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及系统模型构建
1
作者 田水承 王清焱 +3 位作者 李红霞 田方圆 宁世强 冯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研究内容深入探究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而,以人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核心,构建“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由安全科学、行为科学、神经科学、管理科学4个核心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工效学等边缘学科组成;核心研究主体为行为人,聚焦于个体与人、物、信息、环境等之间的神经交互过程;“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揭示了外部刺激因素通过影响作业人员的不安全状态,引发行为变化的全过程。综上,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研究为理解作业人员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填补了传统安全管理理论在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神经安全管理学 学科建设 理论基础 “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负荷对胶轮车司机不安全行为的眼动研究
2
作者 田水承 聂玉蓉 +1 位作者 郑昕尧 赵一航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4-682,共9页
为探究煤矿胶轮车司机认知负荷与其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胶轮车司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基于认知负荷的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眼动试验,采集被试在低、中、高3种认知负荷状态下的行为、眼动以及心电等不安全行为数据特征... 为探究煤矿胶轮车司机认知负荷与其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胶轮车司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基于认知负荷的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眼动试验,采集被试在低、中、高3种认知负荷状态下的行为、眼动以及心电等不安全行为数据特征指标和主观量表得分,并使用SPSS 26.0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显著性、平均值以及标准差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难度的增加,心电指标中的LF/HF指标、NASA量表得分、行为指标(反应时间、正确率)、眼动行为指标(瞳孔直径、注视时长)显著增加,心电指标(SDNN、MEANRR、RMSSD、VLF、HF)和注视次数显著降低;随着认知负荷的增加,胶轮车司机的不安全行为水平会逐渐上升,即认知负荷会影响胶轮车司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减轻胶轮车司机的认知负荷,降低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轮车司机 认知负荷 不安全行为 眼动指标 煤矿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水承 王钧钰 +1 位作者 李红霞 冯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39-3949,共11页
为科学合理配置安全资源以及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以近3 a来的45起典型事故案例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提取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5个特征;运用Hayashi数量化理论Ⅲ构建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判断矩阵,并采用SPS... 为科学合理配置安全资源以及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以近3 a来的45起典型事故案例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提取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5个特征;运用Hayashi数量化理论Ⅲ构建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判断矩阵,并采用SPSS 26.0软件对5个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MATLAB R2018a软件制散点图,并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量化分类。结果显示:提取的5个变量相互独立;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可分为有意内因型(第一类)、偏有意外因型(第二类)和无意外因型(第三类);三类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综合危险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对于分类中每个事故中人的不安全状态的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分级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不安全状态 一线矿工 Hayashi数量化理论Ⅲ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矿工不安全心理预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水承 张倩 冯帅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矿工不安全心理是煤矿人因事故的险兆,为识别该险兆,进行了矿工不安全心理预警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选取的47篇初始文献进行编码处理,构建了包括3个核心范畴、8个主范畴的矿工不安全心理预警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CRITIC... 矿工不安全心理是煤矿人因事故的险兆,为识别该险兆,进行了矿工不安全心理预警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选取的47篇初始文献进行编码处理,构建了包括3个核心范畴、8个主范畴的矿工不安全心理预警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CRITIC-熵权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矿工不安全心理的“8-20-4”3层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矿工不安全心理受到个体、作业和组织层面影响,其中,工作负荷、身体素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是关键诱发因素;提出的预警模型准确率达到93.7%,能有效识别矿工不安全心理等级,并针对矿工心理预警结果提出了“预警-对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工 不安全心理 预警 BP神经网络 扎根理论 CRITIC-熵权法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安全态度与煤矿险兆事件影响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田水承 王清焱 +1 位作者 林维 毛俊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1-2328,共8页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事故防控水平,探明矿工安全态度和人口学变量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在文献调研安全态度、人口学变量和险兆事件各子维度的基础上,以矿工安全态度量表(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 SAQ)、煤矿险兆事件量表(Nea...