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田含油污泥处理处置标准浅析
1
作者 王鹏里 鱼涛 +4 位作者 郭志强 张晓飞 马锐 杨博 屈撑囤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5年第3期20-26,共7页
分析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相关标准,探讨了国际上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管理策略,包括处理后石油烃和含水率的限制标准,比较了各国标准中的不同点。通过分析比较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检测项目和限值设定等方面的差异,提... 分析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相关标准,探讨了国际上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管理策略,包括处理后石油烃和含水率的限制标准,比较了各国标准中的不同点。通过分析比较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检测项目和限值设定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完善含油污泥管理和处理处置体系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我国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含油污泥 标准化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油气储层保护技术教学探究
2
作者 陈世军 薛丹 +2 位作者 陈刚 吴亚 李善建 《现代盐化工》 2024年第5期4-6,共3页
“油气储层保护技术”课程是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在油气储层保护技术教学中,引入“碳中和”的概念,CCUS兼顾能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是实现碳减排的最优选择,CCUS也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减碳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油... “油气储层保护技术”课程是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在油气储层保护技术教学中,引入“碳中和”的概念,CCUS兼顾能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是实现碳减排的最优选择,CCUS也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减碳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油气储层保护技术”教学中,为实现减碳降碳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碳中和”理念,通过学科交叉渗透,突破传统专业界限,并吸收当代学术新思想,丰富本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油气储层保护技术专业课程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储层保护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水回注对储层伤害评价研究
3
作者 张军连 薛琪昊 +4 位作者 杨彩玲 马岚婷 胡向阳 鱼涛 屈撑囤 《石油化工应用》 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
针对采油厂市政污水回注对环境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吴起采油厂的市政污水为例,开展扫描电镜(SEM)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油藏潜在伤害分析、黏土稳定性评价研究等,探究其回注对储层的伤害程度,并作以评价。结果表明:SEM分析出岩... 针对采油厂市政污水回注对环境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吴起采油厂的市政污水为例,开展扫描电镜(SEM)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油藏潜在伤害分析、黏土稳定性评价研究等,探究其回注对储层的伤害程度,并作以评价。结果表明:SEM分析出岩心致密程度很高,有较大的孔隙。XRD分析出岩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所含的主要元素为氧、钙、硅、铝、铁等。砂岩储层黏土矿物含量越多,渗透率相对越低,越容易对储层造成伤害。对于速敏性损害,采油厂的23-33-3井、23-9-4井、21-33-3井、38-218井采出水均为弱速敏性;对于水敏性伤害,4个层位的井采出水均呈现出弱水敏性。对于盐敏性伤害,需注意保持外来流体的矿化度高于临界矿化度,盐敏性伤害程度将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伤害 敏感性 回注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博 李娜娜 +5 位作者 陈景辉 于恒 屈撑囤 杨鹏辉 李荣华 何炽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石油烃污染会恶化土壤环境,严重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在其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调研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菌种构成及耦合方式等方... 石油烃污染会恶化土壤环境,严重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在其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调研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菌种构成及耦合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技术的特点,最后结合政策、法规及标准等导向性因素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土壤修复技术 微生物 耦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医疗废弃物用于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综合性实验设计
5
