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确定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以AS油田长6_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为例
被引量:
32
1
作者
宋子齐
王瑞飞
+4 位作者
孙颖
景成
何羽飞
张亮
程国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6,共9页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成岩过程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的特点。利用AS油田长6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圈定相对优质储层,分别进行了区块长61砂岩...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成岩过程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的特点。利用AS油田长6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圈定相对优质储层,分别进行了区块长61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别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类型成岩储集相成岩过程参数演化及其储集、渗流特征明显不同。Ⅰ、Ⅱ类成岩储集相压实孔隙损失率30.0%~38.1%;胶结孔隙损失率30.1%~36.0%;溶蚀次生孔隙度增加达9.7%,平均溶蚀增加孔隙度都在5.1%~6.5%。它们在低孔、特低渗储层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损失孔隙相对较少,溶蚀增加孔隙较多,成为定量评价该区长61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的成岩储集相"甜点"标准。选用区块各井长61样品物性分析及储集空间鉴定结果,沿成岩过程进行孔隙演化分析推演,得出区块长61各类井成岩阶段孔隙演化参数。分别利用压实损失孔隙度、胶结损失孔隙度、溶蚀增加孔隙度、孔隙度、渗透率及面孔率等特征性参数,通过灰色理论集成,进行被评价参数与评价指标的矩阵分析、标准化、标准指标绝对差的极值加权组合放大及综合归一分析处理,综合成岩过程中参数演化定量分析的多种信息,筛选出Ⅰ、Ⅱ类成岩储集相"甜点"。它们主要分布在酸源的湖盆中心下伏烃源岩(生油区)附近,处于三角洲前缘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部位的有利储集砂体中,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损失孔隙度较小,在其有机酸性水形成时期保留了较多原生孔隙,酸性水容易进入并溶解其中易溶的碎屑颗粒及胶结物,次生浊沸石和长石溶蚀孔隙发育,形成了该区长61特低渗透储层中含油有利区的相对优质储层。通过上述筛选的优质储层确定出该区湖盆中心向南西方向含油有利区连片的规模和范围,圈定出该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及流体改造作用形成的有利成岩储集成因单元,有效地反映出该区特低渗储层中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特点,进一步表征了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的分布规律、延伸方向及非均质性特征。从而,提高了该区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其含油有利区分布的认识,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目标和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储集相分类
定量分类模式
特低渗透储层
成岩过程
孔隙度演化
次生孔隙度
相对优质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
被引量:
14
2
作者
宋子齐
杨红刚
+4 位作者
孙颖
景成
程国建
何羽飞
张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2-677,共6页
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储层具有非均质、非线性分布和测井响应复杂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确定评价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多种信息...
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储层具有非均质、非线性分布和测井响应复杂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确定评价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多种信息、划分方法及其分类建模技术。通过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储层各类测井、岩心和试油资料,建立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在分类岩心刻度测井解释模型的数据点拟合中,分类模型明显改善和提高了对渗透率等特别复杂关系拟合的均匀程度及其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特低渗透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力的评价特征,为准确建立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相分类
测井解释
特低渗透储层
参数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庆地区长8_1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孔隙度演化
被引量:
7
3
作者
黄海
任大忠
+2 位作者
周妍
孙卫
刘登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5-745,共11页
应用核磁共振、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物性等实验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储层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孔隙度演化。结果表明,不同物性的T2谱形态表现为3种类型,可动流体孔隙度非均质性强于可动流体饱和度...
