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常压下煤对N_2/CO_2/CH_4单组分气体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马砺
李珍宝
+2 位作者
邓军
李贝
胡安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为了研究常压不同条件下煤样对N2/CO2/CH4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为依据,对其吸附阶段进行划分,选择长焰煤、气肥煤和无烟煤分别进行了单组分气体吸附试验,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
为了研究常压不同条件下煤样对N2/CO2/CH4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为依据,对其吸附阶段进行划分,选择长焰煤、气肥煤和无烟煤分别进行了单组分气体吸附试验,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阶段,煤对单组分气体的吸附规律服从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第一阶段,吸附量与压力正相关;煤的变质程度、吸附温度及压力和吸附气体的种类是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并在不同情况下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高低变质煤样对吸附量的影响大,而中等变质程度的影响小;温度是低压阶段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吸附气体种类对吸附量的影响是由于其自身物化性质差异,相同试验条件下煤对3种单组分气体的吸附量从大到小为CO2、CH4、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吸附特性
煤
常压阶段
单组分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氯盐阻化剂对煤自燃极限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29
2
作者
马砺
任立峰
+2 位作者
艾绍武
张李荣
李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8,共6页
阻化技术是防治煤自燃的常用技术之一,研究阻化剂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是确定阻化效果的关键。采用程序升温试验,分析气煤和长焰煤的原煤样和经Mg Cl2、KCl、Ca Cl2、Na Cl 4种阻化剂处理后的煤样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并计算自燃极限...
阻化技术是防治煤自燃的常用技术之一,研究阻化剂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是确定阻化效果的关键。采用程序升温试验,分析气煤和长焰煤的原煤样和经Mg Cl2、KCl、Ca Cl2、Na Cl 4种阻化剂处理后的煤样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并计算自燃极限参数和阻化率。结果表明:氯盐阻化剂可降低煤自燃低温阶段的煤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4种阻化剂中对气煤煤样的平均阻化率最高是Mg Cl2(63.6%),对长焰煤则是Ca Cl2(45.9%),平均阻化率与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呈正相关;气煤经Mg Cl2处理后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最大,长焰煤经Ca Cl2阻化处理后的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最大,对于气煤4种阻化剂阻化能力由大到小为Mg Cl2、KCl、Ca Cl2、Na Cl,对长焰煤则为Ca Cl2、Mg Cl2、KCl、Na Cl;氯盐阻化剂中Mg Cl2对气煤自燃极限参数影响最大,阻化效果好,而对长焰煤则为Ca 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氯盐阻化剂
煤自燃
阻化率
极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源及空隙率对上部松散煤体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晓坤
李海涛
+1 位作者
王秋红
张华威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1-495,共5页
为研究热源及空隙率在松散煤体内自卷吸供氧过程中对上部松散煤体的影响,利用自制的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测试了热源温度分别为30℃、60℃、90℃、120℃、150℃、200℃时,粒径分别为1~3 mm、3~5 mm、5~7 mm、7~10 mm、10~15 mm...
为研究热源及空隙率在松散煤体内自卷吸供氧过程中对上部松散煤体的影响,利用自制的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测试了热源温度分别为30℃、60℃、90℃、120℃、150℃、200℃时,粒径分别为1~3 mm、3~5 mm、5~7 mm、7~10 mm、10~15 mm的松散煤体的内部温度,计算了不同热源强度下松散煤体内部的浮升力。结果表明:1)当热源温度及煤体空隙率一定时,各测点温度分布基本呈线性变化规律,但是随着热源温度不断升高,线性变化规律减弱;2)空隙率一定时,随热源温度升高,松散煤体内各测点温度增大,各测点的温度梯度也增大;3)当热源温度值一定时,随煤体空隙率的增大,同一测点的温度值整体增大;4)随热源温度升高,煤体内各相邻测点区间浮升力大致呈指数规律变化;浮升力随热源升高而增大,不同测点区间的浮升力影响因素不同;当热源温度一定时,距离热源区间越远,煤体浮升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自燃
高温松散煤体
自吸氧
试验装置
浮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矿井下封闭采空区内细菌影响CO消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翟小伟
杨琛
+1 位作者
陈晓坤
杨一帆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83,共4页
为了揭示煤矿井下封闭采空区内细菌对CO消失的影响机理,自主研发了细菌对CO消失影响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空气灭菌前后、煤样灭菌前后以及灭菌水分等条件下密闭空间内煤样中CO、CO_2气体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细菌的存...
