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任建喜 杨锋 朱元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102,共5页
以西安地铁3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盾构施工引起建筑物变形规律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在采取相关减灾技术措施后,保证了盾构施工过程中建工金华酒店的安全稳... 以西安地铁3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盾构施工引起建筑物变形规律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在采取相关减灾技术措施后,保证了盾构施工过程中建工金华酒店的安全稳定,表明盾构下穿建工金华酒店时的减灾技术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施工模拟 基础沉降 减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综合防灾评估研究——以恒口老街区为例
2
作者 刘冬 周思萌 +2 位作者 彭建兵 申艳军 周鑫玥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秦巴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重点区域,而其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是安全隐患的主要承载体。该文综合考虑秦巴山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不安全性因素,从建筑单体和建筑组群两个层面,以及建筑本体、建筑附属和建筑环境... 秦巴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重点区域,而其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是安全隐患的主要承载体。该文综合考虑秦巴山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不安全性因素,从建筑单体和建筑组群两个层面,以及建筑本体、建筑附属和建筑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综合防灾的评估框架,并以陕西省第四批历史文化街区恒口老街区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恒口老街区在建筑本体防灾、附属防灾及环境防灾在6大组群和1219栋单体建筑内存在显著差异,防灾能力较强区域均呈面状分散于街巷两侧;而防灾薄弱点则多为可达性较低的组群内部。该结果为减轻街区建筑灾害风险危险性、降低建筑承灾体易损性、增强建筑自适性以及提高建筑的可恢复性,提供了研判技术依据和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 综合防灾 本体 附属 环境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坪矿区巷道稳定性聚类分析及工程应用
3
作者 于远祥 刘路远 +2 位作者 贺恒炜 霍小泉 岳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4-2048,共15页
针对目前煤矿巷道围岩支护方案及其参数设计的盲目性,为提高巷道围岩支护效果,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要求,以焦坪矿区为工程背景,选取顶板强度、煤帮强度、底板强度、基本顶来压当量、回采扰动、巷道埋深、护巷煤柱宽度、跨高比、顶高比... 针对目前煤矿巷道围岩支护方案及其参数设计的盲目性,为提高巷道围岩支护效果,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要求,以焦坪矿区为工程背景,选取顶板强度、煤帮强度、底板强度、基本顶来压当量、回采扰动、巷道埋深、护巷煤柱宽度、跨高比、顶高比以及最大水平主应力作为巷道稳定性主控指标,选取16条典型巷道及硐室作为样本,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10个分类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样本巷道稳定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F-统计量法选取最优分类数,将样本巷道划分为非常稳定、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5大类,进而构建了焦坪矿区巷道稳定性的聚类中心。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对玉华矿2407回风顺槽围岩稳定性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针对性支护对策及其参数。结果表明,2407回风顺槽稳定性分类结果符合现场工程实际,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为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 聚类分析 稳定性分类 支护对策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FLAC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丙丽 张琨 +1 位作者 任建喜 刘均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179-184,共6页
开展西安地铁深基坑变形规律理论与监测的研究对指导西北地区深基坑信息化施工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西安地铁2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完成了车站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设计,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了FLAC计算模拟,重点研究了桩体变形、... 开展西安地铁深基坑变形规律理论与监测的研究对指导西北地区深基坑信息化施工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西安地铁2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完成了车站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设计,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了FLAC计算模拟,重点研究了桩体变形、钢支撑轴力、基坑周边地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复杂环境下城市地铁车站站深基坑明挖施工时,现场监测是信息化安全施工的保证,采用钻孔灌注桩和钢支撑的复合围护方案作为车站深基坑的围护结构是合理的,土方分层开挖方式和钢支撑预应力施加是减少空间效应保证安全施工的重要措施。桩身水平位移特别是桩顶水平位移是围护结构变形特性的直接反映,围护桩变形最大的地方为基坑中部到三分之二基坑深度处。基坑围护结构附近的地面隆起量明显小于基坑中部的隆起量,随着开挖深度增大,隆起量逐渐由基坑中部最大转变为两边大中间小的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变形规律 围护结构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谷拴成 李敏 王兵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7-533,共7页
