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会平 王宝清 +2 位作者 李勇 武春英 蒋继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67-71,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集岩大部分为细粒长石砂岩,少数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在10%~15%之间,渗透率在(0.1~1.0)×10-3μm2之间,以低孔、低渗、较强的非均质性为特点.长6沉积于三角洲前缘环境,水下分流河道中... 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集岩大部分为细粒长石砂岩,少数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在10%~15%之间,渗透率在(0.1~1.0)×10-3μm2之间,以低孔、低渗、较强的非均质性为特点.长6沉积于三角洲前缘环境,水下分流河道中发育储集砂体.稳定的大地构造条件和沉积环境有利于大面积、较厚的砂体形成.方解石、浊沸石和绿泥石等自生矿物沉淀压实作用,大大降低了原始沉积物孔隙度,长石、中基性火山岩岩屑及浊沸石溶蚀作用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粒内溶蚀孔和胶结物溶蚀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侯北地区 长6油层组 储层特征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特征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宝清 蒋继辉 韩会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白于山地区长4+5储集岩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和胶结物溶蚀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影响... 白于山地区长4+5储集岩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和胶结物溶蚀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物性具低孔、低渗的特点,孔隙度在0.35%~16.22%之间,平均为11.40%,渗透率在(0.004~182.000)×10-3μm2之间,平均为1.260×10-3μm2.长4+5储集岩分为4类,大部分属于Ⅱ,Ⅲ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岩 三叠系延长组 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水下分流河道 储层特征 压实作用 岩屑 储层物性 低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充注效率研究——以川东石炭系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喆 钟宁宁 李艳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8-71,共4页
采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定量描述了川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生烃和天然气的逸散过程,进而得到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充注效率。分析认为:①天然气成藏过程中充注效率的变化主要受烃源岩生烃强度和天然气逸散强度的共同影响,具有相应的阶段性;②... 采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定量描述了川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生烃和天然气的逸散过程,进而得到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充注效率。分析认为:①天然气成藏过程中充注效率的变化主要受烃源岩生烃强度和天然气逸散强度的共同影响,具有相应的阶段性;②天然气的充注效率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天然气的成藏过程;③在喜山期天然气仍保持较高的充注效率是川东石炭系天然气晚期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形成 充注效率 成藏过程 化学动力学 四川盆地 石炭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与有关地球物理参数的关系——以泉州黑水地学断面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袁炳强 张国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反映岩石圈综合强度的参数,它反映了岩石圈的整体特征。分析岩石圈有效样性厚度与反映深部地质特征的有关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控制Te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等具...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反映岩石圈综合强度的参数,它反映了岩石圈的整体特征。分析岩石圈有效样性厚度与反映深部地质特征的有关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控制Te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等具有重要意义。泉州黑水地学断面Te与地壳厚度、热岩石圈厚度、均衡重力异常、磁性构造层底面深度、上地幔低速层顶界面深度、上地幔低阻层顶面深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Te与大地热流关系密切的“热”地球物理参数磁性构造层底面深度、热岩石圈厚度相关性好;与地壳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上地幔低速层顶界面深度和上地幔低阻层顶面深度与大陆岩石圈Te相关性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参数 有效弹性厚度 大陆岩石圈 地学断面 黑水 泉州 岩石圈厚度 均衡重力异常 地壳厚度 大陆动力学 上地幔 相关性 综合强度 整体特征 地质特征 大陆构造 大地热流 关系研究 构造层 顶界面 低速层 低阻层 Te 底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盆地群侏罗-白垩系生储盖特征及油气远景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少波 白玉宝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北山地区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及古生代浅变质岩、火山岩基底之上发育了一系列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内沉积了厚度较大的侏罗白垩系,发育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两套生储盖组合。侏罗系组合在中口子盆地、公婆泉盆地和扎格高脑盆地发育较好,是本区... 北山地区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及古生代浅变质岩、火山岩基底之上发育了一系列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内沉积了厚度较大的侏罗白垩系,发育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两套生储盖组合。侏罗系组合在中口子盆地、公婆泉盆地和扎格高脑盆地发育较好,是本区寻找侏罗系油气藏的有利地区。下白垩统组合在中口子盆地、公婆泉盆地、扎格高脑盆地和黑鹰山盆地发育较好,但埋藏浅,缺乏区域性盖层,其石油地质条件不如侏罗系组合。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该区含油气远景取决于油气保存条件和区域盖层的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储盖组合 油气远景 侏罗-白垩系 北山盆地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和层序特征 被引量:85
