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层螺钉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友生 庄子颖 +4 位作者 肇慧玲 魏焕卫 陈茁 吴阿龙 董晨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螺钉桩是一种新型可回收预制桩,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通过在桩侧表面增设螺纹结构,形同锯齿,可以改善传统桩土接触方式,能显著提升极限承载能力。为研究这种桩型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承载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 螺钉桩是一种新型可回收预制桩,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通过在桩侧表面增设螺纹结构,形同锯齿,可以改善传统桩土接触方式,能显著提升极限承载能力。为研究这种桩型的荷载传递机理与承载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螺钉桩和等截面桩在加载过程中的竖向承载特性及桩周土体位移特征,探索了螺纹段长度与螺纹间距对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钉桩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变化特征,极限承载力与桩身材料利用率均优于等截面桩;螺钉桩主要通过桩侧摩阻力传递上部荷载,桩侧阻力约为等截面桩的4.57倍,呈现端承摩擦桩的承载特性;螺钉桩桩侧表面独特的锯齿结构可以充分发挥桩周土体协同工作,以调动螺牙槽口内外侧土体间的抗剪力;增加螺纹段长度可以增大桩身侧面与土体间的齿状咬合区域,从而显著提升螺钉桩极限承载力和材料利用率;随着螺纹间距的增大,螺纹内外侧土体沉降差异变小,破坏方式发生变化。当距径比为0.75~1.0时,螺钉桩极限承载力与桩身材料利用率均取得较大值。研究成果可为螺钉桩基础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桩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极限承载力 材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度差异桩组合桩网结构路基承载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友生 李文杰 +3 位作者 张克钦 李龙 姚志刚 肇慧玲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刚度差异桩组合桩网结构路基因具有工后沉降小、经济效益好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铁道工程。与传统桩承结构路基相比,该结构桩土协同工作规律更为复杂,为研究其承载特性和土体沉降变化规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刚度差异桩组... 刚度差异桩组合桩网结构路基因具有工后沉降小、经济效益好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铁道工程。与传统桩承结构路基相比,该结构桩土协同工作规律更为复杂,为研究其承载特性和土体沉降变化规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刚度差异桩组合桩网结构路基在静力荷载下的桩身应力、桩土应力比、格栅应力、桩侧摩阻力和土体沉降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刚、柔性桩的承载力主要由侧摩阻力提供;刚性桩的桩土应力比随上部荷载增加呈先增长后稳定趋势,荷载在路基中沿中心桩体向边缘桩体传递,并沿路堤行车方向朝路堤横断面方向扩散;土工格栅和碎石加筋垫层共同工作,协调荷载进行再分配,均衡路基应力分布;路基中心排桩沿横断面方向的土体沉降近似呈盆状分布,刚性桩控制路基土体变形和沉降的性状明显优于柔性桩;选择性布置刚度较大长桩可减小路基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刚度差异桩 桩网结构 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槽单桩竖向承载影响参数分析
3
作者 邓友生 肇慧玲 +3 位作者 赵明华 刘晓明 姚志刚 庄子颖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112,共10页
螺槽桩是一种经济低碳的新型预制桩,通过桩侧特殊螺槽结构改善桩体承载性能.通过模型试验与有限元计算,分析螺槽桩与等截面桩荷载传递特性差异,引入材料利用率概念,探讨不同螺槽参数下桩体承载特性.结果表明:螺槽桩竖向沉降曲线呈缓变趋... 螺槽桩是一种经济低碳的新型预制桩,通过桩侧特殊螺槽结构改善桩体承载性能.通过模型试验与有限元计算,分析螺槽桩与等截面桩荷载传递特性差异,引入材料利用率概念,探讨不同螺槽参数下桩体承载特性.结果表明:螺槽桩竖向沉降曲线呈缓变趋势,其极限承载力为等截面桩的1.85倍,材料利用率为等截面桩的2.85倍;螺旋形槽体构造增大了桩-土接触面积,提升了侧阻力,螺槽端与桩端形成多点端阻承载模式增强端承力;增加螺槽内径桩体承载能力(提升了337.2%),然而材料利用率比下降了133.8%;存在最优螺槽间距使得材料高效利用,螺槽厚度与内径比大于1时会导致材料利用率降低;增大螺槽宽度可显著提升螺槽桩承载能力,但会导致材料利用率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桩基础 参数分析 承载力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底桩竖向承载特性及群桩效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邓友生 吴阿龙 +3 位作者 陈茁 庄子颖 肇慧玲 董晨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为探明扩底群桩竖向承载特性,采用扩底桩筏结构,开展单桩(扩径比分别为1.5、2.0、2.5、3.0)和桩筏(扩径比为2)基础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其荷载传递规律,并建立桩间距为3.75、4.00、4.50、5.00倍桩直径时扩底桩筏基础有限元模型,研究桩间距... 为探明扩底群桩竖向承载特性,采用扩底桩筏结构,开展单桩(扩径比分别为1.5、2.0、2.5、3.0)和桩筏(扩径比为2)基础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其荷载传递规律,并建立桩间距为3.75、4.00、4.50、5.00倍桩直径时扩底桩筏基础有限元模型,研究桩间距对群桩效应影响。结果表明:扩底单桩和扩底桩筏结构荷载沉降曲线均为缓变型;扩底桩极限承载力随扩径比增大而逐渐增大,扩径比2.5~3.0时极限承载力增幅变缓,建议扩底桩扩径比取2.5~3.0;由于桩土共同沉降,桩间土压缩,桩土作用更充分,扩底桩筏基础中心桩侧摩阻力荷载分担比比扩底单桩增大了17.71%;群桩效应系数随桩间距增大而逐渐增大,桩间距为4.5~5.0倍桩直径时群桩效应系数增幅较小,群桩效应较弱,建议扩底桩筏基础桩间距取值不小于4.5倍桩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底桩筏结构 模型试验 承载特性 群桩效应 扩径比 桩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邓友生 肇慧玲 +3 位作者 刘军勇 庄子颖 吴阿龙 陈茁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87-1994,共8页
