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ZigBee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安全监测系统 被引量:12
1
作者 崔璐 蔡觉平 +1 位作者 赵博超 王鑫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2-106,共5页
采用德州仪器(TI)公司CC2431芯片,构建了基于ZigBee协议的井下人员定位及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由网络协调器、定位参考基站、人员终端组成,通过在井下建立线状和网状ZigBee无线网络,实现井下人员定位、环境监测和通信等功能.通过人员终端... 采用德州仪器(TI)公司CC2431芯片,构建了基于ZigBee协议的井下人员定位及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由网络协调器、定位参考基站、人员终端组成,通过在井下建立线状和网状ZigBee无线网络,实现井下人员定位、环境监测和通信等功能.通过人员终端测定附近定位基站的信号强度,可以用监控系统上位机软件实时观测井下人员的活动,并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通过对天线的近场效应进行补偿性修正,定位误差降低了约50%.模拟井下环境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达到0.25 m的测量分辨率,定位误差小于2 m,可以支持4 kbps的数据传输,满足井下人员定位和事故发生时的疏散调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 井下安全 定位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上下文MQ编码器优化与VLSI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邸志雄 史江义 +3 位作者 刘凯 李云松 马佩军 郝跃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8-925,共8页
MQ(Multiple Quantization)编码器由于效率低下已经成为JPEG2000的性能瓶颈.本文对MQ编码算法中的上下文关系进行了提取,对索引表中的启动态和非暂态进行了分离,并提出一种用于预测索引值的方法.同时,对重归一化运算中出现的大概率事件... MQ(Multiple Quantization)编码器由于效率低下已经成为JPEG2000的性能瓶颈.本文对MQ编码算法中的上下文关系进行了提取,对索引表中的启动态和非暂态进行了分离,并提出一种用于预测索引值的方法.同时,对重归一化运算中出现的大概率事件和小概率事件进行分离,使其可并行对2个上下文完成编码.依据该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上下文并行处理的MQ编码器VLSI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MQ编码器能够工作在286.80MHz,吞吐量为573.60 Msymbols/sec,相比Dyer提出的Brute Force with Modified Byteout结构,本文的吞吐量提升约35%,且面积减小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Q编码器 JPEG2000 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As/AlSb异质结的Pd/Ti/Pt/Au合金化欧姆接触(英文)
3
作者 张静 吕红亮 +3 位作者 倪海桥 牛智川 张义门 张玉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9-682,687,共5页
为了得到较低的接触电阻,研究了帽层未掺杂的InAs/AlSb异质结的Pd/Ti/Pt/Au合金化欧姆接触.利用传输线模型(TLM)测量了接触电阻Rc.在最佳的快速热退火条件为275℃和20s时,InAs/AlSb异质结的Pd/Ti/Pt/Au接触电阻值为0.128Ω·mm.TEM... 为了得到较低的接触电阻,研究了帽层未掺杂的InAs/AlSb异质结的Pd/Ti/Pt/Au合金化欧姆接触.利用传输线模型(TLM)测量了接触电阻Rc.在最佳的快速热退火条件为275℃和20s时,InAs/AlSb异质结的Pd/Ti/Pt/Au接触电阻值为0.128Ω·mm.TEM观察发现经过快速热退火后Pd已经扩散到半导体中有利于高质量欧姆接触的形成.研究表明经过Pd/Ti/Pt/Au合金化欧姆接触后Rc有明显减小,适用于InAs/AlSb异质结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姆接触 快速热退火 InAs/AlSb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电路并行全入度拓扑排序优化算法
4
作者 史江义 高睿怡 +2 位作者 舒浩 马佩军 邸志雄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3-1007,共5页
针对当数字电路的时序难以满足优化目标时要进行设计迭代的问题, 通过改进产生线性序列的拓扑排序算法, 提出了并行全入度拓扑排序和数字电路并行全入度拓扑排序优化算法. 该算法通过对电路的有向图并行全入度拓扑排序, 得到电路中插入... 针对当数字电路的时序难以满足优化目标时要进行设计迭代的问题, 通过改进产生线性序列的拓扑排序算法, 提出了并行全入度拓扑排序和数字电路并行全入度拓扑排序优化算法. 该算法通过对电路的有向图并行全入度拓扑排序, 得到电路中插入寄存器可选位置的详细信息; 然后结合得到的信息和优化目标, 直接选择流水线插入位置优化电路, 无需设计迭代. 实验结果表明, 插入同样级数流水线时, 使用文中算法优化的电路面积比重定时优化的减少20%-40%; 与经典有效重定时判定算法FEAS 相比, 该算法拥有更低的时间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算法 并行全入度拓扑排序 有向图 流水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双极器件及电路电离总剂量辐照损伤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鹏 崔占东 +1 位作者 邹学锋 杨筱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3,共6页