6
作者 杨友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9-37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类型形成于不同的地质背景,物源方向和沉积环境也不同,因此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以主力含油层段长8油组为例,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主要位于盆地西南缘较陡坡带,砂体为长石砂岩,以槽状层理构造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类型形成于不同的地质背景,物源方向和沉积环境也不同,因此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以主力含油层段长8油组为例,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主要位于盆地西南缘较陡坡带,砂体为长石砂岩,以槽状层理构造发育、前三角洲中有重力流沉积为特征;重力流沉积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渭北地区的长7油层段,以岩屑砂岩为主,形成于深湖环境中,发育的鲍玛组合层序有ABCE、ADE、AE和BCE型序列;东北方向水系形成了曲流河三角洲体系,主要位于盆地东北缓坡带上,三角洲分流河道伸展距离长,朵体规模大,以长石细砂岩为主,河口砂坝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沉积体系 辫状河 三角洲 层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河套盆地第四系生物气藏形成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友运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河套盆地第四系由河流以及湖泊沼泽沉积环境形成的砂泥质岩(层)组成。中更新统发育多层含丰富草本植物的有机质和暗色泥岩,埋深约200~800m,沉积物固结程度低,原生孔隙度25%~30%,含水饱和度高达90%,并长期处于低温气候和富盐半咸水介... 河套盆地第四系由河流以及湖泊沼泽沉积环境形成的砂泥质岩(层)组成。中更新统发育多层含丰富草本植物的有机质和暗色泥岩,埋深约200~800m,沉积物固结程度低,原生孔隙度25%~30%,含水饱和度高达90%,并长期处于低温气候和富盐半咸水介质环境中,非常有利于甲烷菌的生长和繁殖,类比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田成藏地质特征,该区具备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源自其中的天然气样组分中,甲烷(CH4)>95%,N2=21.3%~26.6%,CO2<0.35%,气体甲烷同位素δ13C1=-64~-80‰,C2+重烃<0.5%,显然属于以甲烷为主的生物降解气;河套盆地为非均衡断陷盆地,气源岩分布在盆地北部临河及呼和坳陷带内,沉积凹陷大小控制了气藏的分布范围;气源岩同时也是储集层,属于自生自储式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第四系 生物气 地质条件 形成条件 甲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被引量:53
8
作者 庞雯 郭德运 +1 位作者 赵靖舟 时宝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6-99,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男东区长6油层为该区的主产层之一.本文在长6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为中一低孔、低渗型储层,其储层主要表现为ⅢA...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男东区长6油层为该区的主产层之一.本文在长6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为中一低孔、低渗型储层,其储层主要表现为ⅢA类较差储层,但长61储层相对较好,次为长62储层,长63总体较差,以差储层、非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长6油层 甘谷驿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特征 被引量:27
9
作者 庞雯 郭德运 +3 位作者 赵靖舟 李瑞 刘曙光 张新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 了解长6储层的沉积特征,储层的分布规律。方法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研究长6油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结合测井相资料,研究沉积相。结果 长6油层沉积为湖泊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结论 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的... 目的 了解长6储层的沉积特征,储层的分布规律。方法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研究长6油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结合测井相资料,研究沉积相。结果 长6油层沉积为湖泊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结论 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的分流河道沉积,储层分布受沉积特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上三叠统 延长组 甘谷驿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岩石学 三角洲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南地区长8_1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刘林玉 曹青 +1 位作者 柳益群 王震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2-717,i0003,共7页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包裹体测温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白马南地区长8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该区长81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包裹体测温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白马南地区长8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该区长81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该区长81储层发育次生孔隙相、泥质杂基压实相、自生碳酸盐胶结相和自生绿泥石胶结相,储层成岩相发育状况决定了孔隙结构的发育特征。发育次生孔隙相的砂岩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而云母与泥质杂基压实相和碳酸盐胶结相发育的砂岩具有很差的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孔隙结构 白马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甘谷驿油田东区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庞雯 郭德运 +3 位作者 赵靖舟 李瑞 刘曙光 张新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25-27,共3页
