剂将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消耗完全;复合树脂涂层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行为显示出复合树脂体系的转化率与温度和升温速率成正比;涂层的附着力、贮存稳定性、耐化学性及热力学性能良好,黏度满足规范要求;涂层能有效减小路面色差,美化效果良好。此美化涂层物理化学性能优异,在修复路面色差保证驾驶人安全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保护沥青面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红外光谱试验 热重分析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氯氧镁水泥集料及自融雪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锋 景宏君 +5 位作者 宋梅 艾涛 张胜利 刘骞 慕晓 葛磊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0-967,共8页
为提高蓄盐集料的缓释融雪性能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除冰能力,选用改性氯氧镁水泥作为蓄盐载体,通过改性处理、组成变化、压碎值、接触角以及电导率测试,筛选出防水性能优、抗压强度高、盐分缓释性能佳的的新型蓄盐集料;制备新型蓄盐集... 为提高蓄盐集料的缓释融雪性能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除冰能力,选用改性氯氧镁水泥作为蓄盐载体,通过改性处理、组成变化、压碎值、接触角以及电导率测试,筛选出防水性能优、抗压强度高、盐分缓释性能佳的的新型蓄盐集料;制备新型蓄盐集料替换细集料不同比率(0%,10%,15%,20%)的沥青混凝土,通过融雪盐缓释性能试验、冰点试验、融冰速率试验、融雪效果测试、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以及水稳定性测试,优选综合性能优良的蓄盐沥青混凝土。结果表明当蓄盐集料替换率为15%时,蓄盐沥青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符合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要求,沥青混凝土冰点为-5℃,融冰速率为352 g/(h·m~2),具有良好的除冰融雪性能。经5 a雨水量冲刷后,蓄盐沥青混凝土仍具有良好的盐分缓释效果,可实现蓄盐沥青混凝土融雪除冰功能的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镁水泥 缓释性 沥青混凝土 路用性能 除冰融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补充定额编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景宏君 康明珂 +3 位作者 孙长锋 李少平 叶万军 张延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260-9267,共8页
为了能有效控制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的造价,填补陕西省现行公路工程定额中的缺项,以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工程项目为依托,研究了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技术特点及施工工艺,合理划分补充定额子目,实测了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及人、... 为了能有效控制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的造价,填补陕西省现行公路工程定额中的缺项,以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工程项目为依托,研究了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技术特点及施工工艺,合理划分补充定额子目,实测了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及人、材、机的消耗量定额,运用拉依达准则和线性插值法识别并修正实测数据中的粗大误差,计算汇总,编制出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补充定额,并进行成果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编制的补充定额均处于合理水平,可作为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施工的计价依据。研究成果可为陕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水泥稳定煤矸石路面基层项目的预算定额编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稳定煤矸石 补充定额 拉依达准则 线性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间因素的加筋土应力-应变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传山 高海军 +2 位作者 景宏君 叶万军 陈斐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5,共8页
加筋土结构在工程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加筋材料的蠕变特性带来了很多的工程问题。当前虽然已有考虑加筋材料蠕变对加筋土变形影响的研究,但考虑的因素依旧不够全面,鉴于此进行了考虑筋土相对位移与时间因素的加筋复合材料应力应变... 加筋土结构在工程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加筋材料的蠕变特性带来了很多的工程问题。当前虽然已有考虑加筋材料蠕变对加筋土变形影响的研究,但考虑的因素依旧不够全面,鉴于此进行了考虑筋土相对位移与时间因素的加筋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推导。基于自洽理论推导了加筋复合材料中筋土微观应变比例关系的计算方法,并将该式应用到了考虑时间因素的加筋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当中,得出了加筋复合材料水平应变表达式,确定了影响变形发展速度和最终变形量的关键参数。随后选取一实例对该公式进行了规律分析。研究表明加筋材料和填料微观应变比值只与填料和加筋材料的泊松比、弹性模量和体积占比有关,且在性质相同的填料中埋入的加筋材料弹性模量越大,该比值越小;筋材的粘滞系数决定了应变的发展速度,参量(E 1+E 2)/E 1E 2和进入塑性变形时的应力水平共同决定了稳定后的变形值,因此在选择加筋材料时,应当进行蠕变试验选取参量较小的材料;加筋材料的蠕变对加筋体变形的影响非常显著,且水平应变主要产生在塑性变形阶段,其随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步放缓,最后趋于稳定,在设计选材及变形计算中应当尤为注意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加筋土 筋土相对位移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