作者 顾雪凡 臧芸蕾 +2 位作者 王棚 韩创辉 陈刚 《化学世界》 CAS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本-硕学段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技能,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渗透“医疗废弃物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这一理念,以废弃口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系列聚丙烯基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综合性实验,评价... 为了进一步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本-硕学段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技能,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渗透“医疗废弃物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这一理念,以废弃口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系列聚丙烯基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综合性实验,评价其降黏效果。该实验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用于油田应用化学领域,将实验技能与现场作业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油田现场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降黏剂降黏机理,掌握其在不同环境的降黏剂评价方法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而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资源化利用 稠油降黏 综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降解菌的复配及降解效果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小康 鱼涛 +2 位作者 李红 杜明明 屈撑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1-317,324,共8页
为了高效修复陕北定边油田附近的原油污染土壤,从当地含油污染土壤中筛选了5株原油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的降解菌种类,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究和建立高效的混合菌修复体系并分析菌株的降解产物,选用表面活性... 为了高效修复陕北定边油田附近的原油污染土壤,从当地含油污染土壤中筛选了5株原油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的降解菌种类,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究和建立高效的混合菌修复体系并分析菌株的降解产物,选用表面活性剂Tween80刺激微生物进一步提高对石油的降解效率。研究表明,从含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的5株原油降解菌株分别为D-1纤维单胞菌、D-3黏质沙雷氏菌、C-2无色杆菌、D-5不动杆菌和A-3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测定菌株在LB培养基和石油培养基中生长状态、GC-MS分析菌株降解石油的残留组分,将筛选的D-5、C-2、A-3进行复配,各菌株对原油降解的影响效果D-5>A-3>C-2,菌株最佳复配比D-5∶C-2∶A-3=5∶1∶5。在温度35℃、pH 7.5、摇床转速180 r/min、菌液加量6%,Tween80含量为5 cmc的降解条件下,混合菌群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可以达到87.12%,有效促进原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图12表6参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鉴定 复配 表面活性剂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中国省会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景辉 郭毅 +1 位作者 屈撑囤 杨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135,142,共10页
收集整理了中国33个省会城市(除中国台北)的表层土壤6种重金属(As、Cr、Cu、Pb、Zn和Cd)含量。针对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的模糊性和评价参考标准选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三角模糊数理论引入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领域,对其含量和评... 收集整理了中国33个省会城市(除中国台北)的表层土壤6种重金属(As、Cr、Cu、Pb、Zn和Cd)含量。针对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的模糊性和评价参考标准选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三角模糊数理论引入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领域,对其含量和评价标准进行表征,结合地累积污染指数法,建立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城市土壤污染评价模型,并采用该模型评价了中国省会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6种重金属污染的总体水平较低,均属于轻度和偏中度污染水平,按污染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Cd>Pb>Cu>Zn>Cr>As。其中Cd的评价结论模糊性较高,表明其可能存在局部性污染,应该引起重视。与确定性模型评价相比,该评价模型较好地弥补了确定性评价模型的不足,评价结论更加准确、全面、合理,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三角模糊数 地累积污染指数 污染评价 省会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固体颗粒对结垢与阻垢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梅玉 杨海燕 +1 位作者 潘谦宏 汤颖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结垢对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危害严重,使用阻垢剂是抑制油田结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阻垢剂评价方法未考虑油田水中存在的悬浮不溶性固体粒子(黏土、粉砂等)因素是否影响评定结果。以CaCO_(3)结晶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导率法研究过饱... 结垢对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危害严重,使用阻垢剂是抑制油田结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阻垢剂评价方法未考虑油田水中存在的悬浮不溶性固体粒子(黏土、粉砂等)因素是否影响评定结果。