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速互连渐进式串扰故障激励测试模型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尚玉玲
李玉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4-321,共8页
建立了高速互连系统几何结构的形式化描述,提出了串扰故障激励的主次因素原理、攻击生效原理和对称原理,深入研究了基于正交设计的主次因素分析及渐进式串扰故障激励测试模型.该模型在考虑了互连几何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了渐进式测试矢量...
建立了高速互连系统几何结构的形式化描述,提出了串扰故障激励的主次因素原理、攻击生效原理和对称原理,深入研究了基于正交设计的主次因素分析及渐进式串扰故障激励测试模型.该模型在考虑了互连几何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了渐进式测试矢量生成及施加,对生成的测试矢量立即进行故障检测及判断,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测试矢量数,并节省测试时间.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测试模型与现有的多跳变故障模型、半跳变故障模型相比,在保证故障覆盖率的情况下,紧凑性指标更小,测试时间更短,测试的故障类型更多,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非理想互连系统的串扰故障激励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扰
测试模型
高速互连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片内频率补偿实现电流模DC-DC高稳定性
被引量:
13
2
作者
袁冰
来新泉
+2 位作者
贾新章
叶强
王红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5-690,共6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流模DC-DC的片内频率补偿结构,针对其采用低有效串联电阻陶瓷输出电容的特点,通过片内集成的阻容网络完成环路的频率补偿,克服了稳定性对输出负载的依赖,减少了芯片引脚,节省了印制板面积,实现了芯片的高稳定性.同时...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流模DC-DC的片内频率补偿结构,针对其采用低有效串联电阻陶瓷输出电容的特点,通过片内集成的阻容网络完成环路的频率补偿,克服了稳定性对输出负载的依赖,减少了芯片引脚,节省了印制板面积,实现了芯片的高稳定性.同时通过优化反馈网络设计,实现了交越频率不随输出电压变化,进一步改进了阶跃响应.该结构在一款0.5μm CMOS工艺的降压型DC-DC中进行了投片验证,测试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负载调整率以及线性调整率均小于0.4%,400 mA负载阶跃对应输出电压的响应时间小于8μs,同时应用印制板面积减小了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电流模控制
稳定性
片内频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速互连渐进式串扰故障激励测试模型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尚玉玲
李玉山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机辅设计研究所
桂林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
工程学院
出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4-32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0672027)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20050701002)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资助(081503-7)
文摘
建立了高速互连系统几何结构的形式化描述,提出了串扰故障激励的主次因素原理、攻击生效原理和对称原理,深入研究了基于正交设计的主次因素分析及渐进式串扰故障激励测试模型.该模型在考虑了互连几何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了渐进式测试矢量生成及施加,对生成的测试矢量立即进行故障检测及判断,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测试矢量数,并节省测试时间.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测试模型与现有的多跳变故障模型、半跳变故障模型相比,在保证故障覆盖率的情况下,紧凑性指标更小,测试时间更短,测试的故障类型更多,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非理想互连系统的串扰故障激励测试.
关键词
串扰
测试模型
高速互连
正交设计
Keywords
crosstalk
test model
high-speed interconnect
orthogonal design
分类号
TM407 [电气工程—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片内频率补偿实现电流模DC-DC高稳定性
被引量:
13
2
作者
袁冰
来新泉
贾新章
叶强
王红义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微
电子
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机辅设计研究所
出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5-69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0172004)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资助(20010701003)
文摘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流模DC-DC的片内频率补偿结构,针对其采用低有效串联电阻陶瓷输出电容的特点,通过片内集成的阻容网络完成环路的频率补偿,克服了稳定性对输出负载的依赖,减少了芯片引脚,节省了印制板面积,实现了芯片的高稳定性.同时通过优化反馈网络设计,实现了交越频率不随输出电压变化,进一步改进了阶跃响应.该结构在一款0.5μm CMOS工艺的降压型DC-DC中进行了投片验证,测试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负载调整率以及线性调整率均小于0.4%,400 mA负载阶跃对应输出电压的响应时间小于8μs,同时应用印制板面积减小了14%.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电流模控制
稳定性
片内频率补偿
Keywords
DC-DC converters
current mode control
stability
on-chip frequency compensation
分类号
TN432 [电子电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速互连渐进式串扰故障激励测试模型研究
尚玉玲
李玉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片内频率补偿实现电流模DC-DC高稳定性
袁冰
来新泉
贾新章
叶强
王红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