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6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映射图像驱动的机械传动系统多部件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1
作者 樊红卫 张腾 +3 位作者 胥皓文 李青山 陈步冉 李鹏飞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1-211,共11页
为实现低转速、弱故障和少测点下机械传动系统轴承、转子和齿轮多部件智能故障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振动映射灰度纹理图像和多尺度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传统灰度图像进行鲁棒局部二值化(robust local binary pat... 为实现低转速、弱故障和少测点下机械传动系统轴承、转子和齿轮多部件智能故障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振动映射灰度纹理图像和多尺度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传统灰度图像进行鲁棒局部二值化(robust local binary pattern,RLBP)得到特征增强的灰度纹理图像。基于标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通过添加批归一化、多尺度卷积和简化全连接层,构建了多尺度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lightweight CNN,MSLCNN)模型。设计了700 r/min下单测点故障诊断试验,模拟了轴承、转子和齿轮的7种典型故障。研究表明,所提故障诊断方法的模型参数量为0.30 M,浮点运算次数为127.22 M,模型大小为1.17 MB,平均诊断准确率为98.42%,为数据驱动基于深度学习的机械传动系统多部件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系统 故障诊断 灰度纹理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
2
作者 芮智刚 《农村科学实验》 2017年第7期80-80,75,共2页
本文分析了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生入学教育重要性,结合实际工作,说明了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法和方法。
关键词 新生 入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机械工程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3
作者 李巨远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第1期45-46,共2页
机械工程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项重要产业。我国机械工程专业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比较靠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需要朝着精密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机械工程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分配原理的煤矿机械冲击行为研究及装置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柴蓉霞 姜潇远 +3 位作者 王秦生 于正洋 龙雪 刘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4-1596,共13页
为研究煤矿机械服役过程中的冲击损伤行为,以球形冲击物水平冲击金属矩形板料为例,获取冲击过程能量分配关系,结合实际冲击环境,设计并搭建气动水平冲击实验系统,获取不同气压下板料的冲击行为。通过仿真和实验,对理论计算得出的变形量... 为研究煤矿机械服役过程中的冲击损伤行为,以球形冲击物水平冲击金属矩形板料为例,获取冲击过程能量分配关系,结合实际冲击环境,设计并搭建气动水平冲击实验系统,获取不同气压下板料的冲击行为。通过仿真和实验,对理论计算得出的变形量和加速度进行验证,并运用多项式拟合方式优化输出参数加速度。将计算、实验和仿真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冲击过程中冲击物动能主要被材料塑性变形、运动动能和碰撞损失耗散,当被冲击板料中心区域发生断裂时,板料塑性变形和碰撞损失的能量耗散会减小。优化后的冲击过程能量分配关系的理论、实验和仿真结果吻合较好,最大偏差不超过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机械 冲击行为 能量分配 装置设计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随机采样方法与牛顿-拉夫逊迭代方法的钻锚机器人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雷孟宇 张旭辉 +6 位作者 杨文娟 万继成 董征 杜昱阳 陈鑫 黄梦瑶 田琛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6-456,共11页
钻锚机器人机械臂逆运动学精确求解是实现煤矿巷道自动支护的关键,针对钻锚机器人机械臂这种非传统结构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存在精度低、实时性差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难以收敛的难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蒙特卡洛随机采样方法和牛顿-拉夫... 