针对盾构施工过程中诱发的地表沉降量预测问题,将地表下沉视为一随机过程,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对地表下沉量进行预测计算,将隧道周围的收敛量ΔR分为3个组成部分,即开挖面处应力释放引起的超挖量、偏心超挖量以及盾尾施工间隙.目的是为了... 针对盾构施工过程中诱发的地表沉降量预测问题,将地表下沉视为一随机过程,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对地表下沉量进行预测计算,将隧道周围的收敛量ΔR分为3个组成部分,即开挖面处应力释放引起的超挖量、偏心超挖量以及盾尾施工间隙.目的是为了在利用随机介质理论预测地表沉降量时,将盾构过后隧道周围的弹塑性位移对盾尾施工间隙的影响考虑进去,使得预测结果更加可靠.提出的计算断面收敛量的方法并结合随机介质理论预测得到的地表沉降数据和沉降曲线趋势与实际结果符合.并通过计算发现此二维弹塑性位移对盾尾施工间隙的影响不容忽视.考虑了盾尾弹塑性位移后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更加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介质理论 地表沉降 断面收敛 施工因素 弹塑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沿线地层温度冬季分布规律观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任建喜 韩强 +4 位作者 高虎艳 杨智国 周晓燕 冯晓光 高廷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42,共4页
通过对西安地铁沿线的皂河一级阶地、黄土梁洼地、渭河一级阶地和渭河三级阶地等4个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进行地温观测研究,得到冬季不同地貌单元地层的恒温层位置和冬季地层地温的分布规律。观测结果表明:皂河一级阶地的恒温层在地表以下... 通过对西安地铁沿线的皂河一级阶地、黄土梁洼地、渭河一级阶地和渭河三级阶地等4个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进行地温观测研究,得到冬季不同地貌单元地层的恒温层位置和冬季地层地温的分布规律。观测结果表明:皂河一级阶地的恒温层在地表以下6m,恒温层温度为16℃;黄土梁洼地恒温层在地表以下7.5m,恒温层温度为17℃;渭河一级阶地恒温层在地表以下7.5m,恒温层温度为16℃;渭河三级阶地恒温层在地表以下7.5m,恒温层温度为16.5℃。研究结果可为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的空调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铁 地层温度观测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西安特殊黄土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祖勇 王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315-319,共5页
为了研究西安特殊黄土的强度特性,在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增湿减湿作用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借此观察西安特殊黄土的力学特性及强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西安地区特殊黄土,无论是其单轴压缩强度还是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着... 为了研究西安特殊黄土的强度特性,在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增湿减湿作用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借此观察西安特殊黄土的力学特性及强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西安地区特殊黄土,无论是其单轴压缩强度还是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并且呈现出黄土的含水率越低其强度值就越大,且强度值增加越来越快的现象,当黄土为干燥状态时其强度是达到最大;无论试样经历增湿减湿循环多少次,黄土的弹性模量随着含水率的降低在持续增大,并且呈现出随着含水率的降低其下降相同比例时弹性模量增大越明显的现象;无论经历增湿减湿循环多少次,泊松比随着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减小,但与其他参数相比,泊松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单轴压缩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弹性模量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区间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变形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谷拴成 王兵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86,94,共5页
以西安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收敛计三角形量测法原理,对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应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沉降趋势为最后趋... 以西安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收敛计三角形量测法原理,对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应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沉降趋势为最后趋于一稳定值的台阶状上升曲线,各分部开挖引起的拱顶沉降增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而提出了西安地铁区间隧道CRD工法施工相邻导坑掌子面的合理间距,各导坑正常段和极软弱地段循环开挖距离以及导坑内台阶的合理长度,对控制最终沉降和保证支护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交叉中隔墙工法 监控量测 拱顶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隧道中隔墙加台阶法施工诱发的邻近桥桩变形及其控制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建喜 于松波 孟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99,共5页
