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稀疏恢复的雷达信号处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全英汇 吴耀君 +4 位作者 段丽宁 徐刚 薛敏 刘智星 邢孟道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7,共22页
随着雷达目标探测需求的增加,基于压缩感知(CS)模型的稀疏恢复(S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雷达信号处理领域。该文首先对压缩感知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接着从场景稀疏以及稀疏观测两个角度介绍了雷达信号处理中的稀疏特性;然后基于稀疏特性,从... 随着雷达目标探测需求的增加,基于压缩感知(CS)模型的稀疏恢复(S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雷达信号处理领域。该文首先对压缩感知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接着从场景稀疏以及稀疏观测两个角度介绍了雷达信号处理中的稀疏特性;然后基于稀疏特性,从空域处理、脉冲压缩、相参处理、雷达成像以及目标检测等角度概述了压缩感知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最后,对压缩感知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恢复(SR) 压缩感知(CS) 相参处理 目标检测 雷达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M的智慧医疗APP用户黏性模型构建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晶 管子玉 +1 位作者 谢飞 段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2,共9页
医疗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市场巨大,但当前医疗服务的移动互联网接口——智慧医疗APP并没有呈现足够的市场规模,最常见的问题是智慧医疗APP应用周期短,用户黏性低。文中针对智慧医疗APP用户黏性低的痛点,通过问卷调查整理原始数据,并通过... 医疗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其市场巨大,但当前医疗服务的移动互联网接口——智慧医疗APP并没有呈现足够的市场规模,最常见的问题是智慧医疗APP应用周期短,用户黏性低。文中针对智慧医疗APP用户黏性低的痛点,通过问卷调查整理原始数据,并通过技术接受模型(TAM)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感知风险理论(PR),分析了多种主要影响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风险)对智慧医疗APP用户黏性的影响,并提炼相关影响权值,作为未来智慧医疗类APP产品设计方向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医疗APP TAM模型 TPB模型 感知风险理论(PR) 用户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三维成像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轩 刘飞 邵晓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62,共15页
近年来偏振三维成像技术因具有精度高、作用距离远和受杂散光影响小等特点得以蓬勃发展,但利用目标反射光偏振特性进行法向量精确求解的问题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成为制约该技术发展的瓶颈。此外,由于目标表面镜面反射光与漫反射光间... 近年来偏振三维成像技术因具有精度高、作用距离远和受杂散光影响小等特点得以蓬勃发展,但利用目标反射光偏振特性进行法向量精确求解的问题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成为制约该技术发展的瓶颈。此外,由于目标表面镜面反射光与漫反射光间的相互干扰,造成高精度偏振三维成像实现困难。该综述介绍了偏振三维成像物理机理、目标表面出射光偏振特性,以及偏振三维成像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偏振三维成像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偏振特性 综述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技术在散射成像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特邀)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金鹏 冯怡 +3 位作者 刘蕾 相萌 刘飞 邵晓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87,共15页
散射是光学成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成像路径中存在的烟雾、水体、生物组织等散射介质导致光束发生随机散射效应,使得像面处目标信息以杂乱无章的散斑形式存在,如何应对散射介质对成像的限制是当前光学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全息技术能够... 散射是光学成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成像路径中存在的烟雾、水体、生物组织等散射介质导致光束发生随机散射效应,使得像面处目标信息以杂乱无章的散斑形式存在,如何应对散射介质对成像的限制是当前光学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全息技术能够记录和重建物体全部信息,是获取和解译光场信息的有力工具之一。近年来,传统全息以及相关全息理论被推广应用至散射成像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文中主要介绍与归纳了散射成像领域中应用全息技术的理论原理、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成像 计算成像 相位共轭全息 合成波长全息 相关全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热障陶瓷铁弹增韧行为的原位电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清 李俊宝 +1 位作者 杨丽 田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SZ)具有基于铁弹性的高温增韧行为,它应用于发动机叶片表面的热障涂层表现出优异的热循环耐久性和高温韧性。然而,随着对发动机性能进一步提升的需求,当前的YSZ陶瓷难以满足更为严苛的使役环境。因此对铁弹性能... 