钻锚机器人机械臂逆运动学精确求解是实现煤矿巷道自动支护的关键,针对钻锚机器人机械臂这种非传统结构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存在精度低、实时性差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难以收敛的难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蒙特卡洛随机采样方法和牛顿-拉夫逊迭代方法的非传统结构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首先,根据钻锚机器人机械臂结构构建运动学模型,建立各个关节坐标系,利用坐标系转换关系实现机械臂正运动学求解;其次,基于蒙特卡洛随机采样方法计算机械臂运动空间,设定步长将运动空间轮廓外接立方体分割为若干个小立方体,构建小立方体内空间点的三维坐标和对应关节变量与小立方体的映射关系,根据给定的目标空间点对应的转换矩阵,通过索引函数确定其对应的小立方体,计算立方体内与目标空间点误差最小的点,将它对应的关节变量值作为初始值;最后,引入牛顿-拉夫逊迭代方法,利用多元函数迭代公式确定各关节变量的变化量,循环往复实现非传统结构机械臂逆运动学的求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随机初始值的牛顿-拉夫逊迭代方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所提方法计算结果对应的平均角度误差分别降低了64.98%和57.34%,平均耗时分别降低了35.90%和22.33%,求解精度和时效性均有所改善,验证了所提融合蒙特卡洛随机采样方法与牛顿-拉夫逊迭代方法针对非传统结构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空间 蒙特卡洛 牛顿-拉夫逊迭代 运动学分析 索引函数 关节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靠性驱动下的机械元动作单元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振动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葛红玉 王拓 +1 位作者 杨满芝 张传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1-196,201,共7页
机械元动作装配单元可靠性是整机功能可靠性的重要构成,元动作单元工作过程中振动异常是导致其故障频发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振动控制策略对降低元动作单元运行故障、提高单元可靠性和整机性能具有良好的工程意义。结合主动控制... 机械元动作装配单元可靠性是整机功能可靠性的重要构成,元动作单元工作过程中振动异常是导致其故障频发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振动控制策略对降低元动作单元运行故障、提高单元可靠性和整机性能具有良好的工程意义。结合主动控制思想采用简易、精准的作动装置建立了一种智能的振动控制系统。为了提升控制系统中智能位移作动器的进给精度,设计了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控制系统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下的系统响应具有极低的超调量、较少调整时间和趋于零的稳态误差。此项研究为提高机械产品使用可靠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振动控制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元动作单元 振动主动控制 智能位移作动器 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曹现刚 段雍 +8 位作者 王国法 赵江滨 任怀伟 赵福媛 杨鑫 张鑫媛 樊红卫 薛旭升 李曼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4-714,共21页
近年来,随着煤矿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技术作为实现煤矿设备运行健康状态智能感知、智能识别和维护决策,保障煤矿设备高效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煤矿仍然以事后维... 近年来,随着煤矿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技术作为实现煤矿设备运行健康状态智能感知、智能识别和维护决策,保障煤矿设备高效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煤矿仍然以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等方式为主,难以满足煤矿设备的高可靠性需求。基于此,综述了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的研究进展以推动其在煤矿的应用,阐释了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内涵,给出了煤矿设备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总框架。从煤矿设备大数据管理方法、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智能维护决策方法4个方面分析了煤矿设备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方法研究现状。在煤矿设备大数据管理方面,总结了煤矿设备多源信息感知、大数据清洗、大数据集成及存储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对比了相关方法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现阶段煤矿设备大数据管理存在的挑战。在煤矿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方面,从煤矿设备监测信号特征提取、健康状态等级划分、健康状态评估模型构建3个方面出发探讨了煤矿设备健康状态评估关键方法最新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该领域面临的难题。在煤矿设备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面,分析了统计模型方法、物理模型方法和数据驱动方法在煤矿设备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上的优缺点,指出了煤矿设备剩余使用寿命方法存在的问题。在煤矿设备智能维护决策方面,明确了煤矿设备预测性维护决策主要步骤,对比分析了煤矿设备智能维护方法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优缺点,归纳了现阶段煤矿设备智能维护方法研究的不足。