以CaCO_(3)结晶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导率法研究过饱和溶液中悬浮性固体粒子(碳酸钙粉末、二氧化硅粉末、钙基黏土)对碳酸钙沉积过程的影响以及阻垢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为70℃、转速为300 r/min的条件下,阻垢剂在含有悬浮不溶性固体粒子的过饱和溶液中的阻垢效果降低,主要是因为过饱和溶液中的悬浮固体颗粒会加速碳酸钙晶体生长速率,加快CaCO_(3)晶体的生成,从而影响阻垢效果。本研究证实了常规结垢与阻垢评价方法存在与现场水质不符,容易导致评价结果与现场试验误差较大的情况,需要针对现场水质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阻垢 固体颗粒 碳酸盐垢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注采系统生物群落结构与硫化物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马天奇 陈刚 +3 位作者 黄子萌 施里宇 董晨曦 高愈知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7,共8页
目的为高效开展H2S防治,对靖边采油厂杨米涧区块“注水-采油”系统微生物群落进行结构分析与功能预测,并对硫化物生成关键因素开展分析研究。方法利用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了采出水、集输、水处理、注水4个阶段的水样生物群落... 目的为高效开展H2S防治,对靖边采油厂杨米涧区块“注水-采油”系统微生物群落进行结构分析与功能预测,并对硫化物生成关键因素开展分析研究。方法利用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了采出水、集输、水处理、注水4个阶段的水样生物群落差异性,利用FaPROTAX菌群功能分析方法对上述水样进行功能预测分析。结果①含硫油井中的脱硫菌门占比为16.7%~43.0%,显著高于集输、水处理和注水阶段,说明地层温度适宜的厌氧环境适于硫酸盐还原菌(SRB)生长繁殖,是产生H2S的主要原因;②含硫井O.3.1水样SRB和硝酸盐还原菌(NRB)在菌群中占比分别为33.02%和21.2%,但硝酸盐还原作用占比达到硫酸盐还原作用的2.3倍以上,说明NRB的存在对SRB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持续配注硝酸盐质量浓度高于40 mg/L以上的注水,可显著抑制SRB生长,减少H2S的产生,保障现场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S 注水-采油系统 群落结构 微生物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中甲烷在返排液中溶解度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康晓浩 马岚婷 +2 位作者 鱼涛 杨博 屈撑囤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天然气在清洁能源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开采行业正面临甲烷逸散治理的严峻挑战。压裂、生产过程中甲烷大量无规则的逸散不仅浪费资源,更对周边环境乃至全球生态系统... 天然气在清洁能源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开采行业正面临甲烷逸散治理的严峻挑战。压裂、生产过程中甲烷大量无规则的逸散不仅浪费资源,更对周边环境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何精确了解甲烷排放速率,是构建页岩气排放评估体系把控手段中重要的一环。甲烷溶解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甲烷的逸散速率与总量,因此,对其规律的探索成为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对影响甲烷溶解度的温度、压力以及矿化度等因素进行了深入论述,有助于构建排放评估体系、优化工艺设计,为实现减排目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返排液 甲烷溶解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装式采出水处理装置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斌 鱼涛 屈撑囤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4期14-18,共5页
油田采出水中含有悬浮杂质、油以及溶解性污染物,若不经处理直接回注储层,会造成储层孔隙堵塞、油井产量降低。对于产液量较低、偏远井,一般采用撬装式处理装置进行采出水的处理。本研究通过对陕北某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优化,获得了撬装... 油田采出水中含有悬浮杂质、油以及溶解性污染物,若不经处理直接回注储层,会造成储层孔隙堵塞、油井产量降低。对于产液量较低、偏远井,一般采用撬装式处理装置进行采出水的处理。本研究通过对陕北某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优化,获得了撬装处理工艺,即气浮选-过滤工艺流程;通过对该站进水进行絮凝处理发现:pH为7.5,无机絮凝剂(PAC)加量为120 mg/L,有机絮凝剂(PAM)的相对分子质量选取1 200万,加量为1.0 mg/L,加药顺序为PAC+PAM时,处理后采出水的含油量、悬浮物含量、二价硫离子含量、二价铁离子含量、腐蚀速率分别降低至3.0 mg/L、1.49 mg/L、1.33 mg/L、0.42 mg/L、0.004 902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装处理 油田采出水 采出水处理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水腐蚀测试方法的评价与改进 被引量:3
12
作者 屈撑囤 焦琨 薛瑾利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第2期54-56,60,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流动腐蚀测试装置并结合静态试验、大罐挂片等方法,对陕北某采油厂桌注水站的腐蚀状况进行了监测评价,对腐蚀后试片进行了电镜扫描分析。结果显示:静态腐蚀速率为0.0469-0.0552mrrda,流动腐蚀速率为0.5126~0.529... 采用自行设计的流动腐蚀测试装置并结合静态试验、大罐挂片等方法,对陕北某采油厂桌注水站的腐蚀状况进行了监测评价,对腐蚀后试片进行了电镜扫描分析。结果显示:静态腐蚀速率为0.0469-0.0552mrrda,流动腐蚀速率为0.5126~0.5299mm/a,大罐腐蚀速率为0.3250—0.3414mm/a,静态腐蚀测试法所测得的腐蚀速率与实际腐蚀速率差异较大,且不能真实反映实际中的点蚀、坑蚀等局部腐蚀情况;自行设计的流动腐蚀测试装置测试数据与大罐挂片所测的腐蚀速率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静态腐蚀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甲基聚丙烯酰胺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彦 屈撑囤 +2 位作者 赵月 杜建军 高嘉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59-462,共4页