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SZ)具有基于铁弹性的高温增韧行为,它应用于发动机叶片表面的热障涂层表现出优异的热循环耐久性和高温韧性。然而,随着对发动机性能进一步提升的需求,当前的YSZ陶瓷难以满足更为严苛的使役环境。因此对铁弹性能微观机理开展相关的研究,并提升其高温稳定性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获得对单晶YSZ薄膜应力加载下的结构演化观测,证实了可逆性的应力诱导铁弹畴切换行为。应力加载使薄膜表现出不可逆的畴形核行为,持续加载引发了铁弹迟滞现象和畴变增韧行为,而应力撤走后铁弹畴的可逆切换行为表现出抵抗循环应力的能力。这一结果提供了YSZ铁弹增韧微观机理与铁弹变形规律的直观实验支持,增进了理论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SZ热障陶瓷 原位透射电镜 铁弹增韧 可逆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OTE和深度迁移卷积神经网络的多类不平衡遥感图像分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冯伟 龙以君 +1 位作者 全英汇 邢孟道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15-3725,共11页
在遥感图像分类实际应用中,深度学习经常面临高光谱数据有效标签不完备、样本多类不平衡和数据分布随时空动态变化等问题,难以发挥优势。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个基于人工少数类过采样方法(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 在遥感图像分类实际应用中,深度学习经常面临高光谱数据有效标签不完备、样本多类不平衡和数据分布随时空动态变化等问题,难以发挥优势。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个基于人工少数类过采样方法(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和深度迁移卷积神经网络的土地覆盖分类算法。所提算法创新性地采用深度迁移学习,使算法能够学习不同时空相同地物的相似性,并利用SMOTE方法对学习数据进行类分布空间优化平衡,从而解决目标域数据不足和数据类不平衡问题。两组公开的高光谱遥感图像被用来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深度学习,所提算法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数据不足和数据类不平衡问题提高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快速后向投影算法综述 被引量:12
7
作者 邢孟道 马鹏辉 +2 位作者 楼屹杉 孙光才 林浩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共22页
后向投影(BP)算法是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由于BP算法具有较大的计算量,阻碍了其在工程应用上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如何有效地提高BP算法的运算效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该文讨论了基于多种成像面坐标系的快速BP算... 后向投影(BP)算法是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由于BP算法具有较大的计算量,阻碍了其在工程应用上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如何有效地提高BP算法的运算效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该文讨论了基于多种成像面坐标系的快速BP算法,包括距离-方位平面坐标系、地平面坐标系和非欧氏坐标系。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原始BP算法的原理和不同坐标系对加速BP算法的影响,并对BP算法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然后讨论了基于不同成像面坐标系的快速BP算法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快速BP成像方面完成的研究工作。最后介绍了快速BP算法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快速BP成像算法的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快速后向投影算法 成像面 坐标系 运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分组编码信号的相参积累算法
8
作者 王家东 张伟科 张盼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8-907,共10页
针对捷变频信号的相参积累处理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分组编码信号的相参积累算法。以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信号为基础,构建了频率分组编码信号,使得发射信号的脉冲载频序列具有一定随机性,保证了波形的抗... 针对捷变频信号的相参积累处理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分组编码信号的相参积累算法。以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信号为基础,构建了频率分组编码信号,使得发射信号的脉冲载频序列具有一定随机性,保证了波形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针对频率捷变信号相位非相参带来的主瓣展宽和旁瓣抬高问题,设计了对应编码信号的相参处理方法。首先对回波脉压后的信号进行高分辨距离补偿,然后通过速度遍历插值和距离一致性校正实现脉组内相参处理,最后利用编码信号载频序列的优势实现脉组间相参处理。在仿真实验中,对构建的编码信号相较于LFM信号在抗干扰方面的优越性进行了验证,同时验证了所提相参处理方法相较于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重构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变频 频率分组编码 相参积累 抗干扰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图卷积网络的教学行为识别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佳楠 李锐宜 +3 位作者 赵至夫 宋娟 韩嘉泷 朱桐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3,共9页