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路用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小地基沉降而提高其承载性能。开展圆桩和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对比研究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基变形、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格栅应变及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桩网... 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路用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小地基沉降而提高其承载性能。开展圆桩和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对比研究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基变形、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格栅应变及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桩网复合地基中螺槽桩桩-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圆桩,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可减小路堤顶面沉降27.3%,显著提高桩网复合地基变形控制效果,且桩体材料用量仅为圆桩的52.1%。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在路基横断面及纵断面均能有效调节不均匀沉降,充分发挥加筋垫层柔性筏板效应。在路堤荷载下,螺槽桩较圆桩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显著,其荷载分担比上升11.8%,螺槽桩利用桩侧螺旋形槽体结构的多端承载特性及加筋垫层应力扩散效应叠加带动土体共同承载,增强桩-土-加筋垫层共同作用,大幅提高桩体材料利用率,减少原材料用量,促进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槽桩 复合地基 荷载分担比 模型试验 承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与随机场分析桩梁基础承载力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友生 张克钦 +3 位作者 李文杰 李龙 彭程谱 姚志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30,共7页
岩土体的参数在空间上随机分布,为能更好地反应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在桩基础承载力研究中考虑土体的不确定性,并建立具有重要工程价值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将基于随机场理论的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引入桩梁基础的研究中,采用数值方法建立桩梁... 岩土体的参数在空间上随机分布,为能更好地反应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在桩基础承载力研究中考虑土体的不确定性,并建立具有重要工程价值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将基于随机场理论的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引入桩梁基础的研究中,采用数值方法建立桩梁基础与群桩基础的二维随机有限元模型分析承载能力,并与模型试验结果验证。随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建立土体参数随机场图像与基础极限承载力之间的模型进行承载力预测,并基于预测模型研究不同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土体空间变异性的基础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随机结果均高于确定性分析;随机场下桩梁基础与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均为正态分布;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的基础承载力预测模型精度较高,且可以用于参数分析,基础承载力随着土体参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变异系数的增加而下降。随机条件下,桩梁基础的承载力高于群桩基础,可以充分发挥土体强度并抵御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承载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梁基础 空间变异性 随机场理论 卷积神经网络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下螺钉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邓友生 庄子颖 +2 位作者 董晨辉 陈茁 吴阿龙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1-580,共10页
为了研究桩身螺纹结构参数对竖向荷载下螺钉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开展室内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对比分析不同螺纹段长度、螺纹间距、螺纹内径、螺纹宽度与螺牙深度下的荷载沉降曲线与轴力分布曲线.结果表明:随着螺纹段长度的增加,螺钉桩... 为了研究桩身螺纹结构参数对竖向荷载下螺钉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开展室内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对比分析不同螺纹段长度、螺纹间距、螺纹内径、螺纹宽度与螺牙深度下的荷载沉降曲线与轴力分布曲线.结果表明:随着螺纹段长度的增加,螺钉桩极限承载力提升,变截面处轴向应力突变程度增加,建议长度取桩长的1/2~2/3;螺钉桩承载能力随螺纹间距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存在一个合适螺距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桩土间相互作用;改变螺钉桩变径比,将影响变截面处与桩端处土体端承作用,同时易引起螺纹段截面应力集中,建议取值0.7~0.8;螺纹宽度与螺牙深度的变化改变螺纹与土体的约束程度,进而影响其极限承载能力.螺纹宽度的变化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要大于螺牙深度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螺钉桩 竖向承载特性 模型实验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帽单桩竖向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友生 宋虔 +3 位作者 张克钦 李文杰 马二立 吴阿龙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2-477,共6页