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事故防控水平,探明矿工安全态度和人口学变量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在文献调研安全态度、人口学变量和险兆事件各子维度的基础上,以矿工安全态度量表(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 SAQ)、煤矿险兆事件量表(Near-Miss Questionnaire, NMQ)作为研究工具,综合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及分层回归的方法,开展矿工安全态度和人口学变量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险兆事件认知、识别的影响较弱,矿工经历险兆事件数量对险兆事件认知有弱影响关系;安全态度对险兆事件及险兆事件认知、识别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管理层安全承诺、班组安全氛围和工作压力正向影响险兆事件的部分子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安全态度 险兆事件 人口学变量 影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的矿工大五人格特质和情绪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田水承 聂玉蓉 +1 位作者 陈磊 张筱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32,共11页
为进一步预防由矿工人格特质和心理因素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选用大五人格作为人格特质,从情绪角度出发,研究大五人格特质和情绪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同时考察情绪在大五人格特质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首先,运用SPSS26.0和... 为进一步预防由矿工人格特质和心理因素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选用大五人格作为人格特质,从情绪角度出发,研究大五人格特质和情绪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同时考察情绪在大五人格特质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首先,运用SPSS26.0和AMOS26.0软件分析问卷信效度;其次,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并验证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情绪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这3种人格特质以及负性情绪对不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宜人性和尽责性这2种人格特质以及正性情绪对不安全行为有负向影响作用;正性情绪在开放性人格特质对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负性情绪在神经质、开放性、外倾性和宜人性这4种人格特质对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企业可依据工人的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追溯其安全隐患和制定策略干预员工不安全行为,从而提高现场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SEM) 矿工 大五人格特质 情绪 不安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噪声环境下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识别
7
作者 田水承 李红妍 +3 位作者 张倩 石炎彬 宁世强 王雨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8,共8页
为了深入探讨煤矿井下噪声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影响,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和模糊贝叶斯网络技术构建矿工不安全状态识别模型,通过采集矿工心率、ERP成分、反应时、正确率及主观心理问卷数据,分析噪声环境对一线矿工在生理、心理及行为... 为了深入探讨煤矿井下噪声对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影响,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和模糊贝叶斯网络技术构建矿工不安全状态识别模型,通过采集矿工心率、ERP成分、反应时、正确率及主观心理问卷数据,分析噪声环境对一线矿工在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综合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心率、N2、P3、反应时、正确率及主观心理问卷可作为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表征指标,通过模糊贝叶斯网络推理可知,噪声组一线矿工的不安全状态异常概率54%,且一级指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生理指标>心理指标>个体能力指标,二级指标中心率和主观心理问卷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一线矿工不安全状态的风险管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模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全状态 噪声 一线矿工 模糊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信号的矿工体脑综合疲劳识别研究
8
作者 田水承 张筱雅 +4 位作者 李红霞 毛俊睿 白旭腾 聂玉蓉 尕永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7-1857,共11页
为识别矿工体-脑综合疲劳程度,降低煤矿人因风险,精准防控因矿工疲劳所致的煤矿安全事故,招募24名矿工,设计实施矿工体-脑综合疲劳诱发试验,并测量其进行1-back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统计矿工执行任务期间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此外,收集矿... 为识别矿工体-脑综合疲劳程度,降低煤矿人因风险,精准防控因矿工疲劳所致的煤矿安全事故,招募24名矿工,设计实施矿工体-脑综合疲劳诱发试验,并测量其进行1-back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统计矿工执行任务期间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此外,收集矿工主观疲劳数据作为矿工体-脑综合疲劳特征指标。在此基础上,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矿工体-脑综合疲劳程度识别模型。研究显示:(1)在矿工作业时,随着体力疲劳增加,清醒度会短暂提高,但随后大脑会保持高度警惕并产生疲倦感,达到体-脑综合疲劳状态;(2)所构建的矿工体-脑综合疲劳识别模型的总体识别准确度为90.48%,并引入混淆矩阵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3)模型对矿工各级体-脑综合疲劳识别效果良好,可为矿工体-脑综合疲劳调控措施和检测装备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矿工 脑电 疲劳识别 XGBoo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认知视域下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
9