在教育领域,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推广,寻求一种智能化的评价方法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行为识别和滞后序列分析的新型方法,旨在更准确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捕获和分析,在减... 在教育领域,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推广,寻求一种智能化的评价方法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行为识别和滞后序列分析的新型方法,旨在更准确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捕获和分析,在减少人力资源消耗的同时,降低教学评价的主观性。首先,提出多尺度特征图卷积网络,并将其用于教师课堂行为分析。该网络在空间维度上使用多尺度语义特征融合模块捕捉骨架点和肢体部位两个尺度的特征;在时间维度上使用多尺度时序特征提取模块,并分别从全局和局部两个角度提取骨架数据的时间特征。然后,构建了教师课堂行为分析数据集,并在该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所提的骨架行为识别模型和滞后序列分析法,搭建了一套教学行为识别与分析系统。在进行不同课堂教学行为识别时,所提方法在教室行为识别与分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行为分析 骨架序列 数字化教育 图卷积网络 行为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轨SAR舰船动目标特性分析与定位技术
10
作者 闫群 孙光才 +3 位作者 刘文康 兰朋伟 朱元凯 邢孟道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5,共8页
针对中轨合成孔径雷达(SAR)单通道模式下舰船动目标成像特性进行了分析。相比于低轨SAR,中轨SAR系统脉冲重复频率较低,舰船动目标成像极易发生模糊,且模糊像相距较远。在动目标定位处理中,为了获取动目标信号的完整方位包络以实现定位... 针对中轨合成孔径雷达(SAR)单通道模式下舰船动目标成像特性进行了分析。相比于低轨SAR,中轨SAR系统脉冲重复频率较低,舰船动目标成像极易发生模糊,且模糊像相距较远。在动目标定位处理中,为了获取动目标信号的完整方位包络以实现定位参数的准确估计,需要直接截取包含全部模糊像的切片图像,这会增加方位处理数据量,对于实时处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文中基于检测后的单模糊目标切片图像,提出了一种处理方法来完成动目标的精确定位。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处理数据量,实现动目标的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轨SAR 动目标特性 单通道SAR 动目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压缩的大斜视TOPS BP图像自聚焦算法
11
作者 周生威 李宁 邢孟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机动平台大斜视TOPS模式SAR成像时,通过使用地平面直角坐标系BP成像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地距平面无畸变的宽幅SAR图像,但实际应用中如何对BP图像快速完成运动误差补偿与旁瓣抑制仍是一个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谱压缩... 在机动平台大斜视TOPS模式SAR成像时,通过使用地平面直角坐标系BP成像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地距平面无畸变的宽幅SAR图像,但实际应用中如何对BP图像快速完成运动误差补偿与旁瓣抑制仍是一个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谱压缩方法,基于此能够快速实现机动平台大斜视TOPS模式地平面BP图像自聚焦等后续操作。首先,考虑到传统BP谱压缩方法仅适用于聚束成像模式,结合大斜视TOPS SAR虚拟旋转中心理论与波数谱分析,推导出了改进的精确谱压缩函数,能够通过全孔径压缩获得无模糊的地平面TOPS模式BP图像频谱。在此基础上,利用相位梯度自聚焦(PGA)能够快速完成全孔径运动误差估计与补偿。此外,基于提出的改进谱压缩方法得到的无模糊对齐BP图像频谱,可以在方位频域统一加窗实现图像旁瓣抑制。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处理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模式 地平面BP成像 谱压缩 运动误差补偿 旁瓣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核DSP的星载双基FMCW SAR成像算法实现
12
作者 陈洋 肖国尧 +3 位作者 全英汇 任爱锋 别博文 邢孟道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降低了传感器的峰值传输功率,使系统的重量和成本最小化,被广泛应用于机载平台。将双基地构型与FMCW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星载平台,即构... 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降低了传感器的峰值传输功率,使系统的重量和成本最小化,被广泛应用于机载平台。将双基地构型与FMCW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星载平台,即构成星载双基地FMCW SAR。本文对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算法进行改进,建立起一种高性能的适宜星载双基地平台的FMCW SAR成像频域算法,这种算法的处理精度明显提高,成像效果更好。基于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构建适用于星载双基SAR成像算法的并行处理架构,完成软硬件设计实现。验证了所提软件架构可以满足实时成像需求,以及算法工程化实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 星载双基 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 实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基ISAR空间目标的去斜回波相参性恢复方法及其基于FPGA的快速实现技术
13