利用等截面桩、方形帽桩和锥形帽桩3种单桩室内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了锥形帽桩的竖向承载能力,重点分析其桩顶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规律、桩侧摩阻力曲线和荷载分担比。结果表明,锥形帽桩的极限承载力最大,相较于等截面桩和方形帽桩... 利用等截面桩、方形帽桩和锥形帽桩3种单桩室内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了锥形帽桩的竖向承载能力,重点分析其桩顶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规律、桩侧摩阻力曲线和荷载分担比。结果表明,锥形帽桩的极限承载力最大,相较于等截面桩和方形帽桩,锥形帽桩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40.0%和16.7%;且锥形帽单桩的轴力分布更加均衡,其侧摩阻力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桩顶锥形桩帽的设置能改善桩体受力状态,减小负摩阻力影响,提高材料利用率;试验中锥形帽单桩的桩侧阻力占总承载力的比例约63.8%,相比等截面桩与方形帽桩相应值分别增加了128.3%和59.4%,其侧摩阻力在三种桩型中为最大,整体表现为摩擦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帽单桩 模型试验 竖向承载力 桩身轴力 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垫层下煤矸石桩网复合路基承载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邓友生 姚志刚 +3 位作者 冯爱林 李龙 孟丽青 肇慧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95-1905,共11页
为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将其取代部分传统细骨料制备煤矸石混凝土桩。开展了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加筋垫层下煤矸石桩网复合路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路堤顶面荷载-沉降关系、加筋垫层传荷能力和桩身应力的差异性。同时,建立有限元计算... 为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将其取代部分传统细骨料制备煤矸石混凝土桩。开展了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加筋垫层下煤矸石桩网复合路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路堤顶面荷载-沉降关系、加筋垫层传荷能力和桩身应力的差异性。同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不同加筋材料应力和变形规律,揭示土工格室应用于加筋垫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中,同土工格栅相比,土工格室加筋垫层显著减小路堤顶面沉降约29.71%。土工格室加筋垫层下桩顶和桩间处土压力衰减量分别约61.51%、56.35%,充分发挥了筏板效应和应力扩散效应。采用土工格室加筋垫层,路堤荷载能够被有效传递至煤矸石桩体,在路基中心处和沿路基横断方向桩身应力极值分别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垫层的1.78、1.80倍。土工格室和土工格栅应力分布规律分别呈“V”型和“U”型变化特征,且土工格室的应力最大值大于土工格栅。土工格室特有的蜂窝状结构对路堤填料产生侧向环箍和肋条摩阻力作用,通过自身张拉变形有效地扩散路堤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复合路基 煤矸石桩 土工格室 加筋垫层荷载传递 桩身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动荷载下桩网结构路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邓友生 李令涛 +3 位作者 彭程谱 李龙 刘俊聪 付云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49-2156,共8页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测试了桩网结构路基各部分在动静两种荷载下的桩-土应力、格栅拉力,研究了土拱效应的发展演化机制以及土工格栅拉膜效应的发展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桩-土应力以及格栅拉力的分布都是路基横截面方向上大于其纵向延伸方向...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测试了桩网结构路基各部分在动静两种荷载下的桩-土应力、格栅拉力,研究了土拱效应的发展演化机制以及土工格栅拉膜效应的发展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桩-土应力以及格栅拉力的分布都是路基横截面方向上大于其纵向延伸方向,这与路基的梯形截面设计相关;空间土拱效应要强于平面土拱效应,空间土拱效应的极限状态出现在桩-土应力比为3.8时,平面土拱效应的极限状态出现在桩-土应力比为2.2时;动荷载下土拱效应较静载有一定的衰减,且静载下土拱效应越强的部位在动载的下衰减程度越大,桩间土压力随振次的发展趋势类似N型,与桩顶土压力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结构路基 土拱效应 土工格栅 静动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分析盐沼区基桩承载力影响因素
11