结合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要求,从煤矿设备大数据管理方法、时变工况下设备健康评估方法、多因素影响下设备剩余使用寿命方法、煤矿设备多目标智能维护决策方法、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算法集成及系统开发等方面对煤矿设备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提出了展望,指明了煤矿设备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关键理论、方法的研究方向,为提升煤矿设备健康管理及智能维护水平,促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设备 大数据管理 健康状态评估 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智能维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水系锌离子电池PANI包覆钒化合物阴极材料 被引量:2
8
作者 鲁杰 杜娴 +4 位作者 师玉璞 李卓 曹娜 杜珣涛 杜慧玲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3,共12页
具有多种晶体结构的钒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水系锌离子电池阴极材料,但由于钒化合物锌离子扩散缓慢,结构稳定性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简单一步水热法设计合成了Mn(VO3)2-NaV8O20异质结纳米带,并... 具有多种晶体结构的钒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水系锌离子电池阴极材料,但由于钒化合物锌离子扩散缓慢,结构稳定性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简单一步水热法设计合成了Mn(VO3)2-NaV8O20异质结纳米带,并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将聚苯胺(PANI)薄膜包覆在纳米带表面,制备出Mn(VO3)2-NaV8O20@PANI(PMNVO)复合材料,在两种策略协同作用下,实现了高效离子-电子协同传输,获得了高锌离子传输速率、高储锌性能、晶体结构稳定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阴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晶体间的异质结界面增强了锌的电荷转移动力学,改善了锌的扩散动力学,纳米带形貌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此外,与PANI复合,材料导电性增强,晶体结构更稳定,使得PMNVO具有优异的储锌性能及电化学动力。具体测试结果为,当PMNVO的电流密度为0.2 A/g时,比容量为417.6 mAh/g;在1 A/g下,初始比容量为360.3 mAh/g,2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1.0%;在8 A/g下,初始比容量为189.3 mAh/g,30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9.3%,倍率性能优异且循环寿命较长;表观扩散系数为4.97×10^(-11)~1.87×10^(-10)cm^(2)/s,电化学动力学良好。本文为AZIBs阴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基阴极 异质结 聚苯胺包覆 水系锌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毛清华 翟姣 +2 位作者 胡鑫 苏毅楠 薛旭升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7-1361,共15页
为解决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尺度多变、危险区域动态变化等因素导致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时,视频AI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RSCA-YOLOv8s与危险区域自动划分的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智能识别方法。针对综采工作面人员识别准确... 为解决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尺度多变、危险区域动态变化等因素导致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时,视频AI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RSCA-YOLOv8s与危险区域自动划分的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智能识别方法。针对综采工作面人员识别准确率低问题,在YOLOv8s模型基础上引入RFAConv-SE(Squeeze-and-Excitation with Receptive-Field Attention Convolution)与CCNet(Criss-Cross Attention Network)注意力模块提高复杂背景图像中模型对全局及上下文信息的捕获能力,C2f模块融合Res2Net网络提高模型的多尺度和小目标人员特征提取能力,通过改进的SPCASFF(Adaptive Structure Feature Fusion with Sub-Pixel Convolution layer)模块提升模型对多尺度人员特征的自适应融合能力。针对综采工作面摄像头跟随液压支架动态变化导致危险区域在视场范围内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护帮板、挡煤板标志性目标关键特征点提取的危险区域自动划分方法。针对危险区域不规则变化与基于重叠度的判断方法参数设置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射线法判断人员与危险区域像素坐标位置关系的人员入侵危险区域精准识别方法。通过消融试验、RSCA-YOLOv8s与YOLOv5s、YOLOv8-SPDConv等方法对比试验,以及综采工作面7组多场景危险区域自动划分与5组人员入侵危险区域识别试验测试,结果表明:RSCA-YOLOv8s的人员识别方法准确率更高,达到了97.2%,相较基线模型mAP@0.5提高了1.1%,mAP@0.5:0.95提高了2.5%,对小目标人员具有更准确的识别能力和更高的识别精度;该方法危险区域自动划分的平均准确率为97.285%,人员入侵危险区域的判别准确率为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人员入侵 危险区域 多尺度目标 YOLOv8s 区域自动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感知增强的煤矿井下视觉SLAM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牟琦 梁鑫 +2 位作者 郭媛婕 王煜豪 李占利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42,共12页