以胺甲基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对姬塬采油区采出污水进行了絮凝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胺甲基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和胺甲基含量的增加,水中铁含量、油含量明显降低,透光率明显增加。当胺甲基聚丙烯酰胺的加量为2mg/L、胺化率为78.8%时,絮体形... 以胺甲基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对姬塬采油区采出污水进行了絮凝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胺甲基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和胺甲基含量的增加,水中铁含量、油含量明显降低,透光率明显增加。当胺甲基聚丙烯酰胺的加量为2mg/L、胺化率为78.8%时,絮体形成快、沉降快,且处理后水透光率可达98%、残留铁量为0.30mg/L、悬浮物及油含量分别为0.2mg/L、0.30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胺甲基聚丙烯酰胺 含油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某高含硫采出水水质分析及回注处理工艺评价
14
作者 董越 鱼涛 +3 位作者 张欢 王特 马岚婷 胡海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9期13-18,33,共7页
通过对墩洼联合站中高含硫采出水水质进行详细地分析,总结出该油田采出水水质特点。同时,提出采出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设性意见与评价,对采出水达标处理和有效回注提供了技术指导。采用油田水分析方法等标准得出其水样... 通过对墩洼联合站中高含硫采出水水质进行详细地分析,总结出该油田采出水水质特点。同时,提出采出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设性意见与评价,对采出水达标处理和有效回注提供了技术指导。采用油田水分析方法等标准得出其水样中不同工艺段各离子的含量;对比连续5 d内的水质分析得出各个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站所处理的采出水属于高含硫污水,并且来水中的腐蚀及成垢离子较多,导致处理后水样中的硫含量未能达到回注标准,且对于管线等的腐蚀较为严重。以期为陕北含硫采出水的回注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水质分析 水质特征 高含硫 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出水结垢机理及趋势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闫艳 鱼涛 +3 位作者 李金灵 陈磊 屈撑囤 杨博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1年第9期101-106,共6页
为了探究采出水结垢机理,预测结垢趋势,以便进一步采取防垢措施。从水中离子组成、热力学条件变化、结晶吸附等方面,分析了采出水结垢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结垢预测方法、结垢量预测方程及结垢预测的模拟实验,并对结垢... 为了探究采出水结垢机理,预测结垢趋势,以便进一步采取防垢措施。从水中离子组成、热力学条件变化、结晶吸附等方面,分析了采出水结垢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结垢预测方法、结垢量预测方程及结垢预测的模拟实验,并对结垢预测方法和模拟实验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结垢预测方法的发展及模拟实验的优化提出了展望,结垢预测应结合油田具体实际,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垢趋势预测方法应更准确,应用更广泛,适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结垢机理 结垢预测方法 结垢量预测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预处理高结垢采油污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鱼涛 屈撑囤 范代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89,共5页
微生物法处理非同层混合高结垢采油污水过程中,垢晶体在微生物表面聚集、沉积,会使微生物降解原油能力降低。探讨了吸附诱导除垢+混凝沉淀的高结垢混合采出水预处理技术对微生物降解原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结垢量为25~2 990 ... 微生物法处理非同层混合高结垢采油污水过程中,垢晶体在微生物表面聚集、沉积,会使微生物降解原油能力降低。探讨了吸附诱导除垢+混凝沉淀的高结垢混合采出水预处理技术对微生物降解原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结垢量为25~2 990 mg/L的长2层与长6层混合水,假单胞菌在结垢量为25~745mg/L的混合水中,原油降解率为50.53%~56.25%,在高结垢量为1 020~2 990 mg/L的混合水中,原油降解率降低至19.75%~26.51%;在长2层与长6层采出水混合比为9∶1、结垢量为2 990 mg/L混合水中,加入40 mg/L壳聚糖改性黏土(吸附诱导时间20 min、p H为7.5)、60 mg/L PAC、1.0 mg/L PAM(分子量为1 200万)处理后,水的透光率为99.18%,结垢量为45 mg/L,假单胞菌的原油降解率达到66.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处理 微生物法 高结垢 假单胞菌 预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放电低温等离子体灭活螺旋鱼腥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蒲思川 边娜 +2 位作者 刘钊 贺佳 师兰婷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80-87,94,共9页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利用双通道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蓝藻水华优势藻之一的螺旋鱼腥藻进行灭活研究。在电极-液面间距2 mm,放电时间5 min,液层厚度10 mm,溶液初始浓度0.35,pH值为弱碱性的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的灭活率可达90%以上,并且处...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利用双通道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蓝藻水华优势藻之一的螺旋鱼腥藻进行灭活研究。在电极-液面间距2 mm,放电时间5 min,液层厚度10 mm,溶液初始浓度0.35,pH值为弱碱性的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的灭活率可达90%以上,并且处理效果不反弹。