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压烧结制备Cu/V_(0.97)W_(0.03)O_2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邹军涛 赵聪 +2 位作者 王雪 王献辉 梁淑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热压烧结制备Cu/V_(0.97)W_(0.03)O_2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及成分组成,利用涡流电导仪测定不同V_(0.97)W_(0.03)O_2含量的复合材料变温电导率,利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量Cu/V_(0.97)W_(0.03)O_2... 采用热压烧结制备Cu/V_(0.97)W_(0.03)O_2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及成分组成,利用涡流电导仪测定不同V_(0.97)W_(0.03)O_2含量的复合材料变温电导率,利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量Cu/V_(0.97)W_(0.03)O_2复合材料的密度,并采用硬度计测量Cu/V_(0.97)W_(0.03)O_2复合材料的硬度。结果表明:Cu/V_(0.97)W_(0.03)O_2复合材料在0℃附近有电导率突变现象的发生,并且随着V_(0.97)W_(0.03)O_2添加量的增加,该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突变量也有所增加;热压烧结相较于无压烧结能够更好地提高Cu/V_(0.97)W_(0.03)O_2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及电导率。另外,随着V_(0.97)W_(0.03)O_2添加量的增加,V_(0.97)W_(0.03)O_2在Cu基体中的分散度得到改善,该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增加,并可达97.1%,同时,其硬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 热压法 相变 W^6+掺杂 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气体下石墨烯增强CuW80合金抗高能电弧烧蚀行为研究
2
作者 丁一 高美金 +3 位作者 黄江倩 陈铮 韩钰 张乔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199,共8页
随着电网装机容量的不断攀升以及电压等级的逐步提高,对断路器核心部件电触头的耐电弧烧蚀能力提出了更加苛刻的需求。文中采用熔渗烧结工艺,在CuW80合金中引入微量石墨烯,研究添加石墨烯前后CuW80合金在SF_(6)气氛环境下抗高能电弧行... 随着电网装机容量的不断攀升以及电压等级的逐步提高,对断路器核心部件电触头的耐电弧烧蚀能力提出了更加苛刻的需求。文中采用熔渗烧结工艺,在CuW80合金中引入微量石墨烯,研究添加石墨烯前后CuW80合金在SF_(6)气氛环境下抗高能电弧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能及其与W颗粒碳化生成碳化钨陶瓷颗粒的优异力学性能,使得CuW80-Gr合金的电导率和硬度相比CuW80合金均得到提升;高压下SF_(6)容易电离产生气体离子维持电弧燃烧,CuW80合金首次击穿即发生明显烧蚀,且30次击穿过程中平均耐电压强度显著低于真空环境击穿时的耐电压强度。添加石墨烯之后,由于石墨烯对熔融Cu液粘度的改善效果以及碳化生成陶瓷颗粒分散电弧的作用,CuW80-Gr合金的耐电弧烧蚀性能相比CuW80合金得到改善,烧蚀质量损失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触头 CuW80合金 高能电弧烧蚀 SF_(6)气体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压扩散制备Ag-Ti双金属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军涛 李祥 +2 位作者 薛振宇 倪迎瑞 梁淑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6-88,93,共4页
采用真空热压扩散的方法制备了Ag・Ti双金属材料,并对扩散工艺、界面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Ag-Ti双金属界面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用显微硬度计对界面扩散层进行显微硬度表征。结果表明:通过... 采用真空热压扩散的方法制备了Ag・Ti双金属材料,并对扩散工艺、界面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Ag-Ti双金属界面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用显微硬度计对界面扩散层进行显微硬度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真空热压扩散连接能够获得界面冶金结合的Ag-Ti双金属材料。界面扩散层由ot・Ti固溶体和AgTi化合物组成,AgTi的扩散激活能为159.3 kJ/mol,界面扩散层的硬度高于两侧基体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精炼 Ag-Ti双金属 扩散连接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保温时间对含铝Monel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卢竹青 王富 范志康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8年第11期16-22,共7页