【目的】煤矿井下普遍存在低照度、弱纹理和结构化的特征退化场景,导致视觉SLAM(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系统面临有效特征不足或误匹配率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定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边缘... 【目的】煤矿井下普遍存在低照度、弱纹理和结构化的特征退化场景,导致视觉SLAM(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系统面临有效特征不足或误匹配率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定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边缘感知增强的视觉SLAM方法。首先,构建了边缘感知约束的低光图像增强模块。通过自适应尺度的梯度域引导滤波器优化Retinex算法,以获得纹理清晰光照均匀的图像,从而显著提升了在低光照和不均匀光照条件下特征提取性能。其次,在视觉里程计中构建了边缘感知增强的特征提取和匹配模块,通过点线特征融合策略有效增强了弱纹理和结构化场景中特征的可检测性和匹配准确性。具体使用边缘绘制线特征提取算法(edge drawing lines,EDLines)提取线特征,定向FAST和旋转BRIEF点特征提取算法(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ORB)提取点特征,并利用基于网格运动统计(grid-based motion statistics,GMS)和比值测试匹配算法进行精确匹配。最后,将该方法与ORB-SLAM2、ORB-SLAM3在TUM数据集和煤矿井下实景数据集上进行了全面实验验证,涵盖图像增强、特征匹配和定位等多个环节。【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在TUM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与ORB-SLAM2相比,绝对轨迹误差、相对轨迹误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4%~38.46%、8.62%~50%;与ORB-SLAM3相比,绝对轨迹误差、相对轨迹误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0~61.68%、3.63%~47.05%。(2)在煤矿井下实景实验中,所提方法的定位轨迹更接近于相机运动参考轨迹。(3)有效提高了视觉SLAM在煤矿井下特征退化场景中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为视觉SLAM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研究面向井下特征退化场景的视觉SLAM方法,对于推动煤矿井下移动式装备机器人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SLAM 特征退化 边缘感知 图像增强 点线特征融合 TUM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景非均质图像去雾与增强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旭辉 解彦彬 +6 位作者 杨文娟 张超 万继成 董征 王彦群 蒋杰 李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256,共12页
【目的】针对煤矿井下采掘作业中采煤和除尘活动引发尘雾分布不均及复杂光照条件,导致视频图像模糊不清、信息量和细节丢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井下采掘工作场景非均质图像去雾与增强技术。【方法】首先对雾图进行区域分割,计算不同亮度... 【目的】针对煤矿井下采掘作业中采煤和除尘活动引发尘雾分布不均及复杂光照条件,导致视频图像模糊不清、信息量和细节丢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井下采掘工作场景非均质图像去雾与增强技术。【方法】首先对雾图进行区域分割,计算不同亮度区域的全局暗通道环境光均值,并与通过自适应伽马矫正和多尺度高斯滤波得到的局部亮通道环境光进行加权融合,以获得精确的环境光估计。为了保证图像细节的同时实现自然去雾效果,采用多尺度融合矫正技术处理透射图,并利用联合双边滤波得到精细化的透射图,结合大气散射模型,实现尘雾图像的清晰化。针对去雾后的图像整体较暗且对比度不足,进一步采用修正白平衡处理,将图像转换到HSV空间,提出自适应饱和度矫正和改进对比度增强算法,并结合拉普拉斯锐化提升图像的细节和对比度。【结果和结论】通过选取DCP、MRP、OSFD、MF-LIME、CEEF 5种算法处理真实典型的场景图像,并采用多项指标与本研究算法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新颖优秀算法的最优指标对比,提出算法相比CEEF在平均梯度的平均提升约为两倍,提升了图像的清晰度;相比MRP的信息熵平均降低约为1%,保留了更多图像信息;相比OSFD的标准差平均提升约为6%,改善了图像对比度;相比CEEF的FADE平均降低约为23%,能更有效地降低尘雾密度且运行速度较快,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景中模糊图像的视觉效果和图像质量,增强了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割 暗亮通道融合 对比度增强 修正白平衡 自适应饱和度矫正 采掘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间煤柱掘支机器人集群数字孪生系统高效虚实同步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清华 司马俊雷 +5 位作者 马宏伟 王川伟 陈彦璋 郭文瑾 崔闻达 成佳帅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8-238,共11页
