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空间映射多可信度模型的网状天线形态机电集成优化设计
1
作者 谭育正 寇丹阳 张树新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2,共12页
为了降低网状天线形态机电集成优化设计时的高昂分析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空间映射的多可信度建模方法.根据分析模型中天线桁架与索网组合结构的连接关系,将网状天线分析模型划分为高、低可信度模型.通过空间映射矩阵,首先将高可... 为了降低网状天线形态机电集成优化设计时的高昂分析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空间映射的多可信度建模方法.根据分析模型中天线桁架与索网组合结构的连接关系,将网状天线分析模型划分为高、低可信度模型.通过空间映射矩阵,首先将高可信度样本映射至低可信度样本空间中,提升高低可信度分析之间的相关性;其次根据映射后的高可信度样本与低可信度样本建立多可信度模型;最后将其应用于网状天线中.相比于传统的多可信度模型,在具有空间偏差的测试函数上,基于空间映射的多可信度模型平均成功率提高了47.3%.在网状天线形态机电集成优化设计应用案例中,与传统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相比,在保持相同计算成本的情况下,所提方法优化结果的天线增益平均提升0.515 dB,与利用原始多可信度模型优化相比,优化效果平均提升0.321 dB.通过数值实验和网状天线的形态机电集成优化设计应用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天线 多可信度模型 空间映射 形态优化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实验模态下相控阵天线阵面变形的虚拟感知
2
作者 周金柱 赵征 +2 位作者 王林 徐文华 成东明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76,共14页
相控阵天线阵面变形对电磁性能的影响较大,如何用稀疏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应变测量信息实时感知天线阵面变形是实现结构健康监测和电磁性能调控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复实验模态下结构变形的虚拟感知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复模态转化方法... 相控阵天线阵面变形对电磁性能的影响较大,如何用稀疏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应变测量信息实时感知天线阵面变形是实现结构健康监测和电磁性能调控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复实验模态下结构变形的虚拟感知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复模态转化方法处理模态测试获得的复模态数据以获得对应的实位移模态;利用模态扩展实现有限量实位移模态的全场扩展;结合扩展的实位移模态和有限元模态数据,推导了两个表征稀疏应变测量信息与全场位移映射关系的变形虚拟感知方程CMT⁃SEREP(complex mode transformation⁃system equivalent reduction expansion process)和CMT⁃LC(complex mode transforma⁃tion⁃local correspondence),以实现利用稀疏应变测量信息来估计变形阵面结构形状。研制了大型相控阵天线阵面变形实验平台,并开展了三种工况下不同感知方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利用稀疏应变测试信息重构出天线阵面结构的全场位移,并且CMT⁃LC法比CMT⁃SEREP法的感知精度高;对比传统的模态法,CMT⁃LC变形虚拟感知的相对百分比误差至少降低了6.105%。该方法不仅适用于非比例阻尼天线结构的变形感知,也适用于其他复杂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天线 模态扩展 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传感器 结构变形 虚拟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ylogic的云制造平台-企业协同调度仿真系统
3
作者 王琳煊 刘永奎 +2 位作者 张霖 林廷宇 王力翚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5-2241,共17页
要:针对当前云制造平台与企业协同调度问题研究不足,以及缺乏相关仿真系统对调度策略组合进行可视化仿真等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支持云制造平台-企业协同调度动态过程可视化的仿真系统。分析了系统多方面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层次型多... 要:针对当前云制造平台与企业协同调度问题研究不足,以及缺乏相关仿真系统对调度策略组合进行可视化仿真等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支持云制造平台-企业协同调度动态过程可视化的仿真系统。分析了系统多方面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层次型多智能体的可扩展的平台-企业协同调度模型及系统功能架构;结合工业机器人供应链案例,考虑云制造平台层随机选择、时间最优策略以及企业层FIFO(first in first out)、SPT(shortest processing time)、EDD(earliest due date)等策略组合,构建了平台-企业协同调度仿真模型。基于Anylogic进行了系统实现,并通过多组策略组合与用例开展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制造场景可扩展、仿真过程可视化等功能特点,同时能够对平台层和企业层调度策略组合的性能进行仿真、测试及优化,从而为云制造平台-企业协同调度策略提供了一个仿真环境和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制造 平台-企业协同 调度 仿真系统 ANYLO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RGB-D图像显著性目标检测前沿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年昌 杨阳 +1 位作者 张强 韩军功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316,共33页
显著性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问题之一,旨在对图像中最吸引人注意的目标进行检测和分割。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RGB(Red-Green-Blue)图像的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简单场景下已经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然而... 显著性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问题之一,旨在对图像中最吸引人注意的目标进行检测和分割。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RGB(Red-Green-Blue)图像的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简单场景下已经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然而,局限于可见光相机的成像能力,RGB图像易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且无法捕捉场景的三维空间信息。相应地,基于RGB图像的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通常难以在一些复杂场景下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近年来,随着深度成像技术不断发展和硬件成本不断降低,深度相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捕获的场景空间信息,与可见光图像获取的场景细节信息相互补充,有助于提升复杂场景下显著性目标检测性能。因此,RGB-深度(RGB-Depth,RGB-D)图像显著性目标检测引起了学者广泛研究。本文对近期基于深度学习的RGB-D图像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首先,分析了多模态RGB-D图像显著性目标检测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以此对现有算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主要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然后,介绍了用于RGB-D图像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研究的主流数据集和常用性能评价指标,并对各类主流模型进行了定量比较和定性分析。最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RGB-D图像显著性目标检测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今后可能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性目标检测 RGB图像 深度图像 深度学习 多模态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测控制的微滴喷射天线形貌补偿方法
5
作者 平补 孟凡博 黄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3-1181,共9页
微滴喷射在印刷电子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天线介质基板与导电图案的一体化成形.打印功能器件的表面形貌质量对其电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针对微滴喷射三维打印中存在的表面形貌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 微滴喷射在印刷电子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天线介质基板与导电图案的一体化成形.打印功能器件的表面形貌质量对其电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针对微滴喷射三维打印中存在的表面形貌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打印零件形貌补偿方法.首先,基于液滴的逐层堆积行为,建立打印零件形貌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矩阵元素更新描述零件形貌逐层演化,从而准确预测多层打印零件存在的边缘塌陷与表面粗糙度大等形貌缺陷.然后,基于该模型建立预测控制器,通过调整后续层打印图形,实现打印零件形貌缺陷的高效率补偿.采用开环打印与补偿打印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补偿打印方法使打印零件表面粗糙度下降了66.80%,边缘塌陷量下降了43.22%,有效补偿了打印零件的表面形貌缺陷.最后,采用微滴喷射三维打印工艺制作了微带贴片天线.采用本文提出的补偿打印方法制造的介质基板表面粗糙度低于开环打印样件,从而保证了天线射频层的高质量连接.经测试,其回波损耗参数与方向图更接近仿真结果,从而证明了本研究在印刷电子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形貌演化 微滴喷射 打印补偿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