通过OM,SEM,TEM和HB-3000布氏硬度计研究了在真空下,熔体保温时间对含铝Monel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熔体保温时间下,含铝Monel合金组织均由树枝晶状的γ初晶和γ′相组成。其中γ′相有2种存在形式,一种为在枝晶干上... 通过OM,SEM,TEM和HB-3000布氏硬度计研究了在真空下,熔体保温时间对含铝Monel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熔体保温时间下,含铝Monel合金组织均由树枝晶状的γ初晶和γ′相组成。其中γ′相有2种存在形式,一种为在枝晶干上单个颗粒弥散分布的γ′相和成花瓣状分布在枝晶干与枝晶间过渡区的γ′相;另一种为枝晶间的离异共晶γ′相。随着熔体保温时间的延长,树枝晶状的γ初晶先细化后粗化,二次枝晶臂间距先减小后增大,枝晶间的共晶γ′相先增多后减少,且弥散于枝晶干上的γ′相的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同时,随着熔体保温时间的延长,含铝Monel合金的布氏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熔体保温时间为60min时,合金组织中树枝晶较细小,枝晶间的共晶γ′相较多,枝晶干上的γ′相直径较小,合金的布氏硬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Monel合金 熔体保温时间 组织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硼添加对CuNiMnFe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邹军涛 赵建平 +1 位作者 王献辉 梁淑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5-1011,共7页
为了改善CuNiMnFe多元合金组织内树枝晶尺寸及成分偏析,提高合金力学性能,存合金熔炼过程中添加微量硼进行变质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对CuNiMnFe合金的组织形貌及物相进行表征,并采用布氏硬度计和万... 为了改善CuNiMnFe多元合金组织内树枝晶尺寸及成分偏析,提高合金力学性能,存合金熔炼过程中添加微量硼进行变质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对CuNiMnFe合金的组织形貌及物相进行表征,并采用布氏硬度计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对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硼元素对CuNiMnFe合金组织变质效果明显,在0~0.15%B(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硼添加量的增加,CuNiMnFe合金组织中树枝晶得到细化,二次品臂间距减小,共晶β相减少,枝晶内析出颗粒状次生β相与钉状γ相增多。当硼的添加量为0.10%时,合金组织内树枝晶二次晶臂间距最小,板条状共晶卢相基本消失,枝晶内颗粒次生β相与钉状γ相明显。CuNiMnFe合金铸态硬度及热处理后的硬度也随着硼的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硼的添加量为0.10%时,合金铸态硬度达到峰值,热处理后硬度仍保持最大值HB380,同时,合金抗拉强度达到113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MnFe合金 树枝晶 变质处理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相对析出强化铜合金大变形量多道次连续拉拔变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青 梁淑华 +2 位作者 宋克兴 国秀花 周延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5,共5页
本文以典型析出强化型Cu-0.88Cr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变形量多道次连续拉拔变形试验,对比研究了Cu-0.88Cr合金和纯铜拉拔过程中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变化规律,揭示了第二相对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0.88Cr合金的抗拉强度... 本文以典型析出强化型Cu-0.88Cr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变形量多道次连续拉拔变形试验,对比研究了Cu-0.88Cr合金和纯铜拉拔过程中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变化规律,揭示了第二相对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0.88Cr合金的抗拉强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应变为0.7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475MPa。纯铜抗拉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当应变为4.9时抗拉强度与纯铜接近。微观组织观察表明:未变形时,第二相与铜基体界面关系为共格界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第二相与基体的界面关系由共格界面向非共格界面发生转变,从而导致Cu-0.88Cr合金的抗拉强度在应变大于0.7时呈下降趋势。Cu-0.88Cr合金变形过程中延伸率低于纯铜,且在开始变形后随变形量增加变化不大,分析表明第二相存在降低了延伸率,但第二相与铜基体界面关系的转变对延伸率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88Cr合金 析出强化 界面 共格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