【目的】针对面间煤柱掘支机器人集群虚拟模型数据量大、数据传输异常等导致虚实同步效果不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轻量化与轨迹预测-修正模型的数字孪生掘支机器人集群高效虚实同步方法。【方法】定义了配合依赖顶点的概念,通... 【目的】针对面间煤柱掘支机器人集群虚拟模型数据量大、数据传输异常等导致虚实同步效果不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轻量化与轨迹预测-修正模型的数字孪生掘支机器人集群高效虚实同步方法。【方法】定义了配合依赖顶点的概念,通过引入配合依赖顶点坍缩影响因子来改进二次误差度量算法,约束装配体三维模型轻量化过程使其保持各构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减小三维模型数据规模;建立了掘支机器人集群轨迹预测-修正模型,基于Self-Attention-LSTM轨迹预测算法预测孪生机器人集群的运动轨迹,结合二次插值法实时修正预测轨迹,保证虚拟模型与物理装备虚实同步的时空一致性。并构建了数字孪生掘支机器人集群高效虚实同步模拟验证平台。【结果和结论】引入配合依赖顶点坍缩影响因子约束轻量化过程,可有效抑制三维模型几何误差的增长,保持装配体配合面基本不变,可达到90%数据压缩率;1.5 s运动轨迹预测任务中,Self-Attention-LSTM轨迹预测算法误差最小,轨迹预测-修正方法可使驱动轨迹的MAD缩小74.28%,有效保障虚实同步一致性与平稳性;虚实同步延迟最大为55.28 ms,最大虚实同步位置绝对误差为1.93 mm、相对误差为1.07%,实现了掘支机器人集群高精度、低延迟虚实同步。提出的高效虚实同步方法为提升煤矿装备数字孪生系统运行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间煤柱 数字孪生 掘支机器人集群 模型轻量化 二次误差度量 轨迹预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新型双控制边调压阀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涛 高彦军 +1 位作者 张鹏 董朋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共6页
在交通车辆和特种工程车辆中,经常采用液压系统进行传动和动作控制,而液压调压阀广泛地应用在液压系统中,当系统中某一个支路的工作压力与系统压力不同时,通过液压调压阀能够降低系统压力,从而保证该支路的工作压力稳定,并且避免对液压... 在交通车辆和特种工程车辆中,经常采用液压系统进行传动和动作控制,而液压调压阀广泛地应用在液压系统中,当系统中某一个支路的工作压力与系统压力不同时,通过液压调压阀能够降低系统压力,从而保证该支路的工作压力稳定,并且避免对液压系统压力产生影响。然而,当调压过程中降低的压力差值较大时,经过阀口的压降变大,因此,液压阀此处的流体流动较为紊乱,容易产生流体噪声及压力波动。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边控制式的调压阀,详细分析了该新型调压阀的工作原理,通过在调压阀的阀芯结构上设计两个控制边,从而减小了通过每个控制边的压降,保证了调压阀工作稳定性,详细分析了传统调压阀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新型调压阀的基本结构,搭建了AMESim仿真分析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新型的双边控制液压阀的工作原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压阀 双控制边 新型减压阀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液压支架30CrMnSi立柱中缸开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春玲 刘佳 +5 位作者 张周周 何龙龙 李海宁 吴悦 丁林海 陈克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某液压支架立柱在仅使用7个月后出现中缸开裂的情况。通过对样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拉伸试验、冲击试验、SEM断口观察等分析了中缸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未达到国家标准,会对缸体开裂产生不良影响。内孔堆... 某液压支架立柱在仅使用7个月后出现中缸开裂的情况。通过对样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拉伸试验、冲击试验、SEM断口观察等分析了中缸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未达到国家标准,会对缸体开裂产生不良影响。内孔堆焊层和其焊接热影响区存在微裂纹,以及焊接金属的渗入,是造成缸体在使用过程中开裂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缸开裂 失效分析 显微组织 力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GWO算法的掘进机断面成形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旭辉 汤杜炜 +3 位作者 杨文娟 董征 田琛辉 余恒翰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7,共12页