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砂体内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结合甘谷驿油田上百口井的测井资料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认为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 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砂体内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结合甘谷驿油田上百口井的测井资料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认为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绘制了长61、长62、长63油砂体的平面分布图,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的位置.由砂体展布图看出,自长64至长61期,三角洲前缘逐渐演化为三角洲平原,表明研究区湖盆逐渐萎缩,三角洲沉积范围不断扩大,属进积式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砂体 三角洲沉积 沉积相 延长组 长6油层 三角洲平原 油田 细粒 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古岩溶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宝清 王凤琴 +1 位作者 魏新善 王飞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0-704,i000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太原组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主要由灰岩、岩屑石英砂岩、泥岩和煤岩组成。太原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的陆表海潮坪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南... 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太原组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主要由灰岩、岩屑石英砂岩、泥岩和煤岩组成。太原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的陆表海潮坪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南部发育碳酸盐潮下带—潮间带及陆源碎屑潮下带。太原组中普遍发育冲刷充填现象,说明短期的沉积间断发生频繁。太原组中岩溶角砾岩发育,主要为镶嵌状角砾岩,见到少量裂缝角砾岩和紊乱角砾岩。太原组中的岩溶形成于同生期,没有形成岩溶地貌。与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相比,太原组灰岩具有较高的Mn和Fe含量,明显低的Sr含量和δ18O值。这是由于埋藏作用和淡水淋滤所引起的,低的Sr含量和δ18O值主要由淡水淋滤所致。与大多数地质学家研究得出的二叠纪生物和非生物成因的方解石的δ13C值相比较,太原组方解石的δ13C值无明显差异。宏观和微观特征均说明太原组存在古岩溶。岩溶作用使得灰岩的储集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碳酸盐 陆源碎屑 混合沉积 古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靖舟 郭德运 +2 位作者 阎红军 时保宏 庞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1-4,9,共5页
通过包裹体分析法、伊利石测年法、露点压力 /饱和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成藏年代分析方法研究认为 ,轮南地区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 ,且早期油藏在晚期的调整改造十分强烈 .其中古生界特别是奥陶系油藏主要为晚... 通过包裹体分析法、伊利石测年法、露点压力 /饱和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成藏年代分析方法研究认为 ,轮南地区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 ,且早期油藏在晚期的调整改造十分强烈 .其中古生界特别是奥陶系油藏主要为晚海西期充注、喜山期受到调整改造而形成的残余原生油藏 ,三叠—侏罗系油藏主要为奥陶系古油藏在晚喜山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 .造成古油藏普遍发生调整的主要原因 ,一是后期强烈的构造变动和断裂活动 ,二是晚期高—过成熟气强烈的气侵作用 .因此 ,轮南地区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应以轮南古隆起的斜坡部位 (包括轮南西斜坡和南斜坡 )为重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地区 成藏模式 生油 断裂活动 油气成藏 构造变动 古油藏 油气田 油气水 奥陶系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层序演化 被引量:75
14
作者 杨友运 张蓬勃 张忠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层序演化的研究表明,在长8组油组沉积时,湖盆分别经历了强烈下降和缓慢下沉两个不同的沉积阶段,湖盆层序的演化明显控制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有利相带的发育和分布。在长8油组...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层序演化的研究表明,在长8组油组沉积时,湖盆分别经历了强烈下降和缓慢下沉两个不同的沉积阶段,湖盆层序的演化明显控制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有利相带的发育和分布。在长8油组沉积早期,湖盆缓慢下沉,沉积物供给充分,辫状河三角洲形成强进积层序,其分流作用及侧向迁移能力强,区内平原亚相覆盖面广,有利砂层厚度大,分布稳定,预测其将成为区内进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在长8油组沉积晚期,湖盆强烈下降,沉积速率减小,以退积层序发育为特征,退积过程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向湖岸退缩,导致西峰油田主要赋存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层序 延长组 西峰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流体动力学过程及其砂岩型铀矿化 被引量:23
15
作者 薛春纪 薛伟 +2 位作者 康明 涂其军 杨友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近年来砂岩型铀矿勘查进展明显。盆地形成演化中的流体动力学及其铀矿化是能源矿产勘查的基础依据,因而备受关注。运用Basin2TM软件数值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过程中流体的温度场、压力场、流动...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近年来砂岩型铀矿勘查进展明显。盆地形成演化中的流体动力学及其铀矿化是能源矿产勘查的基础依据,因而备受关注。运用Basin2TM软件数值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过程中流体的温度场、压力场、流动方向、流动速率和地热梯度等。伴随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沉积体内流体温度和压力不断增高,流动逐步定向,速率逐渐增大,早白垩世盆地流体的温度达250℃,压力至(700~800)×101.33kPa,地热梯度38.3℃/km,并从盆地中西部沉降中心沿东部斜坡向盆地东部边缘大规模长距离渗出流动,它是砂岩型铀矿化主体在盆地边部形成的重要机制。盆地流体在砂岩中发生铀矿化时,伴随大量方解石蚀变矿物的形成,其δ13CV-PDB变化于-2.7‰^-14.0‰,δ18OV-SMOW介于18.4‰~20.0‰,反映铀矿化盆地流体中CO32-类或CO2主要是沉积有机质脱羟基产物,少部分为海相碳酸盐岩溶解产物,盆地流体中碳酸铀酰是铀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铀矿化低温蚀变成因高岭石的δ18OV-SMOW介于12.6‰~13.7‰,流体包裹体的δDV-SMOW变化于-116‰^-133‰,H、O同位素组成指示盆地流体是经中生界沉积演化的大气降水,具有沉积建造水的性质。