针对硅双极器件及其构成的双极集成电路有着如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等不同于其他类型电路的特殊的辐照响应问题,分析了空间辐射电离总剂量环境及铝屏蔽作用,双极晶体管及电路总剂量辐照损伤机理,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规律和... 针对硅双极器件及其构成的双极集成电路有着如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等不同于其他类型电路的特殊的辐照响应问题,分析了空间辐射电离总剂量环境及铝屏蔽作用,双极晶体管及电路总剂量辐照损伤机理,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规律和电参数变化。通过选取几种典型的双极晶体管和电路进行地面辐照模拟试验和测试,证明了双极器件及电路的关键参数受辐照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敏感,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因子基本都大于1.5,不同双极器件和电路的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器件类型、加工工艺(如氧化层厚度)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器件 总剂量辐照 低剂量率 低剂量率辐照损伤增强效应 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形天线增强的InP基室温HEMT太赫兹探测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金伦 崔少辉(指导) +4 位作者 张静 张振伟 张博文 倪海桥 牛智川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138,共7页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了InP基HEMT样片,室温下样片迁移率达10 289 cm2/(V·s)。通过光刻、腐蚀、磁控溅射、点焊等工艺技术制备出了蝶形天线耦合的太赫兹探测器件。器件采用的蝶形天线经HFSS软件仿真优化后,天线S11参数为-40 d B...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了InP基HEMT样片,室温下样片迁移率达10 289 cm2/(V·s)。通过光刻、腐蚀、磁控溅射、点焊等工艺技术制备出了蝶形天线耦合的太赫兹探测器件。器件采用的蝶形天线经HFSS软件仿真优化后,天线S11参数为-40 d B,电压驻波比(VSWR)为1.15,增益可达6 dB,并与二维电子气沟道实现阻抗匹配。在VDI公司0.3 THz肖特基二极管太赫兹源辐照下进行器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器件噪声等效功率(NEP)为40 nW/Hz1/2,探测响应度46 V/W,器件响应时间优于33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探测器 高电子迁移率场效应晶体管 磷化铟 蝶形天线 分子束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金刚石衬底范德瓦耳斯外延GaN薄膜 被引量:1
7
作者 白玲 宁静 +6 位作者 张进成 王东 王博宇 武海迪 赵江林 陶然 李忠辉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1-908,共8页
随着氮化镓(GaN)在高功率领域的广泛应用,GaN基器件的散热性能成为了制约其功率密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开辟新的热管理方案至关重要。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刚石衬底可以用于改善GaN器件的散热问题。然而,由于金刚石和GaN之间的天然晶格失配,在... 随着氮化镓(GaN)在高功率领域的广泛应用,GaN基器件的散热性能成为了制约其功率密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开辟新的热管理方案至关重要。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刚石衬底可以用于改善GaN器件的散热问题。然而,由于金刚石和GaN之间的天然晶格失配,在金刚石衬底上GaN的直接外延仍然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本工作以二维材料/Al组分渐变的AlGaN异质结作为衬底与外延层之间的成核层,在多晶金刚石衬底上实现了单晶GaN薄膜的范德瓦耳斯外延。其中,二维材料可以有效屏蔽掉衬底与外延层晶格不匹配带来的不良影响,而Al组分渐变的AlGaN缓冲层结构可实现Ga原子和N原子的有序迁移,进而精确地控制GaN薄膜的生长。本工作为异质衬底上高质量生长氮化物提供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成核层的引入有效地消除晶格失配的影响,从而打破了金刚石衬底上难以直接外延单晶GaN薄膜的瓶颈。本工作为GaN基器件的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金刚石 范德瓦耳斯外延生长 高散热 Al组分渐变 二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明胶-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挤压式3D细胞打印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李念 连芩 +4 位作者 呼延一格 何晓宁 贺健康 徐峰 李涤尘 《电加工与模具》 2019年第1期56-59,共4页
制备了明胶-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研究了不同配比下复合水凝胶的流变特性,并将其用于挤压式3D细胞打印。实验结果表明:在明胶、海藻酸钠的质量体积比分别为50、60 g/L时,复合水凝胶材料的打印性能较好,能避免喷头堵塞或材料从喷嘴滴落等... 制备了明胶-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研究了不同配比下复合水凝胶的流变特性,并将其用于挤压式3D细胞打印。实验结果表明:在明胶、海藻酸钠的质量体积比分别为50、60 g/L时,复合水凝胶材料的打印性能较好,能避免喷头堵塞或材料从喷嘴滴落等问题;在气压为0.1~0.3 MPa、打印速度为10~20 mm/s、喷头直径为210~920μm条件下,可将打印出的细丝直径控制在300~1500μm,能按需打印出水凝胶薄膜或三维结构,且用复合水凝胶打印出的细胞在静态培养14天后仍存活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式细胞打印 水凝胶 细胞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