巷道断面成形是煤矿掘进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但目前的巷道断面成形作业多为人工控制掘进机进行往复式截割,制约了煤矿掘进工作面的智能化发展。为此,针对断面成形轨迹规划未考虑煤岩特征、优化目标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 巷道断面成形是煤矿掘进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但目前的巷道断面成形作业多为人工控制掘进机进行往复式截割,制约了煤矿掘进工作面的智能化发展。为此,针对断面成形轨迹规划未考虑煤岩特征、优化目标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er, GWO)算法的掘进机断面成形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根据夹矸位置将待截割断面环境分为4种情况,对相应断面进行栅格化处理并建立栅格地图,同时采用二值膨胀法对不规则夹矸进行膨胀化处理。然后,对GWO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提升其寻优性能和收敛速度。接着,开展了仿真实验,利用改进GWO算法实现了4种环境下掘进机断面成形轨迹的规划。最后,利用掘进机样机开展了断面截割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GWO算法,改进GWO算法的收敛速度更快且收敛精度更高;在4种断面环境下,基于改进GWO算法规划的断面成形轨迹长度最短,欠挖面积最小,转向次数最少,更容易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轨迹跟踪控制,保证了巷道断面的成形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GWO算法规划的断面成形轨迹既能提高掘进机的截割效率,又能满足巷道断面成形的质量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井下智能掘进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轨迹规划 断面成形 欠挖面积 灰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巷道狭长受限空间的掘锚设备避碰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文娟 张冉 +7 位作者 张旭辉 田思昊 王泽尧 郑西利 任志腾 万继成 杜昱阳 张寒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83-496,共14页
针对煤矿井下狭长受限空间条件下掘锚设备协同作业过程中的碰撞检测与避碰路径规划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煤矿掘进巷道掘锚设备碰撞检测与避碰路径规划方法。利用激光雷达将巷道环境进行实时... 针对煤矿井下狭长受限空间条件下掘锚设备协同作业过程中的碰撞检测与避碰路径规划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煤矿掘进巷道掘锚设备碰撞检测与避碰路径规划方法。利用激光雷达将巷道环境进行实时重建,在虚拟环境中建立掘进设备与钻锚设备的路径规划训练模型,在构建的掘进工作面虚拟三维场景下,采用混合层次包围盒法进行掘锚设备、钻锚设备以及掘进巷道间的虚拟碰撞检测。针对掘锚设备的运动特性,在SAC(Soft Actor-Critic)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多智能体经验共享机制,提出了MAES-SAC(Multi-Agent Experience Sharing)算法,通过定义智能体的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设计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智能体进行训练。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PPO算法和SAC算法,MAES-SAC算法平均奖励值分别提高了8.21%与7.43%,最高奖励值分别提高了0.25%与0.14%,达到最高奖励值的步数分别缩短与3.06%和6.63%,标准差分别减少了10.07%与6.99%。最后,搭建了掘锚设备避碰路径规划与碰撞感知系统实验平台,通过虚实运动同步性测试和掘锚设备避碰轨迹规划实验,验证了掘锚设备避碰路径规划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该方法为煤矿井下掘进设备群碰撞感知与协同避碰路径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推动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机器人 路径规划 深度强化学习 受限空间 虚实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重构与多时间尺度的锂电池SOH和RUL联合估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寇发荣 杨天祥 +2 位作者 罗希 王衎 周东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8,共11页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重构与多时间尺度的健康状态(SOH)和剩余寿命(RUL)联合估计方法。首先,从锂电池老化数据集中提取健康特征,使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重构特征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算法优化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SOH估计模型,通过微...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重构与多时间尺度的健康状态(SOH)和剩余寿命(RUL)联合估计方法。首先,从锂电池老化数据集中提取健康特征,使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重构特征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算法优化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SOH估计模型,通过微观尺度下的算法迭代与宏观尺度下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来实现SOH与RUL准确且高效的估计。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马里兰大学(CALCE)公开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OH的估计误差稳定保持在1%以内,估计精度较特征重构前提升约35%;RUL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保持在0.42和0.78以内,实现了SOH和RUL的高精度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长短期记忆网络 模态分解 多时间尺度 联合估计 清洁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实时引导的煤矸石精准跟踪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现刚 王虎生 +3 位作者 王鹏 吴旭东 向敬芳 李虎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6-364,共9页