作者 田水承 尕永泰 +2 位作者 毛俊睿 王清焱 张筱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了提高矿工隐患辨识能力、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实现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首先,研究基于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内涵及形成过程,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组合赋权法... 为了提高矿工隐患辨识能力、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实现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首先,研究基于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内涵及形成过程,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通过ABC(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分类法将指标分为三级;最后,采用云模型法实现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是一种受外部信息、环境、个体感知及认知水平影响的安全行为能力不佳状态;(2)照明条件、对比度、表现形式、微气候、经验、视野、噪声、情绪是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3)H煤矿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评价结果为比较安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矿工 云模型 视知觉 不安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工视觉搜索模式的隐患识别结果预测模型研究
10
作者 田水承 林维 +2 位作者 王清焱 毛俊睿 马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03-3111,共9页
为探究矿工视觉搜索模式对隐患识别的影响机制,通过设计开展隐患识别视觉认知试验,利用眼动仪获取矿工眼动数据。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矿工各项眼动特征的差异,揭示视觉搜索眼动特征对隐患识别结果的影响;优选9项眼动指标作为特征向量... 为探究矿工视觉搜索模式对隐患识别的影响机制,通过设计开展隐患识别视觉认知试验,利用眼动仪获取矿工眼动数据。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矿工各项眼动特征的差异,揭示视觉搜索眼动特征对隐患识别结果的影响;优选9项眼动指标作为特征向量,基于编辑最近邻规则欠采样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Edited Nearest Neighbor-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ENN-SMOTE)算法、鲸鱼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参数调优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矿工隐患识别结果预测模型。结果显示:(1)矿工视觉搜索模式对隐患识别结果存在显著影响,正确识别隐患需要更长的注视与扫视持续时间、更多的注视和访问次数、更频繁的区域转移、更高效的初步扫描;(2)首次注视时间与注视持续时间百分比对隐患识别结果预测模型的贡献为负,但可作为识别高隐患识别绩效群体的眼动特征指标之一;(3)构建的WOA-SVM矿工隐患识别结果分类模型准确率达90.17%,精确率和召回率均大于90%,模型具备较高预测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视觉搜索模式 隐患识别 WOA-SVM模型 ENN-SMOT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民众心理特征与应急管理体系完善 被引量:14
11
作者 田方圆 田水承 +2 位作者 李红霞 郑亚 邵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36,共7页
为支持当前和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31日—2月2日,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网络问卷,采用雪球抽样法研究新冠疫情(COVID-19)爆发后1060名普通中国民众的心理症状与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一级应急响应期间,中... 为支持当前和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31日—2月2日,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网络问卷,采用雪球抽样法研究新冠疫情(COVID-19)爆发后1060名普通中国民众的心理症状与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一级应急响应期间,中国普通公民的心理症状普遍显著高于1986年和2018年的SCL-90常模(P<0.05),其中,强迫症状、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3个维度的症状最为严重,在所有年龄阶段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最为严重。为稳固社会心态,国家应尽快补齐应急管理体系中心理干预与心理援助内容和预案的缺失,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特殊群体的心理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COVID-19) 普通公民 心理症状 应急管理体系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SR方法论的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田水承 高玲 +3 位作者 范彬彬 孙雯 赵钊颖 蔡欣甫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654,共8页
为改善煤矿应急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提高煤矿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基于WSR(wuli-shili-renli)方法论的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法。以WSR方法论为基础,围绕“物理-事理-人理”3个维度分析了煤矿应急能力影响因素,从... 为改善煤矿应急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提高煤矿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基于WSR(wuli-shili-renli)方法论的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法。以WSR方法论为基础,围绕“物理-事理-人理”3个维度分析了煤矿应急能力影响因素,从保障系统、制度规定、组织管理和人员素质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6个二级指标的煤矿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1法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用乘法合成法得到各指标的组合权重;结合可拓理论建立可拓物元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关联度,得出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水平等级。利用该评价模型对陕西某煤矿企业进行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该煤矿企业的总体应急管理能力等级为2级,处于较好水平,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通过对每个指标层进行可拓评价和结果分析,针对该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整改建议。表明该评价模型可有效评价煤矿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为煤矿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应急管理 WSR理论 可拓理论 组合权重 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矿工心理负荷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水承 刘延峰 张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7,共8页
