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矩阵式远红外感温传感器温度补偿及校准方法
1
作者 刘文昉 雷瑾 吴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2-1098,共7页
针对远红外矩阵式温度传感器提出一种可显著提高温度测量精度的补偿及校准方法,该方法建立了基于矩阵式红外阵列温度检测的最值补偿模型,并提出一种距离归一化校准方法,利用该温度补偿及校准方法可对矩阵式红外温度传感器在任意角度,任... 针对远红外矩阵式温度传感器提出一种可显著提高温度测量精度的补偿及校准方法,该方法建立了基于矩阵式红外阵列温度检测的最值补偿模型,并提出一种距离归一化校准方法,利用该温度补偿及校准方法可对矩阵式红外温度传感器在任意角度,任意距离下的测量误差进行补偿和校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少测量角度及距离对温度测量的影响,显著提高矩阵式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并具备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矩阵式感温传感器 角度补偿 距离补偿 距离校准 距离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进风温度和漏风率状态下锅炉排烟温度修正计算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佘园元 张茜 +2 位作者 周平 张富春 王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3,共6页
针对《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4-2015)中排烟温度修正计算模型,在非典型进风温度和空气预热器性能状态下对其适用性进行研究,给出修正计算改进模型,并依托某300 MW机组试验结果进行校核计算。结果表明:空气预热器烟气侧漏风... 针对《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4-2015)中排烟温度修正计算模型,在非典型进风温度和空气预热器性能状态下对其适用性进行研究,给出修正计算改进模型,并依托某300 MW机组试验结果进行校核计算。结果表明:空气预热器烟气侧漏风率偏离设计值1%以上,进风温度偏离设计值20℃以上时(非典型进风温度条件),GB/T 10184-2015中排烟温度修正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应将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和烟气侧效率引入修正计算;不同电负荷下,试验机组空气预热器烟气侧漏风率较设计值偏大2%~3%,依据GB/T 10184-2015修正计算结果tG15dA1会偏低1.7~2.6℃,该误差值与烟气侧漏风率(AL)呈正比关系;在非典型进风温度边界条件下,空气预热器烟气侧效率目η较基准工况降低1.2%~3.3%,依据GB/T 10184-2015计算结果tG15δA1偏高0~7.2℃,误差值与系统进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该改进模型不仅消除了修正计算误差,也为诸多电站锅炉热效率精准计算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排烟温度 修正计算 进风温度 漏风率 烟气侧效率 空气预热器 锅炉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曝气剪切条件下活性污泥絮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昌梓 王凯 +4 位作者 苏朋娟 刘富宇 王旭 彭党聪 金鹏康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0-26,共7页
采用轮流搅拌-曝气SBR系统模拟两种不同曝气方式(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研究其形成的污泥絮体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分点曝气形成的污泥絮体尺度大、沉降性能好,两者的SVI平均值分别为133mL/g和202mL/g,平均粒径分别为74.26... 采用轮流搅拌-曝气SBR系统模拟两种不同曝气方式(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研究其形成的污泥絮体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分点曝气形成的污泥絮体尺度大、沉降性能好,两者的SVI平均值分别为133mL/g和202mL/g,平均粒径分别为74.26μm和53.46μm,而且分点曝气中拥有更多的大颗粒絮体;分点曝气形成的污泥絮体稳定性优于分段曝气,在连续曝气条件下,两种污泥絮体均受到剪切破碎,不仅初始粒子被剥离,而且絮体也被打碎变小,但分段曝气被破碎的程度更大;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所形成的污泥絮体的EPS含量分别为31.21mg/gVSS和21.6mg/gVSS,且前者EPS中的多糖、蛋白质和DNA组分均比后者多,两者EPS的主要组分以蛋白质为主.两种污泥经连续曝气3h后,EPS皆增大,且多糖含量增加较多;分点曝气和分段曝气形成的污泥比阻分别为5.21×1012 m/kg和7.94×1012 m/kg,前者污泥的脱水性能较好.经连续曝气3h后,两种污泥的比阻明显增大,脱水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点曝气 分段曝气 活性污泥 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的反歧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根行 路雪婷 +2 位作者 孙鹏娟 李忠义 杨帆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4-30,共7页
自荷兰学者Strous等在反硝化过程中发现了生物反歧化脱氮(厌氧氨氧化)现象之后,该技术在近十余年中已经成为废水脱氮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并由于低廉的运行成本和快速的脱氮效率,而使其在高氨氮废水脱氮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 自荷兰学者Strous等在反硝化过程中发现了生物反歧化脱氮(厌氧氨氧化)现象之后,该技术在近十余年中已经成为废水脱氮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并由于低廉的运行成本和快速的脱氮效率,而使其在高氨氮废水脱氮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生物反歧化脱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过程,并对该技术的实际工程运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歧化 生物脱氮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设计改进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倩 岳亮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44-1647,共4页
针对现有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功能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市场需求,研究讨论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产品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提出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中增加气体监测模块的方案,实现烟雾和气体双重监测;分析U型分支管路布管存在... 针对现有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功能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市场需求,研究讨论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产品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提出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中增加气体监测模块的方案,实现烟雾和气体双重监测;分析U型分支管路布管存在的3个问题,引入多个分支管路独立检测气流的单路多管探测器设计;对比了市场上常见的两类多路探测器的优缺点,提出在多路探测器增加首火警显示功能;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增加无线通信方式的设计。笔者提出的多种改进措施和方案,提升了现有产品的使用性能,更加贴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监测模块 单路多管探测器 首火警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y/AC电极的理化性能表征及电吸附除盐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玥 李海红 +1 位作者 王娟 张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9-1114,共6页
为了提高活性炭电极在电吸附去离子实验中的除盐效果,实验采用化学原位合成法对活性炭进行负载聚吡咯改性,得到聚吡咯改性活性炭(PPy/AC)并制备电极,研究PPy/AC电极在硝酸钾溶液中的电吸附除盐性能。利用SEM、接触角测试仪、CV、EIS和GC... 为了提高活性炭电极在电吸附去离子实验中的除盐效果,实验采用化学原位合成法对活性炭进行负载聚吡咯改性,得到聚吡咯改性活性炭(PPy/AC)并制备电极,研究PPy/AC电极在硝酸钾溶液中的电吸附除盐性能。利用SEM、接触角测试仪、CV、EIS和GCD等多种表征手段分析改性前后活性炭电极的理化性质和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改性之后,活性炭电极的平均接触角从85.7°减小到60.45°,润湿性变好;比电容由89.66 F/g增加到283.5 F/g,提高了68.37%;电极的导电性变好,电阻变低,离子扩散属于半无限扩散过程;经过100次循环伏安测试后,比电容仅降低了20%,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活性炭 电吸附 比电容 再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