为了揭示煤矿井下封闭采空区内细菌对CO消失的影响机理,自主研发了细菌对CO消失影响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空气灭菌前后、煤样灭菌前后以及灭菌水分等条件下密闭空间内煤样中CO、CO_2气体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细菌的存在会对CO的消失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结果及思路可对封闭采空区进行精准预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采空区
CO消失
细菌
煤自燃
矿井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
4
5
作者
陈晓坤
李海涛
+1 位作者
王秋红
张华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34,共6页
为研究松散煤体内高温区域自吸氧过程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氧气输运类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制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测试不同温度热源作用下的不同粒径松散煤体温度。发现松散煤体高温区自吸氧过程中氧气运输有...
为研究松散煤体内高温区域自吸氧过程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氧气输运类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制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测试不同温度热源作用下的不同粒径松散煤体温度。发现松散煤体高温区自吸氧过程中氧气运输有宏观气流携带效应及氧组分浓度差引起的分子扩散效应2种类型;热源温度及孔隙率是影响松散煤体高温区自吸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用于研究不同温度热源作用下不同粒径松散煤体内温度分布;热源温度一定时,松散煤体内同一测点的温度值随煤体粒径的增大而升高;热源对其上方松散煤体内温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对下方的煤体,热对流效应对松散煤体内热量传递过程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高温松散煤体
自吸氧
试验装置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易燃大倾角厚煤层综放面停采撤架期间综合防灭火技术
被引量:
7
6
作者
金永飞
李海涛
+1 位作者
王栋
纵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8-92,共5页
针对崔木煤矿21302综放工作面在停采撤架期间出现回撤面CO浓度超限以及发生停采线架后遗煤自燃的问题,从工作面地质构造、遗煤量、漏风等方面分析了回撤面遗煤自然发火的原因,针对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各种防灭火技术的特点采取了中段...
针对崔木煤矿21302综放工作面在停采撤架期间出现回撤面CO浓度超限以及发生停采线架后遗煤自燃的问题,从工作面地质构造、遗煤量、漏风等方面分析了回撤面遗煤自然发火的原因,针对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各种防灭火技术的特点采取了中段修建密闭墙后双通道回撤技术,在工作面封闭后提出了在架前钻孔灌注胶体材料、封闭注氮、高位钻孔注水相结合的降温、降氧的防灭火方案,有效降低了该工作面在火区启封后的CO气体浓度和温度,保证了工作面支架的安全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厚煤层综放面
停采撤架
双通道回撤
胶体材料
注氮
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常压下煤对N_2/CO_2/CH_4单组分气体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马砺
李珍宝
邓军
李贝
胡安鹏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
科技
大学
能源学院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204135)
文摘
为了研究常压不同条件下煤样对N2/CO2/CH4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为依据,对其吸附阶段进行划分,选择长焰煤、气肥煤和无烟煤分别进行了单组分气体吸附试验,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阶段,煤对单组分气体的吸附规律服从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第一阶段,吸附量与压力正相关;煤的变质程度、吸附温度及压力和吸附气体的种类是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并在不同情况下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高低变质煤样对吸附量的影响大,而中等变质程度的影响小;温度是低压阶段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吸附气体种类对吸附量的影响是由于其自身物化性质差异,相同试验条件下煤对3种单组分气体的吸附量从大到小为CO2、CH4、N2。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吸附特性
煤
常压阶段
单组分气体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coal
at- mospheric pressure stage
single component gases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氯盐阻化剂对煤自燃极限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29
2
作者
马砺
任立峰
艾绍武
张李荣
李贝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
科技
大学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
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西安
科技
大学
能源学院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134019)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5M570625)
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201353)
文摘
阻化技术是防治煤自燃的常用技术之一,研究阻化剂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是确定阻化效果的关键。采用程序升温试验,分析气煤和长焰煤的原煤样和经Mg Cl2、KCl、Ca Cl2、Na Cl 4种阻化剂处理后的煤样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并计算自燃极限参数和阻化率。结果表明:氯盐阻化剂可降低煤自燃低温阶段的煤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4种阻化剂中对气煤煤样的平均阻化率最高是Mg Cl2(63.6%),对长焰煤则是Ca Cl2(45.9%),平均阻化率与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呈正相关;气煤经Mg Cl2处理后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最大,长焰煤经Ca Cl2阻化处理后的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最大,对于气煤4种阻化剂阻化能力由大到小为Mg Cl2、KCl、Ca Cl2、Na Cl,对长焰煤则为Ca Cl2、Mg Cl2、KCl、Na Cl;氯盐阻化剂中Mg Cl2对气煤自燃极限参数影响最大,阻化效果好,而对长焰煤则为Ca Cl2。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氯盐阻化剂
煤自燃
阻化率
极限参数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chloride salts inhibitor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resistance rate
limit parameter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源及空隙率对上部松散煤体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晓坤
李海涛
王秋红
张华威
机构
西安
科技
大学
安全科学与
工程
学院
