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磺酸盐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开发研究
1
作者 武攀峰 冯思远 +6 位作者 王梦凯 陈世军 李善建 刘伟 鱼耀 靳凯 孙晓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1122,1128,共5页
以自制石油磺酸盐为主剂,通过优选助剂提高其增溶及界面性能,得到复合驱油剂YCQY-103。YCQY-103与磺酸盐型驱油剂CDMP-2和某油田现场用驱油剂CQH-1相比,界面张力、润湿性能、毛细管举升高度、渗吸等性能均有明显改善;YCQY-103在注入量为... 以自制石油磺酸盐为主剂,通过优选助剂提高其增溶及界面性能,得到复合驱油剂YCQY-103。YCQY-103与磺酸盐型驱油剂CDMP-2和某油田现场用驱油剂CQH-1相比,界面张力、润湿性能、毛细管举升高度、渗吸等性能均有明显改善;YCQY-103在注入量为0.8 PV、浓度0.3%、渗透率为10 mD的条件下,增采率可达1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复合驱 优化筛选 渗吸采收 驱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凝胶性质的几种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启斌 马宝歧 倪炳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4,119,共5页
泡沫凝胶是由含有发泡剂、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溶液在气体作用下发泡形成的,它可以通过与制取普通水基泡沫相似的方法得到。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浓度和气体流量对泡沫质量(φ)和气泡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凝胶的φ值随PAM的浓度和气... 泡沫凝胶是由含有发泡剂、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溶液在气体作用下发泡形成的,它可以通过与制取普通水基泡沫相似的方法得到。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浓度和气体流量对泡沫质量(φ)和气泡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凝胶的φ值随PAM的浓度和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φ值超过0.86时其气泡仍接近于球形;泡沫凝胶的气泡平均尺寸随PAM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浓度越大增加的趋势越明显;泡沫凝胶的气泡平均尺寸随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还研究了泡沫凝胶体系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变化及存放时间对气泡尺寸的影响,可以证实,在30℃以下,泡沫凝胶的稳定性较好,高于35℃时,其稳定性变差;存放时间对泡沫凝胶的气泡尺寸影响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凝胶 泡沫质量 聚丙烯酰胺 交联剂 水基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层水配制压裂液研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建国 李艳 于洪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3,120,共4页
以油层水为基液,羟丙基胍胶为增稠剂,有机硼为交联剂,生物酶为破胶剂,研究出适用于不同温度的低温地层压裂液配方.确定稠化剂羟丙基胍胶的质量分数为0.4%,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5%.随着地层温度的升高,破胶剂生物酶的加量减少,25℃最佳质... 以油层水为基液,羟丙基胍胶为增稠剂,有机硼为交联剂,生物酶为破胶剂,研究出适用于不同温度的低温地层压裂液配方.确定稠化剂羟丙基胍胶的质量分数为0.4%,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5%.随着地层温度的升高,破胶剂生物酶的加量减少,25℃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mg/L,温度升至40℃时,生物酶最佳质量浓度仅50 mg/L.40℃条件下,该压裂液体系在170 s-1剪切速率下剪切30 min保留黏度大于50 mPa.s,测得破胶液黏度小于5 mPa.s.破胶液残渣质量浓度为450mg/L,残渣粒径平均值为2.8μm,岩心基质渗透率损害率为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水 压裂液 破胶剂 生物酶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法处理高含盐采油废水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天亮 秦芳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63-66,共4页
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中原油田高含盐采油废水,研究不同曝气时间条件下,好氧活性污泥法对高含盐采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可适应高含盐环境,且对不同浓度高含盐采油污水均具有较高的CODCr去除率... 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中原油田高含盐采油废水,研究不同曝气时间条件下,好氧活性污泥法对高含盐采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可适应高含盐环境,且对不同浓度高含盐采油污水均具有较高的CODCr去除率,活性污泥驯化4~6d后,对采油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盐采油废水 活性污泥法 CODCR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直径水滴分离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玉琴 曹子栋 唐强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1,共5页
针对湿法脱硫、烟气余热利用、湿法除尘等工业实践中常见的气流携带小直径水滴的分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滴的惯性分离机理以及各个因素对分离效率和流动阻力的影响。对正交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正交实验的直观分析,理论分析与实... 针对湿法脱硫、烟气余热利用、湿法除尘等工业实践中常见的气流携带小直径水滴的分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滴的惯性分离机理以及各个因素对分离效率和流动阻力的影响。对正交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正交实验的直观分析,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实验表明:在保证分离效率的前提下,含有小直径水滴的气体通过槽形或角形分离件时的流动阻力较小,其最大值不超过70Pa。实验结果对于低压降的小直径水滴分离设备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带水 小直径水滴 惯性分离 分离效率 流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芦巴黄色素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解析
6
作者 韩枫 杨明琰 唐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99-1801,共3页