采用FLAC3D软件预测了地铁中隔墙加台阶法施工诱发的邻近桥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桥桩最大水平变形和倾斜率均超出变形允许值,必须对既有桥桩采取加固措施才能确保其在地铁施工期间的安全使用。提出了采用袖阀管注浆技术控制桥桩变形的措... 采用FLAC3D软件预测了地铁中隔墙加台阶法施工诱发的邻近桥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桥桩最大水平变形和倾斜率均超出变形允许值,必须对既有桥桩采取加固措施才能确保其在地铁施工期间的安全使用。提出了采用袖阀管注浆技术控制桥桩变形的措施,并制定了现场监测方案。实测结果表明,加固措施能够确保桥桩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证明了提出的变形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中隔墙加台阶(CRD)法施工 仿真模拟 桥桩 变形规律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暗挖段工法比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131,共5页
根据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暗挖段工程特点,提出了台阶法+临时仰拱、中隔法(CD法)和交叉中隔法(CRD法)三种可行工法。运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确定台阶法+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工法... 根据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暗挖段工程特点,提出了台阶法+临时仰拱、中隔法(CD法)和交叉中隔法(CRD法)三种可行工法。运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确定台阶法+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工法。实测结果表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变形要求,提出的暗挖段施工工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暗挖隧道 施工工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隧道净空收敛测量数据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茹国锋 贺恒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以西安地铁隧道3号线工程为背景,利用收敛计三角法测量原理,对隧道变形进行监控测量,并以实测数据为依据,应用数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回归计算和分析,得到了隧道净空收敛的回归方程和最终位移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净空收敛变化符合指... 以西安地铁隧道3号线工程为背景,利用收敛计三角法测量原理,对隧道变形进行监控测量,并以实测数据为依据,应用数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回归计算和分析,得到了隧道净空收敛的回归方程和最终位移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净空收敛变化符合指数规律变化,进而可以此预测隧道净空收敛的稳定时间,对指导地铁隧道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浅埋暗挖法 净空收敛 回归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梅花型桩水平承载特性
12
作者 邓友生 李龙 +1 位作者 肇慧玲 张克钦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7,共14页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建立梅花型桩在沉桩时的桩周土体的位移计算方法,考虑梅花型桩截面的异形效应,在胡克定律基础上利用坐标变换和叠加原理得到砂土中梅花型桩挤土时坐标轴正方向上的挤土位移,采用m法及其差分解法,推导了桩身挠曲线微分...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建立梅花型桩在沉桩时的桩周土体的位移计算方法,考虑梅花型桩截面的异形效应,在胡克定律基础上利用坐标变换和叠加原理得到砂土中梅花型桩挤土时坐标轴正方向上的挤土位移,采用m法及其差分解法,推导了桩身挠曲线微分方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建立理论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梅花型桩与等截面圆形桩桩周土体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相近,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水平位移先增大后减小,梅花型桩迎土面土体水平位移约为等截面圆形桩的73.5%;梅花型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对迎土面土体在竖向的挤压力较小,竖向位移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波动增大;梅花型桩中部土体水平位移随水平荷载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水平位移约为等截面圆形桩的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型桩 承载特性 水平荷载 M法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淑云 刘建波 +2 位作者 杨旭龙 李强 白苗苗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0,共9页
为探究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5根机制砂掺量分别为0%、30%、60%、80%、100%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不同机制砂掺量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曲线、跨中挠... 为探究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5根机制砂掺量分别为0%、30%、60%、80%、100%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不同机制砂掺量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曲线、跨中挠度和裂缝分布形态,探究机制砂掺量对其开裂弯矩和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试验梁截面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荷载-挠度曲线基本相似。随着机制砂掺量的增加,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产生次裂缝更多、裂缝分布更加均匀,在屈服前的同级荷载作用下,最大裂缝宽度减小;而跨中挠度和极限承载力在机制砂掺量为80%时达到最大,相较于全河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分别提高了16.13%和6.62%。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挠度计算公式得到的各试验梁挠度计算值与试验值有所差异。试验梁开裂弯矩采用规范公式计算,计算值与试验值差异较大。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和受弯承载力计算,得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机制砂最优掺量为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 机制砂 受弯性能 破坏形态 开裂弯矩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梁桥局部桥跨爆破拆除技术研究