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1-49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4187
51504190)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5246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JM7276)
文摘
为研究热源及空隙率在松散煤体内自卷吸供氧过程中对上部松散煤体的影响,利用自制的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测试了热源温度分别为30℃、60℃、90℃、120℃、150℃、200℃时,粒径分别为1~3 mm、3~5 mm、5~7 mm、7~10 mm、10~15 mm的松散煤体的内部温度,计算了不同热源强度下松散煤体内部的浮升力。结果表明:1)当热源温度及煤体空隙率一定时,各测点温度分布基本呈线性变化规律,但是随着热源温度不断升高,线性变化规律减弱;2)空隙率一定时,随热源温度升高,松散煤体内各测点温度增大,各测点的温度梯度也增大;3)当热源温度值一定时,随煤体空隙率的增大,同一测点的温度值整体增大;4)随热源温度升高,煤体内各相邻测点区间浮升力大致呈指数规律变化;浮升力随热源升高而增大,不同测点区间的浮升力影响因素不同;当热源温度一定时,距离热源区间越远,煤体浮升力越小。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自燃
高温松散煤体
自吸氧
试验装置
浮升力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high temperature loose coal
air-breathing
experimental device
buoyancy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矿井下封闭采空区内细菌影响CO消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翟小伟
杨琛
陈晓坤
杨一帆
机构
西安
科技
大学
安全科学与
工程
学院
西安
科技
大学
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宁夏清洁发展机制环保服务
中心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8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4195)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shanxi-0008-2016AQ)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2819)
文摘
为了揭示煤矿井下封闭采空区内细菌对CO消失的影响机理,自主研发了细菌对CO消失影响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空气灭菌前后、煤样灭菌前后以及灭菌水分等条件下密闭空间内煤样中CO、CO_2气体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细菌的存在会对CO的消失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结果及思路可对封闭采空区进行精准预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封闭采空区
CO消失
细菌
煤自燃
矿井火灾
Keywords
sealed goaf
CO disappearance
bacteria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mine fire
分类号
TD75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
4
5
作者
陈晓坤
李海涛
王秋红
张华威
机构
西安
科技
大学
能源学院
西安
科技
大学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
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3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134019
51504187
+2 种基金
51504190)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14JM727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4M552466)
文摘
为研究松散煤体内高温区域自吸氧过程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氧气输运类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制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测试不同温度热源作用下的不同粒径松散煤体温度。发现松散煤体高温区自吸氧过程中氧气运输有宏观气流携带效应及氧组分浓度差引起的分子扩散效应2种类型;热源温度及孔隙率是影响松散煤体高温区自吸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用于研究不同温度热源作用下不同粒径松散煤体内温度分布;热源温度一定时,松散煤体内同一测点的温度值随煤体粒径的增大而升高;热源对其上方松散煤体内温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对下方的煤体,热对流效应对松散煤体内热量传递过程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煤自燃
高温松散煤体
自吸氧
试验装置
温度分布
Keywords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high temperature loose coal
oxygen absorption
experimental devi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易燃大倾角厚煤层综放面停采撤架期间综合防灭火技术
被引量:
7
6
作者
金永飞
李海涛
王栋
纵峰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
科技
大学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
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西安
科技
大学
能源学院
陕西煤化集团崔木煤矿
出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8-9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4081)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51134019)
文摘
针对崔木煤矿21302综放工作面在停采撤架期间出现回撤面CO浓度超限以及发生停采线架后遗煤自燃的问题,从工作面地质构造、遗煤量、漏风等方面分析了回撤面遗煤自然发火的原因,针对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各种防灭火技术的特点采取了中段修建密闭墙后双通道回撤技术,在工作面封闭后提出了在架前钻孔灌注胶体材料、封闭注氮、高位钻孔注水相结合的降温、降氧的防灭火方案,有效降低了该工作面在火区启封后的CO气体浓度和温度,保证了工作面支架的安全撤出。
关键词
大倾角厚煤层综放面
停采撤架
双通道回撤
胶体材料
注氮
注水
Keywords
great inclined thick coal seam
terminal mining and powered supports withdrawal
double entrance withdrawal
colloidal materials
nitrogen injection
water injection
分类号
TD7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常压下煤对N_2/CO_2/CH_4单组分气体吸附特性研究
马砺
李珍宝
邓军
李贝
胡安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氯盐阻化剂对煤自燃极限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马砺
任立峰
艾绍武
张李荣
李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热源及空隙率对上部松散煤体影响的试验研究
陈晓坤
李海涛
王秋红
张华威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煤矿井下封闭采空区内细菌影响CO消失的实验研究
翟小伟
杨琛
陈晓坤
杨一帆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研制及应用
陈晓坤
李海涛
王秋红
张华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易燃大倾角厚煤层综放面停采撤架期间综合防灭火技术
金永飞
李海涛
王栋
纵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