环盆地边部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学 盆地流体 砂岩型铀矿化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上三叠统长6油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德运 赵靖舟 +1 位作者 王延玲 庞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长6油层为该区的主产层之一.为了确定造成长6油层低渗、特低渗的原因,对储层岩石学、沉积体系、孔喉结构及孔渗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长6油层的孔喉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6油层的孔喉结构主要为中、低孔—微... 长6油层为该区的主产层之一.为了确定造成长6油层低渗、特低渗的原因,对储层岩石学、沉积体系、孔喉结构及孔渗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长6油层的孔喉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6油层的孔喉结构主要为中、低孔—微喉型,孔喉结构的特征主要是受成岩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长6油层这种中、低孔—微喉型孔喉结构控制了长6油层的产能,使长6油层成为低渗、特低渗型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 孔喉结构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烃化学动力学在川东北普光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喆 钟宁宁 +1 位作者 李艳霞 张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2-686,共5页
普光气田是四川盆地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藏最深、资源丰度最高的气田。通过认识普光气田各个烃源岩层的贡献量、生烃关键期与构造演化的关系、油气成藏具体模式等,建立生烃化学动力学模型、标定参数,结合地区烃源岩参数和地史、热史... 普光气田是四川盆地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藏最深、资源丰度最高的气田。通过认识普光气田各个烃源岩层的贡献量、生烃关键期与构造演化的关系、油气成藏具体模式等,建立生烃化学动力学模型、标定参数,结合地区烃源岩参数和地史、热史资料,定量描述该地区的生烃过程及油裂解成气过程。认为:普光地区的主力烃源岩为下志留统泥岩;主要干酪根生油期为早二叠世末到早三叠世末期(距今286Ma至240Ma);主要干酪根生气期为中三叠世(距今240Ma至230Ma);主要气源是原油后期热裂解气,原油裂解成气的时间比较晚,主要油裂解成气期为早白垩世(距今144Ma至97.5Ma),从而决定了普光气田的成藏模式为“多期成藏,油气转化,晚期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生烃 化学动力学 主生气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靖舟 李启明 +3 位作者 王清华 庞雯 时保宏 罗继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 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储盖组合、后期构造变动等对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 目的 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储盖组合、后期构造变动等对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重因素控制;早期形成、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及其斜坡以及前陆逆冲带第2,3排构造分别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以及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斜坡部位有利于保存,是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特点;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早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后期特别是晚喜山期普遍受到了调整改造,以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最为突出;保存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特别是优质区域盖层的存在,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关键。结论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是塔里木克拉通区与前陆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油气田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段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起琮 李文厚 +1 位作者 赵靖舟 罗静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0,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一套深湖相浊积岩及数层暗色泥岩。根据实测的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含量、有机元素和同位素等数据可知,该泥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指标显示,该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一套深湖相浊积岩及数层暗色泥岩。根据实测的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含量、有机元素和同位素等数据可知,该泥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指标显示,该段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成熟到成熟阶段。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陕北地区寻找新的油气勘探目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延长组长1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隆起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储集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庞雯 赵靖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9,82,共5页
塔北隆起优质储集层的分布区控制了该区油气的分布。根据大量岩心的物性实测资料,对塔北隆起第三系—三叠系的碎屑岩储集层进行评价。储集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物性总体较好,以高孔—中、高渗及中孔—中渗为主,仅侏罗系储集... 塔北隆起优质储集层的分布区控制了该区油气的分布。根据大量岩心的物性实测资料,对塔北隆起第三系—三叠系的碎屑岩储集层进行评价。储集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物性总体较好,以高孔—中、高渗及中孔—中渗为主,仅侏罗系储集层物性总体偏差,储集层评价以较好、中等储集层为主。其中,新近系吉迪克组优质储集层分布于塔北的东部地区,古近系苏维依组优质储集层分布于东部及北部地区;白垩系优质储集层主要分布于西部的羊塔克地区、英买7井区、红旗区带;侏罗系储集层物性下部好于上部,哈拉哈塘凹陷储集层较好;三叠系储集层较侏罗·系储集层好,优质储集层分布于塔北中部轮南地区、中东部草湖凹陷及西部地区的南部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北隆起 陆相 碎屑岩 储集层 孔隙度 渗透率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