14
作者 郑选荣 任凯 +2 位作者 刘蕊 李帅良 岳雪茹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连续梁桥部分桥跨爆破拆除时极易对邻近桥跨产生较大的损害,为同时保证桥梁倒塌破碎效果和相邻桥跨的安全,以安康市某连续梁桥病害部分桥跨拆除爆破工程为例,利用ANSYS/LS-DYNA软件分别对上部箱梁水压爆破和下部桥墩逐排倾斜倒塌、逐跨... 连续梁桥部分桥跨爆破拆除时极易对邻近桥跨产生较大的损害,为同时保证桥梁倒塌破碎效果和相邻桥跨的安全,以安康市某连续梁桥病害部分桥跨拆除爆破工程为例,利用ANSYS/LS-DYNA软件分别对上部箱梁水压爆破和下部桥墩逐排倾斜倒塌、逐跨倾斜倒塌、从中间向两边倾斜倒塌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桥体破碎效果、桥梁倒塌姿态以及塌落振动速度确定了最佳爆破方案,依据模拟结果进行了爆破设计并对振动速度进行了安全校核。结果表明:上部箱梁水压爆破梁体较为破碎,且爆破飞石较少防止其对邻近桥跨产生较大的冲击;在爆破前变连续梁为简支梁,并在爆破时先起爆邻近桥跨主梁处药包,随后下部桥墩采用逐排倾斜的倒塌方案可以在保证桥梁倒塌破碎效果的同时减小振动速度确保邻近桥跨的安全;现场实际桥梁爆破效果较好,且倒塌过程与数值模拟结果大体一致,邻近桥墩处无明显损伤,数值模拟监测点处最大振速峰值为3.58 cm/s,现场监测为3.96 cm/s,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除爆破 水压爆破 连续梁桥 局部桥跨 振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围压路径下中溶盐对结构性黄土强度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郅彬 王尚杰 +2 位作者 王成 李睿妮 白鹤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6-874,共9页
为研究特定应力路径下含盐量对结构性黄土强度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含盐量(0,0.1%,0.2%和0.5%)的原状黄土进行了室内土体减压三轴(RTC)试验和微观电子显微镜(SEM)试验。通过分析微观孔隙结构变化和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结构性黄... 为研究特定应力路径下含盐量对结构性黄土强度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含盐量(0,0.1%,0.2%和0.5%)的原状黄土进行了室内土体减压三轴(RTC)试验和微观电子显微镜(SEM)试验。通过分析微观孔隙结构变化和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结构性黄土的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溶盐含量会对结构性黄土土体内部结构重分布造成一定影响。在围压较低时,围压降低至0所需时间较短,应力-应变曲线只表现出上升段,而在100 kPa和200 kPa围压条件下,试样表现出应变软化的特性,达到400 kPa的中高围压时,试样又表现出应变硬化,并且随着含盐量的增大软化效果逐渐减弱。基于二元介质理论,修正了结构性黄土的强度准则,提出适用于减围压路径下中溶盐含量作用的结构性黄土强度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黄土 减围压三轴试验 中溶盐 二元介质 强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驱动转轮除湿空调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16
作者 陈柳 刘悦 +3 位作者 郭镇源 王亮添 徐玉洁 王教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169-6182,共14页
工业、农业及建筑部门的特定空间温湿度控制存在高耗能、高排放及低能效三大问题,绿色低碳环境控制技术亟需加强。热泵驱动转轮除湿空调具有高蒸发温度冷却、高效湿度控制、易于与可再生设备集成多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典型热泵驱动转轮... 工业、农业及建筑部门的特定空间温湿度控制存在高耗能、高排放及低能效三大问题,绿色低碳环境控制技术亟需加强。热泵驱动转轮除湿空调具有高蒸发温度冷却、高效湿度控制、易于与可再生设备集成多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典型热泵驱动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原理,综述了热泵独立驱动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在不同耦合方式下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热泵独立驱动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再生温度及应用场合,并引入太阳能辅助热泵驱动转轮除湿空调系统,以太阳能集热方式的不同分别综述了太阳能热水型系统和太阳能空气型系统。最后,对热泵驱动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转轮除湿 空调系统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改性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景宏君 郭美蓉 +3 位作者 单俊伟 叶万军 高萌 崔源泉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8-2027,共10页