作者 邓友生 张克钦 +3 位作者 冯忠居 张文 王正振 肇慧玲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依托青海省德香高速公路盐沼泽区域桥梁桩基工程,探究盐沼泽区基桩受不同腐蚀损伤对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桩长、桩径、腐蚀深度及剥落厚度对基桩竖向与水平承载力影响的响应模型,通过响应曲面图对两因素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依托青海省德香高速公路盐沼泽区域桥梁桩基工程,探究盐沼泽区基桩受不同腐蚀损伤对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桩长、桩径、腐蚀深度及剥落厚度对基桩竖向与水平承载力影响的响应模型,通过响应曲面图对两因素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建立的受腐蚀基桩承载力模型精确度较高;竖向承载力随桩长与桩径的增大、腐蚀深度与剥落厚度的减小而增加,水平承载力随桩径的增大与剥落厚度的减小而增加,随桩长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加;桩长较小时腐蚀深度对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剥落厚度的影响远大于腐蚀深度,工程中应重点关注水平腐蚀损伤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基桩 承载力 盐沼区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桥梁基础工程研究及应用进展
12
作者 邓友生 肇慧玲 +2 位作者 刘军勇 姚志刚 孟丽青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4,共9页
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跨海桥梁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桥梁基础工程作为决定桥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将面临着新挑战.针对现有跨海大桥基础工程理论与试验研究的不足,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跨海大桥基础类... 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跨海桥梁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桥梁基础工程作为决定桥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将面临着新挑战.针对现有跨海大桥基础工程理论与试验研究的不足,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跨海大桥基础类型及发展历程.首先,介绍了世界各地典型跨海大桥不同基础的结构形式;其次,对跨海大桥基础的抗震性能、波浪作用、承载性能、不良区域基础施工技术及设计、基础工程耐久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归纳,尤其是环境因素与地震耦合作用对其的影响,并指出跨海大桥基础工程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跨海大桥基础工程理论研究方向和设计及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桥梁工程 桩基础 复合基础 沉箱 强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列车荷载耦合作用下桩网复合路基动力响应
13
作者 邓友生 张克钦 +3 位作者 李辉 李文杰 肇慧玲 马二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2,共8页
[目的]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地震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下的桩网复合路基动力响应问题。[方法]以京沪高速铁路上铺设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轨... [目的]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地震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下的桩网复合路基动力响应问题。[方法]以京沪高速铁路上铺设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轨道-桩网复合路基模型,通过子程序施加列车移动荷载与地震波,分析其轨道振动、动应力传递、桩体受力及行车安全性。[结果及结论]当列车运行速度较高时,列车与地震的共振效应明显,峰值加速度对于轨道的竖向振动影响较小。地基的动应力幅值主要由地震作用控制,地基表面的动土应力会出现突变增大的情况。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桩土动应力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工格栅的拉应力逐渐增加,并在到达土工格栅边缘时变为负值。桩体轴力与弯矩幅值随着峰值加速度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越靠近土工格栅边缘的桩体受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越小。列车在行驶中的脱轨系数受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较小,但受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较大,在地震中可通过降低列车运行速度来提升行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桩网复合路基 列车荷载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桩-土工格室复合路基承载特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友生 冯爱林 +3 位作者 杨敏 杨彪 姚志刚 李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3-841,共9页
为了研究煤矸石桩-土工格室复合路基的承载性能,以煤矸石桩、土工格室及格栅分别作为竖向、水平向加筋体,开展静载试验,分析土工格室和格栅拉伸应力、桩体轴向应力以及桩顶与桩间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施加到第8级荷载时,相... 为了研究煤矸石桩-土工格室复合路基的承载性能,以煤矸石桩、土工格室及格栅分别作为竖向、水平向加筋体,开展静载试验,分析土工格室和格栅拉伸应力、桩体轴向应力以及桩顶与桩间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施加到第8级荷载时,相较于土工格栅,土工格室上的拉应力增大67.93%,格室组中心桩与边桩中性点应力分别增大78.22%、30.95%,中性点对应截面位于桩体中部距桩顶约50 cm处;加筋垫层下方格室组的桩土应力比与格栅组相比,路基中部增大13.68%,路基边缘部分增大12.40%~13.49%,整体增大13.19%.煤矸石桩-土工格室复合结构能够有效地将荷载由桩身传递至基底;土工格室加筋垫层均匀地将荷载横向传递至加筋体,削弱桩土间的土拱效应,土工格室与垫层构成的柔性筏板效应更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室 煤矸石桩 承载机理 柔性筏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友生 李文杰 +3 位作者 孟丽青 张克钦 宋虔 马二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63,共4页