经双通道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藻细胞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随放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电解质渗出率随放电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细胞膜相对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泄。以上理化性质测定表明,经双通道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螺旋鱼腥藻细胞的光合作用能力基本丧失,生长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已经死亡,灭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螺旋鱼腥藻 灭活效果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含量对压裂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新建 康定宇 +4 位作者 石升委 杜佳佳 屈撑囤 李彦 鱼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2期19-23,共5页
目前压裂是油气田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作业后产生的返排液已成为油气田环保重要控制污染物之一,压裂返排液处理后再利用已成为污水资源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针对蒸馏水、自来水、长六模拟水和处理后返排液四种不同对象展开研究,分析... 目前压裂是油气田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作业后产生的返排液已成为油气田环保重要控制污染物之一,压裂返排液处理后再利用已成为污水资源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针对蒸馏水、自来水、长六模拟水和处理后返排液四种不同对象展开研究,分析四种水溶剂中不同浓度梯度的硼含量下对压裂液基液黏度、耐温性及抗剪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硼在蒸馏水中为1 mg/L时对压裂液基液黏度、耐温及抗温抗剪切性无影响;硼在自来水中为2 mg/L时对压裂液基液黏度、耐温及抗温抗剪切性无影响,符合压裂液性能指标;硼在长六模拟水中为12 mg/L时及在处理后返排液中外加20 mg/L对基液黏度无影响,但不加硼时,两种溶剂对应压裂液耐温性为60℃,抗温抗剪切性只能保持2 min,性能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含量 基液黏度 耐温能力 抗温抗剪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稠油水热裂解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舒 马丽娃 +2 位作者 郭瑞 李永飞 陈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1-16,共6页
外源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并发生协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制备了蒙脱土负载的柠檬酸锌复合物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剂,考察了其对稠油的催化降黏性能,并对反应前后的稠油进行了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外源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并发生协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制备了蒙脱土负载的柠檬酸锌复合物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剂,考察了其对稠油的催化降黏性能,并对反应前后的稠油进行了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气相色谱(GC)和元素分析(EA)。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B@Zn(Ⅱ)L使稠油的降黏率(30℃)从55.2%升高到65.4%,说明稠油热采中存在内外源协同催化的现象;复合催化剂B@Zn(Ⅱ)L与供氢剂乙醇协同作用后,稠油的降黏率从65.4%升高到80.1%;协同作用后,稠油中的部分高烃类化合物裂解为低烃类化合物,部分重质组分分解为轻质组分。因此,稠油析蜡点降低,N、S质量分数下降,高碳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低碳烃相对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催化降黏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定法测定压裂返排液中硼含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佳佳 石升委 +3 位作者 康定宇 陈新建 屈撑囤 鱼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3期11-14,共4页
准确测定残留硼含量对处理后油田压裂返排液的再利用与处理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返排液组成复杂,其中的高价离子等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文章以油田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采用甘露醇酸碱中和滴定法并以溴甲酚绿-甲基红-酚酞混合... 准确测定残留硼含量对处理后油田压裂返排液的再利用与处理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返排液组成复杂,其中的高价离子等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文章以油田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采用甘露醇酸碱中和滴定法并以溴甲酚绿-甲基红-酚酞混合溶液为指示剂测定压裂返排液中硼含量时,共存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露醇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硼含量的最佳浓度范围为30 mg/L^300 mg/L,共存的Fe3+、Ca2+、Mg2+、SO42-、悬浮物、含油量等对测定结果准确度影响较小,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78%,加标回收率在99.09%~10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甘露醇 酸碱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