为探究矿工产生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将现场访谈与文献调研相结合,通过主轴译码得到15个主范畴,选择译码提取出4个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 27.0对提取出的核心范畴在每份资料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矿工产生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将现场访谈与文献调研相结合,通过主轴译码得到15个主范畴,选择译码提取出4个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 27.0对提取出的核心范畴在每份资料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验证了核心范畴的提炼效果,进而构建出矿工心理负荷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表明:矿工的心理负荷受作业人员素质、设备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状况、企业管理因素影响,4个核心范畴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企业管理因素对矿工心理负荷影响最大,作业人员自身素质次之;企业管理因素是矿工心理负荷产生和影响的根本原因,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状况会直接影响矿工的心理负荷,矿工自身素质的高低会通过影响其行为和态度间接影响其心理负荷。依据该模型提出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关注矿工身心状态等措施,有助于矿工心理负荷维持在良好的水平,减少煤矿人因事故发生的同时也提高了矿工的绩效水平,为煤矿企业矿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工 心理负荷 扎根理论 影响因素 人因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疲劳状态分析及评定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水承 高晓颖 +1 位作者 冯帅 陈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21-2730,共10页
为衡量矿工的疲劳状态水平,在疲劳自评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个体因素下的矿工疲劳评价量表。根据已有矿工疲劳风险因素相关文献确定矿工疲劳指标体系;采用疲劳指数模型得出疲劳指数,运用灰色关联法得出疲劳指标与疲劳指数的关联度;最后根据... 为衡量矿工的疲劳状态水平,在疲劳自评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个体因素下的矿工疲劳评价量表。根据已有矿工疲劳风险因素相关文献确定矿工疲劳指标体系;采用疲劳指数模型得出疲劳指数,运用灰色关联法得出疲劳指标与疲劳指数的关联度;最后根据关联度进行疲劳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班前影响矿工疲劳指数的主要因素为总体疲劳、工种、体力疲劳,班后影响矿工疲劳指数的主要因素为体力疲劳、脑力疲劳、疲劳表现;晚班矿工疲劳指数与早班相比显著升高3.66(p<0.05);矿工在年龄、工种、学历等方面存在疲劳差异性。研究结果为煤炭企业制定合理的疲劳调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疲劳指标 疲劳指数 灰色关联分析 疲劳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暴露时间对矿工风险感知的影响:来自fNIRS的证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水承 李红妍 +3 位作者 石炎彬 段梦菲 林维 王清焱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0,共9页
为提升矿工的风险感知水平,基于文献调研和试验研究,将噪声暴露分为0、15、30、45 min 4阶段,设计不同噪声暴露时间风险感知任务试验,采集被试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与行为数据,运用配对t检验、非参数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 为提升矿工的风险感知水平,基于文献调研和试验研究,将噪声暴露分为0、15、30、45 min 4阶段,设计不同噪声暴露时间风险感知任务试验,采集被试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与行为数据,运用配对t检验、非参数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噪声暴露时间对矿工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的正确率受噪声暴露时间影响显著,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正确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不同噪声暴露时间下进行风险感知任务显著激活位于眶额叶(OFC)、额极区(FPC)与背外侧前额叶(dlPFC)区域的通道,且左半脑激活程度略大于右半脑;(3)不同阶段脑区间呈现阶段性协作关系。无噪声阶段背外侧前额叶与额极区协作,噪声暴露时间为15 min时,额极区与眶额叶协作增强,暴露30与45 min,背外侧前额叶左右半球间协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暴露 风险感知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脑区激活 区域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作业疲劳对其行为决策的影响机理——基于风险感知中介变量的分析
16
作者 田水承 段梦菲 +3 位作者 王清焱 李红妍 石炎彬 王雨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4,共7页
为降低人因事故发生率,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能。通过引入风险感知中介变量,探究风险感知影响下矿工作业疲劳对行为决策的影响,编制矿工作业疲劳、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调查问卷,并构建“作业疲劳—感知中介—行为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为降低人因事故发生率,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能。通过引入风险感知中介变量,探究风险感知影响下矿工作业疲劳对行为决策的影响,编制矿工作业疲劳、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调查问卷,并构建“作业疲劳—感知中介—行为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工心理疲劳、行为能力下降与行为决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矿工作业疲劳与风险感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疲劳对风险感知的影响作用最大;风险感知在矿工作业疲劳和行为决策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作业疲劳 风险感知 行为决策 不安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偏好中介作用下矿工工作压力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田水承 匡秘姈 丁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8,共7页