目的为选择适宜的大孔吸附树脂对胡芦巴黄色素进行分离纯化。方法采用H-60、D-101B、DM-130、XAD-16、LS-300和LS-46型6种树脂对胡芦巴黄色素进行了静态吸附和解析试验,研究了胡芦巴黄色素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和解析特性,及等温吸附... 目的为选择适宜的大孔吸附树脂对胡芦巴黄色素进行分离纯化。方法采用H-60、D-101B、DM-130、XAD-16、LS-300和LS-46型6种树脂对胡芦巴黄色素进行了静态吸附和解析试验,研究了胡芦巴黄色素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和解析特性,及等温吸附曲线。结果 LS-46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率和解析率较高,分别为88.84%,82.31%,吸附时间和解析时间较短,其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结论 LS-46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胡芦巴黄色素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和良好的脱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 黄色素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阿霉素及其制剂的荧光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妮妮 南叶飞 +1 位作者 张洵立 唐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8-180,共3页
建立了盐酸阿霉素的直接荧光分析方法,浓度在9.90×10^-8~1.97×10^-5mol/L,荧光强度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45,检测限4.37×10^-11mol/L,回收率98.99%,避光下保存稳定性良好.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低,适合用... 建立了盐酸阿霉素的直接荧光分析方法,浓度在9.90×10^-8~1.97×10^-5mol/L,荧光强度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45,检测限4.37×10^-11mol/L,回收率98.99%,避光下保存稳定性良好.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低,适合用于盐酸阿霉素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霉素 盐酸阿霉素注射剂 荧光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采油区污清混合注入水处理室内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翠岭 屈撑囤 王小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5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采油区处于注水开发初期。采出污水矿化度高、钙镁铁离子含量高、pH低且含钡锶;补充的浅层水(清水)SO^2-4含量高。污水、清水以不同比例(8:2~2:8)在25℃混合并过滤后,SO^2-4、HCO3-、CA^2+等结垢离子减少,...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采油区处于注水开发初期。采出污水矿化度高、钙镁铁离子含量高、pH低且含钡锶;补充的浅层水(清水)SO^2-4含量高。污水、清水以不同比例(8:2~2:8)在25℃混合并过滤后,SO^2-4、HCO3-、CA^2+等结垢离子减少,表明有硫酸盐、碳酸盐等垢生成。过滤后的不同比例的污清混合水,与除铁采出污水(储层水)以不同比例(8:2~2:8)混合后,测得60℃、72h结垢量在0.13~3.46mg/L范围,6:4的污清混合水与储层水的结垢量最低,在0.13~0.30mg/L范围。取6:4的污清混合水,调pH至7.5,按175mg/L加量加入30%H2O2及不同量的无机絮凝剂PAC或PFS,测定絮凝水的沉降时间、上清液残留铁量及透光率,确定使用PAC,加量30mg/L。采用此絮凝条件并补加不同量不同M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为有机絮凝剂,根据以上3项指标及含油量,选CPAM的M为1、2×10^7,加量2.0%。按以上确定的工艺条件絮凝处理6:4的污清混合水,净化水的含油量、总含铁量、悬浮固体含量分别由115、25.32、189mg/L降至2.74、0.4、1.0mg/L,达到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水质标准。此水处理工艺将用于姬塬采油区污清混合注入水的处理。表6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清混合水 结垢性 注入水 污水处理 氧化/混凝/絮凝处理 处理工艺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Ⅱ)-玫瑰红酸钠修饰碳糊电极对丹宁酸的电催化氧化及应用
9
作者 冯小芹 白敏 郑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97-1301,共5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使玫瑰红酸(Rh)与镍(Ⅱ)[Ni(Ⅱ)]生成Ni(Ⅱ)-Rh配合物,并聚合、沉积于碳糊电极(CPE)表面,制成Ni(Ⅱ)-Rh修饰的CPE电极[记为Ni(Ⅱ)-Rh-CPE]。试验表明:丹宁酸在此修饰电极上产生电催化氧化反应,在0.1mol·L^(-1)氢氧... 通过电化学方法使玫瑰红酸(Rh)与镍(Ⅱ)[Ni(Ⅱ)]生成Ni(Ⅱ)-Rh配合物,并聚合、沉积于碳糊电极(CPE)表面,制成Ni(Ⅱ)-Rh修饰的CPE电极[记为Ni(Ⅱ)-Rh-CPE]。试验表明:丹宁酸在此修饰电极上产生电催化氧化反应,在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在电位0.2~0.6V范围内,扫描速率为0.1V·s-1的条件下进行伏安测定,丹宁酸的浓度在0.2~1.0μmol·L^(-1)和1.0~50.0μmol·L^(-1)两个区间与其阳极峰电流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14μmol·L^(-1)。以自来水和河水作基体,用标准加入法对方法的回收率进行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2%~10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Ⅱ)-玫瑰红酸钠配合物 修饰电极 碳糊电极 电聚合沉积 丹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双酰胺Cu(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
10
作者 苗延青 张宇洁 +1 位作者 吴亚 魏俊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0-121,124,共3页
EDTA二酐分别与α-萘胺、β-萘胺反应得两种配体,继而与Cu(Ⅱ)配位得到两种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和电导测定等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在苯羟基化为苯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80℃... EDTA二酐分别与α-萘胺、β-萘胺反应得两种配体,继而与Cu(Ⅱ)配位得到两种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和电导测定等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在苯羟基化为苯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80℃时,配合物1和配合物2催化苯的羟基化的转化率分别为9.0%、9.1%,苯酚的选择性分别为88.9%、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铜配合物 过氧化氢 苯羟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