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在脉冲星计时残差分析及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峰 高玉平 +2 位作者 童明雷 杨廷高 赵成仕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42,共11页
高精度脉冲星计时分析在脉冲星诸多应用领域中占重要地位,而多个未能消除的误差源的存在,限制了脉冲星计时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分析其观测特征,这种影响将导致脉冲星计时残差波动的多样性.利用从北美计时阵(NANOGrav)观测的4颗毫秒脉冲星... 高精度脉冲星计时分析在脉冲星诸多应用领域中占重要地位,而多个未能消除的误差源的存在,限制了脉冲星计时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分析其观测特征,这种影响将导致脉冲星计时残差波动的多样性.利用从北美计时阵(NANOGrav)观测的4颗毫秒脉冲星数据,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计时残差的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计时残差的振荡可用几个内在本征模态函数和一个剩余趋势揭示其多时间尺度的振荡结构和非平稳性.进一步比对脉冲星间多振荡结构对计时残差波动贡献的差异,发现经验模态分解非常有利于寻找脉冲星计时残差数据间的共性及个性.同时,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进行残差预报,发现应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残差序列分解后再预报,在短期预报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上述结果有利于拓展脉冲星计时残差在时域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脉冲星 计时残差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时观测测量脉冲星参数的数学模型与精度估计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廷高 高玉平 +2 位作者 童明雷 赵成仕 高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0-377,共8页
脉冲星计时观测能够精确测量脉冲星自转参数和天体测量参数.概述了脉冲星计时模型和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测量脉冲星各个参数并估计其方差的数学方法.在黄道坐标系导出了脉冲星各个参数误差与计时残差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脉冲星黄... 脉冲星计时观测能够精确测量脉冲星自转参数和天体测量参数.概述了脉冲星计时模型和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测量脉冲星各个参数并估计其方差的数学方法.在黄道坐标系导出了脉冲星各个参数误差与计时残差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给出了脉冲星黄经、黄纬和周年视差测量精度与脉冲星黄纬绝对值之间的关系曲线.讨论了脉冲星各个天体测量参数测量精度与脉冲星纬向参数本身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参考系 脉冲星 方法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快速制备铜枝晶超疏表面 被引量:3
3
作者 郝丽梅 闫小乐 陈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35-1942,共8页
超疏表面通常采用低表面能和微纳米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构建。利用含有硫酸铜与硫酸的水溶液,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微纳尺寸的铜枝晶结构,然后通过十四酸的无水乙醇溶液修饰晾干后,制备出阴极超疏水表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超疏表面通常采用低表面能和微纳米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构建。利用含有硫酸铜与硫酸的水溶液,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微纳尺寸的铜枝晶结构,然后通过十四酸的无水乙醇溶液修饰晾干后,制备出阴极超疏水表面。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XRD)、接触角测量仪等测试所制备表面的表面结构、化学组成和超疏特性。结果表明:制备超疏表面所需的最短时间仅为20 s,最大的接触角为166°,滚动角小于2°;超疏表面由具有致密、规则的铜枝晶结构组成。这种制备超疏表面的方法快速、简单、易操作及成本低,所制得的超疏表面也易修复,具有较大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表面 电沉积 铜枝晶 微纳米结构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考架转换参数估计与分析
4
作者 杨廷高 高玉平 +2 位作者 童明雷 赵成仕 高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0-476,共7页
在描述不同参考架转换参数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太阳系行星历表资料估计了近代不同DE(Development Ephemeris)历表之间的转换参数;利用脉冲星计时观测与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技术观测得到的毫秒脉冲星位置资料,估... 在描述不同参考架转换参数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太阳系行星历表资料估计了近代不同DE(Development Ephemeris)历表之间的转换参数;利用脉冲星计时观测与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技术观测得到的毫秒脉冲星位置资料,估计了基于DE历表的动力学参考架与河外射电源参考架(ICRF)之间的转换参数.给出的不同参考架之间转换参数包括旋转矩阵的3个旋转角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率,参考历元为MJD51545.结果表明:DE200到DE405历表转换参数的旋转角最大绝对值为13 mas,其随时间变化率为-0.0007 mas/d.DE414到DE421历表转换参数的3个旋转角的绝对值均小于0.1 mas.估计得到的DE421到ICRF转换参数的旋转角最大绝对值为3 mas,旋转角随时间变化率也是必须计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参考架 脉冲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