为满足桥梁工程中桥面板材料轻质高强的市场需求,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粒径不大于8 mm的粗骨料,制成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具有力学性能佳、材料自重轻、早期收缩小和造价较低等特点。首先阐述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 为满足桥梁工程中桥面板材料轻质高强的市场需求,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粒径不大于8 mm的粗骨料,制成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具有力学性能佳、材料自重轻、早期收缩小和造价较低等特点。首先阐述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及各掺合料对其性能的影响,其次分析其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和高温性能,最后展示了其在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的工程应用状态,并提出了其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力学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形抗滑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友生 杨彪 +4 位作者 王一雄 彭程谱 李龙 孟丽青 王栋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1-688,共8页
针对拱形抗滑结构治理黄土地区滑坡的适用性,通过3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拱形抗滑结构的桩后土压力、桩顶位移、桩身弯矩及连梁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3种工况下抗滑桩桩后土压力基本一致,呈三角形分布;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基本相... 针对拱形抗滑结构治理黄土地区滑坡的适用性,通过3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拱形抗滑结构的桩后土压力、桩顶位移、桩身弯矩及连梁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3种工况下抗滑桩桩后土压力基本一致,呈三角形分布;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直线形布置的抗滑桩桩顶切向位移几乎为0,桩顶法向位移最大值为13.56 mm;当采用钢管混凝土桩拱形布置时,桩顶切向位移为1.41 mm,桩顶法向位移为2.65 mm;当采用竹管混凝土拱形布置作为临时救灾抗滑支护结构时,桩顶切向位移为1.55 mm,桩顶法向位移为2.81 mm;采用拱形抗滑结构对桩顶水平位移有较好的约束作用,同时还可改善桩身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形抗滑结构 混凝土桩 桩身弯矩 桩顶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混凝土承载特性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邓友生 王倩 +1 位作者 彭程谱 刘俊聪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4,共4页
针对废橡胶处理难的问题,提出将其掺入混凝土中,既解决了这一难题,又改善了混凝土的部分工作性能。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首先阐述了橡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机理,并且根据自身特点指出强度提升方法;其次介绍了橡胶的加入对混凝土抗震... 针对废橡胶处理难的问题,提出将其掺入混凝土中,既解决了这一难题,又改善了混凝土的部分工作性能。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首先阐述了橡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机理,并且根据自身特点指出强度提升方法;其次介绍了橡胶的加入对混凝土抗震、抗裂等性能的改善;最后指出其研究方向和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 承载性能 改性处理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管桩基坑支护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友生 付云博 +2 位作者 叶建军 彭程谱 李令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为研究参数不确定性对支护桩可靠度指标的影响,以桩顶容许位移和极限承载力作为毛竹管支护桩使用功能的判定标准,利用中心点法推导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对齿状竹桩与直排竹桩支护体系桩顶位移参... 为研究参数不确定性对支护桩可靠度指标的影响,以桩顶容许位移和极限承载力作为毛竹管支护桩使用功能的判定标准,利用中心点法推导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对齿状竹桩与直排竹桩支护体系桩顶位移参数进行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桩顶位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可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线性表达;桩顶容许位移与计算位移的变异系数对毛竹管桩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呈负相关,在低变异性下影响较为显著,转折点为0.2,影响程度随着变量不确定性增加而降低;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齿状排桩较直排桩有更优的可靠度,随着桩顶计算位移与容许位移的变异性增加,二者可靠度指标差异性逐渐减小;毛竹管桩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随极限位移与容许位移比不确定性的减小而增大。桩顶设计位移定量时,为满足目标可靠度,可适当提高极限位移与容许位移比或降低其变异性来满足支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管桩 可靠度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齿状排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