针对全取代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硅灰改性的方式,采用宏观力学性能试验,探究硅灰对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经验换算方... 针对全取代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硅灰改性的方式,采用宏观力学性能试验,探究硅灰对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经验换算方程,同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从微观角度阐述硅灰对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硅灰可以改善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掺量在10%附近,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优,建立的强度换算方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硅灰主要细化了混凝土的有害孔和多害孔,提升了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不同孔隙半径的积分面积与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定量关系主要为线性关系,有害孔为指数关系;硅灰掺入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后水化产物结构更加稳定,消耗了界面过渡区范围内的Ca(OH)_(2),生成的三维C-S-H凝胶和钙矾石作为骨架结构桥连了煤矸石粗骨料与砂浆基体,细化并减少了混凝土内部孔隙与微裂缝是混凝土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低掺量的硅灰将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提升后完全可以用于当地的大中修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 硅灰 力学性能 孔隙结构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洞桩法双向开挖群洞力学效应研究
18
作者 王招兵 叱干向明 +4 位作者 张洋 任建喜 张亮 张琨 王蔓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7,共7页
[目的]洞桩法多导洞施工所引发的群洞效应及马头门在破洞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对暗挖车站的施工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开展地铁车站洞桩法双向开挖过程中群洞力学效应的研究。[方法]采用FLAC3D软件,构建了洞桩法导洞施工的... [目的]洞桩法多导洞施工所引发的群洞效应及马头门在破洞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对暗挖车站的施工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开展地铁车站洞桩法双向开挖过程中群洞力学效应的研究。[方法]采用FLAC3D软件,构建了洞桩法导洞施工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不同双向导洞施工顺序下,地面的变形规律及马头门的力学特性,并据此得出了最优的双向导洞施工顺序。[结果及结论]洞桩法双向导洞施工的群洞效应显著,且影响程度依次为:双向四导洞开挖>双向双导洞开挖>双向单导洞开挖。马头门在破洞后,其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拱底部位,而最大剪应力则发生在侧墙和拱脚。这两者的应力水平均呈现以下趋势:双向单导洞开挖<双向双导洞开挖<双向四导洞开挖。此外,马头门的最大剪应力随着开挖进尺的增加,呈现出跳跃式增大的趋势,并在施工后期逐渐趋于稳定。从改善马头门受力状态、确保破洞安全的角度来看,双向单导洞的施工顺序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洞桩法 群洞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下水电站洞室群工程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光黎 李志鹏 +4 位作者 宋胜武 陈卫东 张世殊 董家兴 申艳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3-208,共6页
近年来,我国的水电能源开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总结、归纳已有工程的特点,对地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收集、整理大量的国内外地下水电站洞室群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地下水电站厂房工程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水电能源开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总结、归纳已有工程的特点,对地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收集、整理大量的国内外地下水电站洞室群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地下水电站厂房工程实践,分析了我国地下水电站洞室群工程的特点。研究得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开挖技术的发展,地下洞室群的断面面积、高度、宽度和长度均呈指数式快速增长,规模之大,居世界第一。花岗岩、灰岩、砂岩约占洞室围岩总数的67%,总体上围岩介质强度高,工程地质条件好。随着水电能源开发向西推进,地下洞室埋深的加大,原始地应力值越来越大,高地应力的地下洞室超过50%,导致地下洞室群出现了超乎寻常的变形和破坏事件。除重力驱动型破坏之外,应力驱动型和复合型破坏模式日益增多。建议针对高烈度、高地应力、围岩条件较差的洞室,应考虑采用曲线体形而不是沿袭拱顶直边墙体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规模 围岩 地应力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压托换桩在深基坑临近建筑物加固及边坡支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来顺 李辉 +1 位作者 贠永峰 卫建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2,共5页
煤矿输煤暗道基坑开挖时造成临近主井驱动机房倾斜和基坑边坡垮塌。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压托换桩对原主井驱动机房基础加固,通过托换桩将机房荷载传递到承载力较好的持力层,既保证了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又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加固效果可靠,取... 煤矿输煤暗道基坑开挖时造成临近主井驱动机房倾斜和基坑边坡垮塌。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压托换桩对原主井驱动机房基础加固,通过托换桩将机房荷载传递到承载力较好的持力层,既保证了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又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加固效果可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既有建筑近旁开挖深基坑的边坡支护方法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成功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压托换桩 深基坑开挖 基础加固 边坡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