应用核磁共振、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物性等实验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储层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孔隙度演化。结果表明,不同物性的T2谱形态表现为3种类型,可动流体孔隙度非均质性强于可动流体饱和度,渗透率对可动流体参数的敏感性显著强于孔隙度;矿物成分成熟度、胶结及溶蚀作用是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孔率是影响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关键参数;粒间孔面孔率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呈较好的正相关性,微孔极易于束缚可动流体;溶蚀及中晚期胶结演化强度是影响可动流体赋存的重要特征;计算后可知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呈较好的正相关性,孔隙度演化路径的数学模型是反映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响应函数,可以直接用来表征油气产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
孔隙度演化
影响因素
华庆地区
长81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文15块的应用
被引量:
29
4
作者
宋子齐
景成
+3 位作者
孙宝佃
成志刚
何羽飞
张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形态和特征与沉积相带及其储集砂体关系密切,它们对不同水动力条件造成的不同环境下的沉积层序在粒度、分选、泥质含量等方面特征响应十分敏感。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同步减小的较大幅度评价识别...
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形态和特征与沉积相带及其储集砂体关系密切,它们对不同水动力条件造成的不同环境下的沉积层序在粒度、分选、泥质含量等方面特征响应十分敏感。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同步减小的较大幅度评价识别渗砂层,划分有利的骨架砂体沉积微相带;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减小的幅度差评价识别低渗砂、致密砂层,划分河道堤泛沉积微相带;并以自然电位比自然伽马减小幅度的相对差异识别油水层。文15块沙三上层段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的应用,它们在不同储集相带都有明显的异常显示,采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异常曲线建立起评价划分储层的下限标准,有效地评价划分出油层、水层及致密砂层类型。特别是它们在井内测量岩层中自然存在,测量和获取测井曲线的方法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因而,在划分和研究沉积相带及储层分布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条件
沉积环境
测井曲线形态
特征
储层下限标准
储集砂体类别
孔隙流体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确定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以AS油田长6_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为例
被引量:
32
1
作者
宋子齐
王瑞飞
孙颖
景成
何羽飞
张亮
程国建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西部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87208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致密气藏测井采集处理与储层评价技术研究"资助
文摘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成岩过程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的特点。利用AS油田长6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圈定相对优质储层,分别进行了区块长61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别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类型成岩储集相成岩过程参数演化及其储集、渗流特征明显不同。Ⅰ、Ⅱ类成岩储集相压实孔隙损失率30.0%~38.1%;胶结孔隙损失率30.1%~36.0%;溶蚀次生孔隙度增加达9.7%,平均溶蚀增加孔隙度都在5.1%~6.5%。它们在低孔、特低渗储层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损失孔隙相对较少,溶蚀增加孔隙较多,成为定量评价该区长61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的成岩储集相"甜点"标准。选用区块各井长61样品物性分析及储集空间鉴定结果,沿成岩过程进行孔隙演化分析推演,得出区块长61各类井成岩阶段孔隙演化参数。分别利用压实损失孔隙度、胶结损失孔隙度、溶蚀增加孔隙度、孔隙度、渗透率及面孔率等特征性参数,通过灰色理论集成,进行被评价参数与评价指标的矩阵分析、标准化、标准指标绝对差的极值加权组合放大及综合归一分析处理,综合成岩过程中参数演化定量分析的多种信息,筛选出Ⅰ、Ⅱ类成岩储集相"甜点"。它们主要分布在酸源的湖盆中心下伏烃源岩(生油区)附近,处于三角洲前缘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部位的有利储集砂体中,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损失孔隙度较小,在其有机酸性水形成时期保留了较多原生孔隙,酸性水容易进入并溶解其中易溶的碎屑颗粒及胶结物,次生浊沸石和长石溶蚀孔隙发育,形成了该区长61特低渗透储层中含油有利区的相对优质储层。通过上述筛选的优质储层确定出该区湖盆中心向南西方向含油有利区连片的规模和范围,圈定出该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及流体改造作用形成的有利成岩储集成因单元,有效地反映出该区特低渗储层中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特点,进一步表征了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的分布规律、延伸方向及非均质性特征。从而,提高了该区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其含油有利区分布的认识,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目标和井区。
关键词
成岩储集相分类
定量分类模式
特低渗透储层
成岩过程
孔隙度演化
次生孔隙度
相对优质储层
Keywords
diagenesis reservoir facies classification;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model; reservoir with extremely low permeability; diagenesis process; evolution of porosity; secondary porosity; relatively high quality reservoirs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
被引量:
14
2
作者
宋子齐
杨红刚
孙颖
景成
程国建
何羽飞
张亮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西部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2-67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向量机的油藏历史拟合代理模型研究"(4087208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致密气藏测井采集处理与储层评价技术研究"资助
文摘
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大,储层具有非均质、非线性分布和测井响应复杂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确定评价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多种信息、划分方法及其分类建模技术。通过安塞油田沿河湾地区长6储层各类测井、岩心和试油资料,建立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在分类岩心刻度测井解释模型的数据点拟合中,分类模型明显改善和提高了对渗透率等特别复杂关系拟合的均匀程度及其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特低渗透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力的评价特征,为准确建立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提供了有效方法。
关键词
岩石物理相分类
测井解释
特低渗透储层
参数建模
Keywords
petrophysical facies classification
log interpretatio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parametric modeling.
