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油气耗散--油气地质研究和资源评价的弱点和难点 |
刘池洋
马艳萍
吴柏林
刘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
2
|
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定位 |
赵靖舟
张春林
曹青
高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3
|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富集规律与古隆起控油气论 |
赵靖舟
王清华
时保宏
秦胜飞
刘洪军
杨斌谊
曹青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6
|
|
|
4
|
优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
白玉彬
赵靖舟
方朝强
刘鹏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48
|
|
|
5
|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
李明刚
漆家福
童亨茂
于福生
王乃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9
|
|
|
6
|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火山物质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 |
左智峰
戚颖
葛小瑞
郭西峰
杨友运
赵俊兴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6
|
|
|
7
|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 |
刘昭茜
梅廉夫
郭彤楼
凡元芳
汤济广
沈传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0
|
|
|
8
|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模式 |
赵靖舟
郭德运
阎红军
时保宏
庞雯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4 |
15
|
|
|
9
|
陕北地区长7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
庞军刚
李文厚
石硕
王若谷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0
|
|
|
10
|
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
郭艳琴
李文厚
陈全红
梁积伟
余芳
何卫军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7 |
13
|
|
|
11
|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2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 |
赵卫卫
杨兆林
王乃军
王克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
12
|
蟠龙油田三叠系长2油组油气富集规律 |
白玉彬
赵靖舟
章爱诚
陈孝平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3
|
|
|
13
|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成因机制及有利油气勘探区域预测 |
冯常茂
刘进
宋立军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
14
|
陕西省铜川-黄陵地区延长组长7油页岩特征及资源潜力 |
李玉宏
张文
武富礼
姜亭
姚志刚
陈高潮
王宝文
张慧元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
15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石油充注对砂岩储层成岩演化的影响 |
袁珍
李文厚
郭艳琴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
16
|
青平川油田延长组长2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 |
李杰
王凤琴
冷丹凤
王涛
陈继峰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
17
|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扶杨油层物性的影响 |
闫建萍
刘池阳
马艳萍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
18
|
流体改造及地貌高差:含油气盆地分析和评价的重要内容 |
房建军
刘池洋
王建强
邱欣卫
马艳萍
赵俊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
19
|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
庞军刚
李文厚
石硕
肖丽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09 |
29
|
|
|
20
|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 |
赵靖舟
李启明
王清华
庞雯
时保宏
罗继红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