作者 朱奥 符吉祥 +4 位作者 田娇 贺新异 朱元凯 孙光才 邢孟道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5,共10页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具备二维高分辨成像能力,可实现对空间目标的高精度探测和监视。相比于地基ISAR,天基ISAR能够对空间目标进行更灵活、更大范围的探测成像,为实现空间态势感知提供有利支撑。去斜接收回波体制可以大幅降低采样率,减...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具备二维高分辨成像能力,可实现对空间目标的高精度探测和监视。相比于地基ISAR,天基ISAR能够对空间目标进行更灵活、更大范围的探测成像,为实现空间态势感知提供有利支撑。去斜接收回波体制可以大幅降低采样率,减轻系统硬件负担,现有ISAR系统通常采用此种方式。然而在观测时间内空间目标相对于星载ISAR的相对斜距变化大,雷达需要不断改变录取波门以保证对空间高速目标的稳定跟踪,这严重破坏了雷达回波的相参性。同时,星载ISAR相对空间目标的复杂运动几何导致运动补偿精度下降。针对空间目标ISAR成像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去斜回波相参性恢复方法,此方法可以逐脉冲处理回波,能有效恢复不同距离波门的回波相参性,并利用估计的参数对回波进行精确的运动补偿。基于此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的去斜接收相参性恢复快速实现方案。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及其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实现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AR成像 相参性恢复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去斜接收 高速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图像多级协同融合的舰船识别算法
14
作者 张亚丽 冯伟 +1 位作者 全英汇 邢孟道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7-418,共12页
针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图像存在斑点噪声严重、可视性差、直接影响目标识别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图像多级协同融合的舰船识别算法。通过采用多级协同融合方式,丰富图像的特征... 针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图像存在斑点噪声严重、可视性差、直接影响目标识别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图像多级协同融合的舰船识别算法。通过采用多级协同融合方式,丰富图像的特征量,提高舰船识别精度。所提方法首先进行多源遥感数据的像素级融合,然后在上一步基础上进行特征级融合,最终得到新的目标特征。所提方法充分发挥了不同频段的PolSAR与多光谱图像的信息互补优势,不仅保留了多频段PolSAR对目标的极化散射特征,也保留了多光谱数据的空-谱信息。所提方法在可视性与检测精度上表现都较为出色,与传统的单一遥感数据相比,识别精度至少提高了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融合 多光谱 舰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混合坐标系的大斜视俯冲机动平台SAR快速时域成像算法
15
作者 闫莉 许高添 张廷豪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72-3481,共10页
多级子图像融合是加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时域成像的关键手段.然而,机动平台SAR的大斜视采集增强了频谱支持区域的不规则特性,降低图像融合的效率和精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混合坐标系,在此基... 多级子图像融合是加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时域成像的关键手段.然而,机动平台SAR的大斜视采集增强了频谱支持区域的不规则特性,降低图像融合的效率和精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混合坐标系,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大斜视俯冲机动平台SAR快速时域成像算法.得益于改进混合坐标系中建立的等效斜距模型,频谱对斜视角的敏感度降低,消除了频谱空变现象.因此,设计频谱预处理函数可以有效压缩和拼接频谱,提升图像融合的效率和精度.通过仿真和原始数据处理,验证了提出算法性能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时域算法 大斜视俯冲机动平台 混合坐标系 等效斜距模型 频谱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强化学习自适应候选框挑选的SAR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兰 王梓霖 +2 位作者 郭昱辰 杜宇昂 严俊坤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4-896,共13页
大场景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相对于通用光学图像,复杂背景杂波对目标特征提取影响更大,由于传统基于候选框的深度目标检测算法会在整张特征图上产生大量冗余候选框,因而在SAR图像复杂背景杂波影响下会产生大量的虚警,降低目标检测精度... 大场景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相对于通用光学图像,复杂背景杂波对目标特征提取影响更大,由于传统基于候选框的深度目标检测算法会在整张特征图上产生大量冗余候选框,因而在SAR图像复杂背景杂波影响下会产生大量的虚警,降低目标检测精度。针对该问题,该文基于Faster R-CNN检测模型,提出结合强化学习自适应候选框挑选的SAR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强化学习自适应搜索特征图中可能含有目标的区域,并挑选搜索区域内的候选框继续进行分类、回归。通过准确搜索到含有目标的区域,可以减少复杂背景杂波的影响并减少传统强化学习应用于检测问题的计算量。所提方法利用强化学习序列决策的特点,能够根据图像信息通过强化学习迭代搜索自适应确定图像中可能含有目标的搜索区域的位置。同时,该方法通过在强化学习中使用距离约束,可以根据之前的搜索结果自适应调整下一次搜索区域的尺寸。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升传统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检测 强化学习 Faster R-CN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载雷达成像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亚超 王家东 +1 位作者 张廷豪 宋炫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3-973,共31页