分类号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庆地区长8_1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孔隙度演化
被引量:
7
3
作者
黄海
任大忠
周妍
孙卫
刘登科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西北
大学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
西安石油大学西部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
石油
测井有限公司油气评价
中心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5-745,共11页
基金
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2015GY109)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15JS086)
+2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8269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人才基金资助项目(2016JQ4022)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基金资助项目(2015KTCL01-09)
文摘
应用核磁共振、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物性等实验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储层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孔隙度演化。结果表明,不同物性的T2谱形态表现为3种类型,可动流体孔隙度非均质性强于可动流体饱和度,渗透率对可动流体参数的敏感性显著强于孔隙度;矿物成分成熟度、胶结及溶蚀作用是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孔率是影响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关键参数;粒间孔面孔率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呈较好的正相关性,微孔极易于束缚可动流体;溶蚀及中晚期胶结演化强度是影响可动流体赋存的重要特征;计算后可知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呈较好的正相关性,孔隙度演化路径的数学模型是反映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响应函数,可以直接用来表征油气产能效果。
关键词
可动流体
孔隙度演化
影响因素
华庆地区
长81储层
Keywords
movable fluid
porosity evolution
influence factors
Huaqing region
Chang 81 reservoir
分类号
TE1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文15块的应用
被引量:
29
4
作者
宋子齐
景成
孙宝佃
成志刚
何羽飞
张亮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西部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
石油
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评价
中心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致密气藏测井采集处理与储层评价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向量机的油藏历史拟合代理模型研究"(40872087)资助
文摘
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形态和特征与沉积相带及其储集砂体关系密切,它们对不同水动力条件造成的不同环境下的沉积层序在粒度、分选、泥质含量等方面特征响应十分敏感。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同步减小的较大幅度评价识别渗砂层,划分有利的骨架砂体沉积微相带;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减小的幅度差评价识别低渗砂、致密砂层,划分河道堤泛沉积微相带;并以自然电位比自然伽马减小幅度的相对差异识别油水层。文15块沙三上层段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的应用,它们在不同储集相带都有明显的异常显示,采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异常曲线建立起评价划分储层的下限标准,有效地评价划分出油层、水层及致密砂层类型。特别是它们在井内测量岩层中自然存在,测量和获取测井曲线的方法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因而,在划分和研究沉积相带及储层分布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
水动力条件
沉积环境
测井曲线形态
特征
储层下限标准
储集砂体类别
孔隙流体类型
Keywords
hydrodynamics condi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ha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gging curve
lower limitation standard of reservoir, reservoir sandbody category
pore fluid type
分类号
P63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确定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以AS油田长6_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为例
宋子齐
王瑞飞
孙颖
景成
何羽飞
张亮
程国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
宋子齐
杨红刚
孙颖
景成
程国建
何羽飞
张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华庆地区长8_1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孔隙度演化
黄海
任大忠
周妍
孙卫
刘登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文15块的应用
宋子齐
景成
孙宝佃
成志刚
何羽飞
张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