现有煤矸分拣机器人在分拣煤矸石时存在误抓取、空抓、碰撞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煤矸石随输送带运输过程中存在打滑、跑偏等现象,依靠带速的煤矸石跟踪方法难以实时获取其精准位姿信息,导致机械臂抓取时出现较大误差,影响机器人分拣效率... 现有煤矸分拣机器人在分拣煤矸石时存在误抓取、空抓、碰撞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煤矸石随输送带运输过程中存在打滑、跑偏等现象,依靠带速的煤矸石跟踪方法难以实时获取其精准位姿信息,导致机械臂抓取时出现较大误差,影响机器人分拣效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实时引导的煤矸石跟踪方法,即通过相机获取煤矸石实时位姿信息,引导机械臂调整动作完成煤矸石跟踪抓取。首先,通过视觉识别模块获取待抓取目标初始位姿与跟踪模板,由控制系统进行策略分配,将煤矸石分配给对应机械臂进行抓取;当目标煤矸石进入机械臂抓取工作区后,由基于孪生网络构建的单目标跟踪模型获取煤矸石实时位姿信息,并实时调整机械臂动作,完成抓取。最后,对不同带速下的煤矸石进行视觉跟踪实验,并构建煤矸分拣机器人仿真系统完成不同程度打滑、跑偏工况的煤矸石跟踪轨迹规划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煤矸石跟踪模型跟踪准确率为96.9%,跟踪速度为39 FPS,满足实时引导的需求。当存在不同程度打滑、跑偏时,基于视觉实时引导的机械臂抓取误差均降低至1 mm以内。相较于基于带速的跟踪方法,可有效消除运输过程中由于输送带打滑、跑偏等带来的累积误差,提高系统实时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煤矸石分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引导 目标跟踪 孪生网络 煤矸石分拣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入响应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材料力学性能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河 杨超 +4 位作者 张雨彪 宁硕 张嘉庆 朱佳珺 张建龙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7,共7页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压入试验并结合控制单一变量法,在Hollomon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与载荷-位移曲线加载段压入响应参数(加载曲率和加载指数)的关系,建立由加载段压入响应参...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压入试验并结合控制单一变量法,在Hollomon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与载荷-位移曲线加载段压入响应参数(加载曲率和加载指数)的关系,建立由加载段压入响应参数反求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预测公式,以有限元分析时输入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作为约定真值,验证预测方法的准确性;通过该预测方法获得SA508钢/52M合金堆焊层/52M合金对接焊缝/316L钢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分布。结果表明:预测公式计算得到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的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0.5%,6.29%,所建立的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局部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计算得到异种金属焊接接头两侧热影响区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变化明显,随着距熔合线距离的增加,屈服应力减小,而应变硬化指数增大;母材以及52M合金堆焊层和对接焊缝的屈服应力和应变硬化指数分布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 载荷-位移曲线 压入响应参数 力学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氧化膜钛合金裂纹尖端氢扩散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富强 张越 +2 位作者 张剑洲 闫涛 张文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基于扩散和应力耦合的质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外界环境氢渗入覆盖TiO2裂尖并扩散的数学模型。通过在COMSOL中采用有限元法构建具有钝化裂纹尖端的平板计算模型,讨论了氧化膜厚度和裂尖应力状态对氢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裂尖氢渗入与扩散... 基于扩散和应力耦合的质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外界环境氢渗入覆盖TiO2裂尖并扩散的数学模型。通过在COMSOL中采用有限元法构建具有钝化裂纹尖端的平板计算模型,讨论了氧化膜厚度和裂尖应力状态对氢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裂尖氢渗入与扩散受到氧化膜的引入和厚度增加的抑制,外载荷增加会抑制环境中的氢向裂尖渗入,并减少了裂尖的氢富集。应力梯度引起的裂尖氢扩散效果在低浓度时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氢扩散 氧化膜 应力 COMS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