矿工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预防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以矿工为研究对象,分析风险偏好、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首先,在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假设和构建模型。然后,对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下2家具有... 矿工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预防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以矿工为研究对象,分析风险偏好、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首先,在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假设和构建模型。然后,对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下2家具有代表性的煤矿进行问卷形式的调查。最后,运用SPSS 26.0和AMOS 25.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分析及风险偏好中介作用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风险偏好中介作用下,家庭环境压力、岗位职责压力、工作环境压力、职业发展压力和组织体制压力对不安全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工作环境压力影响最大。因此,为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需改善员工工作环境,降低员工工作压力,培养员工形成正确的风险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风险偏好 矿工 作业环境压力 不安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中介效应下矿工心理因素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水承 丁洋 匡秘姈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明确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防止不安全行为和事故发生,研究了疲劳中介效应下的矿工心理因素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归纳分析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以矿工疲劳反应为中介,提出心理因素、疲劳反应、... 为明确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防止不安全行为和事故发生,研究了疲劳中介效应下的矿工心理因素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归纳分析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以矿工疲劳反应为中介,提出心理因素、疲劳反应、不安全行为3方面的关系假设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群体抽样方法,对陕西2家煤矿矿工进行问卷调研;将所收集的有效问卷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通过AMOS 24.0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矿工心理因素(个人性格、心理素质、工作时的注意力和工作态度)均负向影响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疲劳反应和不安全行为,其中工作时的注意力对矿工疲劳反应的影响以及个人心理素质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显著度均是最大的;矿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疲劳反应正向影响其不安全行为;矿工心理因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存在2种影响途径,一是心理因素通过引起作业中的疲劳反应进而引起不安全行为,二是心理因素直接引起不安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因素 疲劳反应 不安全行为 群体抽样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高概率险兆事件界定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田水承 杨鹏飞 +1 位作者 唐凯 贾爱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71,共6页
事故发生必有险兆。险兆事件是事故形成的基础,是损失发生前的预警信号。险兆事件研究为煤矿等高危领域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提供了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手段。为界定煤矿高概率险兆事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概率分级标准,归纳得到高概率事件... 事故发生必有险兆。险兆事件是事故形成的基础,是损失发生前的预警信号。险兆事件研究为煤矿等高危领域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提供了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手段。为界定煤矿高概率险兆事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概率分级标准,归纳得到高概率事件界定标准,并结合险兆事件定义,明确了煤矿高概率险兆事件定义。通过相关资料,梳理近20 a间发生的各类煤矿事故数量,按照海因里希事故三角形法则(事故的发生数量与险兆事件发生数量比例),计算各类煤矿险兆事件发生数量;运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方法,实现煤矿险兆事件发生数量到发生概率的转化,计算得到各类煤矿险兆事件的发生概率;根据煤矿高概率险兆事件界定标准,顶板类、瓦斯类和运输类3类煤矿险兆事件发生概率分别为0.2527,0.1794和0.1151,发生概率大于0.1,故确定以上3类煤矿险兆事件为煤矿高概率险兆事件。通过分析顶板事故、瓦斯事故和运输事故的严重后果,验证了高概率险兆事件界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高概率 险兆事件 海因里希法则 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及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水承 孙雯 +3 位作者 杨鹏飞 王启睿 赵钊颖 陈小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5-412,共8页
为实现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早发现,早干预”,应用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模型(HFACS),从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影响的角度界定了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内涵;运用扎根理论确定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采用ISM法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煤... 为实现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早发现,早干预”,应用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模型(HFACS),从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影响的角度界定了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内涵;运用扎根理论确定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采用ISM法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的深层影响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影响因素权重,按照重要程度将影响因素分为特别重要、重要、一般三级,建立了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某煤矿班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包含4个层面14个因素,其中班组安全教育、班组成员性格、班组长选拔机制是深层影响因素;评价体系中,一级因素权重排序为:群体因素(0.4496)>领导层因素(0.2398)>组织管理因素(0.2054)>个体因素(0.1052),二级因素中班组安全氛围、班组长能力素质、班组内部人际关系的权重较大,是班组不安全状态的首要影响因素;对某矿综采队班组状态评价结果为较好,与实际情况相符,经理论与实际验证,该评价体系科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班组 不安全状态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AHP) 解释结构模型(ISM)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