弹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可对观测区域进行二维高分辨率成像,获得丰富的地貌特征以及目标的尺寸、形状特征,进而选择打击点并提高打击精度和效率。与传统的机载/星载SAR成像体制相比,弹载SAR由于其探测距离远、大机动曲线突防和多平台协... 弹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可对观测区域进行二维高分辨率成像,获得丰富的地貌特征以及目标的尺寸、形状特征,进而选择打击点并提高打击精度和效率。与传统的机载/星载SAR成像体制相比,弹载SAR由于其探测距离远、大机动曲线突防和多平台协同作战的特点,给雷达成像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导弹末制导阶段处于二维甚至三维加速的大斜视工作模式,飞行轨迹与传统的SAR成像模式不同,这会带来距离方位的严重耦合,成像质量退化严重;在攻击飞行段,导弹的天线波束直接指向目标区域,弹载SAR将工作在前视状态,传统的SAR成像技术难以获取目标二维高分辨图像。针对弹载SAR存在的这些问题,该文立足弹载SAR作战需求,从曲线轨大斜视成像、前视成像和协同成像方面介绍了弹载雷达成像的关键技术和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弹载雷达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雷达成像 曲线轨 大斜视 前视成像 协同成像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散射特征提取与成像识别算法综述 被引量:14
18
作者 邢孟道 谢意远 +3 位作者 高悦欣 张金松 刘嘉铭 吴之鑫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1-942,共22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自动化解译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电磁散射特征与目标结构具有稳健的关联性,是SAR图像解译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如何准确地实现电磁特征提取以及利用电磁特征反演目标特性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自动化解译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电磁散射特征与目标结构具有稳健的关联性,是SAR图像解译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如何准确地实现电磁特征提取以及利用电磁特征反演目标特性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该文讨论了电磁特征提取和基于电磁散射特征识别方法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了其中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思路,详述了电磁散射机理在成像和识别领域的扩展应用,展望了未来电磁散射特征提取与应用的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电磁散射特征 参数估计 雷达成像算法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成像内涵与体系(特邀) 被引量:14
19
作者 邵晓鹏 苏云 +3 位作者 刘金鹏 刘飞 李伟 席特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共23页
传统光电成像技术受工业化设计思想限制,性能已近极限,难以满足信息时代下越来越高的应用需求。计算成像技术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信息获取、传递和解译等过程中与数学计算、信号处理深度耦合,可有效突破光学成像过程中物理信息获取... 传统光电成像技术受工业化设计思想限制,性能已近极限,难以满足信息时代下越来越高的应用需求。计算成像技术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信息获取、传递和解译等过程中与数学计算、信号处理深度耦合,可有效突破光学成像过程中物理信息获取难、建模难和解算难的瓶颈,同时在信息的维度、尺度和分辨率等方面皆可实现质的突破。尽管计算成像发展很快,但目前仍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的态势,缺乏系统性的体系引领其技术发展。因此,凝练计算成像技术的概念和内涵,建立计算成像技术体系分类,分析待解决的共性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尤其是非线性成像模型问题;从更远作用距离、更高成像分辨率、更广视场和更小光学系统四个典型需求进行剖析,对超大口径及超衍射极限、仿生光学、光场信息深度解译、计算光学系统设计以及计算探测器应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阐述。本文提供了一种全局视角,将更好地推动计算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成像内涵 成像模型 计算成像体系 光学系统设计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腹部多器官图像分割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飞 权媚阳 +1 位作者 管子玉 段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CT扫描是临床上腹部相关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查方式,通过CT,医生能对腹部的器官结构和组织病变结构产生更加直观的观察,从而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因此,精准地对CT图片进行图像分割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传统的分割算法针对腹部形变... CT扫描是临床上腹部相关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查方式,通过CT,医生能对腹部的器官结构和组织病变结构产生更加直观的观察,从而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因此,精准地对CT图片进行图像分割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传统的分割算法针对腹部形变较大、体积较小且组织边缘模糊的器官分割效果相对较差。为此,该文提出了基于改进nnUNet腹部多器官图像分割方法,在腹部CT图像上分割肝脏、胃、肠道和胰腺4个器官。该文利用自适应权重的损失函数对nnUNet网络进行改进,使得网络在分割过程中更加关注体积较小且样本数量相对较少的器官特征。实验表明,该文提出方法相对于现有传统的分割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多器官分割 nnUNet 自适应权重损失函数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