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腹部差异剥蚀区侏罗系低饱和致密油藏压力分布预测及成因分析
1
作者 徐泽阳 李军 +2 位作者 吴涛 党佳城 赵子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5年第5期1614-1629,共16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低饱和致密油藏超压强度空间变化大,研究差异剥蚀背景下的超压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对致密油分布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针对差异剥蚀效应修正的Bowers超压预测模型,融合地球物理资料解析、实验分析数据...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低饱和致密油藏超压强度空间变化大,研究差异剥蚀背景下的超压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对致密油分布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针对差异剥蚀效应修正的Bowers超压预测模型,融合地球物理资料解析、实验分析数据与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一套化学压实-压力传导-晚期构造抬升全过程耦合的定量压力恢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新模型避免了传统模型高估剥蚀区地层压力,预测平均相对误差约为5%。②超压成因具有南、北分异特征。莫索湾凸起以化学压实与压力传导复合作用为主,莫北凸起则主要受压力传导控制,石西凸起塑性变形对超压贡献较小。③对超压成因的定量计算表明,莫索湾凸起及莫北凸起中、南部地区超压成因以混合机制为主,弹性成因与塑性成因的贡献比集中在5∶2~2∶1;石西凸起塑性成因的贡献显著减小。超压现象主要受弹性变形机制主导。④盆地模拟表明,化学压实增压时序与油气充注期的匹配度直接决定储集层启动压力阈值。化学压实增压具有阶段性特征,其启动时间与油气充注期的时序差异决定了储集层启动压力阈值。晚期地层抬升抑制化学压实进程,但断裂活化促进深部流体垂向运移,形成“增压-输导”动态平衡。⑤根据超压成因时-空耦合特征认为该区具有莫索湾凸起“化学压实持续增压-气主油辅型”、莫北凸起“化学压实缓慢增压-油气共存型”和石西凸起“低温弱化学压实-油主气辅型”3类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剥蚀 化学压实 压力传导 超压预测 致密油藏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物源和构造背景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艳萍 刘池洋 +4 位作者 赵靖舟 刘桂珍 郭艳琴 陈建军 侯宾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67-3587,共21页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沉积物源及构造背景,通过常规薄片统计、重矿物及其组合特征、石英颗粒阴极发光、全岩主量及微量元素分析以及锆石U-Pb测年(LA-ICP-MS)等方法对研究区物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碎屑组成、重...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沉积物源及构造背景,通过常规薄片统计、重矿物及其组合特征、石英颗粒阴极发光、全岩主量及微量元素分析以及锆石U-Pb测年(LA-ICP-MS)等方法对研究区物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碎屑组成、重矿物、石英颗粒阴极发光等矿物、岩石学特征均表明研究区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物源来自北部,且自东向西平面分区明显,指示存在多个并列的古水系提供物源。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图显示,北部露头区和盆地内样品二者REE配分曲线形态一致,均显示轻稀土略富集、中等负Eu异常的右倾模式,反映二者物质组成的继承性,与矿物岩石学揭示的物源来自北部蚀源区相吻合。主量元素SiO_(2)-K_(2)O/Na_(2)O、K_(2)O/Na_(2)O-SiO_(2)/Al_(2)O_(3)、TFe_(2)O_(3)+MgO-TiO_(2)判别图及微量元素Th/Sc、Th/U等比值及构造背景判别图显示物源区兼具活动陆缘、被动陆缘和岛弧构造背景,这种复杂的构造背景与鄂尔多斯陆块北缘与阴山陆块碰撞对接时所表现出的复杂构造背景相一致。北缘隆起带的多次旋回性抬升,形成北部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北部露头区变质岩和火成岩的锆石年龄及盆地内石盒子组砂岩碎屑锆石U-Pb测年显示,二者峰值年龄为2.0~1.8 Ga,2.4~2.2 Ga,都集中在元古宙。碎屑锆石最年轻年龄为295.8±3.6 Ma,这一年龄说明沉积作用发生在早二叠世之后,即北缘古亚洲洋关闭后的隆起剥蚀阶段。锆石测年结果2.0~1.8 Ga和2.4~2.2 Ga峰值年龄与近年来对西部陆块孔兹岩系的同位素测年结果相吻合。综合以上分析,显示各个方面互相印证,重建出当时有多个并列古水系,从北部蚀源区向盆地盒8段提供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构造背景 岩石学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石盒子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流河相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9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孙遥 郭峰 +3 位作者 彭晓霞 向佳 张磊 杨旭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3-1413,共11页
阐明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展布及其微观特征,对揭示油气差异富集规律,实现有利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曲流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9储层为例,以岩心观察描述及取样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粒度分析、铸体薄... 阐明微相控制下的储层展布及其微观特征,对揭示油气差异富集规律,实现有利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曲流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延9储层为例,以岩心观察描述及取样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和常规物性分析,并结合测井资料宏观印证。结果表明:胡尖山油田延9发育曲流河相,主要包括河道(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及河漫滩微相。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构成的溶孔-粒间孔组合。可识别中细喉道、细喉道及微细喉道三种主要喉道类型。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1.51%~18.87%之间,渗透率主要为(2.08~79.86)×10^(-3)μm^(2),属于中低孔-中低渗特低渗-中大孔细喉型储层。黏土矿物、硅质及钙质的胶结作用和机械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因,长石颗粒及部分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绿泥石膜对压实及胶结作用的抑制,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但当绿泥石含量超过0.3%时,物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储层物性 控制因素 延9 胡尖山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致密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定边地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薛蓓蓓 郭峰 +3 位作者 马旭晴 张翠萍 王克 陈一凡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3-751,共9页
阐明微相控制下的致密储层展布及其微观特征,对揭示致密油差异富集规律,实现有利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铸体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长6段致密储层样品进行测试,获得孔隙类型和孔喉结构特征,结合沉... 阐明微相控制下的致密储层展布及其微观特征,对揭示致密油差异富集规律,实现有利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铸体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长6段致密储层样品进行测试,获得孔隙类型和孔喉结构特征,结合沉积微相研究成果认为,定边地区长6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长石砂岩为储层主要岩石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溶孔组合。孔隙度主要集中在8.01%~11.41%,平均为10.25%;渗透率一般在(0.10~1.04)×10^(-3)μm^(2),平均0.47×10^(-3)μm^(2),主要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小孔微细喉型储层。微相对储层物性及平面展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因,其次是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及绿泥石膜对压实及胶结作用的抑制,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致密储层 主控因素 长6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延10砂质辫状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小萌 郭峰 +3 位作者 彭晓霞 张翠萍 郭岭 师宇翔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34,共11页
为了阐明砂质辫状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延10储层为例,综合运用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和常规物性分析,并结合岩心和测井资料进行宏观印证。结果表明:安边地区延10储层发育砂质辫状河相,... 为了阐明砂质辫状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延10储层为例,综合运用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和常规物性分析,并结合岩心和测井资料进行宏观印证。结果表明:安边地区延10储层发育砂质辫状河相,包括河道、心滩和泛滥平原微相。储层岩性以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构成的粒间孔-溶孔组合;可识别中细喉道、微细喉道及微喉道等3种主要喉道类型,孔隙度为11.23%~17.95%,渗透率为5.35~56.57 mD,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细喉型储层;沉积微相是影响延10储层物性特征的物质因素;破坏性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和黏土矿物、硅质以及钙质的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为主要因素;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长石颗粒及部分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绿泥石膜对压实及胶结作用的抑制作用。该研究成果对于辫状河相的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